6條高效建議 I 教你如何成為一個自律的人?

2020-12-06 軟心仙人掌

成功人士的共有特點——自律

《圓桌派》有一期節目,請到了知名作家嚴歌苓。年逾60歲的嚴歌苓每天都會有固定的寫作時間,坐在桌子前,時間到了才能起身。她每天都會反思,「這一天有沒有縱容自己?」,如果縱容了,她就會十分討厭自己。

撫摸一下漸漸凸起的肚腩,有一種深深的罪惡感和羞愧感。正如坐在旁邊的馬爺所總結的,成功人士共有的一個特點是自律。如果能夠做到自律,就會離成功更近一步。

同為作家的村上春樹,每天清晨4點起床,寫作5小時。他規定自己每天必須寫10頁稿紙,每頁400字,精力不足也要寫10頁,文思泉湧也要在10頁左右打住。每天跑步或遊泳1.5小時。花一些時間讀書、聽音樂。晚上9點就寢。30多年雷打不動地堅持著。

37歲的女神張鈞甯,身材緊緻,線條優美。歲月並沒有在她臉上留下痕跡,無論是甜美風還是御姐風,各種風格都能完美切換。這和她的自律是離不開的。她每天早晨堅持打坐冥想,堅持晨跑。她呈現給大家的是一種健康的、有力量的美。

如果堅持運動你也會有好身材,如果堅持學習你會有很大的提高,如果……正如一句話所說,懂得很多道理可還是過不好這一生。管不住嘴,邁不開腿。自律,實踐起來似乎比「死」還難受。那麼拯救你的方法來了。深呼吸倒數5個數,看看該如何行動。

保持自律的技巧

在TED演講中,Tim Urban把導致拖延的原因歸結為,自己腦子裡有一隻不安分的、總想著放飛自我的猴子。當自我理性來掌舵大腦的時候,這隻小潑猴就會跳出來搗亂。它會說,我只想躺著刷手機。如果你總是拖延,那就是你的大腦在被這隻貪玩的猴子控制。那麼要如何擺脫這隻難纏的猴子呢?

1. 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自控力》一書中說的:「我要做」和「我不要做」是自控的兩種表現,但它們不是意志力的全部。你還要有第三種力量:那就是牢記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很多人在長時間玩完手機之後,會感到焦慮,這時候就想著做點有意義的事情來緩解焦慮。這只是為了擺脫焦慮才努力,而這種努力只是一場努力的行為藝術,並不是真正的自律。所以你需要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這樣你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如果你對好身材渴望至極,那就把獲得好身材當作自己的目標。當找到了真正的目標,你才會不辭辛苦的付出。

2. 延遲滿足感

有時候想要即時獎勵的生理衝動會讓你失去理性。這個時候,等10分鐘再行動。

科學家發現,10分鐘在很大程度上能改變大腦處理獎勵的方式。如果在獲得即時滿足感之前等待10min,大腦就把它看成是未來的獎勵。如果沒有了選擇「即時滿足感」的強烈生理衝動,獎勵承諾系統就不會如此活躍。是即時滿足中的「即時」挾持了你的大腦。

如果10min後你仍舊想要,你可以擁有它。但10min之內,一定要想著長遠的獎勵來抵制誘惑。面對誘惑時,大腦的多巴胺大量分泌,開始興奮的時候,給自己設定一個冷卻的時間。很多經驗證明,往往等了10min後,內心開始平復,會沒那麼想做這件事情。

3. 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根據二八原則,80%的成就來自於20%的關鍵事件。自律是為了提高效率,而不是把每個時間段填滿。很多人常常陷入一個誤區,想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只有把時間花在重要的事情上,才是真正的講效率。

把需要做的事情列出來,再用四象限法分類。第四象限的事情浪費時間並且讓人焦慮,儘量不做。第三象限的事情,可分配給別人去做。把精力集中到第一、二象限的事情上。

4. 遠離影響你的因素

給自己營造一個更能專心的環境。比如,想玩遊戲,就把遊戲卸載,哪怕卸載再下載,你也要試著掙扎一下,許多人都是掙扎中堅定決心的。如果沒有急事的話,可以隔1-2小時統一回復微信消息。睡覺前把手機放在自己夠不到的地方。

5.養成良好習慣

近年來神經科學的研究表明大腦的一種結構:大腦中的基底核存儲著我們後天形成的各種行為習慣,一旦發現我們的某項活動是習慣時,基底核則會套用已經儲存好的解決模式去處理這樣的習慣行為。所以,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十分必要的,不會消耗掉太多意志去糾結和選擇。

6. 健康飲食和規律作息

只有健康的飲食和規律的作息,體力精力才能充足。這是對抗欲望以及前進的基礎。

在自律的路上掙扎或跌倒都是很正常的現象。人性本來就是貪婪的,沒有什麼可內疚或自責的。不要因為一次遲到而毀了一天,不要因為一次沒堅持鍛鍊就徹底放棄。那些看似自信自律的人,也都是摸爬滾打過來的。讓我們在自律的修行中,經歷人性的考驗。

老梁曾說,「你對自己不狠,你還能幹點什麼?幹不成什麼事!」。從現在開始對自己狠一點。

相關焦點

  • 讓你越來越自律的16種方法
    懶惰之心人皆有之,拖延是我們做事情不能成功的重要原因,能夠自律把控自己,是我們成功的關鍵因素。無論是你是保持體型還是提高技能或是是改善生活條件,如果沒有自律,那麼你就沒有動力去取得你想要的進步。下面就由我為大家分享能讓你越來越自律的十種方法,教你如何增強自己的意志力以達成目標,讓生活更美好。
  • 「棉花糖實驗」:孩子遲延滿足背後是自律,5個方法養出自律好孩子
    研究人員讓一群4到6歲的兒童在15分鐘內選擇吃一個棉花糖還是兩個棉花糖。如果孩子面對棉花糖,能夠等待15分鐘而不去吃它,15分鐘後,他們就能吃到兩塊棉花糖。然而,他們中的許多人屈服於誘惑,只有大約30%的孩子成功地推遲了滿足感。
  • 自律的人是不是大多都無欲無求?
    一直以來,都有不少人問我關於自律的問題:如何克服懶散拖延?如何讓自己每天充滿動力?怎樣改掉熬夜晚睡的壞習慣?怎樣才能變得像你一樣自律?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同時也希望你能真的明白,自律是怎麼回事,從而慢慢成為一個拔尖的人。01在我看來,自律的人不是無欲無求,恰恰相反,他們都有非常強烈的欲望。
  • 如何開高效會議?教你9招
    篩選議題,準備材料 議題不是你想報,想報就能報。作為PM,要學會篩選合理的議題,契合會議的主題,對於未入選或者不符合要求的議題,可以提前和提出人溝通,並引導提出人換一個議題或者用另外的方式解決。對於入選的議題,需要提出人準備好議題的材料,如匯報資料、數據支持、現狀描述等等。
  • 朋友圈自律的人,都有哪些特質
    ,不管現狀如何,都會採取行動有計劃地生活,而不是默認地生活。自律很難,但是自律過後,會有不一樣的成就感。那麼怎麼才能成為自律的人呢?  今天給你推薦幾個優質的公眾號,每一篇推文都值得你點開,幫助你增長見識,豐富知識,迅速養成自律好習慣。  書單  ID:BookSelection  簡介:一個推薦好書的公眾號。
  • 一位教師堅守奮鬥的自律人生,自律是讓孩子值得擁有的優秀品質
    就在這樣的教書環境中,白玉國克服了艱苦的生活條件,唯一的電器是小電爐,他天天想的卻是是如何把孩子們的學習成績和學習的興趣提上去。就是在這裡,白玉國開啟了自己的教書育人的自律人生,一教就是20多年。如何提高這些孩子的成績,成了白玉國老師的首要解決的問題。白玉國教育孩子一方面他是嚴師,一方面又是慈父,他手把手教孩子們寫字、背詩、做算術。唱歌、畫畫也不落下,他要讓這些大山溝裡的孩子能和城裡的孩子一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 自律到底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沒理解對,我想去闢謠
    好好的一個詞,快被人們的唾沫星子「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了。某些人的語文課是體育老師教的嗎?誤導人可不好。下面是百度百科的解釋,確實有點晦澀。自律,出自《左傳·哀公十六年》,指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循法度,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指不受外界約束和情感支配,據自己善良意志按自己頒布的道德規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則。
  • 跑步不受傷,才是自律的高級表現
    他們相信只有每天堅持跑步,嚴格的自律才能激發潛力,才能跑出好成績,自己不能偷懶,即使受傷了,只要能跑就要堅持。  很多人有這樣一個誤區以為:不跑步就是不自律,只要跑步就是自律。  其實不然。能控制住自己少跑甚至不跑,有時候才是真正的自控力強大。跑多了、跑快了、亂跑,有時候都是不自律的體現。
  • 做一個有能量的人:自律、自愈、自燃!
    無論人生路上經歷到怎樣的挑戰和挫折,如果你自始至終都有這樣一個目標,你就會找到真正的成功和幸福。那就是:最大可能地活出最真實的自我,並用你的能量讓自己變得更好!一個有能量的人必須具備三種能力:第一:自律認真管理好時間,每天有效率地做最重要的事、見最重要的人!第二:自愈大成者都是大磨難者,必須有癒合傷口的能力,才有機會接受更大的挑戰,變得更加卓越。第三:自燃無論多疲憊,遇到多大困難,只要一出現在公眾面前,就要展現出自己最陽光的一面,激情四射、影響別人!
  • 都什麼年代了,你還靠「意志力」堅持自律嗎?
    為了保持身材,控制飲食,帶秤吃飯,一口一計數,這是自律嗎?根本不是。不僅不科學,反而還消耗了大量的意志力,讓生活充滿了苦澀和孤獨,自律並沒有讓你更加自信,反而成為了一個獨行者,一個人群中的異類。這兩種經常為人稱道的「自律行為」,其實準確來說是「自虐」的一種。
  • 大疆工程師教你如何成為一名機器人工程師(上)
    個人認為機器人學是一個艱苦的道路,想要成為一個獨擋一面的機器人工程師需要多年理論和實踐的同步訓練。理論學習和動手實踐的過程還要互相排好時間表,在做某個實踐項目的同時去學習最相關理論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同時那些不太相關的理論會看起來非常枯燥,因此如何妥善安排自己的實踐項目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 比自律更能決定人生的,是這一點
    我回道:每個職場媽媽都不容易,你有這麼強的上進心,已經甩開別人很多條街了。 你唯一缺乏的,是「時間商」。 雞毛蒜皮一把抓,會把你累得直不起腰,而且重要的事情一件都沒有做。 沒有時間商的自律是耍流氓。 生活過得好的人,都會逼自己訓練出「時間商」。
  •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力?不妨試試「棉花糖實驗」,培養自律寶寶
    華倫·巴菲特就說過,如果你在小事沒辦法約束自己,你在大的事情也很可能不約束自己。「為啥別人家的孩子都能安靜地寫作業,我家這個就老是扭來扭去,怎麼一點自控力就都沒有呢?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呢?」這是一位朋友在後臺的留言。
  • 如何高效學習?這個答案有100萬人贊同
    有的人可以長時間坐在書桌前學習,而有的人卻只能不斷地玩手機、走神;同樣24小時,有的人可以做很多事,而有的人表面上很忙,卻什麼事都完不成;有的人看一遍就記住了,而有的人要不斷地複習、重複,才能記住;有的人每天只睡6個小時依然精力充沛,有的人總是犯困;高效學習永遠是我們夢寐以求的事情,與其說學習很難,不如說尋找高效學習方法的過程,很難。
  • 如何成為一個毒舌的人?
    今天不是要說一個毒舌的人是怎樣的一個存在,而是一個不毒舌,甚至口舌比較笨拙的人,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首先,因為不太會說話,所以人就不太自信,跟別人相處時就顯得不那麼落落大方,給人一種拘謹感,或者…高冷,久而久之,別人就覺得你難以接近,很難相處,不會對你有任何好感,甚至有些人會說你的壞話,說你看不起人,裝B……其次,不敢表達自己!
  • 冰箱膠條用久了老化密封不嚴?教你一個小妙招,不花錢輕鬆解決
    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也許是冰箱的密封性不太好。那麼今天我就來教大家一個生活小妙招,可以有效的緩解我們冰箱耗電的問題!首先,我先來檢測一下冰箱的密封性。我們先將一張紙幣放在冰箱的開門處,然後將冰箱門關閉。用手輕輕試試看將紙幣抽出,如果紙幣可以非常輕鬆的抽出,那麼就說明冰箱的密封膠條太硬了,從而導致冰箱的密封性不好,這就是我們冰箱耗電量大的原因。
  • 6000字純乾貨,講透目標管理與自律,帶你無痛告別頹廢迷茫懶
    每天的機械重複,不叫自律,因為這樣的過程並沒有明確的目標,這樣的過程,只有自律的「殼」,沒有自律的「魂」。這樣的過程,是間歇性的慷慨激昂,持續性的混吃等死。真正去自律的人,每天驅使他的不是為了追求自律這樣一個過程,或者說為了讓自己看上去很努力很踏實,沒有墮落的表象;而一定是他的夢想和目標。人生就像射箭,而夢想就像是箭靶子。如果沒有了箭靶子,你每天的拉弓也就沒有意義。
  • 自律的人,最值得深交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十點讀書,ID:duhaosh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有位商業學家說過:「你的水平,就是你最常接觸的5個人的平均值。」自律與否,也和朋友密切相關。在一群放縱的人中間,很難想像自己能努力進取。走過半生,遇到過樂觀的人,悲觀的人,智慧的人,愚蠢的人,形形色色。
  • 你自律的程度,決定著你人生的高度
    不是優秀才自律,而是你自律了,才會變得優秀。越自律,越優秀,越自律,越有話語權,身體和人生都是如此。所有優秀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人和人的差距,就是這樣逐漸拉開的。歌德說:「誰若遊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便永遠是一個奴隸。」如果你總是隨心所欲,講究及時行樂,那麼你會發現自己將越活越沒有自由,沒有選擇的資本。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種現象,那就是「沒有目標的人活著,其實都是在為有目標的人達到目標服務的」。
  • 如何避免成為口罩臉 簡單幾招教你get健康皮膚~
    如何避免成為口罩臉 簡單幾招教你get健康皮膚~時間:2020-02-14 19:1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如何避免成為口罩臉 簡單幾招教你get健康皮膚~ 疫情當下,口罩成了我們生活的必需品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