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出報告!基因診斷讓遺傳病患兒救治提速

2020-11-23 澎湃新聞

7天出報告!基因診斷讓遺傳病患兒救治提速

上海市兒童醫院

2018-02-10 17:23 來源:澎湃新聞

在上海,一些疑難重症病例或者遺傳病例等,在醫生初步診斷基礎上,再利用基因診斷技術進行進一步確診,其診斷的準確率已經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超過一般的基因診斷水平(30%~40%)。

國內首個快速高精度醫學外顯基因診斷方案近日落地上海市兒童醫院,利用高通量測序技術(NGS)對疑難重症遺傳病患兒進行快速輔助基因診斷,7個自然天即可出報告,相較於常規基因診斷報告45-60天的診斷周期,為遺傳病患兒的救治贏得寶貴時間。

家住山東的小小珍(化名)是2017年5月份出生的女嬰,生後2個多月出現了溼疹、反覆發熱、腹瀉等症狀,半歲之後出現肛瘻、會陰瘻,症狀逐漸加重。因其同胞姐姐出現過類似症狀並在18個月齡不幸夭折,父母隨即帶小小珍到上海市兒童醫院就診。消化科張婷主任帶領的醫師團隊根據臨床特點初步判斷患兒為極早發炎症性腸病,並送檢快速基因檢測。結果提示,小小珍在IL10RA基因的某一位點上存在純合變異,結合臨床表型和其他檢查結果,確診為IL10RA缺陷所致極早發炎症性腸病。創造了從採樣到出具檢測報告不到7個自然天的國內最快遺傳病醫學外顯基因診斷記錄。

張婷主任介紹說,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炎症性腸病(又稱極早發炎症性腸病),發病年齡多在一歲內,臨床表現主要有嚴重的結腸炎、腸瘻、會陰及肛周病變,有時伴反覆感染和慢性毛囊炎。目前治癒極早發炎症性腸病的方法是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重建造血系統和免疫系統功能網絡。一年半前,上海市兒童醫院第一例極早發炎症性腸病的患兒輾轉了2年多才在兒童醫院得以確診並成功實施了造血幹細胞移植,目前治療效果良好。此次快速診斷,不僅幫助小小珍大大縮短了診斷周期,減少了就診次數和醫院暴露時間,縮減了經濟開支,也為移植治療的整個配型準備工作提供了時間;患兒家屬不僅僅從精神層面得到了安慰,同時也獲得了二胎生育相應的遺傳諮詢和指導。

6歲的唐唐因「間斷髮熱8月、脾氣性格改變5月伴反覆暈厥發作」,先後於湖南和北京的多家醫院就診,診斷為「下丘腦症候群,中樞性低通氣」。可究竟發病原因是什麼,醫生也說不清楚,家長更是一頭霧水。唐唐病情再次加重,收住上海市兒童醫院重症監護室,患兒病程中有暴飲暴食、體重增長、認知與運動功能退化等表現,住院期間表現為休克、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紊亂,考慮遺傳性腦白質病可能。於是重症監護室立即為唐唐聯繫了STATCare快速基因協助診斷。一周內檢測結果就出來了。結果顯示,確實有相關基因突變,結合臨床表現、眼底以及頭顱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為CADASIL(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腦血管病。唐唐是目前診斷該病的國際最小年齡患者,父母均為該顯性致病基因攜帶者。本次基因檢測不僅為患兒明確診斷了疾病,同時也為家屬遠期生活方式幹預及相關腦卒中潛在風險預後做出指導。

精準醫學,從基因層面破解難題,對於各相關臨床專科的遺傳診斷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近年來,兒童醫院消化感染科張婷主任團隊,充分應用基因檢測技術,結合臨床,近3年來診治了幾十例罕見病,包括IPEX,VEOIBD,16p11.2缺失症候群,BWS,LIG4,高IgM血症,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等。隨著測序技術和基因組學研究的飛速發展,美國Rady Children's Hospital是世界上率先進行危重患兒的快速基因診斷的醫院,平均時長為6-7天。上海市兒童醫院此次與專業檢測團隊合作,將快速輔助基因診斷進一步應用於臨床,實現了7個自然天出報告,為遺傳病罕見病患兒的救治贏得寶貴的時間,也標誌著上海市兒童醫院在這方面已與國際先進水平看齊。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7天基因診斷,遺傳病患兒,上海兒童醫院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遺傳病幹預不等於基因編輯
    近日,基因編輯事件引起廣泛關注。很多人不明白,基因編輯跟遺傳病治療有什麼區別?目前的胚胎診斷是不是基因編輯?對此,本報特別邀請生殖醫學專家解惑答疑。人類基因是長期進化、不斷演變的產物,目前人類還不完全具備辨別好基因、壞基因的能力。
  • 明明不是遺傳病攜帶者,為什麼連懷兩胎相同遺傳病患兒?
    ,尤其是顯性遺傳病和性染色體遺傳病患兒,通過基因檢測發現了明確的致病突變,但驗證父母時,父母卻不攜帶致病突變。  鄭州的王女士就是這樣的情況,第一胎男寶寶,在2歲多發現步態異常,後在醫院診斷為假肥大型肌營養不良症患兒,為DMD基因突變所導致,而她本人DMD基因未檢測到異常,且也無家族史。再次懷孕時王女士對於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醫生建議產前檢測比較牴觸,後在醫生耐心講解下於孕17周時進行了羊水穿刺,結果提示肚子裡的寶寶和第一胎具有一樣的致病突變。
  • 第四節 遺傳病與腫瘤的基因診斷
    第四節 遺傳病與腫瘤的基因診斷   從DNA水平上尋找確診遺傳病的指標或探討遺傳病和腫瘤的病因等方面,已取得很大成績,這對產前診斷,早期確診和突變基因攜帶者的檢出等都有重要意義。所用的方法大體有以下幾種。
  • 下一代測序技術,掀開遺傳病診斷的新篇章
    在疾病的臨床診斷方面,隨著 NGS 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生物信息學技術的高速發展,近幾年來 NGS 正逐步被用於臨床診斷的實踐領域,利用測序信息結合臨床表型可對遺傳性疾病做出正確的分子診斷。只要有生命傳承,就有發生遺傳病的可能,毋庸置疑,在遺傳病的診斷中,NGS 技術已逐漸成為一項不可或缺的檢測手段,也必將在未來發揮出更加關鍵的作用。
  • 溫州將遺傳病基因檢測列入孕檢篩查 一口唾液能查三種基因疾病
    記者昨日從溫州市中心醫院產前診斷中心了解到,中心率全市之先將遺傳病基因檢測列入孕檢篩查項目,只需要一口唾液就能查出父母基因中是否攜帶脊髓性肌萎縮症(SMA)、地中海貧血以及耳聾等三種缺陷。如果父母雙方均為攜帶者,則需進一步對體內胎兒進行產前診斷,確診有出生缺陷的患兒,可及時終止妊娠或加強圍產期管理。
  • 我市可孕前診斷單基因遺傳病 孩子告別地中海貧血等遺傳病
    原標題:我市可孕前診斷單基因遺傳病 孩子告別地中海貧血等遺傳病本報訊 (記者 石亨)昨天,重慶晨報記者從第十八屆重慶輔助生殖醫學會議上獲悉,就在今年,重慶已經成為西南地區首個在胚胎植入母親子宮前就能進行單基因遺傳病篩查的城市。
  • 粵成立遺傳病基因檢測及治療院士工作站 主攻「地貧」難題
    原標題:粵成立遺傳病基因檢測及治療院士工作站 主攻「地貧」難題  中新網廣州5月27日電 (蔡敏婕 張金菊)遺傳病早期診斷及預防對提高總體人口素質具有一定的作用。廣東27日揭牌成立遺傳病基因檢測及治療院士工作站。該院士工作站將利用中國工程院院士曾溢滔的院士團隊人才以及相關技術平臺優勢,開展內地人群遺傳病的研究,建立內地人群遺傳病資料庫並用於疾病診斷。
  • 「定製」健康寶寶 基因診斷讓28種遺傳病無處藏身
    肌營養不良症,這是一個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因為致病基因在X染色體上,而男性只有一個X染色體,一旦她生男孩,男孩就有50%可能患上進行性肌營養不良,而如果生女兒,50%的機率生出帶有致病基因的孩子。  2007年,張曉再次懷孕,在懷孕5個月時,發現胎兒極可能也患有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她不得不引產放棄了胎兒。
  • 高危基因和遺傳病的診斷可以促進用藥的改善
    一種特殊的結構和功能的體外檢測方法,既能診斷疾病,又能預測未來身體狀況,這就是我們說的基因晶片,基因晶片可以通過結構和功能和檢測結果綜合判斷人的身體狀況,對此已經使用在很多重大疾病診斷中。不同的基因晶片有不同的應用領域,例如早產兒診斷,法醫鑑定,腦組織檢測,以及臨床上最常見的腫瘤檢測。
  • 全流程僅需7天!華大基因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FTY)再提速
    ,華大基因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產品NIFTY®——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T21、T18、T13)檢測順利通過內部提速測試。自2015年6月15日起,在價格、準確性等產品要素不改變的前提下,NIFTY®的檢測周期大幅壓縮,整個流程由之前的15工作日縮短為7個自然日。此次提速,可覆蓋到國內的40多個城市和地區,讓華大基因的技術革新成果惠及到更多的客戶,又一次踐行了「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的使命。NIFTY®的提速,在科學上或許只是數字的改變,但對於孕婦卻有著重大的意義。
  • 基因檢測完全替代常規體檢?國外給出了嚴謹的實驗報告
    國外給出了嚴謹的實驗報告 來源: 基因谷   發布者:尹海華   日期:2017-09-01   今日/總瀏覽:1/4902
  • 免費產前篩查 9.12出生缺陷日,無創DNA和出生缺陷患兒基因免費檢測
    3.有介入性產前診斷禁忌證者(如先兆流產、發熱、出血傾向、慢性病原體感染活動期、孕婦Rh陰性血型等)。胎兒超聲檢查提示有結構異常須進行產前診斷。5.有基因遺傳病家族史或提示胎兒罹患基因病高風險。6. 孕期合併惡性腫瘤。7. 多胎妊娠8. 唐篩結果為高風險。9.
  • 基因編輯胚胎「治癒」遺傳病?
    如果在生命最初始階段的胚胎就進行基因編輯,將錯誤的基因片段加以修復,是否意味著可以糾正這些疾病?父母攜帶的遺傳病能夠得以阻斷呢?近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劉見橋教授研究團隊,通過對蠶豆病、地貧基因兩種遺傳病的研究,在胚胎階段就對明確缺失、錯漏的基因加以修復後,均得到了不含這些疾病遺傳信息的胚胎。
  • 遺失的保護傘,走近原發性免疫缺陷患兒
    重慶2016年7月29日電 /美通社/ --  2016年7月28日,由重慶大學附屬兒童醫院主辦,BD(中國)支持的「2016 年原發性免疫缺陷主題宣傳日」活動舉行。在嬰幼兒時期發病,是嚴重危害兒童生命與健康的一大組遺傳病。 其中,重症聯合免疫缺陷(SCID)和溼疹血小板減少伴免疫缺陷症候群(WAS)是最為嚴重和相對常見的PID類型。他們抵禦感染的能力低下;或者血小板顯著減少,很容易導致出血和感染。
  • 高通量測序技術在產前診斷中的應用
    (pathogeniccopynumber variations,P-CNV)、單基因突變、多基因突變、基因表達異常等等,某些遺傳變異可導致致命或者嚴重致殘的健康損害,患兒預後不良。1.2   高通量測序基因包   基因包檢測(gene panel test)通過捕獲多個特定基因全序列來進行高通量測序,適用於一些遺傳異質性較高的遺傳病,避免了一代測序(即Sanger測序)檢測範圍窄、多位點逐一檢測成本高、耗時長的缺點,檢測效率得到了提高。
  • 如何利用大數據做遺傳病智能化診斷?| 雷鋒網公開課
    單基因遺傳病單個發病率低,但單基因病種類極多,所以總體發病率高,且具有先天性、致死致殘性的特點。就診斷而言,單基因遺傳病涉及多個學科,臨床症狀複雜,且由於基因的突變具有多樣性,每種突變都可能導致不一樣的臨床症狀,而突變的臨床意義也相當複雜,故診斷較為困難。而且,許多遺傳病都及其罕見,屬於罕見病,對於一名醫生來說,診斷經驗不足,根據症狀極易誤診。
  • 135種隱性遺傳病可實現無創孕前基因篩查—新聞—科學網
    隱性遺傳病是由位於染色體上隱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雖然隱性遺傳病患兒的父母均為致病基因變異攜帶者,但卻不會顯示任何病狀,而其子女有1/4的患病概率。隱性遺傳病具有遺傳性和終身性等特點,大部分患者病狀嚴重且難以治癒。這不但嚴重影響兒童的生命和生活質量,而且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精神和經濟負擔。
  • 廈門建染色體遺傳病基因晶片開放式檢測研究平臺
    新華社廈門5月29日電(記者項開來)廈門市婦幼保健院日前建成染色體遺傳病基因晶片開放式檢測研究平臺。今後只需取10毫升羊水或2毫升臍血,就能進行全基因掃描,一次性檢測出90多種遺傳病,幾乎囊括了人類目前已發現的所有遺傳病。
  • 多基因遺傳病
    大家對多基因遺傳病一定並不陌生,但是大家對多基因遺傳病有多少了解呢?這裡小編就來普及下有關多基因遺傳病的相關知識。  與單基因遺傳病相比,多基因遺傳病不是只由遺傳因素決定,而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共同起作用。多基因遺傳病一般有家族性傾向,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近親中發病率比普通人群高出數倍,與患者血緣關係越近,患病率越高。
  • 寶寶出生三天就猝死 竟是父母基因出問題
    頭胎和二胎都患上遺傳病二胎媽媽姓王,回憶當時仍心痛不已。「我們為了明確孩子的死因,來杭婦院找到了梅瑾主任,她建議我們給寶寶做屍檢和基因檢查。」王女士說,檢查結果發現,孩子有特別嚴重的心肌病,是原發性肉鹼缺乏症引起的,這種病會導致心肌損傷和骨骼肌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