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間的距離

2021-02-19 蜂鳥自然

2018年的寒假,我跟團去滇西觀鳥。一天的路上,我們停下來買枇杷,一位大姐把水果攤擺在路邊,旁邊是一大片高草地,這種生境草鴞非常喜歡。於是,小關老師就前去詢問:「請問這裡有貓頭鷹嗎?」

大姐說:「有啊」,指著旁邊的種植園:「只有不少特別小的那種。」然後又笑著說:「老是撞到網上」

「然後呢?」我們問。我瞬間想到各種關於野味的新聞報導

「然後就給解開放了唄。」大姐毫不猶豫地回答

我想,在這裡人和猛禽的距離肯定很近,自然與人的距離肯定也很近,而這,需要一顆尊重的心。 

長耳鴞 杜翕如攝影

2019年夏天的某一天,我站在包頭一個馬術俱樂部的樹林中,抬頭往樹上看著,樹上,幾隻長耳鴞也看著我,其中,還有幾隻毛茸茸的亞成鳥。這幾隻長耳鴞待的林子還有幾個負責澆水的環衛工人長期在這裡工作,居住。

傍晚時,我剛要離開,一個環衛阿姨叫住了我,和善地說:「小姑娘,看到了什麼呀?」她這麼問可能是因為我帶瞭望遠鏡和相機吧。我回答道:「貓頭鷹,就在旁邊的樹上呢」,阿姨笑著說:「哦,它們呀。之前就在了,還生了幾個小崽呢!」

我很驚訝,畢竟白天要看到樹上的長耳鴞可不容易。

環衛阿姨在工作之餘還建了一個小菜園,種菜大概是她的愛好之一吧。

第二天,我傍晚去了樹林看長耳鴞,大概由於天色暗了,它們也更警覺、活躍了吧,我走著走著,一隻大鳥從草裡悄無聲息地飛了起來,令我驚訝的是,它毫不猶豫地落在了菜園旁邊的小樹上。

在這片林子中,鴞與人的關係如此和諧,不禁令我感慨。我看到了人對猛禽的友好,同時,猛禽對人的距離,也近了很多。

角鴞仿佛是一類會 「隱身術」的鴞類,它們不僅體型嬌小,還大多擁有一身灰色或褐色的羽毛。

相關焦點

  • 我們該如何測量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
    天文學家們如何計算從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如何知道太陽的真實大小?如何確定地球繞太陽運行的速度?顯然,只要我們能從這些問題中先找到一個答案,就可以找到其他問題的答案。但是,我們怎樣才能找到第一個答案呢?簡短說明:我們實際測量的是地球到其它一些天體的距離,比如金星。
  • 我們如何測量星體之間的距離?
    離我們太陽系最近的恆星,大約距離地球4.3光年,但我們是怎麼知道那個距離的呢?測量星體的距離似乎是不可能的,我們也不能從這裡伸出宇宙級的捲尺到畢宿五,一顆超過四百萬億英裡以外的紅巨星。當我們地球繞著太陽轉時,相對於更遠的星體,近處的星體似乎在來回移動,而星體越遠,它移動的幅度就越小,這種移動非常微小,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的移動距離不超過從40英裡外看到的足球的寬度。
  • 怎樣測量與恆星之間的距離?
    在我們討論恆星間的距離時,我們經常會聽說大到令人難以置信的數字。但話雖這麼說,我們是怎麼知道一顆恆星離我們到底有多遠的呢?目前有很多方法來計算恆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但最主要的方法有三種。通過簡單的數學和邏輯推理,天文學家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更為生動的宇宙圖景。現在坐下來,喝杯茶,給你的大腦來場數學頭腦風暴。
  • 怎樣測量與恆星之間的距離?
    在我們討論恆星間的距離時,我們經常會聽說大到令人難以置信的數字。但話雖這麼說,我們是怎麼知道一顆恆星離我們到底有多遠的呢?目前有很多方法來計算恆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但最主要的方法有三種。通過簡單的數學和邏輯推理,天文學家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更為生動的宇宙圖景。現在坐下來,喝杯茶,給你的大腦來場數學頭腦風暴。
  • 如果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縮短了一點,我們人類會如何?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如果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縮短了一點,我們人類會如何?我們人類賴以生存在地球上,地球是處於太陽系之中的,太陽系的中心太陽為我們提供光跟熱,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沒有太陽的存在,地球上就不會有我們人類誕生了。
  • 射影法求異面直線之間的距離
    異面直線之間的距離不是高考中明確要求要考的內容,課本上也沒有對應的內容,但與立體幾何有關的最值問題中卻經常出現,在一些難度中上的高二立體幾何同步課測試中也會出現,求異面直線距離的方法較多,羅列如下:1.定義法,找公垂線2.建系,用向量求3.轉化法,線線距離轉化為線面距離或面面距離4.等體積轉化法,也是轉化法中的一種
  • 平行平面之間距離的測量方法
    求平行平面之間的距離,這個命題的概念是模糊不清的。例如:1.
  • 依巴谷、第谷、視差、星圖,我們到底如何測量與星星之間的距離呢
    除了那些與地球較近的恆星之外,測量地球與恆星之間的距離只是單純的具有教學意義。我們是否曾考慮過將天文觀測站放置在冥王星或類似的星星上,以此來確定半徑較大的恆星視差?有多少顆恆星可以被測量出距離,並且這種距離還可以擁有合理範圍內的確定性?距離測量的極限在哪裡?
  • 【Amazing China】英文小帖士:我們之間的距離到底應該有多遠?
    人們會問我們平時講話交流時應該保持多遠的距離才算安全呢
  • 投影法求異面直線之間的距離
    異面直線之間的距離不是高考中明確要求要考的內容,課本上也沒有對應的內容,但與立體幾何有關的最值問題中卻經常出現,在一些難度中上的高二立體幾何同步課測試中也會出現,求異面直線距離的方法較多,羅列如下:1.定義法,找公垂線2.建系,用向量求3.轉化法,線線距離轉化為線面距離或面面距離4.等體積轉化法,也是轉化法中的一種,單獨歸為一類是因為很重要也最常用
  • 電機、變頻器之間的距離多少為宜?
    (一)距離的定義: 1、近距離:變頻器和電機之間的距離≤20m; 2、中距離:變頻器和電機之間的距離>20m,並且≤100m; 3、遠距離:變頻器和電機之間的距離>100m; (二)工業使用現場的場合:
  • 恆星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很遠,其中離我們最近的一顆,是太陽
    我們知道,在宇宙中,有一部分物質,經過了很長很長時期的演變以後,逐漸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象太陽、地球、月球這樣的各種各樣、大小不一的星體。天體就是宇宙中所有星體的統稱。天體和宇宙的關係,就好象細胞和人體的關係一樣。人體主要是由無數的細胞構成的,而無限的字宙就是由無數個運動著的、處於不斷變化中的天體構成的。
  • 你我之間的距離有多遠?
    你我之間的距離有多遠距離產生美。距離產生情。距離是不是衡量你們之間所經歷的一切有多遠嗎?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內涵就不一樣了。比如說大地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到底有多遠那?表面的距離肯定有人知道,內心的距離那?。人與人之間在一起,實際的距離看都能看出來,可是心裡的距離誰知道那?也許有人說他知道,萬一說錯了那?錯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把錯的那個距離當做對的距離去看待了。說白了。就是自己心裡感覺咱們之間的距離有多遠那就真的有多遠。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直覺。你我之間的距離有多遠?人一生都是生活在比你我各自各方面的距離有多遠。
  • 星系的紅移和距離之間的關係
    「哈勃定律」——星系的紅移和距離之間的關係「哈勃」是一位時代的巨人,他在天文學裡面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他首先確認了「河外星系」的存在,開創了星系天文學這個新的方向,更重要的哈勃還發現了星系的紅移和距離之間的關係,這個關係稱為「哈勃定律」,在天文學研究裡面,很少以一個人的名字來命名某一個定律的
  • 夫妻之間一定要保持距離嗎?可別被「距離產生美」給誤導了
    「距離產生美」這句話適用於大多數的人際關係的相處。那對於夫妻之間的相處,應該如何理解呢?能否單純的認為,夫妻之間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就更好呢?事情並不是這麼簡單,我們就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跟大家討論這個問題。
  • 太陽系八大行星排列順序與行星之間的距離
    當一顆行星經過太陽並與太陽同向運行時,我們稱之為與太陽相合;行星位於太陽和地球之間時稱為下合;太陽位於行星和地球之間時稱之為上合。下合是不會發生在外行星上的,這是一個很容易理解的問題。但對內行星來說,上合、下合都有可能。當一顆行星位於太陽的反方向時,即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我們稱之為「衝」。    這時的情形是太陽落下,而行星卻在升起,而太陽升起時,行星卻在落下。
  • 測量天體之間距離的方法——從古希臘到今天演變
    他提出了三條重要的定律,其中一條指出,行星的軌道速度與其與主天體之間的距離有直接關係。如果我們能測量任何繞太陽運行的物體(行星、小行星)的速度,然後利用克卜勒方程,我們就能計算出它到太陽的距離。最後,用我們自己的軌道速度,和金星的軌道速度,確定了到太陽的距離。
  • 宇宙中最遠的距離不是宇宙的盡頭,不同維度之間的距離才是最遠
    然而科學家表示,這並非宇宙最遙遠的距離,最遙遠的距離是維度之間的差距。人類探索宇宙已經長達一百多年了,到目前為止我們都還不能探索到宇宙的邊界,因此很多人認為宇宙是漫無邊際的。根據科學家的介紹,宇宙目前的範圍大約是930億光年,因為人類只能夠探索到這麼大範圍的宇宙了。因此我們也常常用宇宙的盡頭來比喻一些遙不可及的事物,那麼宇宙真的有盡頭嗎?如果有,宇宙的盡頭是宇宙最遠的距離嗎?
  • 我們與其他行星的距離有多遠?
    我們收到的許多天文信息都諮詢了這個問題,然而這個問題事實上很難回答,因為行星總在沿軌道移動,因此我們與它們的距離時刻都在變化。當太陽系中的兩顆行星都位於太陽同一側且位置能和太陽連成一條線時(稱為下合),這兩顆行星之間的距離是最近的;而當兩顆行星位於太陽的兩側且和太陽位於一條線上時(稱為上合),它們之間的距離是最遠的。(以地球中心,當太陽系中的的任一行星運轉到太陽與地球連線上的位置時則稱為「合」。
  • 超聲波傳感器可即時測量員工之間的距離
    為了減少 COVID-19 的傳播,辦公室和工廠需要創造一個能保障員工之間社交距離和安全生產工作的環境。作為一種可準確測量員工之間距離的手段,基於超聲波傳感器*1 技術的解決方案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11/420729.htm在企業中確保社交距離為了防止傳染性疾病的傳播,與他人保持安全距離並最大程度減少接觸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