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顯微攝影:水蚤背馱6個未受精卵-攝影 ——快科技(驅動之家旗下...

2021-01-08 快科技

北京時間12月2日消息,據美國《連線》網站報導,長期以來,大多數藝術博物館展出的都是人類肖像、風景畫或是抽象派藝術作品。久而久之,人們已經感到有些審美疲勞。鑑於此,荷蘭攝影師維姆-範-埃格蒙德別出心裁地在網絡上建立了一個特殊的在線藝術館--「微生物藝術形態博物館」。通過該博物館,埃格蒙德向人們展示了微生物世界完美而神奇的藝術畫卷。

1. 水蚤(Daphnia)

 
水蚤(Daphnia)

圖中所示的標本是另一種水蚤--Daphnia。從它的體內背部位置可以看到至少有6個未受精的卵,因此這是一隻雌性水蚤。有趣的是,雌性水蚤並不需要雄性就可以實現繁殖,它是通過孤雌生殖方式進行生育的。通過孤雌生殖方式,未受精的卵同樣可以發育出功能齊全的後代。事實上,雄性水蚤也只有在一些特定的環境下才可能會出生。當雌性水蚤確實與雄性交配後,它們就會產下另一種特殊的卵。這種卵外面有一層堅硬的保護殼,也被稱為休眠卵。

2. 玫瑰旋輪蟲


玫瑰旋輪蟲

玫瑰旋輪蟲通常會出現在一些鳥類生活的池塘裡或是一些小型淡水池中。它們名稱聽起來似乎很浪漫,但外觀看起來卻像是惡魔。事實上,它們只是一種微型多細胞動物,這種多細胞動物也被稱為蛭形輪蟲。蛭形輪蟲通常棲息在池塘、河流、土壤和地衣中。儘管輪蟲並不比其他單細胞生物大多少,但是它們至少擁有1000多個細胞,可以有一些明顯的行為或動作。輪蟲身體前端有一個長著纖毛的環狀頭冠,它們也因生活時該頭冠纖毛不停地擺動似輪盤而得名。這種特殊的身體結構主要是用於移動或捕食,一些蛭形輪蟲還可利用這種環狀頭冠將頭部縮到身體內部。每一隻蛭形輪蟲都有一或兩個光敏感紅點,這種紅點的功能相當於眼睛。此外,它們還有一個咀嚼囊,好象嘴巴一樣。

3. 海中螳螂


海中螳螂

海中螳螂學名為「Caprella linearis」,是麥杆蟲(或骷髏蝦)的一種。骷髏蝦是生活於海中的一種甲殼類動物,通常依附於海藻或不同大型海洋生物體之上生存。由於許多骷髏蝦都擁有苗條的身體和細長的腳爪,因此它們有時也被稱為「海中螳螂」。在它們的身體前端,長有兩組前肢,前肢上長有腳爪用來防衛、打扮或是捕食;在身體的後段,還有三對後肢主要用來抓取周圍的物體。在海洋中,存在著各類骷髏蝦,有一些種類甚至可以生活在極深的海水中。在生長的過程中,骷髏蝦會不斷蛻去外層硬殼,再次生長出新的蝦殼。有趣的是,雌性骷髏蝦只有在蛻皮後才會與異性交配,而且是在它們形成新的硬殼之前立即交配。因為只有這樣,骷髏蝦媽媽身上才有可能存在較為柔軟的腹部,蝦卵才有可能從柔軟腹部的裂口中產出。

4. 扇形藻


扇形藻

圖中這種像扇子形狀的金黃色生物事實上是一種硅藻,也被稱為「扇形藻」,學名為「Licmophora flabellata」。扇形藻是一種單細胞海洋或淡水生物體。它們擁有一種特殊的細胞壁,這種細胞壁由二氧化矽構成。目前,人們共發現了20多萬種不同種類的硅藻。硅藻在食物鏈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們為上層大量的生物體提供食物。人們根據硅藻的對稱性將它們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中心硅藻綱,呈圓形,輻射對稱(如扇形藻);另一類是羽紋硅藻綱,呈長形或舟形,花紋排列呈兩側對稱。和大多數硅藻一樣,扇形藻也是一生只呆在一個地方。它們通常在海底選擇一處位置,然後就附著於其上生活一生。

5. 長柄曲殼藻


長柄曲殼藻

長柄曲殼藻是鹽水硅藻的一種,主要生長於鹽水之中。圖中,長柄曲殼藻的每一根細管代表一個獨立的硅藻。雖然它們分裂了,但是它們的細胞通常還是附著在一起,於是就形成了圖中的美麗形象。

6. 軸絲光球蟲


軸絲光球蟲

軸絲光球蟲的名稱改為「太陽微生物」似乎更適合,因為軸絲光球蟲是太陽蟲目中體形最大的一類。太陽蟲目生物因有許多放射狀的絲狀偽足自身體伸出、形如光芒四射的太陽而得名。軸絲光球蟲就是利用絲狀偽足進行捕食的,它們的獵物就是其他體形更小的微生物。

7. 水母體藪枝螅


水母體藪枝螅

圖中這種奇怪的生物是水母的一種小型近親,名為「水母體藪枝螅」。水母體藪枝螅只有1毫米寬。它們和大多數水母一樣,藪枝螅也分為兩個生命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自由浮遊時期,即水母體時期;第二個階段是固定時期,即水螅時期。在水母體時期,藪枝螅通過其身體中心位置的黃色星形嘴巴進食。在它們的嘴巴周圍,存在四個生殖腺。它們就是利用這種生殖腺進行繁殖。藪枝螅在水母體階段所產下的卵先是孵化成幼蟲,然後幼蟲再貼附於母體表面,最終才會進入第二階段成長為掃把形狀的藪枝螅。

8. 圓微星鼓藻


圓微星鼓藻

圓微星鼓藻其實就是分裂的帶藻所形成的尚未完全分開的兩個部分。帶藻是一種淡水綠藻,只能生活於特定的環境之中。因為它們對生活環境過分挑剔,因此科學家們有時會根據這種單細胞生物體的存來與否來對水質進行檢測。圖中,一個帶藻分裂為兩個部分,這個過程分為兩步。第一步,帶藻細胞核首先分裂,細胞核大約位於帶藻對稱體的中心位置。第二步,細胞核分裂後,兩個新的半細胞開始分別圍繞自己的細胞核生長。兩個半細胞逐步長大,直到它們完全分開形成獨立生物體前,它們還是連在一起的。

9. 吸管蟲


吸管蟲

吸管蟲也可以說是失去纖毛的纖毛蟲。纖毛蟲是一種長有纖毛的單細胞原生動物,這也是它們名稱的來源。這種纖毛較短,但可以活動,主要長在身體的外側。但是,從圖中可以看到,成年的吸管蟲事實上沒有任何纖毛,這與它們的幼年時期完全不同。在被孵化出來後,幼年吸管蟲也是長滿了纖毛。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它們漸漸失去了自己的纖毛,取而代之的是在身上頂部長出粘性觸鬚。利用這種像天線一樣的觸鬚,吸管蟲可以捕獲比它們身體大得多的獵物。

10. 水蚤(Bosmina)

 
水蚤(Bosmina)

水蚤是一種微型、透明的甲殼類動物,幾乎在所有的淡水池中都可以找到它們。在顯微鏡下觀察水蚤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為你可以看透它們身體的每個部分,如腸道、心臟、卵以及正在生長的胚胎等。在圖中這個水蚤標本體內,它的腸道看起來就像是一條蛇,把身體分成為了兩部分。中心位置的那個透明圓圈就是它的心臟。在背部位置,就是即將形成的胚胎和卵。

11. 草履蟲


草履蟲

圖中這個可愛的綠色生物看起來毛茸茸的,主要是因為它的身體上長滿了數百根纖毛。這種毛茸茸生物就是草履蟲,長度不足半毫米。由於草履蟲體形非常小,因此如果沒有這些纖毛作槳,它們在水中根本無法遊泳。草履蟲通常與綠藻共生,它們的綠色則來自於綠藻。綠藻通過光合作用為草履蟲提供能量,而草履蟲則為綠藻提供一個溫室環境。

12. 披髮蟲


披髮蟲

圖中這種美麗而怪異的生物就是披髮蟲。披髮蟲形體像梨子一樣,一端披著長長的像頭髮一樣的鞭毛,這種外形也是它們名稱的來源。披髮蟲是一種單細胞生物體,主要寄生在白蟻的腸道中,兩者之間是一種典型的共生關係。白蟻需要披髮蟲來幫助它們消化食物中的纖維素,而披髮蟲則把白蟻的腸道當作是充滿食物的家園。但是,這種依存關係並不會僅僅停留於此。披髮蟲事實上自己也無法生產出能夠消化纖維素的酶。為了完全消化食物,它們還必須依靠另一種單細胞微生物--內共生體。此外,在披髮蟲的細胞膜中還存在一種更為微小的螺旋形微生物。

相關焦點

  • 顯微攝影——帶你走進光怪陸離的小世界
    ——《植物保護學報》官方微平臺顯微攝影(photomicrography)是在顯微技術基礎上增加拍攝功能,藉助顯微鏡或者類似的設備捕捉肉眼看不到的複雜細節部分。螞蟻頭部 © Dr.1975年,尼康開始舉行顯微攝影大賽(Nikon’s Small World),意在用顯微鏡向我們展示一個奇妙的小世界,並且表彰那些通過光學顯微鏡進行攝影的人的努力付出。
  • 顯微攝影,慧眼探花 | 謝震霖
    ▲梅花——一維納米棒和三維納米顆粒在放大倍率15000倍掃描電鏡下的奇妙呈現。
  • 科學家顯微攝影藝術擷英—新聞—科學網
    梅花——一維納米棒和三維納米顆粒在放大倍率15000倍掃描電鏡下的奇妙呈現。
  • 《科學大家》|微距算什麼 看看顯微攝影下的奇妙世界
    另外,顯微攝影的光線運用也比普通攝影複雜很多,明堂五花八門。比如暗場效果的拍攝,使用專用的暗場聚光鏡,利用丁達爾散射效應,可以拍出背景漆黑,主體明亮的效果,而且解析度比一般的顯微拍攝還要高。偏振光拍攝是專門拍攝晶體的一門技術,利用兩枚偏振片正交,這樣就將拍攝晶體的折射特性凸顯出來,營造出五彩繽紛的色彩。對於攝影者,會體會到這種神奇的效果,對於研究者,可以利用這些顏色從事分析工作。
  • 有圖有真相:民間達人們的顯微攝影DIY
    在國內的攝影發燒友中,玩微距攝影的大有人在,一旦到了顯微攝影這個層面,似乎就變成了少數人的遊戲。在人們的心目中,顯微攝影一般在科研或者醫學上應用較廣,相應的器材也很高端,不是普通攝影發燒友所能染指的。不過,中國民間總是臥虎藏龍,一些愛鑽研,具備一定動手能力的網友們自己DIY出各具特色的顯微攝影裝置。這些DIY,有的是淺嘗輒止,有一些則讓專業人士都大跌眼鏡。
  • 從微觀角度看世界,尼康顯微攝影比賽精彩作品欣賞
    懷孕的大型蚤;攝影:Marek Mi加州雙斑蛸胚胎;攝影:Martyna Lukoseviciute、Dr.Carrie Albertin雄性蚊子;攝影:Jan Rosenboom雌性山貓蛛;攝影:Antoine Franck鬱金香花蕾的橫切面;攝影:Andrei Savitsky家蠅的複眼;攝影:Dr.
  • 人類卵子精子顯微照
    據英國《衛報》報導,斯匹克·沃克爾9月9日晚因其「對攝影術做出的突出貢獻和他把攝影應用到醫學上」,而獲得英國皇家攝影學會的聯合皇家學院獎章(combined Royal Colleges medal)。沃克爾是一名退休教師,他把自己的車庫改建成實驗室,在裡面拍出大量令人難以置信的顯微圖片。
  • 科學鏡頭下的不可思議之美:結構複雜的人腦
    9月9日消息,英國皇家攝影協會「國際科學圖片大賽」即將宣布評選結果。本屆攝影大賽共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業餘或專業攝影師的作品2500多件,這些作品都是世界各地各領域最優秀的科學攝影圖片,展現了科學領域不可思議的自然之美。
  • 【學會動態】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九屆顯微攝影大賽通知
    【學會動態】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九屆顯微攝影大賽通知 2020-05-10 03: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尼康公布第44屆小世界顯微攝影比賽獲獎者
    尼康公司於10月22日公布了第44屆尼康小世界顯微攝影比賽的獲獎者。第一名被阿聯攝影師Yousef Al Habshi獲得,他將視角對準令人驚嘆的昆蟲藝術品研究領域。今年的獲獎作品為其捕獲到亞洲紅棕象甲蟲的複眼和周圍綠色鱗片的一部分。這種類型的甲蟲大小通常僅為不到11mm,是Al Habshi在菲律賓發現的。
  • 談談水蚤的繁殖
    身體分為頭部和軀幹部,具背甲,軀幹部有軀幹肢(胸肢)5對,為運動及呼吸器官。> 還是先列下重點溫度光照食物生存空間溫度溫度高於15度就可繁殖,但是25到30度之間比較容易爆缸,溫度過高可能會熱死,溫度過低會休眠產冬卵,繁殖數量大打折扣現在各地都在降溫了,所以要養水蚤的話需要有加溫措施光照光照其實還是蠻有必要的因為我這裡是溫室裡面
  • 2011年最佳微觀攝影作品揭曉:金字塔神經元(1)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英國維康信託基金會最新公布2011年最佳微觀攝影照片,該基金會主要從事健康研究資金的籌集工作。每年該基金會都會對醫學、社會歷史、衛生保健和生物學領域的優秀攝影作品進行評選。圖片中部是密集的細胞分裂增殖,從而驅動了莖幹的生長和分支。
  • 竇肇華教授:精卵發育、受精卵分裂異常造成的胚胎染色體異常
    北京家恩德運醫院的竇肇華教授提到,造成胚胎染色體異常的原因一共有三個,分別為父母染色體異常、精子與卵子發育過程中的異常、受精卵分裂異常。上期我們分析了父母染色體異常對胚胎染色體的影響,今天繼續分析另外兩個原因。
  • 2020攝影回顧
    折返 南京每年必賞的蝴蝶: 冰清絹蝶 第一次見冰清絹蝶的卵 直徑1 mm 沒有微距雲臺只能拍成這樣了 植物園薔薇花開
  • 論文解讀--羅湖病毒可從親魚傳播至其生殖器官和受精卵
    結果如下:一、PCR檢測羅湖病毒感染親魚和體外受精卵本研究採用PCR方法檢測了羅湖病毒感染3個羅非魚家系後親魚的組織及其體外受精卵。雌性親魚取肝臟、血液、卵巢和未受精卵,雄性親魚取肝臟、血液和睪丸。分別於受精後3、12、64h採集人工受精卵。以同樣的方式處理來自兩個對照家系的相應樣本。表1中總結的結果表明,在實驗受到攻毒的魚類中存在TiLV的全身感染。
  • 2009年度最佳醫學攝影獎揭曉:顯微照展示人工授精
  • 醫學攝影展示人體細微之美(組圖)
    令人色變的腫瘤細胞,仿佛又是色彩斑斕的孔雀開屏;一束束血管,仿佛又是根深葉茂的參天大樹……這就是醫學攝影。當我們身體的器官或組織被放大,人們發現,科技不僅僅給疾病的診療帶來方便,更將一種前所未見的美展示在大家面前。
  • 顯微注射法建立轉基因小鼠模型的操作流程
    小鼠的動情期主要劃分為四個時期:   a. 動情後期:陰道口無擴張,周圍組織為灰白色,陰道口周圍無膨大   b. 間情期:陰道開口小,周圍組織為灰色或藍色。   c. 動情前期:陰道口逐漸擴張,陰道周圍組織由粉紅色變為紅色。   d. 動情期:陰道周圍組織顏色由紅色轉為粉紅色,陰道口背側唇可見條紋,陰道口腹側唇可見腫大,陰道有分泌液外滲。
  • 唐模景區成黃山市首個國際攝影協會攝影創作基地(圖)
    唐模景區成黃山市首個國際攝影協會攝影創作基地(圖)  ,唐模景區正式成為國際攝影協會在黃山市首個攝影創作基地。當日,來自國內外400餘名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參加了授牌儀式和現場採風。  據了解,國際攝影協會是由世界各國攝影人、攝影團體自願結成的學術性、專業性的非政治、非宗教的全球性的攝影藝術文化組織,目前協會在世界各地建立了60多個分支機構,擁有會員超過18萬人。
  • 驅動清潔工 完全卸載老驅動-驅動 ——快科技(驅動之家旗下媒體...
    DIY玩家經常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安裝驅動,換了新的硬體要重新安裝驅動,看到出了新的催化劑或者Forceware驅動也會忍不住升級一下,天長日久,系統中自然也就存下了不少老的過時的不用的驅動。而且比較鬱悶的是有些驅動並沒有卸載選項或者卸載不乾淨,有時候這些不用的驅動對系統性能也多少造成了一些影響,對於這些賴著的「房客」我們只能刪之而後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