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秋意漸濃,青貯玉米也進入收穫期。近幾年,市農業農村局結合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不斷更新農作物品種,通過引進和選育青貯玉米新品種,積極引導農戶優化品種結構,充分發揮良種對農業生產的關鍵性作用,全力以赴促豐收。
金秋九月,又到了收穫的季節。在山陰縣惠牧源農牧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種植基地裡,大型青貯玉米收割機正在田間來回穿梭,搶抓晴好天氣收割已經成熟的玉米。
山陰縣惠牧源農牧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是由泰和牧業專業合作社牽頭,16個各具特色的專業合作社組建而成的一家農業產業化綜合企業。目前,聯合社共養殖了800多頭奶牛,為給自家奶牛提供天然、綠色、放心的飼草,聯合社每年都會種植近千畝的青貯玉米。
山陰縣惠牧源農牧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董事長 陳永和:去年種的是大京九23,產量是4噸半每畝,那個是青貯專用玉米,產量雖然高,品質不行,乾物質和營養成分都低。
為提升飼草的營養成分,今年,聯合社流轉800畝土地,全部用來種植市農業農村局提供的青貯玉米新品種。由于謹慎選種、管護到位,玉米長勢喜人。收割時,包括玉米棒穗在內的整個玉米植株,通過青貯玉米收割機一次性完成收割、粉碎、裝車,再經過青貯發酵,完全能夠滿足聯合社的800多頭牛過冬。
山陰縣惠牧源農牧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董事長 陳永和:今年種的這兩個品種都挺好,產量雖然達不到4噸半,也已經上了4噸了,它的乾物質好,牛吃上營養成分就滿足了,所以這幾個品種都值得在咱們朔州地區推廣。
農作物品種是農業生產中的關鍵要素之一,直接影響農業的增產增收。為此,這些年來,我市以良種為基礎、科技為支撐,從新品種的選育推廣入手,把好農業生產第一關,讓良種良法成為農業提質增效的「助推器」。
市農業農村局種子站 站長 喬九軍:今年我們採用了「五統一」展示示範方法,就是說統一播種,統一施肥,統一膜下滴灌,統一除草,統一收穫。特別是統一膜下滴灌,在今年春季嚴重乾旱的情況下保證了出苗率,為我們新品種展示示範成功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總得看來,今年展示示範的效果是好的,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經過測算,今年試種的14個全株青貯玉米品種裡,太育9號、大京九166和泓豐656等5個品種表現突出,在產量和營養價值上優勢明顯,符合市場需求,值得推廣種植。
記者:劉希軍 李小紅 李 媛 山陰臺
責編:李 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