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利用CRISPR/Cas9系統精確標記發育大腦中的內源性蛋白

2020-11-27 生物谷

2016年5月1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馬克斯普朗克佛羅裡達神經科學研究所(Max Planck Florida Institute of Neuroscience, MPFI)的Ryohei Yasuda博士和他的團隊開發出一種被稱作SLENDR的方法,這種方法允許對活組織樣品中的神經元DNA進行精確修飾。利用這種新技術,研究人員能夠可靠地在同一個細胞中利用不同的顏色同時對兩種不同的蛋白進行標記。他們利用多種成像方法和DNA測序證實這種SLENDR方法真正地和準確地敲入基因。相關研究結果於2016年5月12日在線發表在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High-Throughput, High-Resolution Mapping of Protein Localization in Mammalian Brain by In Vivo Genome Editing」。SLENDR的全稱為CRISPR/Cas9介導同源重組修復對內源性蛋白進行單細胞標記 (single-cell labeling of endogenous proteins by CRISPRCas9-mediated homology-directed repair)。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努力理解當我們學習和形成記憶時,我們大腦中的細胞發生變化的方式。但是這個領域的研究受到限制的原因在於缺乏允許科學家們定位和可視化觀察單個神經元內單個蛋白的技術。當前的成像方法並不提供足夠強的特異性、對比度和解析度來觀察不同的蛋白。此外,這些成像方法耗時耗力而且成本高昂;它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開發基因改造模型。但是在研究員Jun Nishiyama博士和博士後研究員Takayasu Mikuni博士了解到DNA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後,他們有了新的想法。

CRISPR是一種存在於細菌DNA中的工具,這些單細胞有機體利用它來抵抗病毒感染。當病毒入侵和試圖將它的傳染性DNA插入到細菌細胞的DNA中時,細菌DNA中被稱作CRISPR的特殊片段切割病毒DNA,使得後者不能夠造成嚴重破壞。

科學家們已開始利用CRISPR/Cas9切割細胞和除細菌之外的有機體中的特異性基因。當這種切割產生時,細胞採用兩種方法來修復它的DNA。一種方法是同源重組修復(homology-directed repair, HDR),另一種是非同源末端接合(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NHEJ)。HDR是更加準確的,重建或替換受損的基因,而NHEJ降解受損的基因,並將留下來的末端重新連接在一起,這經常會阻止受損基因的表達,但是不會替換它。

如果細胞利用HDR進行自我修復,那麼科學家們能夠往CRISPR系統中加入一種所需的基因,它將被插入到細胞DNA中替換受損的基因。不過,很多科學家們認為一旦細胞停止分裂,它通常採用NHEJ而不是HDR來修復任何斷裂的DNA。

儘管CRISPR系統強大的基因編輯能力讓人印象深刻,但是它很少在操縱腦細胞DNA中取得成功,這是因為在大腦形成時,它的細胞不再分裂。儘管科學家們能夠利用CRISPR相對容易地敲除大腦中的某些基因,但是細胞分裂的缺乏使得他們很難通過HDR可靠地和精確地敲入所需的基因。

為此,Yasuda和他的團隊開發出一種他們稱之為SLENDR的方法,該方法能夠被用來準確地修飾活組織樣品中的神經元DNA。在實驗性模型中,研究人員選擇子宮內電穿孔技術,該技術允許他們將CRISPR/Cas9系統插入到仍然在發育和分裂的胎兒期腦細胞中。因此,發生斷裂的DNA仍然通過HDR進行修復,這就允許研究人員導入一種能夠在顯微鏡下可視化觀察感興趣蛋白的基因。他們甚至能夠可靠地在同一個細胞中利用不同的顏色同時對兩種不同的蛋白進行標記。他們利用多種成像方法和DNA測序證實這種SLENDR方法真正地和準確地敲入基因。

在測試這種新技術時,研究人員觀察到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 PKC)α亞型的一種之前未曾描述的行為。在發育早期,大約在出生7天後,PKC α亞型被發現在神經元細胞膜中簇集,這提示著它是高度有活性的,然而在出生一個月後,它在整個神經元中廣泛地擴散,這提示著在發育後期,它不再是高度有活性的。

Yasuda說,「我認為SLENDR將是一種研究分子與細胞神經生物學的標準工具。SLENDR提供一種有價值的方法來確定蛋白的亞細胞位置,這將有助研究人員確定這些蛋白的功能。」(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High-Throughput, High-Resolution Mapping of Protein Localization in Mammalian Brain by In Vivo Genome Editing

doi:10.1016/j.cell.2016.04.044

Takayasu Mikuni, Jun Nishiyama, Ye Sun, Naomi Kamasawa, Ryohei Yasuda

A scalable and high-throughput method to identify precise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endogenous proteins is essential for integrative understanding of a cell at the molecular level. Here, we developed a simple and generalizable technique to image endogenous proteins with high specificity, resolution, and contrast in single cells in mammalian brain tissue. The technique, single-cell labeling of endogenous proteins by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Cas9-mediated homology-directed repair (SLENDR), uses in vivo genome editing to insert a sequence encoding an epitope tag or a fluorescent protein to a gene of interest by CRISPR-Cas9-mediated homology-directed repair (HDR). Single-cell, HDR-mediated genome editing was achieved by delivering the editing machinery to dividing neuronal progenitors through in utero electroporation. We demonstrate that SLENDR allows rapid determination of the localization and dynamics of many endogenous proteins in various cell types, regions, and ages in the brain. Thus, SLENDR provides a high-throughput platform to map the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endogenous proteins with the resolution of micro- to nanometers in the brain.

相關會議推薦

2016(第三屆)基因編輯研討會

會議時間:2016.06.25-2016.06.26     會議地點:上海

會議詳情: http://www.bioon.com/z/2016geneediting/

相關焦點

  • Nature子刊:抗CRISPR蛋白介導的CRISPR-Cas9系統可提高基因編輯...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廣島大學和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很有前途的修複方法,即關閉CRISPR-Cas9基因編輯,直到它達到關鍵的細胞周期階段,在這個階段,更精確的修復可能會發生。根據這些研究結果,他們成功地展示了更精確的基因編輯,並抑制了稱為脫靶效應的非預期基因缺失、插入或突變。
  • 【綜述】治療性CRISPR/cas9技術研究進展
    第二種方式是在同源性 DNA 模板存在情況下,通過同源重組的方法進行精確修復,也可以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進行替換(如圖1所示)[5, 6]。 在 Crispr/cas9 之前,主要是用鋅指核酸酶和 TALEN 技術進行 DNA 編輯。但是,涉及這種特異性識別DNA序列的蛋白基序非常耗時,這嚴重影響了技術的發展[7, 8]。
  • ...蛋白介導的CRISPR-Cas9系統可提高基因編輯效率,同時降低脫靶效應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廣島大學和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很有前途的修複方法,即關閉CRISPR-Cas9基因編輯,直到它達到關鍵的細胞周期階段,在這個階段,更精確的修復可能會發生。根據這些研究結果,他們成功地展示了更精確的基因編輯,並抑制了稱為脫靶效應的非預期基因缺失、插入或突變。
  • CRISPR-Cas9應用依舊任重道遠
    CRISPR和DNA片段當地時間6月29日,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報導,來自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三個獨立研究團隊在測試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改變人類胚胎遺傳缺陷的可能性時發現,
  • CRISPR編輯系統升級 利用「跳躍基因」精確插入DNA片段
    頂尖學術期刊《科學》最新上線發表的一篇論文中,Broad研究所、麻省理工學院McGovern腦研究所的張鋒教授與其同事帶來了一款全新的CRISPR基因編輯工具,利用「跳躍基因」,讓DNA片段插入基因組變得更加容易。大腸桿菌中的實驗結果顯示成功率達到80%,遠高於經典CRISPR系統。
  • Cell:挑戰教科書!揭示大腦中的多巴胺釋放機制
    圖片來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8.01.008。這項研究鑑定出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中的特定位點,這些神經元以一種快速的空間精確的方式釋放多巴胺---這一發現與關於這種神經遞質如何在大腦中傳遞信號的當前模型相衝突。
  • Cell Reports | 吳青峰團隊發現中心體蛋白調控大腦發育新機制
    Talpid3蛋白是一個定位於中心粒上的蛋白,遺傳學研究表明Talpid3(KIAA0586)基因突變會導致Joubert綜合症。Joubert綜合症是一種纖毛缺陷導致的罕見的嚴重的神經發育疾病,患者小腦和腦幹畸形或發育不全,出現共濟失調和平衡障礙,但是大腦皮層發育是否正常卻鮮有報導【4,5】。
  • ...利用改進的CRISPR/Cas9系統校正微衛星重複擴增疾病中的RNA缺陷
    在2016年的一項研究中,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一種被稱作RNA靶向性Cas9(RNA-targeting Cas9, RCas9)的方法中改變這種技術的用途,利用它追蹤活細胞中的RNA(Cell, doi: 10.1016/j.cell.2016.02.054)。
  • Cell:利用CRISPR-Cas9鑑定出新的輔助性T細胞調節基因
    2019年1月15日/生物谷BIOON/---T細胞是免疫系統中的關鍵細胞。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威康基金會桑格研究所和芬蘭圖爾庫大學的研究人員構建出首個逆轉錄病毒CRISPR-Cas9基因編輯文庫來探究對小鼠T細胞的調節。他們繪製出控制輔助性T細胞(T helper cell, Th)的最為重要的基因的圖譜,並鑑定出幾個新的調節基因。
  • Gene KO Mediated by CRISPR-Cas9 System (Cas9-2hitKO)
    更為重要的是,Ryan願意無償分享cas9系統的全套載體,還可以抽空指導大家實驗。小白們快加入實驗小白微信群和Ryan學習技術吧!What is the CRISPR-Cas9 system?To achieve higher knockout efficiency, vector carrying one cas9 protein and two guide RNA expressing cassettes is generated.
  • Cell:首次利用CRISPR/Cas9系統鑑定出寄生蟲必需基因
    作為一種評估很多有機體中基因功能的有效工具,RNA幹擾(RNAi)很大程度上不能夠在頂復門中發揮作用,與此同時,隨機突變的結果很難理解,這是因為發生突變的基因很難鑑定出。遺傳雜交也很難執行,這是因為這種寄生蟲的有性繁殖階段僅在貓體內發生。再者,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改變剛地弓形蟲的基因組也因Cas9酶的毒性而受到限制。
  • 遺傳發育所在CRISPR-Cas9玉米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中取得進展
    遺傳發育所在CRISPR-Cas9玉米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04-04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5 分鐘學會 cas9 基因敲除——原來設計方案如此簡單
    CRISPR/Cas9 系統作為細菌和古細菌的獲得性免疫系統, 通過 RNA 介導特異性的切割外源遺傳物質, 用以對抗入侵的病毒和質粒。
  • Nat Cell Biol:開發出CRISPR-HOT工具對特定基因和細胞進行螢光標記
    2020年3月16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荷蘭胡布勒支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遺傳工具,用於標記人類類器官中的特定基因。他們使用這種稱為CRISPR-HOT的遺傳工具來研究肝細胞如何分裂和具有太多DNA的異常肝細胞如何出現。
  • Molecular Cell:青年華裔科學家盧冠達另闢蹊徑,利用CRISPR進行基因組篩選
    為此盧冠達博士研究組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近期他們利用改進的CRISPR基因組編輯系統,開發出一種篩選針對特定疾病基因的新方法。這一研究成果在線公布在Molecular Cell雜誌上。CRISPR基因組編輯系統由Cas9的DNA切割酶和識別基因組特定序列的嚮導RNA鏈組成。科學家們可以利用這一過程,在活的動物基因組中進行靶向突變,刪除或插入新的基因。
  • Nature:內源逆轉錄病毒調控胚胎幹細胞發育潛能
    6月13日,Nature雜誌在線報導了胚胎幹細胞發育潛能性研究的重要進展。(ES)來源於囊胚階段的胚胎,被認為功能上等同於內細胞團。而內細胞團不能形成全部的胚胎外組織。本研究發現,在小鼠ES和誘導多能幹細胞(iPS)中有一群稀有而短暫存在的細胞高水平表達那些發現於2細胞期(2C)全能性囊胚的轉錄物。
  • Cell:NF-kB 105蛋白泛素化激活新機制
    在未激活狀態下,NF-kB停留在胞漿中,並通過錨蛋白重複序列(ankyrin repeats)與IkB蛋白結合,保持抑制狀態。許多不同種的胞外刺激信號能夠促進IkB蛋白的降解,從而釋放NF-kB二聚體進入胞內開啟轉錄調控功能。
  • 什麼是CRISPR cas9基因編輯技術?
    參考---什麼是CRISPR cas9基因編輯技術?
  • 意想不到的突變,CRISPR-Cas9的應用仍然是任重道遠
    CRISPR和DNA片段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報導,當地時間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報導,來自哥倫比亞大學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和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三個獨立研究團隊發現,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可能導致基因組的意外突變。
  • Cell Stem Cell:利用CRISPR修飾表觀基因組產生誘導性多能幹細胞
    2018年1月31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格拉斯通研究所和中國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導,一種能夠激活而不是切割DNA的CRISPR形式能夠將胚胎小鼠細胞轉化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