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太空中記錄時間?看似簡單實際很複雜

2020-11-24 驅動之家

建立太空殖民基地和長期飛行存在著諸多技術障礙,例如:人類如何在太空中獲取食物?我們如何處理太空垃圾?在地球上,這些問題被認為是理所當然、不足為奇。未來人類實現太空生活首先需要解決一個問題——我們如何記錄時間。

記錄時間的解決方法可能很簡單,帶上手錶或者查看日曆,或者刻畫記錄每一天!目前人類唯一全時太空基地——國際空間站就是採用這種方法記錄時間,空間站工作人員按照格林威治標準時間記錄時間,通過與地球保持密切接觸,他們可以獲得最新時間校準。

國際空間站一天可看到16次日出和日落

但是太空殖民地保持地球時間記錄系統也存在很大挑戰,原因之一是忽略當地真實性使用一種時間記錄方式的操作難度較大,讓太空人遵循24小時格林威治標準時間系統易於保持地面控制同步,但是以地球時間標準作為太空人太空睡眠作息,將嚴重影響他們每天的晝夜節律,太空人需要克服不穩定的光線循環周期。例如:國際空間站每90分鐘環繞地球一周,所以在典型的地球24小時一天時間周期中,太空人每天會看到16次日出和日落。

雖然太空人可以在太空中持續生活幾個月時間,但是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期間存在一種非永久性,我們知道他們不會永遠在那裡。在地球之外遙遠區域建立 的太空基地可能採用地球時間系統和日曆,同時他們可能建造一個新的人類社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需要更適合他們太空生活的永久性解決方案。

專家提出「大流士火星曆」

天文學家、科幻作家和痴迷的天文愛好者提出了一系列建議,為潛在的太空殖民基地建立新的計時系統。對那些夢想在太空定居生活的人來講,火星擁有特殊的吸引力,讓人們產生足夠的想像,任何定居者將在這裡長期生活,並形成獨特的生活系統。航空宇宙工程師託馬斯·岡加勒(Thomas Gangale)是「大流士火星曆」的提出者,這是一套為了未來殖民在火星上的拓荒者而設計的新型曆法,是1985年岡加勒設計的,並以自己兒子的名字「大流士」命名。之後「大流士火星曆」多次出現在一些科幻小說中,其中包括:科幻作家哈努·拉賈涅米(Hannu Rajaniemi)撰寫的《量子小偷》、《星際迷航》系列劇中的時間調查篇章,記錄了一個調查時間旅行機構的冒險經歷。

岡加勒說:「如果我們要將人類送到火星上定居,他們需要根據火星的自然規律來計算時間,大流士火星曆傳承了地球傳統計時方法,並且適應火星自轉和環繞太陽運行的規律。地球自轉一次是23小時56分鐘,火星自轉時間略微長一些,一個火星日是24小時40分鐘,火星日的天文學單位稱為『sol』。火星環日軌道長度是地球的兩倍,它環繞太陽一周相當於687個地球日,計算為668 sols。

我們可以將時間測量停留在sol等級上,事實上,許多火星日曆建議採用這一點。在地球上,儒略曆對每個地球日分配一個數字,從公元前4713年1月1日開始算起,作為「0天」。這使得計算以天為基礎的時間表變得更加簡單,就像計算食物保質期一樣。

同樣地,火星以sol為基礎的日曆計算方法相似,是從「0天」開始計算,岡加勒稱,或者我們可以假設任何火星曆的開始都是以1610年1月伽利略首次望遠鏡觀測到火星為準,或者「0天」可以與火星上其他重要裡程碑事件相吻合,例如:1965年7月14日「水手4號」飛船首次飛越火星,1971年11月27日「火星2號」飛船首次著陸火星。

岡加勒說:「但是我們人類是有習慣的動物,很可能會建立一個以我們在地球上擁有一些相同價值觀和傳統為中心的社會,很多天文學家並沒有考慮到守時的社會方面,而是更多地專注於天文學研究。從太空人在太空生活的實際出發,如何利用時間和記錄時間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很可能希望使用周數和月數記錄社會活動和社會經濟事件:假日、生日、發薪日、周末、季度投資報告、休假計劃、農業種植計劃等。岡加勒表示,他設計火星日曆的初衷偏於娛樂,想通過這種日曆計算使火星月與衛星運行保持同步,月球環繞地球運行一周需要27天時間,地球1個月平均是30天。

火衛一環繞火星一天3次,火衛二每隔30小時環繞火星一次,火星衛星環繞其運行的時間太短暫,很難對一年的時間進行劃分。相反,在岡加勒的火星日曆中,他將一年(相當於668個地球日)分為24個月,每個月有27或者28個火星日,每月有4個周,每個周有7天,一周中的幾天時間是以太陽系天體命名,火星月的命名使用了拉丁語和梵語,表示黃道十二宮中的星座。

火星日和火星月的命名非常有趣,並且非常實用。通過使用不同的名稱,火星殖民者可以避免將火星和地球時間混淆。岡加勒說:「在太空建立計時系統是非常重要的,未來人類將實現太空基地與地球的貿易往來。火星星期二的太陽並非總是與地球星期二在相同時間落下,一顆星球上的1月份可能對應於另一顆星球上的3月份,就像火星上的一天被稱為『sol』一樣,未來的太空殖民者將會想出『月』和『年』的不同術語名稱,以便與地球系統完全區分開來。」

個別太空移民可能會依據當地環境而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岡加勒已經對木衛一、木衛三、木衛四、木衛二和土衛六製作相應的「大流士火星曆」,這些星球可能是人類除火星之外的下一個太空前哨站。對於接近地球的太空殖民者,非贏利組織LunarClock.org倡導使用月球標準時間和月球日曆,每年由12「天」組成,這裡的「天」相對應於地球月份,每「天」以登陸月球的太空人命名,打破了1天24小時、1個月30天的傳統地球計時方式。

深空原子鐘每150億年計時誤差僅1秒

其他太空殖民者必須面對一些挑戰,形成一個地球計時系統的替代方法,並且能夠真實守時。地球上的計時系統是由極其穩定的原子鐘作為標準參照,原子鐘每150億年計時誤差僅1秒。可惜的是,原子鐘僅是冰箱一般大小。太空飛船機載計時器是使用超穩定的振蕩器來計算時間,便於太空飛船規劃和執行相應操作。美國宇航局深空駕駛員吉爾·塞伯爾特(Jill Seubert)說:「它們並非真實的超級穩定,這種振蕩計時器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產生誤差。」

首個超穩定振蕩器(USO)應用在上世紀70年代的「旅行者號」探測器,如今仍在人造衛星系統上使用。即使是採用地球日計時方式,這些衛星也必須重新校對,以確保GPS等技術的準確性,僅差百萬分之一秒就意味著GPS誤差可達數百米。

目前,工程師們通過轉換地球精確時間和太空飛船的超穩定振蕩器時間讀數,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但是隨著我們進入更遙遠的太空區域,或者需要更多的即時操作,仍然依賴地球計時方式將變得很麻煩。如果以光速進行計算,地球至月球僅需1秒,而地球至火星則需要4分鐘至22分鐘,這主要取決於兩顆行星的相對位置,它們的相對位置會隨著軌道的變化而變化。

塞伯爾特是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工程師團隊的副首席研究員,該實驗室建造了第一個深空原子鐘。他說:「現在每一艘穿越深空的太空飛船都由太空人駕駛,我們在地面上計算太空飛船的軌道路徑,然後上傳至太空飛船。」

太空飛船不是依賴地球通訊系統,而是自身攜帶原子鐘,從而使它們能夠保持更精確的當地時間,反過來可計算他們自己的位置,並在沒有來自地球幫助的情況下執行太空操作。6月底,深空原子鐘搭載一枚SpaceX火箭發射升空,從8月開始,噴氣推進實驗室科學家將對這個原子鐘進行為期1年的評估分析,以確定它的穩定性。

計時系統是太空殖民生活必要技術之一

此外,計時系統將是太空殖民基地必要的技術之一,它將作為一種計時器,也起到當地GPS的作用。科幻電影經常顯示太空人使用帶有時間記錄地圖屏幕的太空飛船,操控在月球或者火星表面。目前,還不具備相應的技術實現以上功能,但是深空原子鐘可以提供足夠精確的時間和位置,來支持實時跟蹤。

迄今為止,大多數太空計時系統構想都是基於地球現有技術,這可能不太現實,但也許太空移民者會利用太空環境來設計全新的計時系統。我們可以完全廢除周、月、年的計時方法,而僅僅依靠當地的時間進行計算。就像《星際迷航》中使用的星曆系統或者火星sol為基礎的日曆系統,或者太空殖民地更徹底地將採用挪威北極小鎮索瑪若伊的計時方法,完全廢除當前計時系統,由於這裡有長達幾個月的黑夜和白天延長時期,挪威居民缺少類型的「天計時」概念,持續多年長途旅行的太空旅行者或者外星球殖民者可能會經歷類似的情景。索瑪若伊鎮居民謝爾·奧韋·赫威汀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談到了當地獨特的「計時障礙」。他說:「當地不同季節會出現黑夜延長的現象,但我們不得不按時上班,即使下班了,我們仍然要遵循時間規律進行生活。生活經驗告訴我,我們不能任性,我們個人意願無法決定天氣好壞,太陽是否晴朗,我們能做的僅是頑強地生存下來。」

在太空中,太陽可能不會一直發光,但是我們太空探索是建立在一個相同的基礎之上:只要能存活下來就行!

相關焦點

  • 飛船在宇宙中飛行,會不會撞上「石頭」,看似簡單實際很複雜
    我們平常眾多的科幻題材中,宇宙空間總是一個必不可少的話題,而搭乘宇宙飛船遨遊太空,也一直以來就是人們所期待的那種感覺,尤其是坐在裡面,感受浩瀚無垠的星空,拿感覺是多麼的愜意,就在銀河護衛隊中,這些人所搭乘宇宙飛船遨遊太空的場景,曾經讓許多人在午夜夢回的時候想起,當然事實上宇宙飛船載人上天的技術雖然取得了不錯的突破
  • 如何在太空中啪啪啪?科學家說這是非常複雜的問題
    在伊隆·馬斯克的構想中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將人類送上火星,這位SpaceX CEO擁有更大的野心。他想要我們成為「行星際物種」,意味著在火星上創建能夠自給自足的文明,也意味著我們需要在火星上生活和延續生命,從另個角度來說我們需要在火星上進行性交和懷孕。
  • 「簡單」與「複雜」的完美結合,在《缺氧》中與「絕望」賽跑
    在前兩年的遊戲領域中,生存遊戲一度十分火爆,各大直播平臺的遊戲直播間裡,都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生存遊戲。例如《森林》、《荒島求生》、《方舟》等等,甚至於當下大火的「吃雞遊戲」的前身《H1Z1》也是一款生存遊戲。生存遊戲在遊戲領域中堪稱遊戲時間最長,一局遊戲短的能玩上幾天,長的能玩上幾個月,可以說可玩性和耐玩性都是遊戲領域中數一數二的。
  • 懸臂梁固端約束看似極簡單,實際也是一個經典問題
    在彈性理論中,懸臂梁的固定端上的每個點都應該滿足位移為零的位移邊界條件,但因該條件過於嚴格,實際中很難得到滿足這種邊界條件的精確解。不同的放鬆條件會得到不同的近似解,如利用聖文南原理放鬆應力邊界條件等得到某些彈性理論近似解析解;或者將固定端橫截面形心處的位移和轉角定義為零,從而獲得近似解析解。簡而言之,懸臂梁固定端應力沒有彈性理論的精確解。
  • 植物果實的「秘密」它們看似簡單,實則相當複雜!
    植物的果實看似簡單,實際上相當複雜;特別是種類繁多,往往讓人搞不清楚。本文就植物果實的成因和果實類型做一些普及性介紹。開花與結實有花植物要經過開花、傳粉、授精等幾個過程才能形成果實,其中的詳細變化情況,本文從略,只大致介紹其中的某部分;花中的雌蕊是植物能夠結實的器官,雌蕊的柱頭接受花粉後,花粉萌發產生花粉管,通過花柱進入子房中的胚珠內,將產生的精子與胚珠中的卵細胞結合,成為合子,合子可以生長發育成胚,胚就是一個幼小的植物,它包含胚根、胚軸、胚芽和子葉。
  • 並非科幻片裡這麼簡單,「太空葬禮」的複雜程度讓人難以想像!
    前言:並非科幻片裡這麼簡單,「太空葬禮」的複雜程度讓人難以想像!死亡是每個人作為生物物種都要面對的事情,當然人死了就不能對自己的屍體做主了,但是我們活著的時候仍然可以設想一下自己如何被安葬,或者可以提前告知家人。
  • 一個看似簡單而又複雜的問題:宇宙究竟有多大?
    在了解了這個簡單的知識後,我們就可以開始進行下一步的討論了 宇宙誕生於一次普通的大爆炸。時間本身有一個沒有原因的開始(那就假定時間在它之前存在)。想想看——如果時間永遠存在,它將永遠到達現在,因此現在將不存在,因為我們不能(也永遠不會)到達它。
  • 實驗展示「合成」巴基球如何在星際太空中形成
    實驗展示「合成」巴基球如何在星際太空中形成 2019-12-13 19: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摺紙彩色花球,看似複雜其實簡單
    很多寶媽都說,在手工圈發個手工貼,不如在其他圈發些文字貼,因為文字是大腦的思想,不需要製作手工漫長的過程,可是還有很多寶媽依然在做手工,其中就有我,因為熱愛,因為興趣,也因為這裡是一個有愛的大家族曾經我也是一個手工小白,可是因為喜歡,所以在這裡駐足,看到很多寶媽的作品,就先從簡單的學起,然後直接發成品圖的水貼,後來銥媽留言說可以嘗試發過程圖,細心的教我怎麼發帖
  • 3種簡單的時間旅行方法(和3個複雜的)(內含中文視頻)
    視頻版權:minutephysics(油管);  解說詞  時間旅行可以很複雜- 也會複雜化你的想法, 所以就忘記那些自相矛盾的東西先  和談談幾個簡單,不用離開 你家又可以時間旅行的方法。  對了,引力重會令時間慢下來。如果你 站起來一分鐘,你的腳  會比你的頭老10飛秒。此外,在太空的  定位衛星上的引力比我們小, 也在時間中旅行得較  我們快,這也是他們的時鐘 調較為走得慢的原因。  如果你想時間旅行的速度 快過幾飛秒。就準備讓你的頭  開始旋轉 - 我是指,整個宇宙。
  • 果樹管理,如何有效調節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看似複雜其實很簡單
    我們對果樹的管理,要想提高產量和質量,就必須要調節好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之間的關係,一旦這兩者失衡,就很容易出現問題,那麼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我們要如何進行調控,今天我就以我種的蘋果樹為例來談談這個問題。
  • 簡單與複雜:一堂訓練課的設計理念
    在馬克的訓練課之前,我們討論互適性、共享的啟示、球員的有效性和典型的設計,有時我力爭保持這幾個複雜概念之間的聯繫。某個時刻我開始叫作互適性、互相依賴,雖然在概念上們有差異,但是所代表的意義我們都能相互理解。  在討論訓練理論之後,就要看如何在實踐中體現訓練理論。
  • 細菌如何在太空中存活數年?形成厚厚的凝結塊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新研究表明,一種耐寒細菌能夠在嚴酷的太空環境中存活很長一段時間,但前提是它們必須形成一團厚厚的凝結物。這一發現可能會為胚種論(panspermia)提供支持。
  • 當太空人在太空中烘烤餅乾是什麼樣的畫面?
    這個看似殘酷的實驗的目的是看在太空環境下烘烤是否還可能。在地球上,將曲奇麵團製成成品曲奇非常簡單。您將麵團放在烤箱的平底鍋上,烤箱內的熱空氣上升,風扇將熱量散布到整個小空間中。這會使熱量均勻地分布在整個曲奇上,從而使其向上和向外膨化。但是在太空中,取暖變得棘手。熱風不會像地球上的那樣「上升」,也無法保證您的cookie會停留在那鍋上。相反,它可能只是飄走了。
  • SpaceX獵鷹9一箭送星鏈60星,這波操作如何?簡單認識一箭多星
    SpaceX(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星鏈計劃已經進入實測階段,預計今年將會完成部署星鏈的1584衛星到550公裡近地軌道的任務。6月13日,SpaceX用獵鷹9火箭將61星送入太空,這已是該公司第九次用一箭60星以上的方式完成發射任務。很多網友好奇——一箭多星是如何完成發射任務的?
  • 從牛頓、三體到混沌:科學認知如何從簡單到複雜
    第谷性格怪異,在二十幾歲的時候跟堂兄爭吵誰是更偉大的數學家,最後兩人決定決鬥,結果第谷的鼻子在決鬥中被割掉,大家很長時間不知道他的鼻子是金子做的還是銀子做的。2010年,大家決定再把他的棺材挖出來研究一下,結果發現他的鼻子是銅做的。
  • 不可思議的分形世界:簡單規則如何導致複雜結果?
    介於一維和二維之間的雪花曲線是人類構造的一種分形圖案,它由簡單的規則產生,卻反映了自然界中的複雜形狀。 今天的文章摘選自數學家伊恩·斯圖爾特(Ian Stewart)的科普著作《不可思議的數》,在書中,作者講述了許多數字背後的故事,帶領我們進入了奇妙的數字世界。
  • 女太空人在太空生活,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方法不複雜
    這位70後的美女太空人當時可成為了國人關注的焦點,著實火了一把,我們都知道,女太空人在全世界上太空的宇宙當中也是非常少見的,我國也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女太空人不同於男太空人,有很多的「隱私」會帶來諸多不便,那么女太空人劉洋是如何來克服和保護自己的「隱私」呢?
  • 相機是如何記錄影像的?照相機的成像原理是什麼?
    我們知道現在照相機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幾乎走到哪都有它的身影,那可能就有人問了,照相機是怎麼記錄影像的呢?人們把這個感光材料塗到一個光滑的板上曝光一段時間之後就可以把影像記錄下來,這時候就有了最簡單的照相機。
  • 這名青年教授在地面實驗室實現了太空中常見的二元複雜等離子體...
    這名青年教授在地面實驗室實現了太空中常見的二元複雜等離子體非晶態系統時間:2019/11/6 8:52:09 來源:文匯報    作者:王宇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