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北京電影學院發布聲明稱,因存在學術不端情況,決定撤銷2018屆博士生翟天臨博士學位。此前,北京大學也宣布對翟天臨作出了退站處理。
一個月前的翟天臨肯定沒有想到,當初一句「不知知網」讓自己陷入質疑,人設崩塌;而他更想不到的是,作為「打假」工具的知網,如今也因涉嫌不公平收費、知識壟斷等問題,成為了新的關注焦點。
充值餘額不能退,大學生告贏知網
「只要寫論文,必會上知網」,這幾乎已成為所有當代大學生的共識。知網是國家知識基礎設施的概念,1999年,其前身「中國期刊網」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起,四年後更名為「中國知網」。
知網介紹顯示,其所發布的《中國知識資源總庫》覆蓋了學術期刊、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等信息資源,文獻總量超過2億篇,每日更新約1萬條。
而最近,知網卻被一名大學生告上了法院。該名學生因需付費7元而在「充值中心」裡充了50元,但剩餘金額卻不能退回。於是,他將中國知網的運營商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告上了法院,要求撤銷最低充值金額限制,並退還帳戶全部餘額。
據媒體報導,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法院法院已判定中國知網充值中心關於最低充值額限制的規定無效。法院認為,該規定侵犯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限制了消費者的權利,是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
來源:中國知網
中新經緯了解到,中國知網的充值方式有支付寶、微信支付、銀聯等9種方式,充值金額不能自定義,最低50元,最高3000元;而只有「移動簡訊」功能支持最低0.5元的充值金額,但僅限於移動手機號段,且在一些省份不能使用。
另外,網站中明文規定稱,帳號餘額不支持任何途徑的退費功能,此前已有多名學生在網絡上求助「知網怎麼退錢」,但卻無解決方式。
對此,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旻對中新經緯表示,知網的這種設置屬於消費者俗稱的「霸王條款」,是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相背離的。他認為,此做法不僅侵犯了消費者自主選擇權,還涉嫌加重消費者責任、免除自身責任,屬於無效條款,故消費者有權要求退還剩餘的金額。
然而,從法院判決後至發稿日,知網仍未對收費方式作出改變。除了狀告勝訴的那位學生之外,其他用戶的餘額依然無法轉出。
編輯:曹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