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網遭質疑:毛利率六成 收費年年漲高校被迫接受

2021-01-13 華商網

  2月19日,北京電影學院發布聲明稱,因存在學術不端情況,決定撤銷2018屆博士生翟天臨博士學位。此前,北京大學也宣布對翟天臨作出了退站處理。

  一個月前的翟天臨肯定沒有想到,當初一句「不知知網」讓自己陷入質疑,人設崩塌;而他更想不到的是,作為「打假」工具的知網,如今也因涉嫌不公平收費、知識壟斷等問題,成為了新的關注焦點。

  充值餘額不能退,大學生告贏知網

  「只要寫論文,必會上知網」,這幾乎已成為所有當代大學生的共識。知網是國家知識基礎設施的概念,1999年,其前身「中國期刊網」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起,四年後更名為「中國知網」。

  知網介紹顯示,其所發布的《中國知識資源總庫》覆蓋了學術期刊、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等信息資源,文獻總量超過2億篇,每日更新約1萬條。

  而最近,知網卻被一名大學生告上了法院。該名學生因需付費7元而在「充值中心」裡充了50元,但剩餘金額卻不能退回。於是,他將中國知網的運營商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告上了法院,要求撤銷最低充值金額限制,並退還帳戶全部餘額。

  據媒體報導,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法院法院已判定中國知網充值中心關於最低充值額限制的規定無效。法院認為,該規定侵犯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限制了消費者的權利,是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

  來源:中國知網

  中新經緯了解到,中國知網的充值方式有支付寶、微信支付、銀聯等9種方式,充值金額不能自定義,最低50元,最高3000元;而只有「移動簡訊」功能支持最低0.5元的充值金額,但僅限於移動手機號段,且在一些省份不能使用。

  另外,網站中明文規定稱,帳號餘額不支持任何途徑的退費功能,此前已有多名學生在網絡上求助「知網怎麼退錢」,但卻無解決方式。

  對此,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李旻對中新經緯表示,知網的這種設置屬於消費者俗稱的「霸王條款」,是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相背離的。他認為,此做法不僅侵犯了消費者自主選擇權,還涉嫌加重消費者責任、免除自身責任,屬於無效條款,故消費者有權要求退還剩餘的金額。

  然而,從法院判決後至發稿日,知網仍未對收費方式作出改變。除了狀告勝訴的那位學生之外,其他用戶的餘額依然無法轉出。

編輯:曹靜

相關焦點

  • 翟天臨不知的知網毛利率59%:同方股份搖錢樹
    (原標題:翟天臨不知的知網毛利率59%:同方股份搖錢樹,訂費漲漲漲)
  • 拆掉知網的牆
    作為一家商業資料庫,知網做的是學術生意。不過從高校師生到科研工作者,對這項「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早有怨言。此次,倪閩景在提案中所建議的,是把中國知網納入政府購買服務,一部分功能(比如瀏覽和下載論文)供國內用戶免費使用,另一些服務(如論文查重、論文引用檢索、大數據服務等)繼續收費。
  • 中國知網收費模式引爭議 法院:最低充值金額50元限制規定無效
    不過,這一話題的導火索「中國知網」本身也因為其收費模式陷入爭議。幾天前,蘇州姑蘇法院判定中國知網設置的最低充值額限制規定無效。而對於長期訂閱的高校用戶來說,中國知網此前也曾因為漲價,多次被高校抵制。中國知網的收費模式存在哪些問題,誰給了中國知網漲價的底氣?
  • 翟天臨一得瑟也把知網推上風口浪尖,教育部門也該出來走幾步了
    建設美好生活近日,中新經緯網曝光知網的暴利收入:年收入10個億,毛利率六成,從打假工具變為被質疑的對象。新京報直呼,知網年收入近10億元,營業額從哪來?今日凌晨3點華股財經《因翟天臨 知網也難逃劫數》稱,知網涉嫌不公平收費和知識壟斷等問題相繼浮出水面。據悉,知網收錄文獻資源超過2億篇,每日以約1萬條的速度更新。知網雖然是一家公司,但是卻是中教育部支持下建成的。如果沒有教育部的支持,知網不可能走到今天的年收入水平。然而,知網還不滿足於壟斷,收費每年漲價,遭遇一些大學的停用抵制。
  • 知網遭全網聲討背後,「借雞生蛋」的生意該退場了?
    倪閩景建議的免費模式,並未完全免費,是由政府向知網提供購買服務,對國內用戶免費開放使用,其它增值服務則繼續收費。知網免費提案,主要是為了降低知識獲取成本,促使知網的學術查詢、下載,回歸公共屬性。而「一石激起千層浪」,知網論文查重費用高、北大、武理等多家高校因漲價過高且難議價一度停用、因設置最低充值額限制而被蘇大學子告上法庭等事件逐漸浮出水面。
  • 中國知網再上風口浪尖:連年漲價、涉嫌壟斷
    近日,演員翟天臨被曝出曾在直播互動中表示不知「什麼是知網」,在網上還掀起了一番熱議。  不過最近知網自己卻也因為其收費模式陷入了爭議。幾天前,蘇州姑蘇法院判處了一起案件,最後判定知網設置的最低充值額限制規定是無效的。而對於長期訂閱的高校用戶來說,知網此前也曾因為漲價,多次被高校抵制。那麼知網的收費模式究竟存在哪些問題,是誰給了知網漲價的底氣?這門有關學術的生意是否合法合情合理呢?
  • 學術好伴侶,怎麼成了「問題知網」?
    近期,翟天臨事件仍在發酵,不知「知網」為何物的他不僅牽出國內藝人論文造假的問題,也讓此前涉嫌學術資源壟斷的中國知網(以下簡稱知網)再次陷入爭議。知網,這個中國最大的學術電子資源集成商,因強勢提高服務價格,已多次遭到來自各方尤其是學界的質疑。  鑑於學術資料庫的特殊性,其對權威學術資源的版權壟斷具有一定合理性。
  • 知網被指壟斷,學術界怎麼看
    原標題:知網被指壟斷,學術界怎麼看  翟天臨在直播中的一句「知網是什麼東西啊」,推倒了「學術打假」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塊,也讓知網被裹進了這場「開年大戲」。圍繞知網壟斷所展開的持續多年的質疑,也再次成為公眾話題。  知網全稱為「中國知網」,是我國最大的文獻資料庫,其收錄的文獻總量超過2億篇。
  • 中國知網「紅與黑」:下7元付費論文要先充值50元
    目前,知網已經建成了世界上全文信息量規模最大的「CNKI數字圖書館」,成為我國高校師生最常用的文獻資料資料庫。  如今,知網因不合理收費而陷入爭議之中。《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當前知網的充值方式有支付寶、微信支付、銀聯等9種,除了中國移動簡訊充值的方式外,其他方式最低充值限額50元。此外,其官網顯示的充值方式均不能自主定義金額,且帳號餘額不支持退費。
  • 漲!漲!漲!畢業生直呼:論文查重價格一天一個價!知網回應了……
    記者了解到,今年不少碩士畢業生表示,論文查重的價格飆漲,從二月份的每篇一兩百元錢,漲到了如今的八九百甚至上千元。論文查重價格飆漲:價格一天一個樣,畢業生直呼「太誇張」論文查重,又稱「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目的是杜絕抄襲、剽竊、侵佔、篡改他人學術成果等行為。記者從多所高校了解到,對於碩士畢業論文,大部分高校沒有明確要求提交論文前必須進行自查。
  • 大學生的困惑:我在知網下載自己的論文還收錢?知網究竟多賺錢?
    相信上過大學的朋友都知道知網。知網對於大學生而言,最大的用處在於論文查重和論文下載。特別是臨近畢業的大學生們,為了撰寫自己的學術論文,不得不在知網上下載數十篇的參考文獻。但是問題來了,下載文章是要收費的。
  • 學術版權壟斷年收入近10億,中國學者苦知網久矣
    事實上,即使向資料庫支付了巨額費用,也不能為高校和學者們換來好用的知識庫。「知網是啥翟天臨」成功掀起一場橫跨娛樂圈和學術圈的打假運動,將國內大型期刊論文資料庫「中國知網」炸到了大眾面前。事實上,由於一直存在的高收費、涉嫌論文資源壟斷等問題,一時間,網絡上對知網的討伐之聲不絕如縷。
  • 知網,還要在壟斷之路上狂奔多久?
    天下苦知網久矣。最近,學術界關於知網的吐槽比比皆是: 下載一篇文獻只要7元,但是需要最低充值50元才能購買;漲價幅度每年都在10%以上,高昂價格曾令多地高校停用,最後卻又不得不屈服於知網的壟斷地位而無奈交錢;年收入近10億,卻把閱讀卡當作者稿酬…… 知網收費模式可謂槽點滿滿,歸根結底,都是重盈利性而無視公益性造成的。
  • 知網碩博論文查重收費標準
    在眾多網站中,知網的名氣最大,這個黎明早就知道。只是,知網論文查重收費標準,他並不太清楚,於是他來到官網專門做了調查。他發現,普通本科論文,可以檢測8萬字左右,費用大概在100元到200元之間。期刊投稿和職稱論文,因字數較少,一般一次收費在80到100元之間。而碩博畢業論文,收費標準大約在200到300元之間。其查重系統一般有「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簡稱為知網vip5.1)與「學位論文學術不端檢測系統」(簡稱為知網tmlc2)兩個。這兩個系統的檢測字數大約在30萬字以內。
  • 「深讀」翟天臨事件背後的「知網」到底是啥
    但伴隨著「中國知網」一步步壯大的,還有不絕的質疑聲與指責聲。從百名碩、博士聯合起訴知網侵權,到近年包括北大在內的多所高校一度宣布停用知網。知網,風波不斷。與此同時,知網資源的收費標準也越來越為人詬病。針對個人用戶,知網採取按篇收費與按頁收費兩種標準。錢江晚報記者隨機點開了若干篇論文下載頁面,按篇收費價格在7.5元-25元/篇,而按頁收費則在1元/頁左右。換言之,100元只能購買幾篇動輒數十上百頁的論文。
  • 學校知網論文查詢入口網站在哪裡?它怎麼收費的?
    在不少大學生的腦海中,跟知網查重官網上數百元的查重費用,學院贈送的知網查詢入口不僅好用而且還是免費,非常良心。現實生活中,不管是哪種類型院校,但凡是使用的知網查重,都會在每年定期的給知網官方繳納一些檢測費用。那麼,學校知網論文查詢入口網站在哪裡它怎麼收費的?下面小編給大家聊聊這個問題。
  • 翟天臨不知道的「知網」,被大三男生告了!
    這兩天知網又火了這回是因為「最低收費」被告了下載一篇7元的付費論文,卻需要先在中國知網充值50元錢。因多次協商退還剩餘充值費用無果,蘇州大學法學院學生小劉將中國知網告上法庭。在知網官網介紹中寫到,中國知網最早源於國家知識基礎設施的概念,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起,在多個行政部門的支持下,為全社會提供最豐富的知識信息資源和最有效的知識傳播與數位化學習平臺。但伴隨著「中國知網」一步步壯大的,還有不絕的質疑聲與指責聲。從百名碩、博士聯合起訴知網侵權,到近年包括北大在內的多所高校一度宣布停用知網。
  • 科技日報總編輯:幾十篇論文被知網無償霸佔用於謀利
    來源:金融界網站《科技日報》總編輯劉亞東在微信朋友圈發文「幾十篇浸滿心血和汗水的論文,被知網無償霸佔並用於謀利。它本應是一家非贏利性公益學術機構。」因「不知知網」,翟天臨翟天臨陷入質疑,人設崩塌;更讓作為「打假」工具的知網,也因涉嫌不公平收費、知識壟斷等問題,成為了新的關注焦點。知網介紹顯示,其所發布的《中國知識資源總庫》覆蓋了學術期刊、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等信息資源,文獻總量超過2億篇,每日更新約1萬條。
  • 中國能否出現第二個「知網」?或者收費下載的傳統模式消失……
    最近,「中國知網」有「躺槍」的,也有「敗訴」的,在知識界之外名聲大噪。先是「前博士」翟天臨自曝「不知『知網』為何物」,後因有償下載論文的充值門檻過高,被大學生告上法庭,終將最低充值金額降了100倍。在中文學術文獻領域,中國知網堪稱最大資料庫。它又名「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CNKI)」,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起,創建至今已有20年,得到學術界、教育界、出版界、圖書情報界等支持與配合。 但與歐美以出版商主導的商業模式不同,知網本身幾乎不生產原創內容。從各大高校到出版社,他們與知網之間達成協議,將以單位名義發表和發行的文獻統統「上網」。
  • 知網該不該免費
    但對於刊物而言,只有承諾為知網獨家提供稿件的編輯部,才可收到知網象徵性支付的3萬元左右費用,其他的則都為免費納入系統,部分期刊因考慮到自身的閱讀量和影響力,對知網的壟斷只好忍氣吞聲。」倪閩景如是說。在提案中,倪閩景提到,隨著知網影響力的不斷增強,出現了收費貴、行業壟斷等方面問題,並建議把知網納入政府購買服務,在國內供用戶免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