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獅子不像其它貓科動物一樣愛乾淨?而是髒兮兮的

2021-01-15 獅虎豹三兄弟

貓科動物大多愛乾淨,相對於老虎、花豹來說,獅子確實是相對不太講究衛生的一員,真是有辱王者的形象!其實這不是沒有原因的,最主要原因是有兩個:

一、獅子特別懶

獅子一天二十四個小時中,它們超過至少十八個小時用來睡覺,或休息不動。僅僅幾個小時用來捕獵和吃東西。因為野生動物不可能像我們人一樣,有固定的三餐,草原上雖然動物繁多,食物也多,但是捕獵可不是容易的活,獅子經常處於吃不飽的狀態,所以為了降低新陳代謝,一般都會選擇睡覺,畢竟這樣才會消耗得少。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才「沒時間洗澡」啦!日積月累,身上的糞便、泥土、食物殘渣就多了,看起來就髒兮兮的。

二、獅子怕水

獅子雖然也號稱大貓,但與老虎愛遊泳不一樣,獅子跟貓都怕水。他們通常都呆在離水較遠的乾燥地帶,最多口渴才去有水的地方喝水。或要渡河到對岸才下水。它們也特別討厭下水泡澡,因為裡面有又醜又兇的鱷魚鄰居,稍有不慎就會小命不保!再加上從小父母就教育它們不要隨便下水。所以,寧願髒些也不要與水打交道。既然身上的泥土沒有水來洗乾淨,那又為何不顯髒呢?

獅子髒是因為肉食性動物,而這種肉食性動物都是靠捕獵來維持生命存在,非洲又熱還經常有蒼蠅,蛆蛆等噁心的存在,你吃肉的話蒼蠅不跟著你的嘴?天氣又熱,食物腐爛。獅子可不會理會這些因為只要能吃飽。哪怕它們通過舔身體來梳毛髮,但都收效甚微!還有前面說的蒼蠅蚊子,獅子也需要這一層泥土來防蚊。

所以獅子髒兮兮主要還是因為地理環境的原因,倘若老虎在熱帶草原上,也會是這種結果。你們說呢?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同樣是貓科動物,老虎看著就很乾淨,獅子卻總是髒兮兮的?
    如果提問大家一個關於動物中誰是百獸之王的話,相信大家在自己的心中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答案,有的人可能會說是威風凜凜的老虎,也有人會說是霸氣威武的獅子,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到底是什麼,其中的爭議一直以來都沒有消失過。在此爭議的基礎上,我們今天來說一個與獅子、老虎有關的趣味現象,大家來隨我一塊來看一看吧。
  • 完美的貓科動物不是老虎而是獅子?兩者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獅子擁有動物界較高的社會性,階級明確,分工細緻。在一個獅群中,雄獅負責抵禦鬣狗以及流浪獅子的入侵,雌獅負責日常的捕獵以及餵養孩子,雄獅依賴於雌獅獲取食物,雌獅需要雄獅守護領地,兩者相互依存共同發展。假如在獅王爭霸中戰敗的一方要成為流浪雄獅,戰勝的一方則接管獅群,這一點跟我國古代的禪讓制度有點類似,可見獅子已經發展出貓科動物最完美的形態了。
  • 為什麼獅子在很多方面更像犬科,卻還屬於貓科動物?
    大家應該都知道,幾百年獅子都是公認的貓科動物,但是有些「動物愛好者」覺得,應該將獅子分為犬科,因為獅子相對於貓科動物來說,更像犬科動物。為什麼獅子的一些行為習慣與貓科動物不同呢?獅子是群居動物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貓科動物都是極其孤僻,獨來獨往的,但是獅子卻是群居動物,但是這也不是人們把獅子歸為犬科動物的理由,因為群居並不是犬科的專利,也沒有說是貓科動物就一定要獨來獨往。狼也是群居動物,所以群居動物的就都是犬科動物嗎?當然不是了,同樣是群居,獅子和狼可是有很大的區別。
  • 同樣是貓科動物,為什麼獅子是群居?而老虎是獨居的?
    獅子因為群居的習性,一直為人詬病,有的人甚至說獅子應該劃到喜歡群居的犬科動物之中。其實。這些都是對獅子的誤解,實際上,獅子作為頂級的貓科動物,它的群居不過只是環境所致,而老虎的獨居,同樣也是為了適應環境才有的習性。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同為貓科動物,為什麼老虎單打獨鬥,獅子群居,捕獵的還是母獅子
    貓科動物中,實力頂尖的兩位:老虎和獅子。不要說什麼老虎和獅子捕獵成功率也不高,還沒有一些小型食肉動物捕獵率高。你要看人家捕的是什麼,人家去追斑馬、長頸鹿、野豬、狍子這樣的,中大型食草動物。這些動物站起來比它們還高。捕獵成功率最高的黑足貓,那麼小一隻,成年後也就跟一個三四個月大的家貓差不多。
  • 獅子不愧是最大貓科動物!
    我們國家又是老虎主要產地之一,而且其他老虎主要產地也都在我國周邊,虎的來源應該比獅子豐富,應該不存在由於缺乏足夠樣本造成對比偏差的情況,難道書上說的不對?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首先,討論獅子老虎的大小要明白一點,就現存亞種的平均體重而言,明顯比獅子重的只有西伯利亞虎,孟加拉虎與獅子相當或稍微重,至於其他的虎,明顯要小於獅子。
  • 獅子是犬科動物?明明是正宗貓科,為何獅子被開除「貓籍」?
    獅子是貓科豹屬動物,幾百年來一直都是生物學界的共識。當看到獅子是犬科動物的說法時,確實有些令人奇怪。關於這個話題源於一篇關於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的文章評論,其中很多人認為獅子歸屬於犬科。不僅如此,查詢全網,發現擁有這種觀點的人不在少數。
  • 獅子是犬科動物?明明是正宗貓科,為何獅子被開除「貓籍」?
    獅子是貓科豹屬動物,幾百年來一直都是生物學界的共識。當看到獅子是犬科動物的說法時,確實有些令人奇怪。關於這個話題源於一篇關於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的文章評論,其中很多人認為獅子歸屬於犬科。不僅如此,查詢全網,發現擁有這種觀點的人不在少數。
  • 一種奇特的偽貓科動物,長得像貓科,卻是由貓鼬趨同進化而來的!
    在動物世界中,老虎、獅子、野貓等都具有很強的獵殺能力,貓科動物都是無情的獵手,是其它動物所害怕的一種猛獸,也許正因為這樣,在馬達加斯加的島上就有一種動物長得像美洲豹,卻不屬於貓科的——長島長尾狸貓。長島長尾狸貓的外形長得像美洲豹,也有些像靈貓,所以有些科學家將其認為是靈貓科,但實際上長尾狸貓已列入食蟻狸科中了,所以長島長尾狸貓並不屬於貓科,而是一種大型的偽貓科動物,屬於食蟻狸科。長島長尾狸貓的進化很讓科學家著迷:因為長島長尾狸貓是由貓鼬進化而來的,都知道貓鼬四肢較為短小,是怎樣進化成四肢修長的長尾狸貓?
  • 為什麼獅子這種貓科動物,成年之後身上的斑點會消失?
    人們常說老虎身上有斑紋,而獅子身上比較「光滑」,沒有什麼斑點或者斑紋,類似的貓科動物還有美洲獅、細腰貓等。其實這句話也並不是那麼準確,無論是獅子還是美洲獅,當它們還是小獅子的時候,身上其實也長滿了斑點,只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身上的斑點逐漸淡化消失了。
  • 38種貓科動物3000萬年前是一個祖先,貓遇到獅子老虎會被吃掉嗎?
    有人問:貓和獅子老虎都是貓科動物,大自然裡它們是不是可以相處很融洽?家貓遇上老虎獅子,老虎獅子會吃掉它們嗎?乍一看到這個問題,腦子是有點轉不過彎來,是啊,貓和獅子老虎都是貓科動物,現存的38種貓科動物,三千多萬年前還是一家,有著一個共同的祖先。所有貓科動物都長得很像,生物學家甚至不能依據化石建立貓科的分類,因為不同貓科動物的化石看起來都太像了,只是大小尺寸不一樣而已。既然這樣,它們不是應該可以友好相處其樂融融了嗎?下面這些畫面看起來是不是很「溫馨」呢?
  • 獅子的「類狗」特徵明顯,該不該歸到貓科?
    獅子目前屬於貓科,但筆者通過長久的觀察和學習,發現其貓科特徵不夠典型,反而類狗特徵明顯。但並非逐漸向狗類過渡,而是比貓科動物更為原始,越原始越具有狗類特徵。大家都知道貓狗同宗。奇特的獅子譬如斑鬣狗並非屬於犬科,而是鬣狗科,與貓科都是貓型總科下面的分支。但是既不是貓科也不是犬科。它與獅子具有同樣的生存環境:非洲草原。非洲草原上還有另一種大型貓科動物:獵豹。
  • 獅子氣味非常臭,但是和世界上最臭的動物相比還得靠邊站
    千萬不要冤枉獅子大哥了,因為在世界排名十大最臭的動物裡面獅子是不能夠上榜的。獅子為什麼身上會臭?其實這跟獅子的生活習性有關係,獅子是貓科動物,同時還是一種食肉動物,當自己的生存遇到危機時,就會吃一些腐肉,保證自己的生命。再加上獅子生活在原始森林裡面,但是並不像貓科動物一樣愛乾淨,所以身體上會有一股味兒,這就是因為它們不洗澡的原因。
  • 最全能的貓科動物不是獅子和老虎,而是爆發力極強的美洲豹
    相必大家都知道,在貓科動物中,老虎、獅子這些動物中,不乏身手矯健、體格健壯的;也有不少體型較小,但爆發力極強的。而很多人都可能不知道,花豹才是貓科動物,甚至是動物界中,最為完美的一類動物。而在花豹的大家族中,美洲豹可以說是頂尖的存在。
  • 有大型貓科動物,為什麼沒有體型相當的犬科動物?
    相比之下,大型貓科動物分屬於不同物種,都是自然演化的產物。它們之所以演化出雄偉的體型,是為了儘可能發揮自身捕獵方法的優勢,牢牢佔據所處生態系統中頂級掠食者的地位——換句話說,就是為了生存下去。犬科動物在這方面走得沒有大型貓科動物那麼遠。狼是現生犬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物種,但無論哪一個亞種,其體型如何都無法與獅子和老虎相提並論。它們為什麼在體型上存在這樣的差異?
  • 為什麼大多數大型貓科動物耳朵是圓的,小型貓科動物反而是尖的?
    耳朵是動物的聽覺器官,不同物種的耳朵有著不同的形態,比如大象長著一對像蒲扇一樣的大耳朵,這對大耳朵除了能夠讓大象聽到聲音外,還能幫助大象散熱以及驅趕蚊蟲,而棕熊的耳朵相比體型來說就要小很多,它對聲音的捕捉能力相比就比較的差,但是它用靈敏的鼻子(比狗的嗅覺都靈敏)來彌補了這一點。
  • 貓科動物中只有獅子是群居動物,流浪貓扎堆只是鬆散的取暖小分隊
    前幾天在視頻裡搞了一個有獎問答,問題是貓咪屬不屬於群居動物,正確答案是貓咪不屬於群居動物,貓科動物中目前只有獅子是群居動物。這個答案出來後有些朋友表示不理解,明明經常看到流浪貓們聚集在一起曬太陽、吃飯,還互相舔毛;家裡養了很多隻貓的也都挺和諧,感覺貓咪就是群居動物啊,為什麼說它不是?首先我們得了解一下什麼叫群居動物。
  • 同屬貓科動物,獅子和老虎單挑,孰強孰弱?
    說起非洲草原上兇猛的大獅子,大家一定不陌生,它們是草原的霸主,然而就是這麼一種動物,它卻屬於貓科動物,沒錯,和許多朋友們家裡養的小貓咪同屬一類,是不是很驚訝?而貓科動物中只有獅子是群居的,其他的貓科動物們例如老虎或者豹子之類都是單獨生活的動物,它們「孤身一人」捕獵、獨守自己辛苦打下的領地,一生也只有在發情期的時候才會去尋找自己的雌性同類,作為伴侶一起生活一段時間。而獅子向來是群居生活,那麼如果獅子也像其他貓科動物一樣單獨行動,它能在草原上生存下來嗎?
  • 同樣是貓科動物,為什麼老虎是獨居,而獅子卻成群生活呢?
    如果說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的區別,那麼生活方式就是其中一種。幾乎所有的犬科動物都是群居動物,但大多數貓科動物是獨居生物,只有獅子是個例外,它們更喜歡和同伴生活在一起。我們知道,生物的一切邏輯都可以從生存和繁衍這兩個角度去考慮,那麼群居的獅子和獨居的老虎在選擇生活方式上,究竟受哪些因素影響呢?
  • 為什麼大型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相比,貓科動物總是更勝一籌呢?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獅子、老虎等貓科動物總要比灰狼、狐狸等犬科動物更厲害。在一些科普讀物中,首先介紹的是獅子、老虎、獵豹,之後才會介紹狼、狐狸、野狗。可自然界裡的實際情況是,犬科動物的數量要比貓科動物更多,分布也更廣。那麼大型貓科動物與犬科動物相比誰更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