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症治療新觀念

2020-11-29 醫脈通


作者:冷金花 戴毅


自1927年Sampson定義子宮內膜異位症(內異症)[1]以來,至今已有90年。在這漫長的歷史中,內異症的診治經歷了一個不平凡的發展過程。人們對內異症的認識,從生育年齡婦女的常見病到世界範圍內的社會問題、健康問題;從卵巢「巧克力囊腫」到分布廣泛、形式各樣的「盆腔沙塵暴」[2];從經典的經血逆流理論到在位內膜決定論[3]再到「源頭治療」[4],多種學說互為補充;從「根治性」的手術到「緩解疼痛,改善生育[5],綜合治療,長期管理」的治療理念。這些變化體現了近年來人們對生命、對器官、對生育、對人性、對個體的觀念的改變和進步,而改善患者的生命質量成為內異症治療的核心內容。新的診治觀念,勢必會改變和優化臨床實踐,讓更多的患者獲益,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手術診治觀念的變化


儘管沒有準確的流行病學人群發病率,目前仍然保守地估計內異症在生育年齡婦女中的發病率高達10%~15%,不孕症婦女中更高達40%~50%[6],其中8%~12%為深部浸潤型內異症(DIE)[7]。近10年來,得益於腹腔鏡手術及外科手術技術的進展,內異症的手術治療水平已有了長足的提高。微創手術逐漸拓展到過去只能開腹手術的範圍,即所謂的一些「雷區」。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了,國內外腹腔鏡下DIE手術[8],特別是輸尿管、腸道DIE病灶切除[9-10]的報導,手術併發症發生率也在下降。然而,在手術技術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內異症保守性手術後的復發依然是術後困擾患者最大的問題。無論疼痛的復發還是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復發,2年的復發率在20%左右,5年的復發率更高達40%~50%。因此,我們越來越認識到內異症不是1個「一刀切」的疾病,儘管其良性,但極易復發,這是過去我們稱之為「良性癌」「不可治癒的疾病」的原因。現在,我們更願意、更應該稱之為「慢性病」「可管理的疾病」。名稱的變化並不是否認內異症復發的特性,而是應用一種更積極、更有計劃、更整體、更有序的治療模式,更強調術後的整體管理、綜合治療,從根本上說這是治療理念最大的進步之一。


手術的風險性和術後患者的生命質量也逐漸引起學者們的注意。尤其是腸道DIE,應該闡明手術並不是適於所有的DIE患者[11]手術總的趨勢是更理性、更人性化[11-12],更強調手術風險的最小化和患者獲益的最大化。同時,也建議對困難的DIE手術由經驗豐富的專科醫師接診,並強調多學科團隊合作的必要性[13]。例如DIE,近年來我們研究了DIE主要位於後盆腔的解剖分布的特點[14],報導了DIE與疼痛的密切關係以及保守性腹腔鏡手術治療DIE相關疼痛的長期療效[8]。近年,國外學者也相繼報導了保守性手術治療直腸DIE的長期隨訪結果,患者的生命質量優於廣泛性腸段切除[12,15]。對於以疼痛為主要症狀的DIE患者,目前也有了更多的藥物治療選擇,包括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以及近年來在國外獲準上市的地諾孕素等。這些相關的臨床研究和文獻報導都顯示出了手術聯合藥物治療的前景。


二臨床問題諸多,以臨床問題為導向、分階段處理


隨著對內異症認識的不斷深入,我們更清晰地認識到內異症病灶的多樣性、複雜性、難治性,從青春期開始直至整個生育期將持續近40年。加之近年來對內異症惡變以及內異症相關卵巢上皮性癌的重視,我們認為內異症是一個諸多臨床問題的集合體[16],從這一點上講,類似「症候群」,內異症在患者的不同年齡階段臨床表現重點不同。青少年內異症症狀更隱匿[17]、更不典型,診斷延遲在青少年內異症患者中最為突出。世界各國的報導,平均診斷延遲8~10年[18-19]。對於青少年內異症提高診斷率最為緊迫。在年輕的生育期患者中主要表現為痛經為主的各種疼痛,以及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在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中不孕是更為突出的矛盾;在絕經期患者中惡變是需要警惕的問題。


因此,如此諸多、複雜又相互關聯的臨床問題,醫師更應該認識到內異症這一良性疾病「以臨床問題為導向,以患者為中心,分年齡階段處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青少年內異症重在痛經的藥物治療;年輕患者的初治手術,要更加規範、全面,要注重卵巢功能的保護,術後的長期管理、減少復發更為關鍵;不孕的患者,術前強調生育力的評估,輔助生殖技術的治療更重於手術;復發的患者,綜合治療更好,反覆的手術反而會造成卵巢功能下降,以及各種手術併發症的發生;圍絕經期及絕經期的患者需要警惕惡變的問題,手術應以減少復發、防止惡變為主要目的。在這些策略下,手術的時機、術式的選擇更需規範,術後治療的選擇非常重要。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解決不同年齡階段最主要的臨床問題應該是臨床治療的終極目標。我們認為,只有充分理解,真正做好了分階段處理、分層次治療,才能面對內異症錯綜複雜的臨床問題始終保持思路清晰,才能在患者的各個年齡階段帶給其最需要的獲益。


三更加注重保護生育力,改善生育,提高生命質量


對於合併不孕、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復發的內異症的治療,最大程度保護患者生育力、改善生育是治療的核心,這也是近年來內異症治療觀念另一方面較大的進展。各國內異症的最新指南[20]中都相繼更新了對生育力保護和促進生育的治療。


我國2015年第2版內異症診治指南[6]中保護生育力的治療更為具體。首先是手術指徵和手術時機的選擇更為嚴格,強調了術前生育力評估。目前對於內異症不孕的機制仍然不明了[21]。對於合併不孕的卵巢囊腫型內異症,我們應該認識到每1次卵巢內異症的手術剝離囊腫,不可避免地會對卵巢功能產生破壞[22]。因此,對於未生育的卵巢囊腫型內異症患者,選擇合適的手術時機,術後長期管理、延緩復發、指導生育都非常重要。合併不孕的內異症患者首先應該是生育力的評估,而不是直接手術,已經明確寫入了第2版的內異症診治指南[6]的流程中。手術治療只是不孕治療中的一部分,術後的輔助生殖技術治療更為重要。同時,對於復發的內異症,越來越多的醫師明確反對反覆多次的手術[21,23-24]。合併不孕的DIE手術對改善生育的作用,近年來爭議較多[23]。2015年的1項隊列研究的結果顯示,合併不孕的DIE患者病灶未切除、部分切除及完全切淨3組之間體外受精(IVF)的成功率和分娩率無明顯差異[25]。1項2017年的研究顯示,對於侵犯結直腸的合併不孕的DIE患者,直接IVF的妊娠率高於手術後IVF,腸道DIE病灶的切除可以改善術後自然妊娠率,但不改變IVF的成功率[26]。這些提示,對於合併不孕的DIE患者是先手術還是直接行輔助生殖技術治療,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其次是手術技巧的規範,對於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剝離,解剖層次的正確可以大大減少卵巢創面的出血,繼而減少電凝止血;能量器械的進步,也使術中的使用更規範;術中分離粘連、止血等技巧也更成熟,近年來防粘連製劑也有發展;第2版內異症診治指南[6]中特別加入了術中的內異症生育指數(EFI)、最低功能評分(LF)。最後是術後不孕患者的處理流程更為細化,輔助生殖技術的提高,這些都是保護生育力、改善生育的重要的進展。


四長期管理、綜合治療的策略


復發目前仍然是內異症保守性治療後不可避免的,但復發是可管理的、可延緩的、可減少的。在認同內異症是一「慢性病」「可管理的疾病」之後,長期管理、綜合治療就成為內異症治療的新策略。長期管理,不僅僅是藥物的應用,綜合治療才是長期管理的核心內容。這應該包括患者教育,各種治療選擇的充分溝通[16],生命質量的關注,心理輔導,生育問題的諮詢、指導[27],最後才是藥物的應用。如果醫師把長期管理等同於藥物治療,其治療的效果也是狹隘和短期的。所以,我們必須從思想上認識到綜合治療的精髓。關於藥物的長期治療,無論是一線的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口服避孕藥還是GnRH-a、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還是新藥地諾孕素,臨床醫師不僅要熟悉各類藥物的藥理作用及副作用,目光更不能局限於單一藥物的長期治療。不同藥物的「序貫應用」可能是未來內異症長期藥物管理的趨勢。因此,長期治療不是簡單的延長用藥時間,而是一種有計劃、有評估、有目標的綜合治療策略,人性化、個體化精神貫穿其中。


綜上所述,內異症仍然是一種良性疾病,但是近年來內異症的診治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革。這些理念的變革正是在於整合醫學、精準醫學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對內異症的認識不斷深入,對個體人更敬畏、更尊重的結果。如本文前言提到的,中國學者對內異症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更期望在未來,看到中國學者展開更熱烈的探討,用中國的大數據為內異症的診治提供更多的依據、更好的理念,更好地為內異症患者服務。


來源:中華婦產科雜誌,2017,52(7):433-435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子宮內膜異位症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症狀
    說到子宮內膜異位症,相信很多人都是沒有聽說過的,以至於都不知道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什麼。其實子宮內膜異位症就是因為內膜細胞種植在錯誤的部位所引起的一種疾病。那患上子宮內膜異位症有什麼症狀呢?子宮內膜異位症又應該如何治療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一一介紹一下。感興趣的朋友就來看一下吧。子宮內膜異位症治療如何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呢?
  • ​昆明看子宮內膜異位症治療方法
    子宮內膜異位症,簡稱「內異症」,是育齡期婦女常見的婦科疾病。簡單來說,子宮內膜異位症就是子宮內膜長錯了地方,長到子宮以外的地方去了。昆明送子鳥醫生講道: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姐妹約有30-50%伴有不孕,由此可見,它對我們的「孕氣」影響很大。什麼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異位症經常被描述為「盆腔的沙塵暴」,病變涉及範圍較廣,通常會累及到腹膜、卵巢、陰道直腸膈等位置。
  • 關於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內異症)是育齡期婦女的常見病,發病率為10%~15%,佔婦科手術的5%~15%,且有增高的趨勢。40%~60%的內異症患者合併嚴重的疼痛或慢性盆腔痛,20%~30% 的患者生育能力受損,影響患者的生殖健康。
  • 優化子宮內膜異位症合併不育治療策略專家意見
    為了更好的了解中國子宮內膜異位症合併不育患者的就診流程,提高診治效率,幫助她們儘早抱嬰,默克公司在 2020 年 3 月至 7 月間在全國範圍內對子宮內膜異位症 40 位婦科專家和 40 位生殖專家就子宮內膜異位症治療策略問題及對在生殖中心就診的子宮內膜異位症不育的 80 位患者就其治療流程相關問題進行了調研。
  • 鄭州不孕不育醫院路教授解析子宮內膜異位症該怎麼治療
    鄭州不孕不育醫院路教授解析子宮內膜異位症該怎麼治療 時間:2020-12-31 12:03 鄭州同濟醫院 鄭州不孕不育醫院路教授解析子宮內膜異位症該怎麼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會導致痛經,同時還會影響周圍組織器官的功能,對女性正常的生育和生活都會產生影響。
  • 孝感子宮內膜異位症怎麼預防?
    孝感子宮內膜異位症怎麼預防導讀: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定義為子宮內膜組織生長在子宮腔以外引起的病症。對於不少妹子來說,每個月難熬的日子除了因為買買買而不得不吃土的月底,就當數每月大姨媽到訪的日子了。
  • 子宮內膜異位症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相生相伴?
    (如免疫調節劑)和開發新的子宮內膜異位症診斷工具,從而為廣大患者人群提供更好的醫療實踐。由於幾乎所有女性都有經血逆流(Halme et al.,1984),而只有一部分女性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症,因此該理論並不能完全解釋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病。另一種發病機制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免疫系統異常(Zondervan etal., 2018),阻止異位子宮內膜細胞的清除,並允許其在子宮外植入、存活和維持。
  •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症狀有哪些?
    今天我們來聊聊得子宮內膜異位症有什麼症狀?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症狀和月經周期密切相關,多數表現為逐漸加重的持續性痛經,而不是月經初潮時就有的痛經。 痛經,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主要症狀,它是持續性的,會隨著病情進展逐漸加重,多數在月經開始前1-2天出現,月經第1天最嚴重,之後會慢慢減輕,能持續整個經期。
  •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怎麼造成的?
    據世界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2014報告,全球約有2億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而我國臨床數據分析顯示,2.9億的育齡婦女中,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病率為10%~15%。近年來,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那麼,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怎麼造成的呢?
  •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危害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危害 時間:2020-12-06 16:00 南寧長江醫院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典型症狀:主要有慢性盆腔痛、性交痛、痛經及不孕。(1)疼痛: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的疼痛多位於下腹部及腰骶部,可放射至陰道、會陰、肛門或大腿。
  • 子宮內膜異位症如何治療?試管嬰兒能好孕嗎?
    子宮內膜異位症(內異症)是指子宮內膜組織(腺體和間質)在子宮腔被覆內膜及子宮以外的部位出現、生長、浸潤,反覆出血,繼而引發疼痛、不孕及結節或包塊等。內異症是生育年齡婦女的多發病、常見病。內異症病變廣泛、形態多樣、極具侵襲性和復發性,具有性激素依賴的特點。
  • 蘭州子宮內膜異位症也會引起不孕症!
    顧名思義,子宮內膜異位症就是子宮腔內的黏膜生長在不正常的地方,例如骨盆腔內的腹膜、大腸和卵巢。這些長錯地方的子宮內膜,並不是腫瘤,也不是癌細胞,而是具有子宮內膜同樣功能的組織,只是長錯位置罷了。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三大表現 隨著月經的周期變化,異位的子宮內膜也會剝落出血,這些經血日積月累,若積留在卵巢,便形成卵巢血瘤。
  • 鄭州不孕不育醫院介紹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什麼
    鄭州不孕不育醫院介紹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什麼 時間:2021-01-16 11:23:05 鄭州同濟醫院 鄭州不孕不育醫院介紹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什麼?簡單來說,子宮內膜並沒有好好待在子宮內部表面上,而是有一部分具有了「逃跑」的能力,當它們從子宮中逸出時會造成嚴重破壞。
  •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什麼病 它有哪些症狀
    現在有許多疾病威脅著女性朋友的身體健康,子宮內膜異位症就是其中一種。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那麼,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什麼病呢?這種疾病有哪些症狀呢?我們應該如何預防呢?下面大家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什麼病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是有活性的內膜細胞種植在子宮內膜以外的位置而形成。本來內膜細胞應該生長在子宮腔之內,但因為子宮腔通過輸卵管和盆腔想通,所以內膜細胞可以異位生長。目前對此病發病的機制有多種說法,其中被普遍認可的是子宮內膜種植學說。本病多發生於生育年齡的女性,青春期前不發病,絕經後異位病灶可逐漸萎縮退化。
  • 【生殖健康】子宮內膜異位症與不孕的關係
    【生殖健康】子宮內膜異位症與不孕的關係 2020-04-24 16: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痛經、血尿、不孕、性行為疼痛……原來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惹的禍
    但是其實有些婦科疾病並不能自愈,很多時候往往是因為患者的拖延而導致更嚴重的情況發生,下面康康就來介紹一些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些知識。子宮內膜異位症會有什麼表現?1.痛經和性行為疼痛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會有長時間的痛經,而且會越來越嚴重,一般會在腰部、腹部等部位擴散,還會有經期變長、經量增加的表現。還會出現便秘、排便困難等狀況。2. 周期性尿頻血尿當病情擴散到輸尿管或者膀胱是會造成尿痛、尿頻甚至是血尿。
  • 如果你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好好看看這篇,跟生孩子有關!
    了解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子宮腔外良性組織(形態和功能與子宮內膜相似)生長的病理過程。在經前期,子宮內膜變厚,如果卵子沒有受精,它就會脫落,並隨著月經從宮腔內排出。這個過程在健康女性中幾乎是無痛的,但在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中,會伴隨著周圍組織的炎症。這類患者患有慢性盆腔疼痛、月經來潮、性交疼痛,常伴有不孕症。10%-15%的育齡婦女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30%-40%的育齡婦女有分娩併發症。
  • 子宮內膜異位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系統綜述和薈萃分析
    有關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病原因尚未完全闡明,但有研究提示免疫系統異常可能與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生有關。有觀點提出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生與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通過對目前現有的關於子宮內膜異位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生之間的證據進行評估,將有利於我們對子宮內膜異位症病因和預後結局的更深入認識。同時,也可以為健康醫療機構提供一些臨床實踐的科學依據。
  • 什麼是子宮內膜異位 子宮內膜出現異位看這裡
    對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診斷,除了有跟月經周期密切相關的周期性疼痛外,還要注意痛經是否進行性加重、是否有性交痛、牽拉痛、大便疼痛及月經期直腸出血,這些症狀均由子宮內膜「跑」的不同位置,呈現出不同的表現。子宮內膜全身跑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在子宮腔內。可如果發現子宮內膜跑到其他地方生長發育,這就是子宮內膜異位症了。
  • 女性患子宮內膜異位症,身體可能會出現這5個症狀,別忽視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常見的婦科疾病之一,是困擾很多女性的一個疾病,影響了很多女性的生活。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很女性的月經息息相關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會導致月經出現紊亂的情況,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出現不孕不育的現象,這對身體的影響就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