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紀念館館長喬.丹尼爾斯。
追訪設計師丹尼爾·裡伯斯金。
在大坑上建成6米深、佔地4000平方米的方形水池。
911十年後 紀念館館長揭秘世貿重建理念
本版文圖:新快報特派美國記者 曹晶晶 特約記者 郭晨琦 發自紐約
從世貿中心7號塔的十樓俯瞰,巨大的世貿遺址重建建築工地的一角,有一座醒目的建築已然成形,這就是「9·11」國家紀念館。
之所以醒目,是源於兩個陷入地下的方形瀑布水池的設計。911紀念館館長喬·丹尼爾斯說,這一設計很好地體現出設計師「倒映虛空」的理念,意在提醒人們反思這裡曾經失去的存在。
館長談為什麼要修兩水池
代表兩座大樓的消失
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喬·丹尼爾斯對於這一設計充滿信心,他相信水池的設計一定會讓每一位參觀者從內心感到震撼。丹尼爾斯說:「我相信這個紀念館會讓人感到強烈的震撼,因為這種虛空和失去的感覺就是當年經歷過這起事件的人們的真實感受。當然,它也象徵著兩棟大樓的消失,是人們看到這種場景時內心感受的一種體現。在這一天,有近三千名無辜者不幸遇難,因此,能夠對這一點有所反映的設計應該會讓人印象深刻。」
由於受到各方的關注,「9·11」國家紀念博物館設計方案的競爭顯得尤為激烈。
在恐怖襲擊發生兩年多後,2004年1月14日,34歲的以色列建築師麥可·阿拉德和71歲的美國園林設計師彼得·沃克共同提交的設計方案最終脫穎而出。喬·丹尼爾斯說,這一設計方案佔地3萬多平方米,將世貿雙子大樓留下的大坑建成6米深、各佔地4000平方米的方形水池,其四周的人工瀑布最終匯入池中央的深淵。用四周的水聲遮蔽鬧市區的喧囂。
我要回到曼哈頓下城
那裡有很多失落的靈魂
世貿雙子塔在經歷悲劇後,重建的想法歷經長時間爭論。
最終建設的6座世貿大廈,其中包括一座高1776英尺的高塔(名為自由塔)方案入選。而自由塔的設計師就是猶太人丹尼爾·裡伯斯金。
在不久的未來,世貿中心將再次出現在紐約的天際線上。
裡伯斯金的名字總是和一系列歷史意味濃厚的紀念性建築相連柏林的猶太人博物館、美國舊金山猶太人博物館、英國曼徹斯特帝國戰爭博物館、以色列特拉維夫的展覽中心等。這些建築使得裡伯斯金在當代建築界獨樹一幟,甚至被貼上了所謂「傷痕建築」的標籤。
「911那天我在柏林辦公室上班,猶太人紀念館即將開放。我剛想不要再做和歷史有關的項目。然而,911讓我知道歷史是不可捉摸、深不可測的,這悲劇性的一天改變了紐約也改變了全世界,它連接著過去和未來。我對自己說:我要回到曼哈頓下城。我感到有很多失落的靈魂,我跟自己說:這不僅僅是建築物,而是記憶。」
裡伯斯金的世貿中心重建計劃自2003年中標之初就爭議不斷,關於延長工期和改變方案的猜測從未停息。在裡伯斯金的規劃中,新建成的高達1776英尺的自由塔將矗立在基地外圍,而一組幾何形的高塔則將圍繞著世貿雙塔的遺址,形成公共空間,還有一半的地方留給紀念館。
建設六座大廈與自由女神像呼應
「怎麼樣召回記憶,怎麼樣可以把3000多人的記憶用在世貿遺址裡?當我思考如何設計時,我考慮了該用什麼來作為符號提醒我們每一天的發生。」裡伯斯金在談到世貿建築群的設計靈感時說。裡伯斯金回憶,當年自己作為一個移民,和很多人一樣,是坐船來到哈德森河,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讓人激動萬分的自由女神像。「這就是我想要的,自由,才是紐約的特點。」所以裡伯斯金說,世貿遺址的重建重點並非再建一座兩座高樓,而是建六座大廈,正如自由的火炬,與自由女神遙相呼應。
自由塔1776英尺
那象徵1776年的獨立宣言
在六座大廈裡,最高的要屬自由塔。自由塔的設計高度是1776英尺,這個高度將使它超過著名的帝國大廈,成為全美第一高樓。從不同的角度觀賞這座建築物,自由塔有時看起來就像原先雙子塔樓呈長方形,有些角度看起來則像個巨大的方尖碑。塔底和塔頂的牆面偏轉了45度,塔身有交錯的三角形切面。
在談到自由塔的設計理念時,裡伯斯金認為高樓不應該僅僅以高度取勝,因為總會有更高的樓。但是如果它的高度有了意義,一切就與眾不同了。自由塔的1776英尺,象徵著美國通過獨立宣言的1776年,是自由、獨立的象徵。
遺址重建都基於記憶和生命
裡伯斯金很重視好的街道的重要性。「紐約是一座機會之城,不應該只是為在辦公大樓裡工作的白領而建的,對於像我父母那樣的普通藍領,辛勤工作的移民,這個城市又可以給他們什麼呢?」
裡伯斯金父親是一位油漆工,我母親在製衣廠工作。他經常想,對於父母來說,他們關心的是有沒有好的街道。應該有綠樹掩映,流水潺潺,讓他們在城市中融入自然。在周圍上班的人可以中午來這裡吃一個三明治,晚上下班後可以和朋友約在這裡見面。所以,裡伯斯金認為這才是紐約的重點,即生活在紐約的人。整個遺址重建都基於記憶和生命,基於生活在紐約的人。
(責任編輯:UN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