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分析】美國治理大氣汙染的「殺手鐧」

2020-12-08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環保網訊: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的工業及交通業迅猛發展,化石能源消耗量激增,但幾乎沒有相應的環境法規來管控,大氣汙染十分嚴重,震驚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中就有兩件(1948年美國多諾拉煙霧事件、20世紀50年代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發生在當時的美國。

1、美國採取了哪些大氣汙染治理措施

美國洛杉磯煙霧事件

自1970年美國環保局成立並開始採用強有力的國家法律來控制大氣汙染到現在,大氣環境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美國治理大氣汙染,重要經驗之一就是大氣汙染治理的區域機制。

區域環境管理機制就是在區域範圍內建立起統一的管理機構,對區域內的環境問題進行全盤整合式管理。從操作方式上,這一機制主要通過區域環境自主管理和區域合作兩種方式。而大氣汙染治理區域機制即是區域環境管理機制中的一種。

美國環保局將全美劃分成了十個大的地理區域,並根據這樣的劃分建立了十家區域辦公室來進行管理。這十個區域以地理和社會經濟區域為藍本,像縫紉機一樣將不同的州拼接在了一起,進行統一管理。這樣,各區域辦公室便能針對環境汙染問題充分靈活地與各州合作,嘗試許多新辦法。但單純聯邦環保局與地區辦公室這樣的組織架構並不意味著區域機制的立即形成,美國也是通過處理一些重大的區域性乃至國家性的大氣汙染問題,在實踐中摸索而形成這樣的機制。

2、針對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

20世紀中期,洛杉磯城市群的區域汙染問題嚴重,近地面臭氧(大氣臭氧是導致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汙染物)汙染尤其突出,並導致了惡名昭彰的洛杉磯煙霧事件。於是在1976年,加州建立了控制該區域空氣汙染的政府實體機構——南海岸區域空氣品質管理區(SCAQMD),通過該管理區將城市空氣汙染治理提高到了城市群治理的層面上。根據職責描述,該機構有權進行立法、執法、監督、處罰,並通過強制執行手段和監控、技術改進、宣傳教育等相結合的方式協調開展工作。SCAQMD通過制訂並推行空氣品質管理計劃 ,並藉助排汙許可、檢查、監測、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等方式實現減排目標,保障了南海岸的空氣品質達標。一系列的措施很快就看到了成果,洛杉磯作為當時美國汙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在以上措施和制度實行後,儘管人口數量和汽車保有量都在逐步上升,但該地區的空氣品質卻持續的改善,到90年代初期,臭氧的最高濃度水平降低到20世紀50年代的1 /3以下,而此時的機動車數量卻是當年的4倍多。在洛杉磯城市群空氣汙染治理的20年間,根據治理經驗,以及低層大氣中的臭氧傳輸特性與大氣複合型汙染的研究成果,美國環保局發現,臭氧還需要通過更廣範圍的區域合作機制來解決。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洛杉磯、倫敦、巴黎等城市治理霧霾與大氣汙染的措施與啟示
    經濟快速發展所帶來的大氣汙染問題,先行工業化國家也曾經歷過,如美國的洛杉磯,英國的倫敦,法國的巴黎,日本的東部沿海工業帶以及德國的魯爾工業區。為治理大氣汙染問題,這些國家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採取了一系列舉措,取得了較好的治理效果。為此,我們調研了這些城市在治理大氣汙染方面的舉措和經驗,以期為解決我國的霧霾問題提供參考。
  • 盤點國外大氣汙染事件與治汙經驗
    許多國家都曾發生過嚴重的大氣汙染事件,但通過實施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之持之以恆的治理,均取得了治汙的勝利。在與大氣汙染鬥爭中形成的寶貴經驗也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在當前,我國各區域、各行業共同應對大氣汙染的形勢下,這些經驗也將為我們提供有益的借鑑。在此,我們特梳理了歷史上著名的大氣汙染事件及其治理措施,便於讀者了解。
  • 2020-2026年中國大氣汙染治理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對大氣汙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大氣汙染防治措施、重點區域大氣汙染聯合防治等內容作出的規定有利於我國大氣汙染治理產業的發展。2020-2026年中國大氣汙染治理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如實地反映了大氣汙染治理行業客觀情況,一切敘述、說明、推斷、引用恰如其分,文字、用詞表達準確,概念表述科學化。
  • 李克強治理大氣汙染 大氣汙染對健康的危害有哪些
    李克強治理大氣汙染:中央財政3年將投263億  環保部20日透露,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重要批示。為此,環保部對近年大氣汙染治理情況進行盤點。  完成情況一般的任務包括建築節能與供熱計量、大氣汙染防治資金投入等方面,以及煤炭洗選加工、新能源汽車推廣、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建設、重汙染天氣監測預警應急體系建設、大氣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等任務,平均得分率在50%~80%之間。  完成情況較差的任務主要包括工業大氣汙染治理、散煤清潔化治理、機動車環境管理、秸稈禁燒等,平均得分率在50%以下。
  • 東亞大氣汙染治理與環保產業國際合作峰會主題論壇:「東亞大氣汙染...
    非常感謝主辦方給我這次機會在這裡發言,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基於我們日本的經驗,和今天早上開始到下午的發言都不太一樣,我有不同的切入點向大家介紹,第一是在國際合作當中非常重要的地方,第二是日本的經驗,我們從上午開始,我們日方的研究者已經多次提到了,我將為大家集中介紹大氣汙染治理方面哪些地方比較關鍵。
  • 東亞大氣汙染治理與環保產業國際合作峰會專題論壇: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今年以來,全民都空前關注大氣,關注大氣的質量、關心汙染的情況,國家也下了空前大的決心,採取了空前有力的政策,採取了一系列的行動計劃解決我們國家大氣汙染治理。這一方面,在日本、韓國,他們過去有成功的經驗,也會給我們介紹,下面我們有請楊朝飛,中國環境保護部原核總工程師發言,大家歡迎。
  • 「降碳」已成大氣汙染治理「牛鼻子」
    北極星大氣網訊:「近年推出的『大氣十條』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等,讓空氣品質改善非常明顯。但目前,治理正進入相對困難的瓶頸期,越到後期、難度越大。若把現行措施比作『地面攻打』,如今僅僅靠地面力量已經越來越費勁,急需呼叫『空軍』支援,為深度治理大氣汙染提供強有力的推動。」
  • 中國大氣汙染影響韓國?生態環境部這樣反駁
    中新網1月21日電 近期韓國有一些媒體報導所謂「中國大氣汙染影響韓國」,對此,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表示,多國治理經驗表明,區域大氣汙染治理過程中,大城市的本地排放治理尤為重要。經驗表明,應對環境問題,應該在立足治理本地汙染的基礎上,加強區域和全球合作。
  • PM2.5剛下降 臭氧汙染又上升:我國大氣汙染治理的成績與挑戰
    北極星大氣網訊:2013年1月以來,我國中東部地區持續發生重霾汙染事件,大氣汙染治理迫在眉睫。為此,黨中央和國務院於2013年頒布了《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國十條」),旨在通過源頭減排,實現重點區域以細顆粒物(PM2.5)為首的大氣汙染得到控制,使空氣品質顯著改善。
  • 東亞大氣汙染治理與環保產業國際合作峰會開幕禮暨主旨演講...
    治理汙染,發展環保產業和開展國際合作是中國,也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挑戰和任務。中日韓同處東北亞,三國在聯防治理大氣汙染方面有共同的地域屬性和責任。 近年來霧霾天氣頻繁侵襲我國,造成大氣嚴重汙染,剛進入12月,我國中東部地區又出現了大範圍的霧霾天氣。在工業化的進程中,世界上很多國家都經歷了霧霾的危害,但是一些國家經過艱難的治理取得了重要的成就,為我們提供了值得分享的經驗和信心。
  • 王文興: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大氣汙染防治歷程、成就與經驗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在經濟持續增長、能源消耗不斷增加的同時,及時緩解了各類主要的大氣環境問題,有效避免了歐美發達國家曾經出現的嚴重大氣汙染災害.然而,目前我國仍然面臨著大氣汙染尤其是二次汙染的嚴峻挑戰. 為此,非常有必要全面梳理與分析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特別是自20世紀70年代至今,我國大氣汙染防治的歷程、成就與經驗.
  • 中國綠髮會:「十四五」大氣汙染深度治理的問題與建議(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大氣網訊:11月24日,由中國綠髮會國際環境專項基金主辦的「大氣汙染精準治理對策第二次座談會」在京召開,與會專家就《「十四五」大氣汙染深度治理的問題與建議(徵求意見稿)》展開討論,現將徵求意見稿內容刊發如下,邀請社會各界共同諫言。摘要:今年是從2018年開始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制定新的「十四五」大氣汙染治理規劃的時間。
  • 廣西南寧治理大氣汙染出「重拳」
    北極星大氣網訊:近日,廣西南寧市政府印發了《南寧市大氣汙染防治規劃》(下稱《規劃》),計劃用10年時間,對南寧市六區六縣共22112平方公裡的區域,進行環境空氣品質達標挑戰,解決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等空氣環境突出問題。
  • 四部委部署工業爐窯大氣汙染治理
    原標題:四部委部署工業爐窯大氣汙染治理   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近日印發《工業爐窯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方案》,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有關要求,指導各地加強工業爐窯大氣汙染綜合治理,協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 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驗收 秋冬季大氣重汙染物理過程機理...
    中國氣象報訊8月26日,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召開2020年第五次主任辦公會議,在會上通報了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課題驗收結果。大氣攻關項目共有28個課題參加驗收評審,根據項目驗收實施細則,確定綜合排名前八的課題為優秀,其中由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災害天氣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的「秋冬季大氣重汙染的物理過程機理研究」被評為優秀。2018年6月27日,國務院發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由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負責組織實施。
  • 結構性汙染突出,大氣治理任務依然艱巨
    在執法檢查期間,檢查組先後在安徽省蕪湖、馬鞍山、合肥等地與省、市、縣三級政府領導及其有關部門座談,聽取相關省、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匯報;還與環保部門、人大代表、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和基層執法人員舉行多場專題座談會,聽取他們對《大氣汙染防治法》實施情況的意見和建議;執法檢查組還深入地方和企業單位,實地查看企業汙染治理、機動車汙染治理、揚塵防治、空氣品質監測等情況。
  • 霧霾由水蒸氣和顆粒物共同組成 | 大氣汙染精準治理對策
    嚴重汙染造成嚴重霧霾的英國倫敦和美國洛杉磯的光化學煙霧,分別在幾天之內死了數千人,引起社會震驚和科學家的極大關注。科學家看到的是滾滾黑煙中的汙染物顆粒和光化學煙霧中刺鼻的有機氣體,忽視了常年親密接觸的看不見摸不著的水蒸汽這個隱性因素。由於最早發生霧霾的都是溼度大的海濱或沿海城市,我國2005年最早發生霧霾的廣州市也是臨海城市。
  • 可凝結顆粒物的範疇、監測與控制 | 大氣汙染精準治理對策
    #霧霾 5 #大氣汙染治理 3 #霧霾治理 3#空氣汙染 5學術圈對何為可凝結顆粒物沒有什麼爭議,一般採納美國EPA的定義,指排放後在很短時間內凝結為固態或者液態的顆粒物,但我覺得這個定義並不能夠很準確來定量。我這段時間一直在思考可凝結顆粒物到底是什麼。從目前檢測可過濾顆粒物FPM來說,一般採用0.3微米的濾膜。那麼是不是可凝結顆粒物是指小於0.3微米的顆粒物呢?顯然不是,因為可凝結顆粒物的定義不是這樣的。
  • [環保微講座]發達國家大氣治理有哪些啟示
    西方發達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也曾經歷過嚴重的大氣汙染事件,通過大量的科學探索和持續的治理實踐,這些汙染問題逐步得到了有效控制,為我國開展大氣汙染治理和加快空氣品質改善提供了借鑑。  發達國家經歷了漫長而艱巨的大氣汙染防治歷程,從汙染高峰到空氣品質達標需要大約30-40年的艱苦努力。
  • 大氣汙染治理要強化治本之策 解決結構性問題
    3月31日,在全省大氣汙染綜合治理大會上,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克志強調。會議要求,各地各部門要把調整結構、轉型升級作為治本之策,全面抓好省委、省政府《關於強力推進大氣汙染綜合治理的意見》和18個專項實施方案的落實,集中力量抓好根治大氣汙染的重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