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6年採用馬自達6技術的第一代奔騰B70登場,到2014年更新了同期的馬自達睿翼平臺的第二代奔騰B70上市,再到今年11月底前將發布的第三代奔騰B70。整個車系的發展,經歷了由"借鑑"到"自主化"的過程。
十五年之後,第三代奔騰B70的回歸,對於奔騰品牌和一汽集團而言,都不再僅是一款新產品上市那麼簡單。
2018年10月17日,一汽奔騰以一場發布會預告了自己徹底的革新。"新奔騰"品牌發展戰略發布,明確了"物聯網汽車創領者"的目標,並正式啟用全新設計的奔騰新LOGO"世界之窗"。
2019年,一汽奔騰發布了"騰雲·E"用戶服務平臺和"FMA、FME"兩大造車平臺,以及"B、E、S、T"四大產品系列和"油電並行"的產品規劃。
2020年,作為奔騰B系列的首款產品,第三代奔騰B70肩負著一汽奔騰"轎車戰略"煥新進階的使命,進入到消費者視野中。
11月22日,以"奔騰美學沙龍"為主題的第三代奔騰B70聯合藝術展活動在濟南舉辦。一汽奔騰邀請到青年畫家焦偉,將第三代奔騰B70 "光影哲學之性感曲面"的設計理念與時尚潮流深度結合,對新車"煥顏"新生做出解讀。
一直以來,一汽奔騰在汽車工業的設計領域,一貫善用於光影效果的應用,如奔騰T77正是採用了"光影折學"1.0設計語言,而奔騰T99則將設計理念進階,官方將這一理念稱呼為"光影魅學"。
經過幾年來技術的沉澱,一汽奔騰認為汽車工業的設計理念不應僅僅停留在基礎的點線面的應用,一味的彰顯稜角線條的分割。於是,官方在設計上注重曲線和面的交織,用性感曲面代替誇張稜線變化的3.0設計語言"光影哲學之性感曲面"就此誕生,並呈現到第三代奔騰B70上。
通過第三代奔騰B70可以看出,"光影哲學之性感曲面"的設計理念在整車設計上有了更多的延伸,通過研究光影流動中的變化,打造了出眾的曲面視覺感受。譬如在前臉部分,上下造型迥異的進氣格柵、設計靈感源於中國古代兵器"戈"的LED大燈,構成了第三代奔騰B70極具辨識度的家族化特徵。
掀背式的車身設計,大跨度的車頂拉長了第三代奔騰B70的車身視覺效果,也保證了後排乘客的頭部空間。也因如此,奔騰B70的後備箱直接變成了掀背式的打開方式。而新車匹配的19寸的10副Y型運動輪轂,也為轎跑式設計的第三代奔騰B70增添了更多動感元素。
此外,高配車型使用了隱藏式門把手設計,這也是全新第三代奔騰B70車身設計的亮點,體現出"光影哲學之性感曲面"設計語言所強調的"融合"。
第三代奔騰B70的車尾採用貫通式設計,秉承一汽奔騰一貫的設計理念。與大燈呼應的尾燈以及雙側的排氣口使得整個車尾頗具特色,燈組下面是一個全新的"BESTUNE"logo。
除了"光影哲學之性感曲面"設計理念帶來的顏值"煥新",第三代奔騰B70最重要的變化就是生產自"無線方程FMA架構"。FMA,F字母代表的是一汽(FAW)、向前(Forward)、未來(Future)的首字母,而MA則是代表了模塊化架構。
智能及網聯化方面,得益一汽奔騰領先的FEEA2.0電子電器架構體系,無限方程FMA架構成功打造出全新的智慧座艙。通過第三代奔騰B70來觀察,新車搭載了一汽奔騰的AI技術,3D全息投影行車夥伴自然也出現在這款車上,通過各種人物形象甚至多套個性裝扮,使車載語音助手實現了擬人化。
無限方程FMA架構強調的是優秀的操控性能。這一方面,第三代奔騰B70搭載了1.5T的第三代"智擎魔方"發動機,與之匹配的是7速溼式雙離合變速箱。最大功率124kW,峰值扭矩258N·m,熱效率可達39.06%。值得一提的是,這款發動機還獲得了"中國心"2020年度十佳發動機的榮譽。
安全方面,在滿足最高安全標準、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雙E"環形車身的基礎上,無限方程FMA架構賦予了第三代奔騰B70十四項ADAS輔助駕駛功能,可以達到L2級智能駕駛水平。
客觀來講,第三代奔騰B70雖然在設計、配置、動力上均有所進階,但是結合目前公布的10.99萬-14.99萬元的預售價來看,新車上市後勢必將面臨來自這一細分市場的眾多對手。
這種激烈的競爭會要求第三代奔騰B7在提高硬體指標之外,也要將重心放到提升品牌的"軟性"指標——溢價能力上。而只有"軟"與"硬"結合,才能讓更多以"光影哲學"設計、"無限方程FMA"架構打造的產品有機會接受市場考驗,乃至順利完成換代更新。並以此實現用戶良好口碑的迭增,繼而穩住基盤,提升一汽奔騰的影響力。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