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美國有用?德國女防長強硬表態,馬克龍坦露心聲:必須學習中國

2020-12-06 崑崙基地

作者/編輯:尋陽

全文1063字,閱讀約需2分鐘

在川普上臺後,法德兩國領導下的歐洲已經不止一次發聲,表示"歐洲必須用我們自己的手來決定自己的命運。"事實上也的確如此,目前,雖然歐洲和美國在軍事上依然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係,但在氣候、經濟、資源、貨幣等問題上,這批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明顯已經不打算亦步亦趨地跟著高呼"美國優先"的川普了。不過,在軍事合作領域,法國和德國在處理對美關係上,卻呈現出了兩個歐洲大國在道路選擇和價值判斷上的微妙分歧。

德國防長:西方應保持團結

近些日子,德國防長在"Politico"網站上發表的一則題為《歐洲依然需要美國》。在文章中,被視為默克爾接班人的卡倫鮑爾聲稱,歐洲與美國同屬西方世界,即使在伊拉克戰爭爆發,乃至川普上臺之後,反美情緒一直在歐洲各國存在,但這種情緒也包含著"感激和親近"。

卡倫鮑爾強調,現在的歐洲,在國防上依然需要美國,實現核層面和常規層面兩個方向的軍事保護,實現戰略自主是不切實際的,因為在歐洲內部,並沒有國家有足夠的軍事能力給整個歐洲提供安全保障;另一方面,美國不再是羅斯福和裡根時代那個憑藉一己之力就能夠扛起西方價值觀旗幟的超級大國了,在當今世界中,整個西方應該保持團結。

馬克龍:我們要像中國做的一樣

對於卡倫鮑爾的論調,法國總統馬克龍迅速做出了回應,指出這是"對歷史的錯誤解讀",強調,"我們需要打造屬於自己的自主性,就像美國和中國做的一樣"。馬克龍還指出卡倫鮑爾的觀點違背了默克爾的主張。事實上,最早在2017年提出"歐洲不能再單純依靠美國和英國等盟國。依靠別人的時代已經結束"的,不是在那一年才剛剛當選法國總統的馬克龍,而恰恰是德國總理默克爾。

法德分歧呈現歐洲困境

在川普上臺以後,馬克龍和默克爾在推進歐洲軍事一體化上加快了動作。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雖然兩國對於共同建設獨立的歐洲達成了共識,但在是否脫離北約這一問題上,雙方之間恐怕還要經歷一場漫長的"拉鋸戰"。

馬克龍遵循"戴高樂主義"的傳統,堅持要走獨立自主的外交道路,而德國則把更多的目光放在軍費上——如果美國不再保護歐洲,那麼作為歐洲最大經濟體的德國,必然首當其衝地面臨更多分攤軍費的壓力。英國長期以來都被視為美國在歐洲的"話事人",英國的"脫歐", 對於法德兩國推動歐洲一體化的進程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不過,考慮到歐洲複雜的局勢,以及法德兩國在價值取向和戰略成本上存在的微妙分析,這種一體化不會一蹴而就,而將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

(本文為崑崙基地原創,圖片素材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部分參考來源:環球時報

相關焦點

  • 駁斥德防長依賴美國軍事保護論調,馬克龍:歐洲需要自己的防務自主權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芊潤】 「我們需要繼續建立自己的(防務)自主權,就像美國和中國為自己做的那樣。」據路透社16日報導,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即使面對可能帶來更友好關係的新一屆美國政府,歐洲也仍需要自己的獨立和主權防禦戰略。此外,馬克龍還反駁了此前德國國防部長發表的歐洲需要依靠美國軍事保護的相關言論。
  • 不懼美國威脅和報復!南半球強國強硬表態:我們歡迎中國華為!
    不懼美國威脅和報復!南半球強國強硬表態:我們歡迎中國華為!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現如今的中國也已經慢慢的強大了起來,不再是當年那個弱小的國家可以任人欺負,任人打壓,這些年來中國的科技和各方面的發展都非常的迅速,也是讓世界各國人民都感到特別的驚訝,紛紛稱中國是坐上了火箭不斷的開掛,這樣的中國讓世界各國都感到非常的驚訝,也因此而引來了一些不懷好意的國家的嫉妒,就比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就看不慣中國的發展,一直都在找機會要打壓中國
  • 關於華為未來的發展,任正非強硬表態:絕不能走阿里的老路
    美國制裁之下華為發展受阻5G時代是未來幾年世界各國發展的大勢所趨,而華為的異軍突起無疑對美國的科技霸權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很多其他國家的政府都開始考慮使用華為公司生產的設備來發展本國的5G網絡,美國政府也正是在這個時間節點選擇對華為展開一系列針對性舉措。在美國的「制裁大棒」之下,華為的晶片供應出現了很大問題。
  • 美國大選後世界格局咋演變,這幾件大事已預示未來方向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用「關鍵且及時」來形容這份協議的籤署是恰如其分的。RCEP的談判本該在2016年完成,由於川普政府的壓力,這一進程被嚴重滯後。今年2月,馬克龍在法國軍事學院演講時提出,面對未來可能在歐洲出現的常規甚至是核軍備競賽,歐洲應成為國防和可能的核領域中的自主角色。在數字稅等問題上,法國的態度也遠比德國強硬。在拜登宣布勝選後,馬克龍特意強調了「期望美國不要阻礙歐洲強化戰略自主建設」。其對美戒備之心,昭然若揭。
  • 強硬表態!樓市、股市走向何方……
    來源:博聞財經央行、銀保監會和證監會的領導,又在同一個場合表態了,而且透露了頗為「強硬」的態度。這個場合就是:《「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輔導讀本》的書中。
  • 法國接種速度慢如蝸牛,馬克龍遭各界嘲諷,中國疫苗成救命稻草
    雖然已經有多個國家開展了疫苗的接種工作,可目前來看,多國進展不容樂觀。美國雖然率先開啟了疫苗接種,可在之後因為川普政府沒有過多幹預,也導致了接種疫苗過程中矛盾不斷問題不減。加上川普本人對此事興致缺缺,導致了美國疫苗的接種工作非常滯緩。除了美國有這個問題,法國也遇到了同樣的難處。
  • 美國防部長公然否認中國南海領海主權
    美國防長卡特(資料圖)  (觀察者網訊)備受關注的第14屆「香格裡拉對話」將於今晚(29日)在新加坡開幕。28日,即將展開為期10天亞洲之行的美國國防部長卡特率先擺好強硬姿態。據路透社當日在美國軍機上發回的報導,卡特宣稱,不同意「中國建設的島嶼12海裡以內為中國領海」的觀點,「美國將在國際法允許的範圍內飛行、航行和執行任務。」  卡特稱,是中國在南海的活動規模在改變地區現狀,而非美國。這是華盛頓對中國在南海島礁建設發起的最新挑戰。  卡特對記者稱,美國正試圖維護一個共享的地區安全架構,該架構在過去70年裡增進了「各方繁榮」。
  • 拉法蘭為訪華獻策 前大使助揚威歐盟——他們幫馬克龍走上世界舞臺
    1月29日,英國官員匆忙更新首相在中國社交媒體上的官方帳戶,也讓人想起馬克龍訪華時主動發布自己反覆學習說中文的視頻。馬克龍那次訪華,無論是在西安的日程突變,還是在人權問題上頂住國內壓力,都能看出這位年輕領導人在外交上的獨特手法。其實,上任8個多月來,與美國總統掰手腕,在中東問題上顯身手,宣告法國重回歐盟乃至全球舞臺,馬克龍的一系列表現令世界驚呼「法國歸來」。
  • 特殊時刻,法國重要人物表態,同時對中國吐露心聲
    與德國和英國類似,法國也在積極推進疫苗接種運動,毫無疑問,接種疫苗是當前最有效的防禦手段。不過讓人想不到的是,法國疫苗的接種速度卻超級慢。從法國衛生部的公開資料來看,截至1月4日,法國已注射輝瑞疫苗的人數僅有數千人,而這一數字在德國接近30萬,在英國則超過百萬。對此,許多法國人對法國如此低效率的疫情接種提出了批評。法國總統馬克龍甚至評價稱,這種速度簡直就像「一家人出門散步」。
  • 製造業德國靠裝備,日本靠人,美國靠數據,中國靠什麼?
    新一輪工業革命席捲全球,德國提出了工業4.0,美國提出了工業網際網路,中國提出了中國製造2025,雖然提法不一樣,但本質上沒有區別。可以看出,以工業4.0為主體的全球經濟改革勢在必行。付諸改革中,德國製造業知識的載體是裝備,日本是人,美國是數據,中國靠什麼呢?
  • A-Z丨馬克龍當選新總統 26個詞看懂2017法國大選
    具體來看,在對俄、對中東、對非政策等方面,馬克龍目前為止並未表現出任何「驚人之舉」。另一方面,在對華政策上,馬克龍可能會有一些動作。可以看到,馬克龍有著一切與中國修好的條件:雙方皆支持全球化、主張自由貿易、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支持力推人民幣國際化等。
  • 蓬佩奧聲稱「對俄強硬」,俄外交部也開始學中國,用一幅油畫反擊
    【撰文:十三州/編輯:小懶】 自從川普擔任美國總統以後,就帶領美國不斷地針對中國、針對俄羅斯以及其他國家,試圖在國際上實現美國的獨裁主義。
  • 美軍強硬再提12海裡 下一步或欲更深入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繼21日通過媒體主動透露美軍最先進的P-8A偵察機偵察南海遭中方8次警告後,美國國防部當天放出狠話。五角大樓發言人史蒂芬·沃倫在記者會上稱,儘管美國不承認中國對這些南海人造建築的主權主張,美軍偵察機和艦艇並未進入這些人工島嶼周圍12海裡以內的範圍,但「這可能是下一步」。
  • 美高官首次表態:中國南海「九段線」不符合國際法
    考消息網2月27日報導 美刊稱,歐巴馬政府或許終於對中國在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上的「切香腸」做法失去耐心了。政府官員在過去幾周的表態展現出一種更強硬的立場,這或許預示著將設立「紅線」,以防止中國的進一步侵犯。
  • 英歐自貿談判前夕劍拔駑張 各展強硬姿態爭取籌碼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2月18日電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繼英國政府拒絕了歐盟提出的希望在未來主要政策問題上保持一致的要求之後,法國外長勒德裡昂警告說,歐盟與英國會在未來關係談判中「相互撕碎」。有分析指出,英國和歐盟要員談判前夕都紛紛出來表態,展示強硬姿態,似乎想為己方在談判中贏得更多籌碼。爭取談判籌碼?
  • 德國駐華大使:所謂中歐「脫鉤」顯然不符德國和歐洲的利益
    他表示,美國固然是德國在經濟、安全以及價值觀層面的重要夥伴,不過中德關係也至關重要,「過去40年間,我們和中國發展了密切良好的關係。所謂中歐『脫鉤』顯然不符合德國和歐洲的利益。」葛策指出。  他表示,「我們希望同中國一起,共同致力於尋求應對氣候變化、塑造全球貿易關係等全球性挑戰的解決之道。這是我們的立場,我們將持之以恆。」
  • 美無端刁難,指手畫腳,聯大會上,王毅霸氣回應,說出國人心聲
    一年一度的聯合國大會日前在紐約召開,在這個與會國圍繞有關世界和平與發展等重大問題,進行探討的重要場合,美國總統川普卻屢屢跑題,大搞幹涉他國內政的霸權主義。據悉,在24日的聯大一般性辯論上,川普就曾多次點名中國,甚至還對中國香港問題指手畫腳。
  • 中國晶片市場超3000億!德國英飛凌CEO表態:中方進口不受美影響
    中國晶片市場超3000億!德國英飛凌CEO表態:中方進口不受美影響華為自從在5G領域當起了領頭羊之後,美方就不斷想方設法地把華為搞下來,一連串的打壓措施接踵而來。而此次美方的措施又再次迫使中國企業減少了關於晶片的進口量,但據我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表示:2020年,中國晶片進口雖然出現了關卡,但總體進口額還是不會低於3000億美元。為什麼在美方禁令全面實施之後,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董事長依舊那麼有信心呢?必須要先了解清楚中國晶片市場當前的現狀。
  • 川普的一意孤行終於讓歐洲明白,必須把歐洲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她說,歐洲不能再指望美國保衛自己,必須依靠自己」。她還說:「我們應該做些事情了。」德國亞琛市本年度「查理曼獎」授予法國總統馬克龍。這一獎項表彰促進歐洲一體化的人物。德國總理默克爾親自致頒獎詞。德國《世界報》援引她的話說,歐洲必須「齊心協力,用一個聲音說話」,「但讓我們誠實一點:歐洲在共同外交政策方面仍處於起步階段。」在默克爾發言之後,馬克隆說:「我們不應該等待,我們必須馬上採取行動。讓我們不要軟弱,」法國總統馬克龍補充道。
  • 蓬佩奧抵達法國訪問,馬克龍連續兩個動作,對美國釋放出微妙信號
    日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抵達法國進行訪問。專機抵達後,蓬佩奧在推特上發文稱:「很高興來到法國,美國最古老的朋友和盟友。我們的夥伴關係建立在我們共同的價值觀——民主、自由和法治之上。我們兩國之間的牢固關係再高估都不過分,我期待著在巴黎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