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神農炎帝,原來是這麼愛民如子的人,採藥全靠吃

2021-01-22 回首淘歷史

中國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非常悠久,我們經常習慣的說,黃帝就是中華民族的祖先,算到現在已經上下五千年了,5000年當中有許許多多生動的故事,不少還是有文字記載的,但5000年以前的情形是怎麼樣的呢?

古籍當中保存的都是神話和傳說,比如大家都熟悉的盤古開天闢地,他死了以後,身體各部分就變成了太陽、月亮、星星、山丘、江河、森林、草原。最初不知道為什麼經過一次大破壞,天倒了地歪啦,洪水泛濫,烈火焚燒,人類和其他的生物都直接進入了燒烤模式,基本被毀的差不多了。

這時候有個叫女媧的女神出來了,採煉五彩的石頭,然後補好了天空,斬斷了怪物的四肢,然後用爐灰堵住了洪水,撲滅了烈火,最後慢慢造出了人類和生物,這兩個顯然都是神話了,盤古是開天闢地的英雄,女媧是世界的創造者還是人類和萬物的始祖!

神話當然只是神話了,不可以當真,科學發達的時代,考古學家們根據地底下挖掘出來的化石,證明了人類是從原本的古猿轉變成猿人,這才是人類最早的祖先。當時的猿人只會採摘果實,捕捉野獸,但人口越來越多食物越來越少,這是發展不下去的節奏,吃的問題怎麼解決看起來這還真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更古不滅的一個恆定問題。

傳說當中有一個人出現了幫助人們解決了吃的問題,這就是炎帝,炎帝天生就是農家好手,教會大家如何耕田,如何播種莊稼,等種出糧食以後讓大家拿回去填飽肚子,而且還教大夥製作各種農具,大興水利,讓大家認識到什麼是五穀,什麼是白果,人們吃飽了肚子才能夠想別的事,才能夠世世代代的生存下去,所以後來人們就把炎帝稱為神農。

可是吃飽了肚子就萬事大吉了嗎?不是的,神農很快發現教會人們耕田種糧食以後,還是有很多的人因為亂吃東西得病,甚至是沒命了。在病面前人類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能幹巴巴地等死,神農看了心裡很急,於是神農下定決心要親自嘗遍所有的植物。

下定決心以後,神農就做了兩隻大口袋,一隻掛在身體的左邊,一直掛在身體的右邊,每長的一樣東西覺得自己身體沒事可以吃,於是就把它放在左邊口袋裡,將來告訴大家這是能吃的,如果嘗了以後覺得這東西是能治病的,就把它放在右邊的口袋裡,將來介紹給人們當藥用。

就這樣,神農每天不停地走走,足跡遍布了華夏的江河,山川高山峻岭,嘗遍了各種的花草,也認識了許多的藥物,並且用它們救了無數人的命。有那麼一次有個病人得了疾病,他需要的草藥很難找神農為他找了很久,終於發現相應的草藥長在一座陡峭的巖壁上,這巖壁又高又陡又光滑,大傢伙看了都連連搖頭都嘆息,只要長的地方實在是太高太危險,想要上去真是比登天還難,看起來這個病人就只能等死了。

神農聽了心裡急救人心切,於是就動手搭起了一個木頭架子,然後順著這個架子慢慢地就爬上去了,最後終於爬到了懸崖的頂部,踩到了藥草,並且把這個病人給救活了,於是傳到後世說神農搭架子採草藥的地方就是神農架。

神農背著滿滿兩口袋的藥草,仍然在不停地採摘品嘗,有時偶爾嘗到了毒草,趕緊就拿出第一次採到的茶,吞下肚,藥就解掉了,但是有些草藥毒性太大了,不是茶能夠解得掉的。

正所謂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有一回神農就不幸嘗到了斷腸草,這個斷腸草毒性太烈了,神農還沒來得及吞掉茶來解毒,毒性就已經發作了。神龍終於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等人們找到他的時候,發現他手裡還緊緊地抱著他的兩口袋草藥,人們痛哭流涕,隆重地安葬了神農尊,他也成為了農耕和醫藥之祖。

當然上面說的幾個都是傳說,民間代代相傳而來的,雖然不能當成正史,但是在那個時期是沒有明確的文字和史料記載的。既然是這樣,為什麼我們不把民間的美好的傳說當成是一段歷史來看,至少從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中華民族物質文明發展的由來嗎?

相關焦點

  • 神農嘗百草中的神農氏炎帝嗎?神農最後是怎麼死的?
    神農為了讓部落人避免吃到有毒的植物親自嘗百草,曾多次身中劇毒好在都被茶解了毒,因誓言要嘗遍所有的草,最後在小北頂兩邊的百草窪因為誤食了斷腸草而亡,歷史上對於神農和炎帝是否是同一個人一直存在爭議,下面一起來看看。
  • 河南具茨山傳說和苗族古歌揭露炎帝黃帝早期戰爭,炎帝因此遷都
    河南炎黃和睦草傳說我們先看河南傳說。在河南具茨山,有這麼一則故事。傳說炎帝和黃帝都是少典的兒子。在少典死後兄弟失和,黃帝把炎帝驅逐到了南方。炎帝在南方過著遊牧的生活,後來蚩尤又驅逐了炎帝,炎帝被趕到了涿鹿,然後炎帝請黃帝共擊蚩尤。最後蚩尤戰敗,炎帝向黃帝稱臣,兩人在具茨山握手言和,具茨山長出了炎黃和睦草。這個故事把劇情濃縮到了一代,有嚴重濃縮傾向,實際上恐怕過了幾代。
  • 神話傳說神農嘗百草,怎麼判斷草的藥性呢?非常的神奇
    傳說中他牛首人身,因為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勞勇敢,長大後被人們推為部落首領,因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熱的南方,稱炎族,大家就稱他為炎帝。傳說有一天,一隻丹雀口中銜九穗禾飛過炎帝頭頂,正好掉落了幾顆,炎帝將這幾顆稻穀撿起來,種在田中,等禾苗成熟後又將其分給百姓,並教他們耕種的方法,從此人間有了農耕,告別了茹毛飲血的時代,於是人們便稱炎帝為「神農」。
  • 建設炎帝陵景區 傳承炎帝神農文化
    相傳炎帝神農氏在此始作耒耜,教民耕種;遍嘗百草,發明醫藥;織麻為布,製作衣裳;日中為市,首倡交易;耕而作陶,始造明堂;削桐為琴,始作蜡祭;弦木為弧,剡木為矢,以威天下。炎帝陵就坐落於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城西鹿原陂,數千年的香火傳承,成就了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地位,也成為了海內外炎黃子孫謁祖祈福、旅遊觀光、研學交流、文化體驗以及接受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知名旅遊目的地。
  • 深讀中華創世神話|炎帝神農——農業文明的覺醒
    又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在《三皇本紀》中作這樣的描述,將炎帝神農的母親描述為「有媧氏之女」,出現女媧神話的內容,有著更複雜的因素。《國語·晉語四》說:「昔少典娶於有嬌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在《新書·益壤》中,也提到黃帝為炎帝之兄。
  • 神話傳說:神農嘗百草,這都是什麼啊,也太好吃了吧
    在遠古時期,五穀與雜草,藥材和百花都生長在一起,哪些能吃,哪些能治病誰都不知道。隨著人口的繁衍,對能吃的食物和能治病的藥材需求越來越大,但是漫山遍野都是植物,經常有人因誤食有毒植物而喪命。當時,人類的老大是炎帝,一天炎帝正在發愁吃什麼,忽然有大臣報告,河邊有人肚子疼。
  • 都知道『神農嘗百草』 那麼神農是誰呢?
    在遠古時代,人們靠狩獵為生,但因為工具簡陋捕捉的食物往往不夠吃,怎麼解決吃的問題呢?傳說有一位炎帝教大家耕田播種莊稼,種出糧食食用,他還帶領大家製作各種農具,大興水利教大家識別五穀,種植百果,使人類世世代代生存下來,因此人們稱炎帝為神農。
  • 神農嘗百草!你知道當初神農是因為吃了什麼而導致死亡的嗎?
    神農氏也就是我們現在炎黃子孫中「炎」的代表,也稱炎帝!神農氏也稱炎帝,他和黃帝都是少典氏的兒子,後來做了姜姓的部落領袖,定居在西北高原。神農氏為農業生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傳說神農氏的那個時代,人口已經比較多了,人們依靠打獵已經吃不飽肚子了,獵人們一大清早帶著弓箭和木棒去打獵,常常奔忙了一整天還是毫無收穫,只好餓著肚子,拖著疲憊的雙腿回來,偶爾獵到一隻野豬,整個氏族百十來口圍攏起來分配,每個人只能分到一小塊肉,根本填不飽肚子,小孩子餓得哇哇大哭,婦女和老人聽了更加心煩意亂,獵手們因為自己餵不飽整個氏族,垂頭喪氣地坐在地裡發呆,人們都陷入了極度的苦惱之中。
  • 【魚的真相】世人都不知道,魚不是用來吃的……
    與我們所認為的恰恰相反,魚不是用來吃的,而是用來保持河水、湖水和海洋清潔的。作為食腐動物,魚在食物鏈中佔有很高的位置,它們可以將水中的任何東西都處理掉——因此,它們會受到很嚴重的汙染。 美國南加州近海水研究計劃的負責人指出:吃魚的人血液中的DDT含量比不經常吃魚的人高出五倍多。
  • 2019年第四屆海峽兩岸青年東湖論壇探訪神農架追尋炎帝足跡
    7月11日至13日,第十六屆湖北•武漢臺灣周活動正如火如荼之際,省臺辦臺青中心秘書長程鋼率領2019年第四屆海峽兩岸青年東湖論壇一行40餘名學生探訪神秘神奇神聖神農架,追尋炎帝神農氏足跡,舉行祭拜儀式,共同緬懷兩岸人文始祖炎帝神農氏。
  • 神農嘗百草,嘗出了365種草藥,寫成《神農本草經》
    「百草都是藥」,漢代王充在《論衡幸偶》中就說:「夫百草之類,皆有補益,遭醫人採掇,成為良藥。」雖然不同植物有不同的作用,但哪些植物可以食用,哪些植物可作藥用,哪些植物有毒,人類最初是不知道的。相傳,華夏始祖之一的炎帝一一神衣氏為了眾生的健康,親自嘗遍百草,寫成了中國第一部中藥學著作ー一《神衣本草經》。
  • 神話傳說中神農嘗百草的地方,這個神秘的地方你肯定聽說過!
    在這裡你能體會到各種不同時期所留下來的特色的習俗,皮影戲、打喪鼓、打火炮等等這些,都是上世紀之前的時代所留下來的東西,而神農架最被人盛傳的傳說則是跟神農架名字有關的一個傳說,估計屏幕前的觀眾也猜到了,沒錯,就是神農嘗百草的故事,傳說,遠古時期,神農皇帝為嘗遍百草,於是率領部下來到了一座高山,他看到這座山陡峭異常森林茂盛,覺的這裡一定有奇珍異草存在,他高興得不得了,然後他開始教這裡的居民
  • 99%的人不知道!
    其中的「神人」,是屈原詩中的「山鬼」,即今轟動全球的神農架高大的「野人」。「熊山,帝也」,是說神農架是古代帝王的聖地,這位帝王,當指炎帝神農氏,也是苗人祖先。相傳神農的兩位公主看到父王為百姓採藥治病終年來往於深山密林之中,受盡風吹雨淋之苦,特別是受到毒癘疫氣的威脅,心中十分不安,便採集人間精華,為父王編制了一頂既美觀,又能抗風雨,避毒害的帽子,神農戴著這項帽子採藥就好多了。後來人們把酷似孿生姊妹的兩個山峰看成是神農兩個公主的化身;便把它們叫做「姊妹峰」。
  • 在山西老頂山,聽神農嘗百草的傳說
    北宋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記載,「百穀山與太行、王屋皆連,風洞泉谷,崖壑幽邃,最稱佳境,昔神農嘗百草得五穀於此,因名山建廟。」相傳在遠古時代,華夏先祖炎帝神農氏的部落在這裡首先完成了從遊牧到定居、從漁獵到農耕這一重大歷史發展階段,開創了農耕文明。神農嘗百草、得稼穡、教民農耕的傳說在這裡廣為流傳。老頂山風景優美,現存的人文景觀星羅棋布,神農洞、神農井、耒耜洞、滴谷寺院、九龍宮、玉皇觀等都有著美麗的傳說。
  • 細數精衛填海中被忽視的三大細節,原來神農蚩尤之戰還有這等隱秘
    所以故事中的西山應該是長子縣境內的山脈,那麼東海又在哪?這得先提起上黨一帶民間關於精衛填海的另一種說法。話說,炎帝神農氏在上黨盆地嘗百草、治理水患、教民農耕。女娃在跟隨父親炎帝治理水患的過程中,不幸在漳水(漳河)溺亡。
  • 「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是什麼讓他安然無恙的?
    它鞭打在草木上就可以得出它們的藥物屬性,炎帝神農氏也就是靠著它才找出了許多藥物的平毒寒溫的特性以及各自的味道。從此以後百姓們得了什麼小疾大病的都不用眼巴巴的等死了,我有藥。但是作為一名偉大的天帝,總靠著法寶過活是不能讓子民信服的,你得有真本事才行。這不,炎帝的另一本領也就派上了用場。
  • 「神農氏」炎帝,「嘗百草」的真相竟然是這樣!
    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分享的是神農氏炎帝的神奇故事,希望你們會喜歡!「神農氏」炎帝,「嘗百草」的真相竟然是這樣!炎帝是華夏民族的祖先,生活在遠古時代。那時,還沒有像今天這樣完善的文字符號系統,人們記述歷史都是靠口頭相傳,炎帝的神奇故事就是人們一代又一代口頭相傳下來的。
  • 神農嘗百草,命喪斷腸草
    古時候,人們經常因為亂吃東西而生病,甚至喪命。為了找出治病的良藥,神農決心親自嘗遍百草。於是,翻山走越嶺,去採集各種草藥。有一次,神農在深山老林裡採藥,被一群毒蛇圍住,想置他於死地。 神農被咬傷在地,血流不止。他只得忍痛高聲呼救,被西王母派下來的大青鳥所救。
  • 神話:神農嘗百草因何而死?他的最後一句話讓人感動
    於是在他長大之後,人們便把他推舉為首領,而這個嬰兒便是炎帝。在炎帝當成首領後,他覺得人民雖然現在過得安居樂業。但是每到冬天,便會有很大一批人,都因為吃不飽飯穿不暖而餓死。炎帝便四處想辦法。有一天,一隻鳥兒飛過來落在他的手上,嘴裡銜著兩粒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