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技術加速幹細胞臨床轉化 • 患者篇

2020-10-19 新生命幹細胞


MSC產品要發揮療效,患者自己的身體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想要更好的治療效果,就需要預測療效,並對不同患者採取針對性措施改善臨床結果。




影響MSC治療的患者因素


細胞毒性反應


Galleu等人對16位嚴重GvHD患者進行了MSC治療,並收集了每個患者的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隨後的分析表明,對MSC治療有應答的患者產生了針對MSC的體外細胞毒性,幾乎是不應答者的4倍。


這項研究表明,細胞毒性反應可用於MSC療效的預測。



在其他疾病中,也發現了患者免疫應答在治療中的重要作用例如,Nature最近一項治療心肌缺血的研究表明,幹細胞治療心臟疾病不是通過產生新的心肌細胞,而是由於患者體內CCR2+和CX3CR1+巨噬細胞介導的急性無菌性免疫應答。


患者病情


與疾病階段、嚴重程度和微環境有關的患者因素,都會影響MSC的臨床療效。

例如,很多研究都發現,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Athersys最近一項使用Multistem治療缺血性中風的2期臨床試驗(NCT01436487)失敗了。但回顧性分析表明,中風發作36小時以內接受治療的患者,其臨床結局有所改善。為此,Athersys計劃針對中風後36小時接受治療的患者,專門開展一項3期臨床試驗(NCT03545607)。




此外,臨床前研究結果證實,組織微環境可能是影響不同疾病階段MSC療效的重要因素:

炎症越重,MSC抑制GvHD的能力更強;

低氧條件培養可增強MSC的血管生成和再生潛能;

細胞外基質的硬度與纖維化疾病的嚴重程度正相關,植入在堅硬表面上的MSC對淋巴細胞活化的抑制作用有所降低。

病情加重後,受損T細胞數量增加,可能削弱MSC的療效。

這些結果表明,患者狀態的評估將有助於優化給藥方案,改善MSC治療的臨床預測。


和患者因素有關的治療策略


患者分組

基於患者對MSC的細胞毒性反應疾病嚴重程度疾病階段,對患者進行分組是改善療效的簡單策略。

細胞毒性反應可以通過將MSC與患者的PBMC共培養,並在細胞毒性試驗中測試PBMC誘導MSC凋亡的能力來實現。


患者準備

患者在MSC治療前接受藥物等治療,可提供更利於MSC發揮作用的微環境,是提高MSC效力的另一途徑。

例如,水溶性抗氧化劑維生素C能防止氧化應激,減少對移植細胞的損害。在脊髓損傷模型中,和單獨用MSC或維生素C相比,腹膜內注射維生素C並在脊髓損傷部位注射MSC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臨床前研究表明,在使用血管擴張劑後輸注,積聚在肺部的MSC比對照組減少了15%,骨髓中的MSC增加了10-50%。


細胞工程技術

理解了體內微環境對MSC治療的影響,將有助於我們開發MSC細胞工程的新方法。

改造MSC分泌組,使其可獨立於細胞微環境發揮作用。例如,過表達抗炎細胞因子IL-10、IL-35的MSC已被證明治療效果更好。通過在促炎環境中分泌更多的抗炎因子,MSC可更有效地減輕炎症,更好地實現其預期功能。


文 | 新生命

圖 | 網絡

相關焦點

  • 附屬第一人民醫院臨床轉化研究院銀屑病幹細胞治療研究入圍科技部...
    其中,由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臨床轉化研究院王宏林教授任首席科學家,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廈門大學和湖南光琇高新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參與的「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銀屑病及銀屑病型關節炎的臨床研究」項目入圍「幹細胞及轉化研究專項名單」,這也是上海市一醫院連續第二年獲得該重大專項。
  • 建設國家幹細胞轉化資源庫,加速幹細胞療法臨床應用
    其中,批准建設兩個國家級幹細胞庫:國家幹細胞資源庫、國家幹細胞轉化資源庫。2019年8月12日,科技部、教育部召開國家幹細胞轉化資源庫建設運行實施方案論證會,推動國家幹細胞轉化資源庫變成世界領先水平的幹細胞轉化資源庫,為我國幹細胞療法的臨床轉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 幹細胞治療糖尿病臨床轉化研究獲國家重點項目
    原標題:幹細胞治療糖尿病臨床轉化研究獲國家重點項目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附屬西京醫院、北京吉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申報2020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人GLP-1和FGF21雙因子高表達自體脂肪間充質幹細胞輸入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研究,於10月獲得國家科技部批覆。
  • 快訊:幹細胞治療糖尿病臨床轉化研究獲批國家重點項目
    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附屬西京醫院、北京吉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申報2020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人 GLP-1 和 FGF21 雙因子高表達自體脂肪間充質幹細胞輸入治療 2 型糖尿病臨床研究,於10月獲得國家科技部批覆。
  • 聚焦間充質幹細胞臨床轉化研究:銀屑病幹細胞治療研究入圍國家科技部新一批重點研發計劃
    其中,由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臨床轉化研究中心王宏林教授任首席科學家,中南大學、廈門大學和湖南光琇高新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參與的「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銀屑病及銀屑病型關節炎的臨床研究」項目入圍「幹細胞及轉化研究專項名單」,這也是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連續第二年獲得該重大專項
  • 北科生物成立16年,致力於幹細胞基礎及臨床轉化研究 像種大米一樣...
    依託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幹細胞儲存、幹細胞治療正成為深圳在生命健康領域培育新型消費的重要方向。  16年前成立的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致力於幹細胞基礎及臨床轉化研究的創新公司,是深圳生命健康產業中的代表。
  • 2020年國內幹細胞治療有望加速轉化
    當前,全球幹細胞療法處在技術到產品轉化的過度階段。根據全球市場調研機構 OG Analysis發布的報告,在新興市場消費的推動下,全球幹細胞療法研究市場將出現強勁增長,與過去5年相比,2019年至2025年期間將出現更多的增長機會,這也意味著行業將迎來更加快速的變化。
  • 王福生院士: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臨床研究進展
    王福生與團隊通過系統研究發現,重症患者具有顯著的淋巴細胞減少、T 細胞活化以及耗竭等特徵。淋巴細胞減少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是病毒直接感染引起細胞的凋亡和焦亡,第二是淋巴細胞從外周侵入到組織,第三是重症患者骨髓造血功能被抑制。「同時我們還開展了一系列的轉化研究,也闡明了臨床上一些難題和科學問題。
  • 基因編輯臨床轉化全球加速 博雅輯因完成4.5億元B輪融資 最快產品...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金小莫)訊,**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加持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正在全球範圍內加速向臨床應用轉化。 近日,中國基因編輯技術應用企業博雅輯因宣布完成4.5億元B輪融資,所募資金將繼續用於推進研發管線臨床轉化並擴充團隊。
  • 正生生物威海國際生物遺傳學及人工智慧技術臨床應用高峰論壇
    10月13日,山東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專業委員會第六屆年會暨威海國際生物遺傳學及人工智慧技術臨床應用高峰論壇在山東大學威海國際學術交流中心順利舉行。本次活動由山東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主辦,山東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專業委員會與威海正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辦,邀請了來自美國、瑞典等海內外生物醫學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以學術研討的形式分享了生物醫學技術領域的研究成果,探討了人工智慧在臨床上的應用,展現了前沿的生物醫學技術對攻克人類疾病方面取得的成就。
  • 幹細胞治療心衰技術在中國啟動三期臨床試驗
    「幹細胞再生醫學對於心血管病的治療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8月23日,在北京舉行的 「缺血性心力衰竭幹細胞治療國際高峰論壇」上,北京安貞醫院副院長周玉傑如是表示。健康界在會上獲悉,由美國梅奧診所發明的一項利用幹細胞治療缺血性心力衰竭的c-cure技術國際多中心中國區三期臨床試驗在北京啟動,北京安貞醫院、上海東方醫院將率先進行這一創新性臨床研究。
  • 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成功通過國家幹細胞臨床研究機構備案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何可  孫新宇  7月9日,記者獲悉,根據相關管理規定和文件精神,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成功通過國家衛健委組織專家審批,備案成為河南省第3家幹細胞臨床研究機構。
  • 多個國家快速推進幹細胞療法幹預肝硬化的臨床研究
    近年流行病學數據統計,我國有超過700萬的肝硬化患者,且患病率有上升趨勢,肝硬化發病因素包括了病毒感染、過量酒精攝入和自身免疫功能紊亂等,危害我國的人民健康。肝硬化作為醫學難題,具有患病基數大、進程不可逆的特點,因此,尋找新的臨床幹預方法成為了重要的醫學課題。
  • 國家幹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醫學轉化基地建成
    本報訊 在陳賽娟、吳祖澤、王振義等院士的見證下,國家幹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醫學轉化基地近日在解放軍455醫院正式建成。 「國家幹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醫學轉化基地是目前國內外首家集科研、學術、醫療為一體的幹細胞工程技術臨床轉化基地。」國家幹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韓忠朝介紹。由巴德年、王振義和J.Caen等8位中外院士組成專家委員會的上海醫學轉化基地,主要從事幹細胞治療和再生醫學臨床、科研學術活動,積極開展多種難治性疾病的醫療新技術、臨床試驗和推廣應用。
  • 患者的福音!幹細胞成為治療帕金森的關鍵
    因而,臨床急迫需要其他的治療手段。新趨勢:幹細胞是根本性治療帕金森的希望幹細胞技術被認為具有更為持久治療的可能性,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植入新的、能夠生成多巴胺的細胞來替代退化的神經元,是根本性治療帕金森的新希望。從1979年開始,人類首次用細胞替代療法治療帕金森病[2],從此開啟了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新紀元,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將治療帕金森病的目光轉向幹細胞療法。
  • 山西省幹細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國家級學會服務站揭牌成立
    「山西省幹細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創新驅動學會服務站」是在山西省科協、太原市科協、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及山西省生物工程學會的大力支持下成立的,引進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及山西省生物工程學會幹細胞及基因領域的頂尖技術專家成立專家組,並與有關單位合作建立聯合實驗室,開展工作。學會服務站將通過設立中國生物工程學會會企協作創新服務工作基地,推動山西在幹細胞臨床研究領域的發展,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 「凡是收錢的,都是國家沒有批准的」 幹細胞臨床試驗破局
    每次治療收費1萬~2萬元,7~14天為一個療程,這些錢醫院和公司分成,患者則全自費支付。主要的疾病包括腦癱、中風、自身免疫病以及抗衰老。「患者入組幹細胞臨床,不收費是最基本的,換言之,凡是收錢的,都是國家沒有批准的。不收錢反而是正規、可能有效的。」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院長劉中民說。
  • 眾多行業專家齊聚東莞 探討幹細胞臨床應用的「奧秘」
    眾所周知,細胞有很多種,相信很多人對「幹細胞」都耳熟能詳,但在幹細胞的臨床應用有哪些「奧秘」卻鮮為人知。日前,由東莞市科學技術協會指導的東莞市重大科普活動「幹細胞與再生技術臨床應用研討學習班」大型研討會在莞舉行,眾多行業專家齊聚東莞參與研討活動。研討會還採取線上直播方式,為學員科普傳授幹細胞與再生技術在臨床應用方面的進展。
  • 致力幹細胞與外泌體領域的基礎與轉化醫學研究——生物谷王越教授...
    據我們了解,近5年您作為第一或通訊作者在Cell子刊 Developmental Cell、Nature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等雜誌發表了多篇高分有影響力的文章,特別是Dev Cell那篇文章他引次數已經250次以上。同時,您也是第二軍醫大學轉化醫學中心的幹細胞和外泌體轉化研究平臺負責人,對臨床轉化也有很好的研究經驗。
  • 安徽多家醫院正在開展臨床研究及轉化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日前," 載藥囊泡治療腫瘤技術 " 登上了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誌。值得關注的是,這項由中國科學家首創的腫瘤治療技術於2019年6月正式在皖應用。目前,該技術針對各類適應症的臨床研究和轉化工作,正陸續在安徽省多家醫院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