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壽縣隱賢鎮,經保護、搶救、建設後的隱賢老街、趙策故居、董子文化廣場、泰山古庵等景點令慕名前來的遊客眼前一亮,這得益於該鎮古鎮保護利用工作的長效推進。
據介紹,壽縣境內分布有瓦埠、隱賢、正陽關鎮3個歷史古鎮,均列入安徽省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鎮」名錄。近年來,壽縣秉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方針,古鎮保護利用工作成效顯著。
規劃引領聚合力。壽縣牢固樹立規劃先行、規劃至上理念,先後聘請北京大學、同濟大學、南京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等高校,修編了《壽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壽縣城市總體規劃》《壽縣全域旅遊發展規劃》等一系列規劃,進一步明晰古鎮保護利用總體思路和工作目標。按照「多規合一」試點編制的《壽縣總體規劃(2013-2030年)》,嚴格執行《城市紫線管理辦法》,對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護的各級、各類文物保護範圍界線,進行了嚴格細緻的劃定。瓦埠、隱賢、正陽關3個古鎮結合老街和古建築分布及現狀,分別編制了相應的古鎮保護利用規劃,通過對古鎮範圍內古建築現狀進行病害摸底排查,對急需修繕的古建築形制、結構等進行登記造冊,對破壞街區風貌的現代違章搭建進行拆除,對街區內的杆線等基礎設施進行整治,分級、分類編制保護維修方案,每年修復5至7處瀕危古建築,最大限度延緩古建築自然損毀和消亡。
加大投入強動力。根據3個古鎮歷史建築現狀和文物保護實際需要,有規劃、有計劃地對壽縣145處各級各類歷史建築,特別是3個古鎮的古建築進行搶險加固和修繕。該縣財政一次性投入90萬元,完成瓦埠鎮拐角樓、裕興商號,隱賢鎮趙策住宅、老澡堂,正陽關鎮淮安客棧等瀕危古建築修繕和搶險加固工程。先後投入100餘萬元,完成3個古鎮5個旅遊廁所建設和6個2A級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升級改造。2019年初,壽州古城保護管理委員會將古鎮保護利用納入日常工作,縣財政每年預算安排600萬元補助資金(3個古鎮等額配套)用於古鎮保護利用工作,並及時印發《壽縣古鎮保護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配套文件,謀劃建立了2019-2021年古鎮保護利用重點項目庫,共謀劃項目20個,總投入達3685萬元。
保用結合添活力。瓦埠、隱賢、正陽關鎮3個古鎮在完善總體保護規劃,科學合理加強古鎮保護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古鎮自身的歷史、文化、藝術、科學和旅遊價值,與《壽縣全域旅遊發展規劃》等無縫銜接,進一步組織編制、修訂完善鎮域旅遊發展規劃,探索讓古鎮「活」起來的方法路徑。瓦埠鎮抓住瓦埠湖大橋貫通和建設「江淮運河、百裡畫廊」機遇,不斷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通過豐富旅遊業態、挖掘地域特色,力爭創建省級特色旅遊名鎮。正陽關鎮充分發揮正陽關「抬閣」「肘閣」等展演展示類非遺項目優勢,通過舉辦特色產品交易會等形式,提升古鎮知名度。隱賢鎮2020年投入510餘萬元,修繕了火神廟、程遠山住宅,還對老街周邊道路進行了綜合整治。壽縣主管部門結合產業扶貧,扶持3個古鎮發展種植、養殖、觀光等特色休閒農業,推動鄉村旅遊快速發展。
創新管理挖潛力。進一步明晰職責,建立健全古鎮立體化保護管理體系,逐步形成了縣、鄉(鎮)、村、組四級保護網絡。根據政府購買基層公益文化崗位工作總體部署,分年度制定了《壽縣政府購買公益文化崗位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在全縣聘用了23名文物保護員,並根據工作績效一年一聘,使各級文保單位有了貼身「保姆」。瓦埠鎮離退體老幹部還自發成立了「老街保護理事會」,並自籌資金用於老街保護,在古鎮保護和宣傳教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嚴厲打擊盜賣老街古建築青石、漢磚、木構件等文物犯罪行為,通過文物保護員日常巡查等手段,對3個古鎮各級各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點特別是老街和古建築進行有效保護監管。每年都與鄉鎮籤訂《壽縣文物保護工作責任書》,強化屬地管理責任,確保古鎮保護工作沒有死角、不留盲點。(本報記者 張昌濤 本報通訊員 鮑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