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製造的前沿領域都在研究什麼?

2020-08-28 世說芯語IC

晶片,是製造業中的最前沿。

在晶片製造領域裡,最前沿的研究又是什麼呢?今天帶領大家盤點一二。

把微觀控制做到極致

晶片給人的直觀感受就是小,釐米見方的面積能容得下比中國人口還多的電晶體。

80年代晶片製造工藝節點進入亞微米時代,而現在,已經進入亞10nm時代,翻譯過來就是:在不到40年的時間裡,我們將電晶體的尺寸縮小了至少100倍。

電晶體尺寸的縮小讓單位面積的晶片可以容納更多的電晶體

放在40年前,估計發明集成電路的大佬們都難以想像,摩爾定律發展了這麼多年依舊還沒有走到盡頭。

不僅僅是在橫向圖案的尺寸上,在縱向薄膜的厚度控制上,現代半導體製造技術也可以實現原子級厚度的控制。

最典型的技術ALD(原子層堆積法)。你可以把這種技術想像成一層一層地堆疊原子,原則上可以實現只堆疊一層原子,在300mm直徑尺寸晶圓上已經可以輕鬆實現。

與ALD相對應的就是ALE(原子層刻蝕),也就是只選擇性地刻蝕一層或者幾層原子。

這麼精確地控制薄膜厚度有必要嗎?當然有必要,在關鍵步驟的製造中,往往就是幾層原子厚度,就決定了電晶體可靠性的好壞(說到這裡我要吐個槽,就那幾層原子的差別,害的矽廠工程師翻來覆去的更改製造方案)。可靠性(reliability)是晶片生產中非常重要的考察指標,也就是消費者理解的是否耐用。

無論是橫向還是縱向上的尺寸精密控制,說到底還是在摩爾定律的指揮下演進。

碳納米管的「鳥槍換炮」

但是,摩爾定律總會有個盡頭吧,尺寸再小,也小不過一個原子,所以,摩爾定律再偉大,總會有掛掉的那一天。說未雨綢繆也好,杞人憂天也罷,現在想好解決方案總比到時候空嘆科技止步要好。

有的聰明人說,摩爾定律的演進是建立在矽基集成電路的基礎上,如果能夠找到一種炫酷吊炸天的材料,替代矽晶材料就能讓電晶體性能繼續提升——比如碳納米管。

碳納米管原子量級的管徑保證了器件具有優異的柵極靜電控制能力,更容易克服短溝道效應。而多個理論研究也表明,碳納米管器件相對於矽基器件來說在速度和功耗上具有5-10倍的優勢。

碳納米管,完美六邊形構造的同軸圓管,長的一副很高科技的樣子

本來,對碳納米管這種備受「生化環材」等專業熱炒的概念材料,我是不屑一顧的,但是,比較打臉的是,2019年夏天,MIT和企業Analog Devices合作,在《Nature》上搞了一個大新聞。他們真的利用碳納米管制作了一個微處理器晶片,它竟然成功執行了顯示「Hello World」的經典程序。

該微處理器晶片採用150mm晶圓產線流片,每片晶圓含有32顆晶片

這個研究工作的重大意義在於,它證明了碳納米管晶片的製造是與現有半導體產業矽基晶圓生產線是兼容的,且生產出的晶片是可用的。

在本研究中,碳納米管構成了源極與漏極之間的導電通道

從製造工藝步驟和執行的命令來看,這個微處理器晶片僅僅是最初級的低端晶片,但畢竟還是讓人看到碳納米管晶片規模化生產的曙光,科學意義足夠重大。

該晶片的生產工藝流程

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話

如果說碳納米管給矽基集成電路帶來的是一場地震的話,那麼另外一些人提出的方案——則有可能會革掉集成電路的命——集成光路。

在集成電路中,電是信息的載體,具體來講來就通過電晶體中電子的通斷來實現運算。而集成光路,就是以光作為信息載體,來實現運算功能。

事實上,在80年代末期的時候,光學運算元件的體積、速度和功耗是可以和電電晶體媲美的。但是在接近2000年的時候,電電晶體一騎絕塵,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把光學電晶體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但是光運算沒有消亡,隨著摩爾定律逐步放緩,科學家們又想起了前任的美好,光運算的研究在2010年前後開始復甦。

經過幾十年的碰壁與積累,業界逐漸認識到,讓光運算完全取代電運算是不切實際的。應該讓光運算去做電運算不擅長或者無法做到的事情,比如光互聯。

隨著現代晶片工藝的金屬互連線之間的間距和尺寸的減少,從而引入的更大的電阻和電容,會限制數據的傳輸速率,這就成為了數據傳輸與處理速度的一個瓶頸,核間、晶片之間的數據傳輸同樣如此。如果採用光互聯,則有望實現高速、低功耗。

傳統晶片中密集的金屬導線結構,電子在其中傳輸

光互聯技術,可以簡單理解為,把金屬導線結構製作成類似「光纜」的微型通道,並結合一些簡單的光學調製轉換和運算模塊,利用光線實現超高速信號傳輸。

2015年的時候,美國幾個藤校大牛在《Nature》上撰文,證明了光運算/光互聯元件可以和電子電晶體集成到同一顆晶片上。這種利用IBM的45nm晶圓產線製作的光電集成晶片,包含了850個光學器件和7000萬個電晶體。利用光互聯,它可以實現片上信號處理模塊與存儲模塊的數據傳輸。

這項前沿研究清晰地傳達了這樣一個信息:高集成度的光電集成晶片完全是可行,且它的製造工藝和當今矽晶半導體工業是高度兼容的。

該光電集成晶片的單晶片照片,與部分光學器件的微觀結構

總之,摩爾定律總會有終結的一天,任何能讓摩爾定律持續延伸20-30年以上,或是從根本上革新了晶片工作原理、顛覆性地提高了晶片性能的研究,都是前途無量、功德無量的。


參考文獻:

1. Hills, G.; Lau, C.; Wright, A.; Fuller, S.; Bishop, M. D.; Srimani, T.; Kanhaiya, P.; Ho, R.; Amer, A.; Stein, Y. Modern microprocessor built from complementary carbon nanotube transistors. Nature 2019, 572 (7771), 595.

2. Sun, C.; Wade, M. T.; Lee, Y.; Orcutt, J. S.; Alloatti, L.; Georgas, M. S.; Waterman, A. S.; Shainline, J. M.; Avizienis, R. R.; Lin, S.et al. Single-chip microprocessor that communicates directly using light. Nature 2015, 528, 534.

3. Soref, R.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silicon photonics. 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quantum electronics 2006, 12 (6), 1678.

4. 侯傑. 矽基可重構全光運算晶片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8.

相關焦點

  • 機械工程學科「機械製造」領域發展研究 ——《2018-2019機械工程...
    《報告》主要概述了近幾年我國在機械製造科學研究以及在不同工業領域應用中取得的創新性和標誌性研究進展,通過對國內外研究進展進行對比,對今後機械製造理論和應用技術的研究趨勢進行了展望。增材製造基礎研究覆蓋了相當完整的學科方向,但同世界領先水平還有一定差距,近幾年的一些顯著影響增材製造全局的重大技術進步都來自於美歐國家,美國和德國還佔據高端增材製造裝備商業化銷售市場的絕對優勢;高端增材製造裝備的核心元器件和商用軟體還依賴進口;以系統級創新設計引領的規模化工業應用還主要在美歐國家。
  • 中國工程院發布《全球工程前沿2020》9領域184個項目入選
    中新網北京12月1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工程院18日在北京發布《全球工程前沿2020》報告,聚焦工程科技領域具有前瞻性、先導性和探索性,對工程科技未來發展有重大影響和引領作用的主要研究和技術方向,從機械與運載工程、醫藥衛生等9個領域遴選出184個項目,包括年度工程研究前沿93項和工程開發前沿91項。
  • 前沿熱點丨三維晶片成像
    在早期的研究中,Aeppli及其同事演示了如何使用X射線斷層成像技術來窺探晶片內部。但是,由於X射線束沿邊緣撞擊晶片,導致晶片吸收過多的X射線,這就需要我們在晶片上雕刻出一個支柱以使 X射線到達我們感興趣的區域。使用新技術就不需要雕刻或切割晶片。
  • 深度思考:晶片製造到底哪裡卡了脖子?
    晶片是電子產品的「心臟」,是信息社會的核心基石,是國家的「工業糧食」。最近,晶片「卡脖子」成了熱門話題,連中科院都搶先表態,要把卡脖子清單變成科學院的任務清單,並引來相關爭議和討論,中國第一所「晶片大學」,南京集成電路大學也在呼聲中成立……  但歸根到底,我們在晶片領域怎麼就被卡了脖子?
  • 晶片領域半導體材料獲大突破 概念股梳理
    晶片領域半導體材料獲大突破,概念股全梳理,龍頭已出爐(名單) 摘要 【重磅利好!晶片領域半導體材料獲大突破 概念股全梳理】昨天,北京元芯碳基集成電路研究院舉辦媒體發布會,該院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彭練矛和張志勇教授帶領的團隊,經過多年研究與實踐,解決了長期困擾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的瓶頸,如材料的純度、密度與面積問題。(數據寶)   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取得突破,早盤多隻概念股漲停。
  • 為什麼我國目前無法製造高端晶片?
    為什麼「華晶」是晶片的「黃埔軍校」,不知道中國的晶片發展歷程不要自己臆斷。中國離世界晶片製造頂峰最近的時代,就是80年代。要不然後來的包括彩電在內的家電產業怎麼會迅猛發展,靠落後的晶片來組裝的產品?不發展會淘汰的,引進了當時最新科技不能繼續發展怪誰?不要說當時什麼什麼以到什麼水平了。「華晶」引進時,連一個晶片的包裝盒都需要進口。
  • 東南大學趙遠錦:微流控器官晶片研究
    2019(第三屆)微流控晶片前沿研討會將繼續邀請到領域內的知名專家、學科代言人和產業先鋒,一起探討微流控晶片給基礎科研和臨床診療帶來的巨大變革,同時討論微流控在體外診斷、食品安全、環境監測等方面的產業機遇。東南大學趙遠錦教授受邀出席本次大會!
  • 科研領域和工業領域都在進行的AI研究有什麼不同
    學術界追逐精度的極限人工智慧的概念實在太大了,現在深度學習最熱,學術界裡研究深度學習會做些什麼事情呢?一般情況下,學術界把問題設立好後,去思考研究一些新的算法,然後在具體的問題上,力圖在精度上達到極限。
  • 讓我們來看看全世界都在研究的晶片——納米DNA晶片!
    為了使電腦早日具有人腦的功能和效率,科學家近年致力研究開發人工智慧電腦,並已取得不少進展。人工智慧電腦是以生物晶片為基礎的。生物晶片有多種,血紅蛋白集成電路就是新型的生物晶片之一。美國生物化學家詹姆士.麥克阿瑟,首先構想把生物技術與電子技術結合起來。他根據電腦的一進位工作原理,發現血紅蛋白也具有類似」開「和「關「的雙穩態特性。
  • 原子及近原子尺度製造 ——製造技術發展趨勢
    當前我國在部分核心技術領域受到一些發達國家的鉗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一方面應大力布局加快核心技術研發,解決「卡脖子」問題;另一方面更要超前布局下一代前沿技術開發,把握未來製造技術「制高點」,實現國家經濟的健康發展。還是以晶片為例,我國在微電子晶片製造的研究、開發與產業化方面已付出巨大努力,力求趕超發達國家已經達到的技術水準。
  • 中國碳基晶片研究領先全世界!告訴你碳基晶片是怎麼回事
    一般發表的都是人類最前沿的科學研究成果。值得一提的是,現在碳納米管的N型電晶體方案,最早也是北大的研究團隊發現的。矽基晶片為了克服固有缺陷,目前正在向三維立體結構不斷演化,爭取減少尺寸縮小帶來的漏電效應,提高門電路控制效應。而碳基晶片,從一開始就是三維立體的模型,比矽基晶片更容易實現小尺寸電晶體的製造,也更容易實現電路控制。
  • 原子及近原子尺度製造——製造技術發展趨勢
    為實現高精度就需要納米、乃至原子及近原子尺度的製造與運動控制技術。 科技前沿研究的推進已越來越倚重於多學科交叉發展,並進入了快速變革的時代。ACSM是將能量直接作用於原子,通過構建原子尺度結構實現特定功能與性能,並實現批量生產、滿足所需要求的前沿製造技術,是突破當前科技前沿製造瓶頸的下一代製造技術的主要發展趨勢,對未來科技發展和高端元器件製造具有重大意義。
  • 人工智慧是當今科技領域最前沿的課題_三領域獨角獸整裝待發
    打開APP 人工智慧是當今科技領域最前沿的課題_三領域獨角獸整裝待發 發表於 2018-03-21 20:21:00 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重要代表之一,人工智慧是當今科技領域最前沿的課題。
  • 晶片製造到底有多難?真正的晶片製造過程十分複雜
    晶片製造到底有多難?真正的晶片製造過程十分複雜 李倩 發表於 2018-09-08 10:41:53 今年4月中興事件引發了全民對國產晶片的關注。
  • 基礎前沿交叉領域2019年進展與趨勢
    基礎前沿交叉領域2019年進展與趨勢[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 2020, 42(6): 608-622.在數學及其交叉、物理及其交叉、化學及其交叉、納米科技方面,世界主要國家部署戰略、計劃,對基礎前沿交叉領域的發展進行頂層設計。
  • 一家中國公司製造了可以與三星競爭的存儲晶片。下一步是什麼?
    分層電路使晶片製造商可以在同一空間中容納更多的內存,而不是增加內存。128L使武漢揚子處於快閃記憶體的最前沿,但是要擴大規模以使其競爭對手具有競爭性將是一項挑戰。快閃記憶體用於從「入門級」 USB和存儲卡到更複雜的固態硬碟的產品。武漢揚子當前一代的64L內存已站在該梯子的最低梯級上。
  • 蒙納士大學拓展視力恢復領域的新前沿
    通過蒙納士大學的「皮質前沿」項目,研究者已經研發出一種迷你的無線電子植入裝置,它能固定在大腦表面,並能幫助盲人恢復視力。進一步研究已經證實,對於其他患有無法治癒的神經疾病(比如肢體麻痺)的病人,這種技術也有望大大改善他們的健康水平。
  • 科學家製造出了一種晶片大小的粒子加速器
    現在,史丹福大學和加速器實驗室的科學家們首次製造出了一種矽晶片,該晶片可以使用紅外雷射以小於頭髮寬度的速度來加速電子。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最近的《科學》雜誌上。這種在微小晶片上的加速器只是一個原型,其設計和製造技術還可以擴大規模,以提供足夠加速的粒子束,從而進行化學、材料科學和生物學發現方面的前沿實驗,而不需要大型加速器的動力。晶片上加速器技術可能導致新的癌症放射療法。如今,醫用X射線機體積龐大並發出難以聚焦在腫瘤上的輻射束,要求患者佩戴鉛罩以最大程度地減少附帶損害。
  • ASML是唯一能製造極紫外光刻機的廠商,高端晶片製造到底有多難?
    生產晶片最重要的設備是光刻機,世界上先進的光刻機主要由荷蘭一家名為阿斯麥(ASML)的公司製造,市場佔有率超過80%,而其中最先進的極紫外光刻機(EUV光刻),全世界只有ASML一家公司能製造。光刻機是當今世界科技領域的集大成者,是人類當前科技的巔峰產物,ASML之所以能製造最先進的光刻機,也是因為特殊的股權結構,使得ASML能匯集當前各項前沿科技,整合各種零部件。
  • 九大領域一百八十四項全球工程前沿發布
    光明日報記者 金振婭工程科技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腸道微生態、植保無人飛機、航空物探、熱島效應、智能納米藥物、仿生軟體機器人等,這一系列公眾或熟知或陌生的名詞,都是工程科技的前沿研究。報告指出,腸道微生態失衡與疾病研究已經引起科技界的高度關注,發達國家均在國家科技戰略規劃中將之列為重點發展領域,這項研究也排在了醫藥衛生領域工程研究前沿的第3位。事實上,對健康的關注早已超出醫藥衛生領域。近年來,農業、環境、信息、化工等多領域也對人體健康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