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光光譜轉換CIE色度坐標

2021-01-17 Zhangnanolab茶水間

顏色匹配中,我們常見的顯示設備是通過每個像素點混合紅綠藍三色按照不同強度比值來模擬出彩色圖像的。這是因為我們人眼底部有三種不同類型的視錐細胞,他們分別對紅色,綠色和藍色敏感,產生強度。當任意波長的光進入到眼睛裡,三種細胞對其產生不同程度的響應,疊加輸出到我們的大腦中,形成了「顏色」。

(三種視錐細胞S,M,L的可見光波長響應曲線 from wikipedia)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人為控制三種顏色的疊加來『模擬』出所需要的可見光波長的視覺效果。這三種顏色即常說的」三原色「(RGB),比如紅+綠=黃。以三原色作為『基』,構成一個三維的組合空間即『色彩空間』。選用不同的基我們可以獲得不同的色彩空間範圍。R,G,B作為』基『的匹配函數如下:

(CIE-RGB系統的匹配函數,橫坐標為波長,縱坐標為需要獲得單色該原色需要的對應波長強度 from wikipedia)

       先要說明的一點是,不光是RGB還是其他的'基',他們構成的人眼可識別的空間都是較大的。所謂較大的意思是,人眼能看到的所有範圍是要大於顯示設備能夠顯示的範圍的。顯示設備顏色匹配的空間要小於人眼的響應空間。一種很流行的顏色空間是sRGB。sRGB因為選擇的『基』簡單,很多設備都能滿足,但是它色域有限。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色域?色域其實就是顯示出來的顏色範圍所能覆蓋的人眼可響應範圍的大小。前面我們提到了『基』。選擇不同的『基』可以張成不同的色彩空間。因為視錐細胞的感受響應曲線是具有重疊範圍的,色彩空間的基也就不可能是完全正交的正交基。那麼很容易能理解,『基』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一個顏色向量在某個方向上的極限。'基'在人眼響應空間裡『伸展』越開,其構成的色彩空間也就越大,色域越廣。

        那為什麼不選擇雷射那樣的尖峰作為『基』呢?因為人眼的響應也不是正交的,普通的顯示設備也不能實現全部像素點都輸出尖峰的光。我們需要的是顯示設備輸出的顏色能覆蓋我們需要用的範圍。

       CIR-RGB系統匹配函數(也叫三刺激值),是CIE利用規定的三原色結合317位正常視覺人類的實驗數據得到的。但現實生活中因為不存在光強的負值,為了更直觀體現亮度的特徵,CIE通過數學變換把RGB的『基』換成了x,y,z,類似直角坐標轉換極坐標,通過矩陣變換我們可以把RGB convert到XYZ

(RGB 轉換 XYZ from wikipedia)

由x,y,z『基』構成的全部彩色空間,即CIE-XYZ 1931。

(CIE-XYZ系統的匹配函數,from wikipedia) 

我們用數學一點的語言來描述一個光的顏色:

L(λ)是我們的光譜,即強度-波長函數。光譜圖和對應的XYZ匹配函數全積分就得到對應的XYZ值,一般我們光譜數據都是離散的數組,所以通常把三刺激值矩陣和光譜矩陣點乘就得到X,Y,Z的值。(比如500nm光強是5,500nm的X匹配函數值是0.2,那就5*0.2=1,類似的對380-780nm全乘一遍再相加就得到了X的值。)

        那我們經常看到的那個色度坐標圖(就封面那張圖)又是怎麼回事呢?為了衡量不同顯示設備,不同發光之間顏色的純度,或者說色度,我們通常是不考慮其光強度的。因此就需要將x,y,z進行歸一化處理。

歸一化以後,x+y+z =1,於是用x,y兩個值便能表示出一個特定的顏色。在色彩空間上,就像把一個三維的空間投影到x+y+z=1的平面上,而二維的色坐標圖又是這個平面在x-y平面的投影。以上就是CIE1931的基礎知識。

        我們來看一下實際的可見光光譜如何轉換出其色度坐標。下圖是一個典型的材料螢光光譜曲線圖,橫坐標為波長,縱坐標為對應波長強度。從發射波長位置來看應該是一個藍綠色發光的材料。

為了求其色度坐標,我們首先需要CIE-XYZ三刺激值的數據。

(CIE-XYZ三刺激值表)

我們用python裡的excel處理方法把三刺激值數據矩陣化。

這樣一個函數返回三刺激值矩陣。

接著我們把光譜讀取了返回一個對應維度的強度列表

通過上面兩個函數,我們獲得了3×81的三刺激值矩陣和81×1的光譜強度向量。矩陣點乘得到3×1的X,Y,Z值向量。然後歸一化處理,坐標值創建文件保存輸出。

到此為止我們就完成了光譜轉色度坐標的處理。對兩個光譜數據利用上面的程序獲得色度坐標如下,第一個點即上文提到的那個材料的色度數據。

我們在CIE上可以plot這個點的位置。

可見這點位於藍綠區域偏藍色。到此為止我們就完成了光譜到CIE色度坐標的轉換。

        多插一句講一下顯示色域的事。前面有講過一個叫sRGB的色彩空間,其實還有NTSC,adobeRGB,PLS等等好幾種色彩空間,而sRGB其實是裡面CIE色域最小的。

我們都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同一張圖片,在不同的顯示器,手機屏幕,甚至不同的顯卡,色彩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甚至有非常明顯的偏差,而這可能就是由於採用了不同色彩空間標準的原因。為了管理不同的計算機上的顯示效果,為了得到統一的現實效果,業界才制定了這麼多色彩管理標準。很多顯示設備的廠商(手機,平板)常常喜歡用sRGB的覆蓋率來吹自己的屏幕色域範圍廣,什麼100%sRGB覆蓋甚至125%覆蓋。其實就是把圖中藍色那個三角給覆蓋了,遠遠不到CIE全部範圍的一半。為了賣好產品,吹也很過分了。現在普遍流行的是用NTSC覆蓋率來衡量色域範圍,能做到70%以上其實範圍就很廣了遠遠大於我們人眼常見的範圍。當然如果顯示光源的三基色越'基『,峰寬越窄,那麼mix後的色域範圍將會越廣。


        寬色域帶給你的直觀感受大概是什麼呢?大概長這樣,當然會受到你現在看到的顯示設備的影響,但是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補充一個思考的問題:如果我們拿到一幅光譜圖,僅僅是等比例的增加或減少總體強度(縱向拉伸)來改變光的亮度,是否會在CIE的色度坐標會發生改變呢?

相關焦點

  • 人類皮膚的可見光反射光譜
    對於保健和護膚品行業,該方法也被認可用作劃分人類皮膚對可見光響應的皮膚病學研究工具之一。Fitzpatrick標度是更早期的Von Luschan色度的現代化,後者使用36塊不透明的玻璃片表徵皮膚的顏色。圖1所示為Von Luschan玻璃片描述的人類皮膚的顏色範圍。Fitzpatrick標度將這些顏色劃分為6種皮膚類型:白化、白色、淡棕色、地中海棕色、深棕色、黑色。
  • QTX光譜數據如何轉換成LAB / RGB / XYZ數值?
    光譜,是複色光經過色散系統(如稜鏡、光柵)分光後,被色散開的單色光按波長大小而依次排列的圖案,全稱為光學頻譜。光譜中最大的一部分可見光譜是電磁波譜中人眼可見的一部分,在這個波長範圍內的電磁輻射被稱作可見光,可見光的波長為400nm~760nm,散射後可分為紅、橙、黃、綠、青、藍、紫7個顏色,集中起來則為白光。
  • CIE色譜圖解析
    該規範使用明度和色度不容易解釋物理刺激和顏色感知響應之間的關係;2. XYZ系統和在它的色度圖上表示的兩種顏色之間的距離與顏色觀察者感知的變化不一致,這個問題叫做感知均勻性(perceptual uniformity)問題,也就是顏色之間數字上的差別與視覺感知不一致。
  • 脈衝LED發光強度的時間特性—光譜特性測試裝置
    濾光片:使用QB21色玻璃濾光片,將LED的紅外光部分濾掉,僅保留測量需要的可見光部分。 數據採集卡:將光電探測器測量到的電壓信號數位化保存在計算機內並顯示出來。本系統使用美國NI公司數據採集卡,最小數據採集間隔50ns,並具有觸發電壓可程序調整的特點。 軟體系統:採用美國NI公司的LABVIEW完成脈衝光信號的採集和計算。
  • 光源的光譜、色溫和顯色性
    光,特別是『白光』,都是由各種波長的光混合而成,不同的波長對應不同的顏色;一種光中有哪些成分、強度各多少,反映在有橫軸、縱軸的圖表上,便是所謂的『光譜』。光譜就像是光的素描,一種光有啥特點,大致能在光譜上得到反映,若我們只關注這幾個參數,那麼可以簡單粗暴的說:光譜決定一切,它一變,其他各項必然改變;其中一項有個高低增減,光譜也隨之上下左右,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其中光譜最飽滿的便是陽光,各波長的分布連續而均勻;其次是白熾燈、滷素燈和暖色 LED 燈,之後便是冷色 LED 燈,光譜最瘦小的是螢光燈,波長分布斷斷續續。
  • 由RGB到HSV的轉換詳解
    由RGB到HSV的轉換詳解
  • MEMS鍵合工藝成就單晶片「可見光+短波紅外」高光譜成像
    我們比較了可見光(如圖a左圖)和短波紅外傳感器捕獲的圖像,結果發現只有短波紅外圖像可顯示出蘋果的瘀傷和缺陷(如圖a右圖)。同時不同化學物質以高度特定的波長吸收短波紅外波段,從而產生獨特的吸收光譜。因此利用短波紅外成像可識別食物中的汙染物。圖b左圖由可見光傳感器拍攝(圖b右圖由短波紅外傳感器拍攝),圖b中從左至右的物質分別為鹽、糖和土豆澱粉。
  • 科學家開發出能將可見光轉換成紅外光的化學工藝
    科學家們成功地開發了一種化學工藝,該工藝可將可見光轉換成紅外光
  • 強光探照燈光譜儀的工作原理及顏色測量方法
    此外,光電積分法是通過把光電探測器的光譜響應匹配成所要求的CIE標準色度觀察者光譜三刺激值曲線,或某一特定的光譜響應函數,從而對探測器所接收到的來自被測顏色的光譜能量進行積分測量。此類儀器測量速度快,但測量精度較分光光度測色法低。以下分別介紹顏色測量部分參數的意義及測量原理。
  • 中國印研所推出復頻譜色度油墨配色管理系統
    目前,中國印研所推出了復頻譜色度油墨配色管理系統,該系統最大的優勢是:與油墨品牌無關,配色方案準確無比,大大降低生產成本,簡單易用特方便,可保證多次專色印刷的一致性,非常有利於安全和保密的需求。  依據自主創新的復頻譜色度理論,運用平面坐標準確地描述顏色,從而實現色度測量、色彩分色、顏色合成。
  • 壇墨質檢新品-水質色度標準溶液 問世了!
    產品名稱:水質色度標準溶液產品編號:BW20030-500-C-20技術指標一 概念普及   水的顏色定義為「改變透射可見光光譜組成的光學性質(GBW(E)080345)為參考基準,測試結果相對偏差均在2%以下或1度以下,表明此產品的色度值準確可靠。
  • 西工大團隊成功研發出光波長轉換器件,可將近紅外光穩定地轉換為可見光
    將遠小於一支普通雷射筆的百微瓦量級光功率穩定地轉換為可見光。
  • 科研作圖之光譜圖繪製
    感謝大家關注matlab愛好者微信公眾號,今天給大家介紹如何繪製帶可見光光譜背景的光譜圖!!!
  • 基於螢光碳納米材料的高帶寬可見光通訊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同時利用該碳納米點螢光粉較短螢光壽命的特點,與郭睿倩課題組合作,首次將所研製的碳納米點螢光粉應用於可見光通訊器件。該工作對於研究解決碳納米點的固態猝滅以及推動碳納米點在照明及可見光通訊器件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LED光譜測量的操作技術解析
    前面兩種方法主要用於可攜式光譜測試儀對LED進行多參數一次性快速測量,用同一結構配置的硬體測量多個參數必然降低測量精度,後一種方法計量部門運用較多,能得到高精度的測量值,但測量時間較長。對單色LED主要測定其峰值波長和半寬度(FWHM),對白色LED主要測定其相對功率分布,從而推導出其色品坐標,主波長、色溫、色純度和顯色指數等參數,所以是光譜量測量的重點對象。
  • ArcGIS坐標轉換及投影詳解
    地理數據的坐標主要分為兩種方式:地理坐標和投影坐標。地理坐標是球面坐標,簡單來說就是使用經緯度來表示位置坐標,投影是按照一定的數學模型將球面坐標投影到幾何體後,用平面坐標(x和y)來表示位置信息。工作中我們經常會用到地理坐標與投影坐標的轉換。
  • Unity遊戲開發——3D坐標轉換UGUI坐標
    0.前言實際開發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需要3D與2D坐標轉換的問題,比如血條同步跟隨人物移動、傷害數字在人物頭上出現
  • 坐標轉換的計算公式
    參心大地坐標與參心空間直角坐標轉換1名詞解釋:A:參心空間直角坐標系:a)以參心0為坐標原點;b)Z軸與參考橢球的短軸(旋轉軸)相重合;c)X軸與起始子午面和赤道的交線重合;d)Y軸在赤道面上與X軸垂直,構成右手直角坐標系0-XYZ;e)地面點P的點位用(X,Y,Z)表示;B:參心大地坐標系:a)以參考橢球的中心為坐標原點,橢球的短軸與參考橢球旋轉軸重合;b)大地緯度B:以過地面點的橢球法線與橢球赤道面的夾角為大地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