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骨化石中發現7500萬年前的細胞

2021-01-13 瓜太學術幫

最新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一篇文章稱,英國科學家在距今7500萬年的白堊紀時期的恐龍骨頭中,發現了類似紅細胞的結構和類似膠原蛋白的纖維。這一發現預示,化石中有機結構的保存,可能比以前認為的要更加普遍。

科學家此前曾在數千萬年前的化石中發現過軟組織成分,包括看起來很像細胞的結構以及像蛋白質的分子。這些發現往往來自那些保存特別完好的標本,而且存在一些爭議。長期以來的假設是,蛋白質分子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就會腐敗,不能保存超過400萬年。因此普遍被接受的觀點認為,原始蛋白質只能部分保存,其完整的結構會丟失。

在新研究中,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塞吉奧·伯塔茨、蘇珊娜·梅德門特和他們的研究團隊在8具白堊紀時期的恐龍骨骼化石中發現了有機結構,而這些化石的保存情況都不算特別完好。

一些骨頭中保存的結構看起來像是有細胞核的血紅細胞,用質譜儀測試顯示出的特徵類似鴯鶓的血液。而其他的結構似乎是結構膠原蛋白:分子扭成膠原蛋白特有的繩狀結構,並且有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片段。

研究人員稱,這些發現預示著化石中有機結構的保存或許比此前人們認為的要更加普遍,即便是最普通的化石也值得去做分子生物學分析。這些被封存在地下數千萬年的化石中的蛋白質,或許能為今天的研究者提供一個一窺史前滅絕生物生理和行為的渠道。


原文:Fibres and cellular structures preserved in 75-million–year-old dinosaur specimens

http://www.nature.com/ncomms/2015/150609/ncomms8352/full/ncomms8352.html




各位小夥伴們,本微信平臺研究生招生,科研人才招聘信息欄目開通了,歡迎大家發送真實信息資料給我們(academic-assistant@foxmail.com),本平臺整理後會免費推送,專業不限,地域不限,純公益!

來信請提供以下內容:

單位、學科專業、導師姓名、需求信息簡述、聯繫方式



關注學術,關注科研,請加微信:xueshubang

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

聲明:本文發表僅是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相關焦點

  • 巴西專家在南極發現新小龍蝦化石,距今約 7500 萬年
    南極發現新屬小龍蝦大陸央視新聞客戶端報導,據巴西古生物學博物館專家介紹,目前在世界各地考古中發現的淡水小龍蝦化石共分67屬,新發現的小龍蝦屬內沒有現存物種,而在南極大陸此前只發現了三個屬的小龍蝦化石,此次發現為南極大陸歷史上又增加了一個新屬小龍蝦。
  • 發現恐龍化石的一個訣竅是……先找到橙色?
    但在荒地上,所看到的景觀大多數都是被風和水侵蝕的巖石,在那些灰褐色的砂礫中,有時你會看見橙色的閃光。如果你走進看,可能會發現那是一塊風化的恐龍骨。那些橙色的東西是長在骨頭上的地衣,骨頭讓地衣在侵蝕的土地上有了一個穩定的立足點。這些骨頭是多孔的,在乾旱期能鎖住水分,而且還富含磷酸鹽等礦物質,這對地衣的生長至關重要。
  • 恐龍化石保存古老細胞 再造分子生物學分析
    原標題:恐龍化石保存古老細胞 英國科學家從化石中發現7500 萬年前的細胞。圖片來源:《自然》 6月9日,《自然—通訊》雜誌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告稱,科學家從距今7500萬年的白堊紀時期的恐龍骨頭中,發現了類似紅細胞的結構和類似膠原蛋白的纖維。這一發現預示化石中有機結構的保存,可能比以前認為的更加普遍。
  • 人骨,恐龍骨,糞便化石、豪豬刺……
    但是要注意,這些材料中的一部分材料是被禁止交易的,如果您有這種刀,也需要能證明它是在法律禁止之前製作的,不然很可能會被沒收。恐龍骨:猛獁象上萬年的東西已經很久了,但是恐龍骨存在的時間更久遠。在恐龍骨中,有些大概有1.5億年的歷史。因為時間太過久遠,恐龍骨化石本質上就是石頭。與一些猛獁象骨不同,它沒有有機物質殘留。恐龍骨化石看起來非常漂亮。
  • 寧夏6名男子到 彬州市 挖掘「恐龍骨」及化石被警方勸離
    現在的人了解恐龍,主要是根據地下出土的恐龍骨及恐龍化石等自然遺產。恐龍自然資源及自然遺產是人類的寶貴財富,是整個人類了解過去、理解現在、展望未來的物質基礎,被法律保護著。然而,近日,有人卻準備挖掘「恐龍骨」及化石被警方勸離。
  • 【闢謠】朋友圈瘋傳河源市驚現史上最完整恐龍骨化石?真相是....
    去年4月19日,河源市區大同路改造工程現場,施工人員在馬路下面的紅砂巖層中,挖出一窩恐龍蛋化石。沒錯,挖一條不到2米深的溝,都可以挖到恐龍蛋化石。你說,河源的地底下該埋藏有多少恐龍蛋化石?視頻拍攝 馮曉銘當然,「中華恐龍之鄉」的名頭也不是白給的,河源不僅有恐龍蛋化石,還有恐龍骨化石,以及恐龍腳印化石。但是像今天這個視頻裡拍得那樣如此完整的恐龍化石,河源至今沒有發現過。
  • 新物|矽化恐龍骨
    新物|矽化(上圖)/碳酸鹽(下圖)恐龍骨其實,寶石級矽化恐龍骨化石(在國外被稱為Dinogem、Agatized Dinosaur Bone、Dino Bone或Gembone)一直被當作珠寶首飾的材料
  • 甘肅發現16萬年前古人類化石
    10月30日在國家文物局舉辦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的工作會議中,蘭州大學的張東菊就白石崖溶洞遺址的相關發現進行了匯報。16萬年前的丹尼索瓦人化石00:21白石崖溶洞發掘現場。(00:21)夏河人下頜骨化石於上世紀80年代曾發現於白石崖溶洞,體質形態、測年和古蛋白分析顯示其為距今至少16萬年前的丹尼索瓦人。2019年的夏河丹尼索瓦人的研究也引起科學與考古領域的轟動。
  • 科學家發現兩個恐龍新種:距今7500萬年
    原標題:科學家發現兩個恐龍新種:距今7500萬年   據國外媒體報導,在對加拿大自然博物館保存了75年的兩副角龍骨骼化石進行研究時,英國古生物學家尼克·朗裡奇博士吃驚地發現,這兩副骨骼的主人都是此前未知的新種恐龍,生活在7500萬年前的北美洲。在此之前,這兩頭恐龍被認定為加拿大的恐龍種群。
  • 廣東三水發現大型骨骼化石 或是食草類恐龍化石
    對此,地質與古生物專家張顯球認為「是一次很重要的發現」。「三水盆地首次發現這麼大的動物骨骼化石。」張顯球表示,該化石發現地點屬於大塱山組地層,距今已有7000多萬年,當時是白堊紀晚期。他認為,該化石應屬於食草類恐龍,「體型起碼有大象那麼大,重達數噸以上」。根據當地同時發現的螺化石、恐龍蛋化石等證據分析認為,四會大沙當時是三水盆地的湖泊邊緣,草木茂盛,非常適合恐龍生活繁衍。
  • 秘魯發現距今約一萬年前的古大象化石
    秘魯發現距今約一萬年前的古大象化石4) "← →"翻頁 近日,在秘魯中部康塞普西翁省Chambara地區,展示發現的三頭約一萬年前古代大象的化石
  • 美國北達科他州發現6600萬年前魚類化石
    美國北達科他州發現6600萬年前魚類化石 (1/3) "← →"翻頁
  • 720萬年前古老化石被發現 證明人類起源於地中海
    巴爾幹地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720萬年前的古老化石,這些化石被認為屬於人類的祖先。這一發現證明,人類起源於地中海東部地區,而不是500至700萬年前的非洲。來自多倫多大學的國際研究團隊分別對希臘和保加利亞的原始人類化石進行了採樣分析。
  • 巴西考古學家新發現,南極的這一新物種,迄今約7500萬年
    據環球網報導稱,近段時間,巴西考務學家有了新發現,在南極的這一新物種小龍蝦,迄今已經約有7500萬年歷史了。通過對化石的分析表明,這種小龍蝦所在巖石層生活在淺海的沙質環境中。從造型上看其實已經相當接近於現代的小龍蝦,爪子大而結實,適合抓小魚和挖掘洞穴,不過頭部比現今的小龍蝦要大得多,尾部稍小。專家介紹,目前全球範圍內的發現淡水小龍蝦化石一共有67屬,而南極大陸此前只有3個屬的化石,這次新發現的小龍蝦化石給科學家和考古學家揭示了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史前海底世界。
  • 60萬年前東方劍齒象牙齒化石被發現 比猛獁象古老
    此後,瀘州便不斷曝出發現古生物遺蹟或化石的信息。穿越時空,觸摸歷史,解開謎團,對於經常在都市喧囂或文海會海中穿梭的記者來說,更加有趣。因此,能採訪這樣的新聞題材,我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  提起猛獁象,「古生物迷」一定不會陌生,被冰凍了數萬年的猛獁象,科學家曾在西伯利亞完整地發掘過。但東方劍齒象卻不同,世界上至今尚未發現它完整的肉體,國內也僅有甘肅省曾發現過一具完整的化石。
  • 1.1萬年前的石器時代新人種化石在中國發現
    4塊石器時代古人化石的主人可能代表著一個全新的人種,這一發現打開了人類進化史的一個新篇章。這些化石是在兩個洞穴內發現的,主人是此前未知的石器時代人種,他們兼具古代人類和現代人類特徵,是一個非常獨特的人種。  新發現的人種化石年代在1.45萬至1.15萬年前,是在亞洲發現的距今最早的人類化石。由於他們獵殺馬鹿,這個人種被命名為「馬鹿人」。在此之前,科學家認為生活在亞洲的早期人類競爭並不激烈。科學家表示馬鹿人的發現為了解亞洲的早期人類提供了重要線索。
  •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琥珀化石內發現9500萬年前昆蟲!
    據了解,被封存在琥珀中的有今天蜘蛛、黃蜂、蕨類植物的祖先,不過最有價值的是一塊無翅螞蟻琥珀化石。這一化石對遍布全球的螞蟻是如何起源的傳統觀念提出了挑戰。無翅螞蟻黃蜂的祖先欏琥珀是數千萬年前的樹脂被埋藏於地下,經過一定的化學變化後形成的一種樹脂化石,是一種有機的似礦物。琥珀的形狀多種多樣,表面常保留著當初樹脂流動時產生的紋路,內部經常可見氣泡及古老昆蟲或植物碎屑。由於琥珀能完好地保存動植物的原始狀態,因此又被稱為時空膠囊。
  • 贛州發現7000萬年前的竊蛋龍化石
    說到贛州,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贛南臍橙,其實贛州還有著「中國恐龍之鄉」的稱號,贛州是江西省內出土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區,而最近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竟發現了世界上罕有的,距今約7000萬年,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化石。
  • 英國蘇格蘭女古生物學家海邊跑步被石頭絆倒 意外發現1.66億年前劍龍化石
    潘恰羅莉(左)無意中發現劍龍後腿化石(右)。絆倒潘恰羅莉的化石藏於巨石內。潘恰羅莉指化石主人是侏羅紀時代的劍龍(圖)。(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東網:英國蘇格蘭一名女古生物學家早前在埃格島海邊跑步時,被一塊石頭絆倒,詎料該塊「絆腳石」內竟然埋藏了一塊1.66億年前的劍龍後腿化石,是埃格島200年來首次發現的恐龍化石,可謂萬中無一的幸運。
  • 中美古生物團隊在恐龍化石中發現DNA和蛋白質
    ▼近日,來自中國和美國的聯合古生物研究團隊宣布在7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恐龍化石中發現了有機物。該團隊稱,他們在化石中發現了軟骨細胞、蛋白質、染色體乃至DNA存在的各種證據,這意味著這些活細胞的存活時間比我們過去所推測的要長的多。 據悉,來自中國科學院和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白堊紀時期的斯氏亞冠龍軟骨化石身上得到了這一驚人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