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一篇文章稱,英國科學家在距今7500萬年的白堊紀時期的恐龍骨頭中,發現了類似紅細胞的結構和類似膠原蛋白的纖維。這一發現預示,化石中有機結構的保存,可能比以前認為的要更加普遍。
科學家此前曾在數千萬年前的化石中發現過軟組織成分,包括看起來很像細胞的結構以及像蛋白質的分子。這些發現往往來自那些保存特別完好的標本,而且存在一些爭議。長期以來的假設是,蛋白質分子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就會腐敗,不能保存超過400萬年。因此普遍被接受的觀點認為,原始蛋白質只能部分保存,其完整的結構會丟失。
在新研究中,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塞吉奧·伯塔茨、蘇珊娜·梅德門特和他們的研究團隊在8具白堊紀時期的恐龍骨骼化石中發現了有機結構,而這些化石的保存情況都不算特別完好。
一些骨頭中保存的結構看起來像是有細胞核的血紅細胞,用質譜儀測試顯示出的特徵類似鴯鶓的血液。而其他的結構似乎是結構膠原蛋白:分子扭成膠原蛋白特有的繩狀結構,並且有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片段。
研究人員稱,這些發現預示著化石中有機結構的保存或許比此前人們認為的要更加普遍,即便是最普通的化石也值得去做分子生物學分析。這些被封存在地下數千萬年的化石中的蛋白質,或許能為今天的研究者提供一個一窺史前滅絕生物生理和行為的渠道。
原文:Fibres and cellular structures preserved in 75-million–year-old dinosaur specimens
http://www.nature.com/ncomms/2015/150609/ncomms8352/full/ncomms8352.html
各位小夥伴們,本微信平臺研究生招生,科研人才招聘信息欄目開通了,歡迎大家發送真實信息資料給我們(academic-assistant@foxmail.com),本平臺整理後會免費推送,專業不限,地域不限,純公益!
來信請提供以下內容:
單位、學科專業、導師姓名、需求信息簡述、聯繫方式
關注學術,關注科研,請加微信:xueshubang
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
聲明:本文發表僅是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平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