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兩個恐龍新種:距今7500萬年

2021-01-08 人民網

原標題:科學家發現兩個恐龍新種:距今7500萬年

  據國外媒體報導,在對加拿大自然博物館保存了75年的兩副角龍骨骼化石進行研究時,英國古生物學家尼克·朗裡奇博士吃驚地發現,這兩副骨骼的主人都是此前未知的新種恐龍,生活在7500萬年前的北美洲。在此之前,這兩頭恐龍被認定為加拿大的恐龍種群。但根據朗裡奇博士進行的研究,它們與美國西南岸的恐龍之間的血緣關係更近,說明它們是新種群。

  保存在加拿大自然博物館的這兩副恐龍骨骼的主人此前被認定為準角龍和開角龍,都是加拿大的恐龍種群。由於朗裡奇的新發現,它們的身份需要重新認定。朗裡奇表示其中一副骨骼的主人是五角龍家族的一位新成員。五角龍學名「Pentaceratops aquilonius」,是一種體型與水牛相當的食草恐龍,生活在大約7500萬年前。第二副骨骼的主人可能是華麗角龍家族的一位新成員。華麗角龍頭部奇特,曾生活在猶他州。不過,朗裡奇需要找到更為完整的化石進行研究,才能證明這一結論。

  朗裡奇就職於巴斯大學生物與生物化學系。他表示自己的發現說明這一地區的恐龍種群多樣性遠超過此前的預計。他說:「我們一度認為發現了絕大多數恐龍種群,但可能還有很多尚未被發現的種群。恐龍一定擁有很高的種群多樣性。我們當前的發現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五角龍外觀與三角龍極為相似,但體形較小。它們是規模龐大的開角龍家族成員,長有長長的眉角和美麗的頸部盾板。這種恐龍一度生活在大約7500萬年前的北美洲西部,也就是白堊紀末期。直到現在,古生物學家發現的生活在白堊紀時期的開角龍只有10種,生活在美洲大陸北部和南部的開角龍種群截然不同。朗裡奇認為雖然北部和南部的種群截然不同,但彼此間存在聯繫。恐龍會從美洲大陸的一個地方遷移到另一個地方,進化出新的種群。不同種群之間的競爭隨後又防止恐龍在北部和南部之間遷徙。

  朗裡奇表示:「恐龍種群的分布特徵與哺乳動物截然不同。哺乳動物往往種群種類不多,但分布非常廣泛。在白堊紀時期,一個棲息地會生活著大量不同種群的恐龍。此外,它們還有很強的地域性。如果一個種群從一個棲息地遷移到另一個棲息地,便會進化出完全不同的種群。」

  這種現象有助於解釋為何古生物學家在不同的棲息地研究時會不斷發現新種群。朗裡奇認為這種現象由恐龍的生物學特徵導致。他說:「恐龍的生物學特徵與哺乳動物截然不同。哺乳動物的智商更高,生活習性帶有更大的靈活性,能夠適應棲息地的變化,而恐龍不得不讓身體適應一個不同的棲息地,才能讓自己生存下來,進化出新的種群。」朗裡奇的研究發現刊登在《白堊紀研究》雜誌上。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恐龍骨化石中發現7500萬年前的細胞
    最新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一篇文章稱,英國科學家在距今7500萬年的白堊紀時期的恐龍骨頭中,發現了類似紅細胞的結構和類似膠原蛋白的纖維
  • 巴西專家在南極發現新小龍蝦化石,距今約 7500 萬年
    他們的這一發現發表在當天出版的《極地研究》雜誌上。南極發現新屬小龍蝦大陸央視新聞客戶端報導,據巴西古生物學博物館專家介紹,目前在世界各地考古中發現的淡水小龍蝦化石共分67屬,新發現的小龍蝦屬內沒有現存物種,而在南極大陸此前只發現了三個屬的小龍蝦化石,此次發現為南極大陸歷史上又增加了一個新屬小龍蝦。
  • 美國科學家發現小型暴龍超科的新種恐龍,填補恐龍演化史空白
    美國科學家發現小型暴龍超科的新種恐龍,填補恐龍演化史空白 張夢然/科技日報 2019-05-07 07:55
  • 距今8000萬年、240餘枚!福建上杭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
    距今8000萬年、至少8種、240餘枚,福建在上杭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考古現場。受訪者供圖 1月12日,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這一恐龍足跡群化石是國內首次發現大型恐爪龍類行跡,也是中國目前發現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發布會現場11月7日,福建省恐龍資源聯合考察隊在上杭縣龍翔大道旁一個不起眼的小山坡進行勘探時,從坡面覆蓋的紅褐色風化土層下,意外發現了一枚三趾型恐龍足跡。
  • 贛州發現恐龍新品種 泥潭通天龍距今7200萬年
    2014年,該恐龍化石標本在一家博物館完成了修復後,呂君昌隨即開始了研究。15日,呂君昌告訴本報記者,他研究竊蛋龍比較多,發現竊蛋龍有一個基本的特徵,那就是尾巴的椎體上有一個側孔。因此,首先推斷這是一隻竊蛋類恐龍。隨著研究的深入及仔細對比研究,呂君昌發現這隻竊蛋龍的頭部形態,與國內外已發現的竊蛋龍頭部形態完全不一樣。
  • 《福建首現恐龍足跡 距今8000萬年》追蹤:龍巖繼續發現50餘枚恐龍...
    ▲足跡化石發現地邊上的巖石 □《福建首現恐龍足跡 距今8000萬年》追蹤 當地政府已實施應急保護,並呼籲廣大市民不要前往圍觀 臺海網1月15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李大榮 文/圖)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在龍巖上杭共發現240餘枚,距今8000萬年,系我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 浙江發現最古老具尾錘新種甲龍
    該研究成果由浙江自然博物館鄭文杰和金幸生、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縉雲縣博物館王瓊瑛以及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東洋一等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縉雲甲龍生活的時代距今約1億年前,比之前發現的具有尾錘的甲龍類化石早了1000多萬年。
  • 南極出現軟殼蛋化石,距今已有6800萬年,它和恐龍有什麼聯繫?
    南極出現軟殼蛋化石,距今已有6800萬年,它和恐龍有什麼聯繫?地球上有很多人類不敢踏足的地帶,例如百慕達三角洲、崑崙山等等。曾經有科研人員對南極考察時,發現一顆奇怪的化石,經過檢測,它距今已經有了6800萬年的歷史,究竟是什麼呢?南極出現軟殼蛋化石,距今已有6800萬年,它和恐龍有什麼聯繫?這顆化石的形態科學家發現的這顆化石,類似於球狀物體,至於到底是什麼,都沒有得到合理的答案。
  • 恐龍時代還沒有太平洋?山東省此地發現兩種巨型恐龍竟有美洲表親
    諸城市位於山東省東南部,總面積2183平方公裡,有110萬常住人口,在6500萬年前,這裡曾是多種恐龍的生活區域,古生物考古學家在這裡發現諸城化石分布面積達1600平方公裡,出土化石的地方有30多處。目前,這裡的恐龍化石遺址中出土了巨型山東龍、諸城中國角龍、意外諸城角龍、巨型諸城暴龍、諸城坐角龍等10多個恐龍新屬種化石。
  • 科學家發現恐龍滅絕原因新說:蝴蝶「殺死」恐龍
    中國網7月7日訊 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7月5日報導,美一科學家對恐龍滅絕原因做出新解釋,認為蝴蝶與恐龍爭食導致恐龍滅絕。誰殺死了恐龍?迄今為止,很多科學家認為火山是罪魁禍首。火山噴發,火山灰布滿天空,導致溫度變化和海平面變化。也有科學家認為是小行星撞擊地球所致。但是,現在出現了一種新說法——小蝴蝶殺死了大恐龍。
  • 科學家發現一隻距今9900萬年的蜈蚣,能推翻進化論嗎?
    在一部電影中,科學家們因為一塊帶有蚊子的琥珀的出現而倍受啟發,進而成功複製了恐龍,模擬出了一個真實的恐龍公園。雖然以現在的科技水平無法達到電影中的情節,但科學家們經常通過它來發現生物演變的線索。但是在緬甸境內,地質學家發現了一個距今一億年的蜈蚣琥珀,一部分專家認為這塊琥珀的出現或將徹底推翻進化論。
  • 中國首次發現刃貂化石 新種白虎刃貂距今約1600萬年 (1/2)
    中國首次發現刃貂化石 新種白虎刃貂距今約1600萬年 (1/2) "← →"翻頁
  • 科學家發現膜質翅膀恐龍 距今1.63億年
    長臂混元龍復原圖原標題:科學家發現具有膜質翅膀的恐龍央視網消息:日前,我國科學家通過在晚侏羅世地層獲得的一件新化石——長臂渾元龍,揭示了膜質翅膀在恐龍中的演化,這一成果今天(9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以封面文章發表。
  • 科學家發現新種鯊齒龍
    科學家發現新種鯊齒龍 高度超雙層巴士 北京時間12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格蘭一位研究人員通過鑑定化石,發現了迄今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食肉恐龍之一史蒂夫·布魯薩特是英格蘭布里斯托大學的古生物學家,他確定這個由奈及利亞探險隊發現的化石是食肉恐龍鯊齒龍屬的新種。 這種直立行走的恐龍,口中長滿香蕉大小的牙齒,站立起來後比一輛雙層巴士還高,體重比兩輛標準尺寸的轎車還重。布魯薩特表示,9500萬年前的獸腳亞目食肉恐龍的證據極其難得。他說:「20世紀20年代發現第一個鯊齒龍化石,但是僅有兩顆牙齒,而且現在也已經丟失。
  • 內蒙古發現17件恐龍化石 包括原角龍、恐龍蛋
    新華網呼和浩特10月21日電 位於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的巴音滿都呼恐龍化石保護區,日前新發掘出17件恐龍化石,包括原角龍、甲龍、恐龍蛋等珍貴化石。此次發掘的恐龍化石,對於研究古代地質演變和生態環境更迭有著重要價值。據巴淖爾市文物站介紹,巴彥淖爾市境內的古生物化石蘊藏量之豐富,分布面積之廣,種類之多歷來受世人矚目。
  • 2020古生物學家到底命名了多少種恐龍?
    2020古生物學家到底命名了多少種恐龍?  亞洲   2020年,亞洲一共命名了9個新屬1個新種,其中我們中國佔了7屬(新種),蒙古3屬。7500萬至7460萬年前  食性:植食性  體型:?
  • 有科學家稱已提取恐龍基因,這是真的嗎?
    有科學家稱已提取恐龍基因,這是真的嗎?對於現代人來說,了解恐龍只是通過一些影視劇的描述和渲染,它們在歷史上究竟是怎樣的存在,我們也只是一知半解,我們只知道在6500萬年前隨著一顆小行星的撞擊,這些龐然大物在地球上消失不見,科學家們通過遺留在地球上的恐龍化石對這些恐龍進行了簡單的還原,才有了我們在影視劇裡看到的恐龍的形象。
  • 挖出萬年石雕:出現巨人與恐龍搏鬥畫面!科學家:人到底哪兒來的
    按照進化論,世界上最早的猿人大約出現在距今500萬年左右,而恐龍是滅絕於6500年前,中間整整差了近6000年的歷史,並且當時的猿人還算不上真正意義的人類,所以按照常理兩者應該是不可能見面的。但是考古學家在秘魯納斯卡平原北部一個山洞中卻發現了數塊石頭,而這些石頭上赫然雕刻著兩個本應相距數千萬年的物種——人類和恐龍。
  • 2020年古生物學家到底命名了多少種恐龍?
    2020古生物學家到底命名了多少種恐龍? 亞洲 2020年,亞洲一共命名了9個新屬1個新種,其中我們中國佔了7屬(新種),蒙古3屬。
  • 紐西蘭發現巨型鸚鵡化石,身高可達1米,距今至多1900萬年
    弗林德斯大學副教授特雷弗·沃西說,紐西蘭以恐鳥、巨鵝和巨鷹等巨型鳥類而聞名,「但截至目前,沒有人發現過滅絕的巨型鸚鵡」。研究人員在紐西蘭南島中奧塔戈的聖巴森斯附近發現「意外赫拉克勒斯」鸚鵡化石。化石距今至多1900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