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明珠」白洋澱的涅槃重生——迎接十九大專題報導《紅色追尋...

2020-12-06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河北安新9月26日電(記者王昆)白洋澱以物產豐富著稱,它是鳥的王國、魚的樂園、多種水生植物的博物館,有著得天獨厚的生態、人文和旅遊資源。26日,新華社直播團隊來到河北雄安新區安新縣,通過直播展現這顆「華北明珠」的風採。

  白洋澱是新華社獨家推出的「迎接十九大」大型系列網絡直播《紅色追尋·足跡》的最後一站。秋日的白洋澱碧水藍天、蘆葦泛黃,遊船穿梭在蘆葦蕩中。

  「白洋澱好風光,荷花出水滿澱香……」當地歷史文化名人李棟人與主播團隊沿著白洋澱郊野公園棧道,欣賞白洋澱風光,暢談白洋澱歷史文化;河北工藝美術大師劉永樂為主播團隊現場展示了蘆葦畫製作技藝。

  白洋澱自古就有「一澱蘆葦一澱金」的說法,蘆葦編織產業一度是澱區群眾主要經濟來源。近年來,隨著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絕大部分水區群眾不再收割蘆葦,蘆葦不斷退化且經濟效益逐步降低。河北雄安新區管委會已針對白洋澱蘆葦綜合利用向社會發布英雄帖,歡迎社會各界有識之士深度挖掘蘆葦綜合開發利用潛力,提出可行性實施方案。

  蘆葦的管護、收割、利用是一個系統工程,河北雄安新區管委會將堅持政府主導、財政適度補貼、市場運作的原則,最大限度激發葦農管護、收割蘆葦的積極性,建立蘆葦管護、收割及資源化利用的長效機制。

  2017年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實地考察雄安新區建設規劃時專程前往白洋澱。他強調,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劃定開發邊界和生態紅線,實現兩線合一,著力建設綠色、森林、智慧、水城一體的新區。

  記者從河北雄安新區管委會了解到,新區開發建設將以保護和修復白洋澱生態功能為前提,把白洋澱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作為一項重大工程同步推進。

  安新縣環保局局長朱海軍表示,安新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始終堅持生態保護紅線區內嚴禁任何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開發活動,不斷加強各類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力度,持續改善和提高主要生態功能,確保生態保護紅線的保護性質不改變、生態功能不降低、空間面積不減少。

  今年以來,安新縣持續推進「散亂汙」企業整治、納汙坑塘和黑臭水體整治、工業垃圾廢料處置、落實河長制暨河道清理、農村垃圾整治、城鄉環衛一體化等專項整治行動,白洋澱生態環境明顯改善。2017年1至8月份重汙染天數36天,比去年同期減少8天,優良天數154天,比去年同期增加17天,水質比去年有了明顯提升。

  目前,白洋澱有藻類406種;大型水生植物47種,其中曾經絕跡的馬來眼子菜、線葉眼子菜、菱角、芡實、白花菜等稚嫩的沉水和浮葉植物重現;鳥類增加到200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丹頂鶴及6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野生魚類恢復到17科54種。

 

相關焦點

  • 迎接中共十九大圖片專題——綠色生態篇 (1/10)
    迎接中共十九大圖片專題中新社記者 陳超 攝 發布時間:2017-10-16 11:20:38 【編輯:楊彥宇】 迎接中共十九大圖片專題——綠色生態篇
  • 華北平原的一顆明珠,歷史名城河北,來看看
    河北是文物大省,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達930處,居全國第一位。擁有長城、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清東陵和清西陵3項世界文化遺產;擁有邯鄲、保定、承德、正定、山海關5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河北是長城途經距離最長、保存最完好、建築風格最具代表性的省份,境內長城遺存達2000多公裡,老龍頭、山海關、金山嶺長城等長城精華均在河北境內。
  • 重生豪門甜文:歲月沉澱,她不再是蒙塵的明珠,而是涅槃的鳳凰
    一次重生,華麗蛻變;歲月沉澱,完美回歸。醒來時,她不再是蒙塵的明珠,而是涅的鳳凰!剝離光鮮生活的華美外衣,愛與恨糾纏不休。精彩內容:中海飯店幾乎每個月都會承辦大型宴會,故而在每個宴會廳旁都有若干間臨時化妝間和貴賓休息室供客人使用,每間面積不大,十幾平方米左右,沙發桌椅一應俱全。
  • 白洋澱:脆弱的生態與艱難的治理(圖)
    編者按:「華北明珠」白洋澱從來都是那樣引人矚目,不管是獨特的溼地生態、宜人的荷鄉風光,還是令人痛心的汙染事件、艱難的治理與同樣艱難的規劃,等等,與白洋澱相關聯的所有一切,都牽動著人們的神經。尤其是去年春天,在華北大平原氣候越來越乾旱、水體汙染越來越襲擾百姓的宏大背景下,白洋澱發生了死魚事件。
  • 長江日報《重生》報導獲2020中國新媒體戰「疫」十大精品案例
    長江日報-長江網11月19日訊(記者李俊)19日,在湖南長沙舉辦的2020年中國新媒體大會上傳來好消息,長江日報推出的《重生》系列新媒體報導,獲得2020中國新媒體戰「疫」十大精品案例(地方媒體)。本次評選活動由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舉辦,共揭曉了2020中國新媒體戰「疫」十大精品案例(地方媒體)和2020中國新媒體戰「疫」十大精品案例(中央媒體)共20件戰「疫」傳播精品,總結推廣新媒體精品創作經驗,向全社會展示戰「疫」精神和新媒體報導成果。長江日報入圍的《重生》系列新媒體報導從5月2日起啟動,持續2個多月。
  • 白洋澱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野生鳥類種類達214種
    賀友順 攝位於雄安新區的白洋澱被稱為「華北之腎」,其80%以上水域分布在安新縣。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在白洋澱留下大量詩文。當代詩人北島曾寫下這樣的文字:白洋澱的廣闊空間,似乎就是為展示時間的流動——四季更迭,鋪陳特有的顏色。
  • 雄安新區白洋澱十大美食
    位於雄安新區的白洋澱是著名的旅遊景區,現在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雄安新區白洋澱的十大特色美食。1、燻魚雄安美食燻魚,是具有濃厚水鄉風味的獨特魚製品。其獨特風味主要來自燻魚的多道工序和傳統的配料。燻魚品種較多,主要根據體形大小而分。大燻魚包括燻魴魚、燻鰱魚。也有的燻大魚(鯉魚),只是要將鯉魚劈成兩半,以便燻透。燻小魚則指燻黃花魚。燻魚由於味道好,便於攜帶,深受旅遊者的歡迎。
  • 「天地澱」立體智慧監測助力白洋澱環境「清朗」
    11月10日上午,在孝義河豐收橋自動監測站,水汙染溯源監測專利技術的設備正在運行,設備利用螢光光譜進行水汙染溯源,建立了13大類、135種全面覆蓋當前生活廢水和工業廢水的汙染源指紋庫,識別水汙染來源,最短21分鐘便可實現一次預警溯源。
  • 閔慶文:建議「以漁養水」保護白洋澱 水生資源和水域生態是核心|...
    全國政協委員閔慶文提案全文:關於以漁養水推進白洋澱流域水生生物資源保護與生態系統恢復的提案白洋澱位於華北平原中部、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的中遊,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淡水淺湖型溼地生態系統白洋澱生態保護與修復引起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建設雄安新區一定要把白洋澱修復好、保護好。」2018年4月中央批覆《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明確要求「加強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逐步恢復白洋澱『華北之腎』功能。」
  • 歐陽曉平在湘大作學習十九大精神專題報告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動員令』」   歐陽曉平在湘大作學習十九大精神專題報告   湖南日報11月14日訊(記者 曹輝 通訊員 王成奇 馬志遠)今天下午,湘潭大學舉辦傳達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報告會,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湘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歐陽曉平作了專題報告
  • 華北地下水超採1200億立方米 成世界最大漏鬥區(組圖)
    本報記者周喜豐龍濤河北報導統籌/常樂  一個「漏鬥」村莊的打井史  大地開裂,牆壁上四處蔓延的裂縫,張牙舞爪,是董京華一家人心裡纏繞多年的魔鬼。與此同時,這個村莊和所有華北平原的村莊一樣,機井遍地開花。  總有一天,董京華家的房子會垮掉。這是河北隆堯西店子村村民的判斷,也是董京華自己的判斷。
  • 全國政協委員閔慶文: 推進白洋澱流域水生生物資源保護與生態系統...
    白洋澱位於華北平原中部、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的中遊,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淡水淺湖型溼地生態系統。由143個澱泊、3700多條溝壕組成的白洋澱,包括水域、蘆葦沼澤、臺田以及湖濱帶等獨特自然景觀,具有調蓄區域水資源、淨化水質、調節局地氣候、攔蓄洪水、保護物種多樣性等多種生態服務功能。
  • 肖戰涅槃重生?魏無羨獲名導「認可」,網友:經典無法替代!
    從孤身奮戰到全網認可,從眾人啜泣到正義媒體撐腰,那些忍下的大委屈,全是記憶。滿身傷痕的少年,溫柔迎接每一次的逆襲。瀰漫了半年的硝煙戰火,煙消雲散。沉澱了整段青春,被娛樂資本害得無處喊冤,懷有救世之心,替他人考慮的肖戰,成為年輕人欽佩的榜樣。晨風飄揚,涼風四起,思念極致的女孩們看到一次次動態,熱搜,淚不知所措往下落。楔子:潛心打磨演技,虔誠對待每一次演戲。
  • 一個人最頂級的能力:涅槃重生
    人生有無限可能,你若認命,便只能按照上帝安排的劇本循規蹈矩,碌碌無為;你若勇於反抗,便有可能掙脫開命運的牢籠,涅槃重生。 02 前段時間,重溫了姚晨的《都挺好》。
  • 為了守護地球:牛奶盒回收項目走進華北油田採一小學
    2020年12月25日,白洋澱溼地自然科普綠少基地(GY006)、白洋澱溼地生態野保志願者團隊的指北針和小魚來到了華北油田採一小學,50名同學懷著興奮激動的心情期待著這節分享課的開始。許多所謂「垃圾」,其實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
  • 北京:涅槃重生 老工業基地裡走出「798」
    「7」字頭代號下的電子工業搖籃 北京日報1957年6月30日1版《我國有線電和無線電工業又一新成就》報導,新中國剛成立時,我國有線電和無線電工業的基礎極其薄弱。1951年,國家決定在北京建立北京電子管廠和華北無線電器材聯合廠。
  • 白洋澱溼地保護區水質好轉 專家:應建立長效補水機制
    現在白洋澱入澱河流中多數已斷流,如果不及時補水,7.5-8.5米這樣的水位得不到保障。雄安新區擁有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澱,水資源比較豐富,可滿足區域生態用水需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安新縣委宣傳部獲悉,自1988年8月份白洋澱澱區重新蓄水後,水質有了好轉。同時,有專家表示,白洋澱要發揮最佳的生態功能,保持生物多樣性,應建立白洋澱長效補水機制。
  • 「海員館」新「啟航」,追尋藍色文化中的紅色印記
    「海員館」新「啟航」,追尋藍色文化中的紅色印記 2020-07-04 15: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白洋澱獲23次補水 溼地保護區水質好轉
    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 張懷水 實習記者 張鍾尹 每日經濟新聞編輯 陳旭  雄安新區擁有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澱,水資源比較豐富,可滿足區域生態用水需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安新縣委宣傳部獲悉,自1988年8月份白洋澱澱區重新蓄水後,水質有了好轉。
  • 蘇州醫工所召開理論中心組擴大會議專題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蘇州醫工所召開理論中心組擴大會議專題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2020-11-26 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