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這樣幫老人破解數字困局:舉辦智慧型手機使用講座 用紙質證明...

2020-12-04 四川新聞網

  智慧型手機的缺席,是否意味著晚年生活的孤獨?

  科技發展,如何才能不以老人被邊緣化為代價?

  9月20日,在由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舉辦的第二屆「安泰交響」論壇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第二波疫情是必然的。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形下,健康碼,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對於沒有智慧型手機的老人,萬事皆困。

  8月17日,黑龍江哈爾濱,一老人疑因沒有手機掃健康碼,被公交司機拒載,遭乘客譴責,民警將老人帶離公交車。此事經多家媒體報導後,引發社會熱議。類似報導並不鮮見。此前,《中國新聞周刊》微博發文稱,今年3月20日,江蘇鎮江一公交車上,多名老人因老年機無法出示「健康碼」,被乘客趕下車。

  上述事件,看似「手機問題」,卻指向養老困局與社會文明程度。縱觀全國,多地已開展相應服務,助力老人融入數字時代。早在2016年4月,成都雙流區老年大學就舉辦了智慧型手機使用講座。而在浙江、北京、深圳、瀋陽等地,近年來,相關活動亦不鮮見。

  智慧型手機的缺席,是否意味著晚年生活的孤獨?科技發展,如何才能不以老人被邊緣化為代價?成都商報-紅星新聞歷時數日,先後尋訪多位老人,就此展開調查。

  困局

  兒子買的智慧型手機

  用了不到2個月就被他擱置了

  「現在是2020年×月×日,星期×,上午8點整。」成都市民王先生的一天,是從老年手機的整點報時開始的。每天8點至18點,手機會準時進行10次整點播報。2019年5月,王先生以240元的價格購得這部老年手機。對於78歲的他來說,字體大、功能簡便、自動報時,是他選擇老年機的理由,「我的視力下降很多了,看不清小字。」

  兩年前,兒子曾給王先生購得一款智慧型手機,用了不到2個月,就被王先生擱置了。他回憶,智能機功能繁複,每次接打電話,都需滑動界面、翻過各類軟體,「經常沒注意就點進別的地方,電話一直接不起來,著急。」

  本來沒有智慧型手機,對他的生活不會有任何影響——直到2020年,在過去的這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春天,健康碼開始成為大家的出行必備。王先生豁然發現,沒健康碼,出行、就診、購物……沒那麼方便了。

  今年4月,王先生因病去醫院就診。他伸手招車,前後見到兩輛亮著紅色「空車」標誌的計程車,都從他面前呼嘯而過,這讓他納悶。少頃,一輛計程車終於停在附近。一經攀談,他才明白,和前兩輛空車一樣,這輛計程車已通過手機軟體和其他乘客約好了行程。

  又等了十多分鐘,真正的「空車」終於來了。計程車司機卻表示,不收現金,需要掃碼支付。無奈之下,王先生決定改乘公交車。「當時公交只喊戴口罩,沒喊出示二維碼。但(和坐計程車相比)多出差不多20分鐘吧。」到達醫院,需要出示健康碼。王先生表示,自己用老年機,無法出示,院方工作人員稱,若無健康碼,出示身份證也行。只是此前王先生並不知道需攜帶身份證,遂返家,「後來,找的家附近藥店的坐堂醫生看的病。」

  迷局

  點兩下就能用的微信程序

  阿姨學了兩天,記了7個步驟

  「哦豁,咋個又沒得了?」72歲的黎阿姨坐在沙發上,手裡的智能機像一個不聽使喚的高科技玩具,讓她頗為苦惱。「你點到其他頁面了,先退出……不是,點這個……」身旁,兒子正教她如何使用健康碼。黎阿姨拿了個本子,記錄下操作步驟,但從頭再來時,又懵了。

  年輕人駕輕就熟的微信程序,黎阿姨舉步維艱。年輕人短短兩步「打開微信,輸入『天府健康通』」,在黎阿姨的本子上,列成了七個步驟:

  1、在手機上往下劃(從最高的地方往下劃)

  2、點兩個箭頭的圖案(點一下 聯網:藍色;沒聯網,灰色)

  3、點微信(如果沒找到,就把屏幕往左劃)

  4、如果點錯了,就按最左邊的三尖角符號退出(在手機最下方)

  5、點放大鏡(放大鏡在微信上方)

  6、在放大鏡那裡輸「健康」

  7、點「天府健康通」。用完了,要再點「兩個箭頭」,取消聯網

  兩天後,黎阿姨終於學會使用「天府健康通」,但這並沒讓她釋懷,「我有娃兒教我,那些娃兒出去打工、留學的老人咋辦呢?」

  讓黎阿姨記憶猶新的是,今年5月,她去一家餐館吃飯。對方明確表示,只能手機支付,不收現金,「人民幣是法定貨幣,憑什麼拒收呢?」

  一年前,黎阿姨買了智能機,但僅限於接電話、看簡訊。兒子給她註冊了個微信,還幫她加了十餘位親朋好友和單位微信群。她卻從未用過微信,只是十天半個月讓兒子代看一次,是否有留言。微信群裡,總是亮著提示消息的紅點,打開來,累積的群信息常達四五十條之多。黎阿姨懷念以前使用老年機的日子,「不像智能機,經常出現啥子『更新』,不敢點,怕點錯。」

  和黎阿姨不同,70歲的張先生習慣了使用智慧型手機。一年前,他學會了手機淘寶、微信支付,有時還會發朋友圈。但直至今年8月22日記者採訪時,他仍不懂何謂「健康碼」,「不曉得咋個申請,我周圍的老年人基本上也不曉得。估計要在手機上預約,還要做個核酸檢測,證明是健康的?」張先生坦言,兒子從未言及健康碼的使用方法,「他都不曉得。」

  破局

  紙質證明代替健康碼

  多地還可用身份證、市民卡

  針對一些老人沒有智慧型手機、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情形,各地出臺了用身份證、市民卡、紙質健康證明等代替健康碼的措施。

  成都:

  紙質「健康碼」方便老人出行

  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處的一位工作人員8月21日告訴記者,「成都常住居民,可以去開健康申報證明。健康申報證明在社區醫院都能開。」同時她表示,以四川省人民醫院為例,彼時「直接測體溫就行了。」而且老人的家人也可下載國家政務服務平臺APP,「家屬可以幫助多人申請健康碼。」

  記者梳理發現,早在今年3月22日,成都龍泉驛區龍泉街道利民社區就發文稱,「利民社區組織社區工作人員、居民組長、網格員為轄區中老年人及未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居民申領個人『健康碼』,並列印成紙質的,方便居民出行。」社區一工作人員8月22日告訴記者,「整個龍泉街道都是這樣做的。當時我們專門有個網格手機,有個系統,給他們開通權限了,幫他們註冊。申請了,列印出來。」

  她還表示,「現在沒那種系統,沒那種機子了。」究其原因,她解釋,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很多地方都沒要求用這個(健康碼)了。現在沒有人過來找我們做這個事情,因為他們基本上都弄好了。」對於仍需申請健康碼的老人,這名工作人員表示:「家人可以用他們的手機,幫他申請。如果有獨居老人,就喊居民小組長去看有什麼需要幫助的。」

  多地:

  創新開發「健康碼」替代措施

  和成都一樣,多地可由社區或定點醫院出具紙質健康證明,效果等同於「健康碼」。如上海、江蘇等地,無智慧型手機的人員,可由住所地社區審核並加蓋公章出具健康通行證明,證明有效期為14天。

  據央視報導,浙江紹興上虞區創新開發了「健康碼暢通行」系統,居民可通過本人身份證代替「健康碼」。針對一些人無智慧型手機、不會申領「健康碼」等問題,可由親屬或社區民警在網上代為申請,待導入系統後,即可憑證通行。

  浙江杭州則開通了「市民卡+健康碼」系統,在全國率先推出「卡碼合一、刷卡讀碼」模式,在給家裡的老人和孩子代辦申領健康碼之後,他們只需刷一下市民卡,即可顯示健康碼顏色狀態。廣東省的「粵康碼」可保存及列印紙質「粵康碼」,具有普通「健康碼」同等效力。

  一點思考

  智能化時代,不妨對老年人多點善意!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王紅告訴記者,「一個社會不僅要對孩子充滿善意,也要對老人充滿善意,這才是一個文明進步的社會。」王紅坦言,「老人的一些東西,社會開始在考慮,但是考慮得很不夠。」

  她認為,「不會用電子設備的老人,其實可以帶一個電子公交卡。這是大數據時代,很簡單。電子公交卡就可以是個最簡單的定位設備,完全可以是動態的。比如老人根本沒有離開這個區域,活動範圍很小,沒有去高風險區,那麼他的電子公交卡應該就是個綠碼。」

  四川省社科院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進則表示,「疫情防控,事關公共利益。我們應該加大宣傳,讓老年人出行時,家裡或者社區給他列印一份健康碼出來,提前預備。」而對於獨居老人,他表示,「需要找社區居委會幹部等給他提供幫助。或者讓社區委託社會組織來幫助開展一些社會服務,儘量做好這種個性化的服務工作。」

  一種溫情

  成都部分醫院開通老年患者綠色通道

  市民姚大媽周一一大早來到四川省人民醫院,用自助機掛號時卡在了繳費環節,「我沒用過這些(手機支付),之前都是找志願者換錢。」姚大媽用的是按鍵手機,無法掃碼繳費。姚大媽找到志願者,將掛號費13元現金給了志願者,然後志願者幫她掃碼支付了掛號費。「只要能幫的我們肯定幫,借別的志願者的手機,也會幫助患者掛上號。」志願者小牛說,不過,「如果大家都這樣換錢,我肯定忙不過來。」

  沒有智慧型手機的老人應該如何掛號?2016年8月,四川省衛生計生委聯合8部門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實施意見》,其中明確,到2017年全省80%以上的醫療機構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

  記者從成都市衛健委了解到,目前部分醫院已經開設了老年患者掛號就醫綠色通道。「我們針對沒有智慧型手機的老年患者開通了專用的掛號交費窗口,針對高齡患者有一對一的就診服務,對於有智慧型手機但不熟悉操作方法的老年患者,我們在門診大廳有志願者和工作人員指導他們使用線上服務或自助機掛號。」市二醫院門診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一位網際網路行業軟體開發者透露,伴隨著社會老齡化進程的是老年群體數位化需求的不斷增加。「過去對於老年群體的數位化需求判斷不夠準確,局限在資訊類軟體,如看報、聽書等。老年群體迫切需要的健康管理、就醫類軟體還明顯不足。除了放大字體,還需要精簡軟體操作流程,增加操作提示和客服,實現簡單易懂的體驗效果。」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彭莉 實習記者 王培哲

相關焦點

  • 成都一老年大學開設智慧型手機課,教老人網上購物、繳費
    94歲老人被抱起激活社保卡、老奶奶冒雨交醫保被拒收現金……老年人在網際網路面前「被拒」的新聞屢見不鮮。網際網路已融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當年輕人擁抱網際網路帶來的便利,步入老齡階段的人們該如何跨過這道「數字鴻溝」呢?
  • 觀察| 當老年人遇到數字鴻溝
    相關視頻中,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老人「不收現金,要麼告訴親戚,要麼你自己在手機上支付」。11月24日,當事工作人員回應,視頻只截取了一段,當時老人沒有相關證件,後聯繫她的子女幫其繳費,同時安排工作人員將老人送回。
  • 復盛鎮舉辦「常青e路 幸福夕陽」數字閱讀講座
    {"title":"復盛鎮舉辦「常青e 路 幸福夕陽」數字閱讀講座", "url":"https://www.cqcb.com/county/jiangbeiqu/jiangbeiquxinwen/2020-12-04/3368488.html", "image":"http://image2.cqcb.com
  • 65歲以上老人撥打客服直接轉人工,湖北七項便民舉措助老人融入智能...
    明亮的房間,茶水、咖啡、點心、糖果,一群手拿智慧型手機的老年用戶正在十分認真地聽課。講座現場,常青路電信營業廳工作人員採用一對一、手把手的方式,為老年客戶講解智慧型手機使用技巧,並現場支招如何防範電信詐騙。常青路電信營業廳正在開展公益課「大爺,我幫您調整了手機字體大小,設置了開機指紋解鎖,以後使用會更安全。
  • 網際網路時代的老齡化:中國老年人的社交困局和突圍
    「這是一種社會現象,也不能怪年輕人,他們覺得這很正常,不認為老年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在一些年輕人眼裡,老年人的世界是緩慢的、弱勢的,需要社會伸出援手,但有時他們也無可奈何。今年10月底,四川成都的「90後」律師譚澤宇在一個展覽館前碰到兩位從外地過來看展的老人,老人因為沒有健康碼無法進入展館。老人向她求助,希望她幫忙申請健康碼。
  • 文心講堂:手機攝影專題知識講座開講
    金山網訊 12月3日下午,鎮江市老幹部活動中心多功能廳座無虛席,近120位老幹部參與了鎮江市圖書館和鎮江市老幹部活動中心聯合舉辦的《手機攝影的技巧》專題攝影知識講座。資深手機攝影老師袁丹和沈燕的講課,讓大家學習手機攝影的興趣和熱情高漲。據活動主辦方介紹,前來學習的80歲以上的老年人,超過半數。他們年紀雖然大了,卻絲毫沒有影響到學習的專注度。老幹部們非常認真地跟著攝影老師的講解操作,做筆記的、拍照片留存的,錄音的……「聽了這次講座,我覺得明顯提高了我們手機應用水平和拍攝的層次,可以通過手機把美好的東西更好的留存下來。」
  • 聲納| 教老年人用智慧型手機也是一種社會責任
    ,講師手把手教老人如何使用軟體在網上購物。在生活中,不少老人在電子產品面前遭遇了束手無策的困境,例如:不會網絡購物,不會手機預約看病,不知道如何線上發紅包,等等。當老年人成為數字時代的邊緣群體,不僅給他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也不利於激發社會活力。開設智慧型手機培訓課的初衷就是消弭「數字鴻溝」,讓這些與網際網路時代脫節的老人重新與時代接軌。
  • 電信運營商愛心通道 讓老人與智能生活不遙遠
    電信運營商愛心通道 讓老人與智能生活不遙遠 2021-01-05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是「智能」還是「只能」?如何破除老年人的「數字鴻溝」?國家這樣...
    近日,「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和「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兩條短視頻在網上流傳,引發網友熱議。 智能時代,怎能拋下老年人? 我們又該如何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新聞1+1》連線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杜鵬,為你解答。
  • 破解老年人「被智能拒絕」的困境,vivo手機讓科技也有溫度
    不會使用「健康碼」無法進入超市、地鐵;不會使用手機掛號,只能苦苦等待延誤病情;買東西結帳時,卻被告知不收現金。以上種種場景其實在生活中都很常見,而這些無一不顯示著,智能技術已經成為橫在老年人和基本生活服務之間的「數字鴻溝」。那麼,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式,能夠幫助老年人適應時代發展、提升生活質量呢?
  • 深度調查|追趕智能時代的老年人:帶我們網上衝浪,拜託請安排!
    劉婆婆很苦惱:「我也想在手機上網約車、買動車票,方便省事,但我不會弄。也不好麻煩年輕人教,乾脆就讓他們幫我買。」值得關注的是,困住老年人的不只是手機,還有現代各種智能家電。成都中道街一家電器修理店老闆告訴記者:「一位70多歲的老人想修一臺三峽牌老式洗衣機,但我修不了就建議她買一臺新的。
  • 芙蓉區開展老年朋友智慧型手機操作培訓 讓社區老人趕上時代潮流
    星辰在線11月9日訊(通訊員 張雲 王津)為了讓社區老年人全面掌握智慧型手機的使用方法,增強老年人學習和社交的能力,更好、更快地跟上現代化生活步伐和走入電子時代的節奏,享受網絡能夠帶來的生活便利,11月8日,芙蓉區湘湖街道車站北路社區為轄區老年朋友門開展了智慧型手機操作培訓課堂。
  • 手機黑屏幕後就安全嗎?德國人用拍照就可破解
    在解鎖手機時,為了防止背後的人看到,你在輸入四位或六位PIN密碼時,可能會用手遮住屏幕。但是,一旦你解鎖手機,可能就會掉以輕心,把手機放到一邊,尤其是在屏幕黑了之後。據德國兩所大學的研究人員稱,這並非明智之舉。在即將召開的「2017年CHI人機互動大會」上,他們將展示其最新研究成果:利用熱成像照相機來捕獲智慧型手機屏幕上留下的熱籤名,從而提取手機解鎖密碼。
  • 中興Blade V2021 5G時光機 用科技創造有溫度的智慧型手機
    今年疫情以來,線上數字經濟發展迅速,點外賣、在線預約掛號和自助繳費、微信掃碼點單、在小程序上獲取健康碼這些在我們看起來稀疏平常的事情,卻讓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的長輩群體犯了難。隨著我國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智能化服務得到廣泛應用,深刻改變了生產生活方式,提高了社會治理和服務效能。
  • 數字鴻溝下的老人:用一次自助結帳 血壓都高了
    怕被拋棄,又學不會 數字鴻溝下的老人  用一次自助結帳 血壓都高了  沒有電子支付享受不了折扣,不會操作App點不到飯,只靠揮手打不到車……  網際網路給人們帶來便利生活的同時,有一部分人卻離社會越來越遠——快速發展的技術,正布下一條數字鴻溝——對岸全是被邊緣化
  • 摺疊式顯微鏡Foldscope:一款可以貼在智慧型手機上的紙質顯微鏡
    可以貼在智慧型手機上的紙質顯微鏡━━━━近100年來,桌面顯微鏡的基本設計沒有太大改變。Foldscope用摺紙製成穩定的紙板顯微鏡主體,用精密玻璃珠製成透鏡。在DNA摺疊技術研究、太空望遠鏡設計的啟發下,普拉卡什認為可在這種僅有20微米厚的摺疊硬紙板裝置上實現光學對準。藉助這些巧妙的設計方法,製作一個Foldscope所需的零件成本還不足1美元。可以將Foldscope用磁貼吸附在智慧型手機上,以手機的攝像頭作為目鏡。
  • 守護老年人聽力 中智益健舉辦公益講座活動
    10月12日,在西安市五星級養老院反哺堂,這裡的老人們激動地說。當天,中智益健賦聽義工團來到西安市五星級養老院反哺堂,在這裡舉辦了一場「為愛發聲」為主題的獻愛心活動。中智益健賦聽義工團的潘老師表示,愛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關愛老人,我們從點滴做起,從守護老人聽力做起。隨著年齡增大,老年人的聽力有極大概率會逐漸降低。
  • 老人看病跟不上「時代潮流」?看郫都區怎麼做
    在成都市郫都區人民醫院就診大廳,69歲的退休老人李志書和老伴前來就診,當聽說今年9月起,原先的實體就診卡被電子健康卡取代後,讓沒有智慧型手機的老兩口很是為難。在得知老兩口的困擾後,醫院志願者將他們帶到「老年人服務窗口」,經過簡單的基本信息填寫後,帶有二維碼的紙質版電子健康卡便交到老人手上。
  • 餐飲人要如何破解「三年困局」
    餐飲人如何留住忠實顧客,破解「三年困局」? 雖然目前的創業大環境不錯,但是同質化競爭嚴重,沒有創意和穩定客源的餐飲店很難繼續存活。久而久之,客戶越來越少,不久就要面臨關門的危機。 面對這樣的困局,餐飲人應該如何破解?接下來,以輕食店為主。
  • 解決老人手機上網痛點,「可遙控」的長輩手機來了
    想趕時髦用手機支付,卻怎麼也調不出手機上的付款碼;想要獲知兒女的近況,卻不會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年輕人愛用的社交媒體;想給手機連接一下Wi-Fi,卻怎麼也搞不明白……不少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都曾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