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號文史領域春節特輯獨家供稿。
放鞭炮和吃餃子、貼春聯一樣,都是華夏民族過年離不開的方式。可是您知道嗎?古人過年燃爆竹,並不是放鞭炮,而是燒真的竹子,小編講完了這句話,估計至少有70%的讀者,都會嗤之以鼻,古人的爆竹就是燒竹子,這個誰都知道,小編你就不能說點新鮮的東西嗎?小編是萬能的,新鮮的東西有很多,今天就給您小小的揭秘一下,古人如何將爆竹的聲音「燒」得更響脆,而且這三個秘密,絕對不是沒有經歷過的人所能知道的。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揭秘之前,咱們先說一下爆竹的由來。
提到爆竹,就繞不開一個「年」獸,首先小編不否認,在幾千年前,地廣人稀的年代,華夏大地上,曾經出現過很多的「異」獸(年獸有可能真的存在),不過從僥倖活下來的獅子、老虎等猛獸的身上,有動物學家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試驗,這些看著很兇的猛獸,它們也都怕 「噼噼啪啪」的爆竹聲。
想想古人用燒竹子的「炸」響,嚇得那些猛獸龜縮在森林秘骨中的事兒,小編就不得不佩服先民們的智慧和勇敢。
小編下面不說沒影子的「異獸」了,說一說大家都關心的古人如何燒「爆竹」。
小編是一個認真的人,想要寫爆竹,自然要查經史典籍,在清代的《通俗篇·徘優》中,翟灝這樣寫道:古時爆竹,皆以真竹著火爆之,故唐人詩亦稱爆竹。
《小雅庭燎》記載有庭燎之光,庭燎就是竹竿製成的火把,燒之即有「噼啪」之聲。《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
看到了上述的這些記載,恐怕讀者們也會很失望,因為上面的記載中,只記載著燃「爆竹」的目的(過年,避獸等等),卻沒有寫明白具體的燒「爆竹」的過程,至於如何將「爆竹」燒得更脆,更響,就更是語焉不詳了。
小編之所以敢去揭秘,是因為小編年少時,曾經看過別人燒竹子取火,知道想讓竹子「爆」得更脆更響的道道兒。
我們首先說一下為何燒竹子,竹子會「噼噼啪啪」的響,這道理很簡單,是因為竹腔中的水汽在作怪,這原理就好像氣球吹鼓了爆炸一樣,竹子遇熱,水汽在竹腔中膨脹「啪」的一聲炸開,就是爆竹的聲音由來。
如何讓爆竹的聲音又脆又響?雖然查不到古人是怎麼幹的,但小編可以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來說三點秘訣。
(小編家的旁邊,曾經有一個賣竹板材的建材公司,他們從南方購進大量的青竹子,然後用電鋸將其剖開,做成板材出售,而剩下的邊角餘料,就進了火塘,什麼樣的竹子燒的聲音大,什麼樣的竹子燒的聲音小,小編當然就知道了)
幹竹子也可以燒得「噼噼啪啪」的響,但是響聲基本不大。想要竹子的響聲很大,很脆,需要滿足三個條件。
第一,竹子足夠粗(炮膛比槍膛大,前者就比後者響)。竹子足夠溼(水汽大,蒸汽多),第三竹節足夠密(竹節密的竹子結實,壁厚,爆裂的聲音自然大)。
即使滿足了竹子粗、溼和密這三個條件,但竹子的爆裂聲,不可控的因素太多,換句通俗的話就是「該想的時候不響,不該響的時候亂響」,先民們發明了火藥後,就用紙捲成了鞭炮,用鞭炮代替了爆竹。可是鞭炮燃放有危險,還汙染環境,聰明的人們又發明了電光鞭炮等等……
其實,鞭炮除了增添年味,它還是渲染氣氛,振奮精神「信號彈」,它還是放下去年的不如意,一切都從頭肇始的「發令槍」,它更是端正態度,找準努力目標的航標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