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燒竹子聽聲取樂,如何讓爆竹的聲音更加響脆,古人有三個秘密

2020-12-05 歷史店

百家號文史領域春節特輯獨家供稿。

放鞭炮和吃餃子、貼春聯一樣,都是華夏民族過年離不開的方式。可是您知道嗎?古人過年燃爆竹,並不是放鞭炮,而是燒真的竹子,小編講完了這句話,估計至少有70%的讀者,都會嗤之以鼻,古人的爆竹就是燒竹子,這個誰都知道,小編你就不能說點新鮮的東西嗎?小編是萬能的,新鮮的東西有很多,今天就給您小小的揭秘一下,古人如何將爆竹的聲音「燒」得更響脆,而且這三個秘密,絕對不是沒有經歷過的人所能知道的。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揭秘之前,咱們先說一下爆竹的由來。

提到爆竹,就繞不開一個「年」獸,首先小編不否認,在幾千年前,地廣人稀的年代,華夏大地上,曾經出現過很多的「異」獸(年獸有可能真的存在),不過從僥倖活下來的獅子、老虎等猛獸的身上,有動物學家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試驗,這些看著很兇的猛獸,它們也都怕 「噼噼啪啪」的爆竹聲。

想想古人用燒竹子的「炸」響,嚇得那些猛獸龜縮在森林秘骨中的事兒,小編就不得不佩服先民們的智慧和勇敢。

小編下面不說沒影子的「異獸」了,說一說大家都關心的古人如何燒「爆竹」。

小編是一個認真的人,想要寫爆竹,自然要查經史典籍,在清代的《通俗篇·徘優》中,翟灝這樣寫道:古時爆竹,皆以真竹著火爆之,故唐人詩亦稱爆竹。

《小雅庭燎》記載有庭燎之光,庭燎就是竹竿製成的火把,燒之即有「噼啪」之聲。《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

看到了上述的這些記載,恐怕讀者們也會很失望,因為上面的記載中,只記載著燃「爆竹」的目的(過年,避獸等等),卻沒有寫明白具體的燒「爆竹」的過程,至於如何將「爆竹」燒得更脆,更響,就更是語焉不詳了。

小編之所以敢去揭秘,是因為小編年少時,曾經看過別人燒竹子取火,知道想讓竹子「爆」得更脆更響的道道兒。

我們首先說一下為何燒竹子,竹子會「噼噼啪啪」的響,這道理很簡單,是因為竹腔中的水汽在作怪,這原理就好像氣球吹鼓了爆炸一樣,竹子遇熱,水汽在竹腔中膨脹「啪」的一聲炸開,就是爆竹的聲音由來。

如何讓爆竹的聲音又脆又響?雖然查不到古人是怎麼幹的,但小編可以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來說三點秘訣。

(小編家的旁邊,曾經有一個賣竹板材的建材公司,他們從南方購進大量的青竹子,然後用電鋸將其剖開,做成板材出售,而剩下的邊角餘料,就進了火塘,什麼樣的竹子燒的聲音大,什麼樣的竹子燒的聲音小,小編當然就知道了)

幹竹子也可以燒得「噼噼啪啪」的響,但是響聲基本不大。想要竹子的響聲很大,很脆,需要滿足三個條件。

第一,竹子足夠粗(炮膛比槍膛大,前者就比後者響)。竹子足夠溼(水汽大,蒸汽多),第三竹節足夠密(竹節密的竹子結實,壁厚,爆裂的聲音自然大)。

即使滿足了竹子粗、溼和密這三個條件,但竹子的爆裂聲,不可控的因素太多,換句通俗的話就是「該想的時候不響,不該響的時候亂響」,先民們發明了火藥後,就用紙捲成了鞭炮,用鞭炮代替了爆竹。可是鞭炮燃放有危險,還汙染環境,聰明的人們又發明了電光鞭炮等等……

其實,鞭炮除了增添年味,它還是渲染氣氛,振奮精神「信號彈」,它還是放下去年的不如意,一切都從頭肇始的「發令槍」,它更是端正態度,找準努力目標的航標燈。

相關焦點

  • 是爆竹出現的早,還是爆竹裡面的火藥出現的早?很多人都會說錯!
    先說爆竹和火藥哪一個更早出現的這個問題,很多人都以為是火藥出現後,才造出了爆竹的。其實是不對的。火藥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大約在唐朝時期出現,而在唐朝時期之前就有爆竹的出現了。在火藥出現之前,民間傳說有一個怪獸叫做「年」,年獸每年會有固定的時間出來傷人,人們就通過燃燒竹子發出響聲,用來驅逐年獸,所以過年放爆竹這個習俗也就流傳下來了。其實燒竹子發出響聲,也是人們認為可以用來驅邪避瘟的,雖然聽起來有點迷信,但是這也是古人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每逢慶典或者節日,都會燒竹子用來驅邪,所以爆竹就這麼流傳下來了。
  • 金字塔與珊瑚堡的秘密,古人如何搬動巨石,聲懸浮技術的啟示
    運輸道路的兩邊有金屬欄杆,巨石就沿著這些欄杆向前移動。這些欄杆也許是用來製造高頻聲波震動,以達到聲懸浮的效果。除了歷史學家的記載,目前還沒有其他證據能證明金字塔是藉助聲懸浮技術建造的。但是吉薩大金字塔的確是有著獨特的聲學特性,它可以將某些特定頻率的聲音進行放大。
  • 老話說:「竹子開花,趕緊搬家」,古人說的這句話有什麼含義?
    那麼,老話說:「竹子開花,趕緊搬家」,古人說的這句話有什麼含義?既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儘量遵循老話,我們又應該怎麼做呢?老話說:「竹子開花,趕緊搬家」,古人說的這句話有什麼含義?,所圖的最多的是一個吉祥的好的象徵,另一個是為了美觀,三是為了能夠方便自己得到竹子的材料來進行加工。
  • 爆竹威力如炸彈,國家應該出臺限制標準
    春節燃放爆竹,以前真的是將竹子投放到大火之中,讓竹子發出爆裂聲。如此爆竹,聲音不會很大。當然,一般也不會造成人身傷害。後來,隨著火藥的發明,爆竹改為火藥爆炸發聲,響聲肯定會更大,更能烘託出春節的熱鬧氣氛。
  • 若修復古人的聲道,你最想聽誰的聲音?
    木乃伊是如何製作的?要想知道這其中的原理,就要先知道木乃伊是如何製作的。古埃及人又為什麼要把逝者做成木乃伊?因為古埃及人相信心臟是人的靈魂所在,但這具木乃伊卻是個例外,因為他的心臟卻被取了出來,而肺部是被完整地保留在完成以上環節後,會將這些取出的器官封裝在卡諾匹斯罐中這四個不同的罐子。
  • 馮德良:爆竹又響一陣陣
    在鄉下,煙花爆竹是烘託過年氣氛的必不可少的物品(以前和現在是,至於到以後可就說不準了),是過年的重頭戲,大舞臺,沒有鞭炮聲聲,就缺少了那濃濃的年味兒,那對聯裡不也說什麼「春至紅梅香萬樹,歲更爆竹響千門」,「千條楊柳隨春綠,萬串炮鞭祝歲豐」……嗎。還有,我們現在的日子不也像燃放的煙火爆竹那樣,紅的耀眼,熱的舒心嗎?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這法子,厲害了!
    古人的智慧到底有多厲害?今天我們又領教了「一招」!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古代是沒有漢語拼音的,不止是很早以前沒有,就連清朝都沒有!也就是說,在中國長達5000年的文明裡,雖然有漢字存在,卻一直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識字」的?並且還能寫出那麼多膾炙人口的詩句。
  • 古人在下雪天喜歡幹啥?
    今天的我們,可能會拍個小視頻,發個朋友圈,約上三五好友吃一頓火鍋。 那古人在在下雪天喜歡幹啥?記者進行了一番梳理。 ◆雪天和火鍋這組CP,古人也很愛! 雪天和火鍋,幾乎是今天公認的一組CP,古人下雪天吃火鍋嗎?
  • 古人對老婆是如何稱呼?這個名字聽著像罵人,解讀後才知是個誤會
    文|二狗子古人對老婆是如何稱呼?這個名字聽著像罵人,解讀後才知是個誤會咱們中國文化歷史淵博,古代讀書人的地位很高,他們不用操心於生計,也不用宥於勞作,每日除了讀書就是讀書,因此在文化知識方面的鑽研可謂是五花八門,不說詩詞歌賦的高深,單單一個對老婆的稱呼,在古人的嘴中,就有多種。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看看你知道多少個?古代男子對老婆如何稱呼?
  • 沒有指甲刀的時候,古人是如何修理指甲的?
    人的指甲平均每天要生長0.4毫米,想要修煉「九陰白骨爪」,估計個把月就夠了。由於指甲終生生長不停。指甲如果不剪,它們就會不停地長長,長時間不剪指甲,不僅容易「劈」,還很容易藏汙納垢。古人很重視身體的清潔, 同時也很看重指甲,在周禮中對出生和死亡的人的指甲置放都有明確的要求。對修剪指甲的也很講究,不單純是整潔衛生的要求,而是加入了很多忌諱迷信的內容。特別是女性,因為古人暴露的部位只有面部和手部,纖纖玉手也成了女性的第二張臉。我國古代文學作品在描寫女性時,就有許多描寫女性的指甲。
  • 盛莊聽蟬音,蟬聲,串聯著我的喜怒哀樂
    許渾有:「噪柳鳴槐晚未休,不知何事愛悲秋。朱門大有長吟處,剛傍愁人又送愁。」此已不止於噪聲,又加碼成悲愁之聲。還有劉禹錫說:「一入悽涼耳,如聞斷續弦。」還是駱賓王,《在獄詠蟬》中還沉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詠蟬詩最多的,或數白居易,但我喜歡的還是早唐虞世南的:「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以哲學理念歌詠蟬的特長和人格化的內在與外表美的統一。
  • 古人是如何進行天氣預報的?8個預測天氣的方法告訴古人有多智慧
    那麼,古人如何了解天氣變化呢?其實,首先應該是結合節氣——一年的二十四節氣,再根據自己天氣變化的一些經驗,然後總結起來一定的天氣變化規律。比如:「疙瘩雲,曬死人」、「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等等,一些就類似於天氣預報的諺語。
  • 古人祈雨花樣多:鰻魚之形,似水如龍,談談宋代為何以鰻祈雨
    虎力大仙祈雨 其實說到祈雨,我們大多會想到《西遊記》中孫悟空和虎力大仙的鬥法大賽,比賽祈雨的場景:大仙說: 「這一上壇只看我令牌為號,一聲令牌響風來,二聲響雲起,三聲響雷閃齊鳴
  • 新年爆竹即將點響 BB受到驚嚇可怎麼辦
    新年爆竹即將點響 BB受到驚嚇可怎麼辦 爆竹聲聲辭舊歲,春節期間少不了霹靂巴拉的鞭炮聲。雖然這是咱們的老風俗,大家圖個喜慶熱鬧,但是嚇到寶寶可怎麼辦,不少媽媽有著這樣的擔心。下面讓我們來學學防止鞭炮聲驚嚇寶寶的招數。
  • 看古人在夏天是如何對付惱人的蚊子
    兩千多年前《莊子·天運篇》裡就有「蚊虻噆膚,則通昔不寐矣」這樣的描述,可見對於蚊子真是忍無可忍,痛恨之極,這種心情,今人和古人無異。既然是古老的蚊子,我們的先輩是如何開展人蚊大戰呢?古人的驅蚊之法都是來自實踐的總結,很多沿用至今。我們看看古人夏天是如何防蚊、滅蚊的?
  • 古人如何「觀象授時」
    十天幹、十二地支如何產生、幹支紀日法何時使用的?  數字十是人類的重要自然常數,人有十指,記數時十進位自然產生。十二是天之大數,取整後一年有十二個朔望月,一年有三百六十日。360是12的整倍數,12又是2、3、4、6的最小公倍數,使得12這個數在天文觀測、方位確定等方面應用十分廣泛、方便。《左傳·哀公七年》載:「周之王也。制禮之物,不過十二,以為天之大數也。」
  • 響尾蛇為啥響? 響尾蛇的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響尾蛇為啥響? 響尾蛇的聲音是如何產生的?時間:2016-08-03 13:56   來源:驅動之家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響尾蛇為啥響? 響尾蛇的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一旦危險靠近,響尾蛇都會昂起頭部嚴陣以待,同時尾巴劇烈晃動發成嘶嘶響聲警示敵人。 那麼響尾蛇的這種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呢?
  • 古人是如何探索太空的?
    翻開古書,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古人對於星系和星空的記載,那麼,在那個技術手段相對落後的久遠年代,先人們是拿什麼工具觀察星星的。一、憑肉眼觀察有些星星光線明朗,但憑眼睛就可以看到,比如火星。火星一般很亮,顏色又特別明顯,且在天空中的位置又特別明顯。
  • 古人把月球叫做廣寒宮,為什麼古人知道月球很冷?
    而且千萬別以為,這一類神話都只是憑空的想像,相反更有許多科學的假想。比如唐代段成式的小說集《酉陽雜俎》裡,就有對月球的「神判斷」。書中兩個遊歷嵩山的讀書人,誤打誤撞碰到了一個白衣的「月球人」,然後得知了關於月亮的大秘密:月亮根本不是個圓盤,相反是個球體,它是由「七寶合成」,上面不但凹凸不平,而且它自己並不發光,相反要「日爍其凸處也」,也就是反射太陽的光。
  • 《長安十二時辰》,沒有鐘錶、手機,古人如何知道時間?
    通過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劇中向人們展現的那些古人計時的智慧。整個故事所需要的「一日」,都發生在十二個時辰裡,從天寶三載正月十四的巳正開始,到正月十五的巳正結束。古代計時就是把一天分為子、醜、寅、卯、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十二時辰也就是現在的一天24小時,對應十二地支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而日晷就是中國古人利用光影來計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