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探索太空的?

2020-09-05 有味文化

自古至今,人類對於天空的探索從未停止。星星是點亮夜空的眼睛,及至今天,我們已經可以藉助望遠鏡觀察星空,探索頭頂的這片神秘的世界。翻開古書,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古人對於星系和星空的記載,那麼,在那個技術手段相對落後的久遠年代,先人們是拿什麼工具觀察星星的。


一、憑肉眼觀察

有些星星光線明朗,但憑眼睛就可以看到,比如火星。火星一般很亮,顏色又特別明顯,且在天空中的位置又特別明顯。古人還憑藉自己的眼睛,觀察到光亮明顯的金星,還觀察和記載了幾十年一遇的彗星,彗星拖著長長的尾巴在夜空中緩緩划過,因為特殊的形狀,彗星又被稱為掃把星。這些都是古人憑藉肉眼觀察到的。


二、手繪星象圖

古代觀察星象的人,會選擇在特定的日期,在一張很大的紙上,根據觀察到的星星位置,把星星的位置畫在圖紙上,最後形成了一張星星的軌跡圖,這是古人很常用的一種觀察星星的方法。


三、觀星臺

古代的宮廷都特別重視星象的變化,並且特地設立了星象觀,時時刻刻注意著形象的變化,因為古人認為天上的星星和人世間的事態及朝廷的盛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古代的觀星臺一般都是選擇地勢較高的地方,再修建一個高臺,高臺上擺設一些觀星的儀器。這些觀星的方法一般都是官方的行為。


四、赤道經緯儀

赤道經緯儀是清朝官方制定的,非常沉重,共計將近一點五噸,至今仍保存在北京古觀星臺。赤道觀星臺是一種比較精準的儀器,大部分情況下是用來觀察恆星、太陽、月亮等星體的位置。


五、紀限儀

紀限儀重達將近半噸,利用天上兩顆星星之間的相對位置形成的角度來觀察星星,得到的數值相對準確。


六、地平經緯儀

地平經緯儀是由德國的傳教士負責監督製造,採用了刻度儀,得到的數據更加準確和精確。

歡迎您的關注和分享,有味文化與您共進步

相關焦點

  • 《去更遠的太空》:穿越5300年的時空,打造太空探索簡史
    現在,人類更是把探索的觸角,延伸到更遠的太空。燦爛的星空、浩瀚的太空、無邊的宇宙、人類探索的歷程,以及空間科學與太空旅行,這些專業深奧的天文知識,如何讓孩子們輕鬆接受和理解呢?英國作家西蒙·泰勒深諳其道。西蒙·泰勒不僅是作家,還是插畫家和設計師。
  • 《去更遠的太空》:打造太空探索簡史,解析人類的光榮與夢想
    現在,人類更是把探索的觸角,延伸到更遠的太空。燦爛的星空、浩瀚的太空、無邊的宇宙、人類探索的歷程,以及空間科學與太空旅行,這些專業深奧的天文知識,如何讓孩子們輕鬆接受和理解呢?英國作家西蒙·泰勒深諳其道。西蒙·泰勒不僅是作家,還是插畫家和設計師。他擅長用圖形解釋宇宙探索領域的概念和原理,從而使晦澀難懂的專業知識變得簡單易懂。
  • 馬斯克和貝索斯要如何顛覆太空探索?
    》作者、科技記者蒂姆·費恩霍爾茨近日接受採訪,講述馬斯克和貝索斯等人正如何試圖顛覆太空探索領域。SpaceX在2月初發射了它的獵鷹重型火箭(Falcon Heavy),這是太空探索近代史上最好的公關活動之一——不僅僅是因為伊隆·馬斯克的公司將一輛特斯拉汽車送上太空。數以百萬計的人觀看了這次發射,親眼見證SpaceX嘗試將所有的三顆火箭都帶回地球,最終其中一顆火箭墜向距離SpaceX海上平臺的著陸點僅幾米的地方。
  • 古人眼中的太空世界原來是這樣……
    如今,中國航天事業取得了豐碩成果,「嫦娥號」奔月讓靈藥不再神秘;「玉兔號」在月球上尋蟾折桂;「天宮對接」讓世人得知「天上宮闕」……太空已漸漸揭開神秘的面紗,在古人眼中,它又有著怎樣浪漫的幻想?嫦娥奔月的神話嫦娥奔月的故事,寄託著先民對太空最初的幻想,蟾宮、玉兔、搗藥、伐桂,種種經典意象進入詩詞中,抒發了文人深沉的慨嘆……這是北京飛控中心大屏幕上顯示「玉兔」號月球車上的全景相機拍攝的嫦娥三號著陸器照片。
  • 太空探索私有化的利弊是什麼?
    太空探索私有化的目的不是把太空探索交給私營部門,而是通過尋找私營部門可以從中受益的機會來擴展太空的利用。政府在太空探索中的作用是做市場不能支持的事情,而人民的認同是大有裨益的。圖解:冥王星彩色照片(2015年7月13日,飛越前夕)想像一下,如果像哈勃太空望遠鏡這樣的東西是私營部門的產品,它將如何工作。對於一個私人公司來說,為了做一些值得的事情,需要有途徑來收回成本,並獲得足夠的利潤來吸引投資者來投資。那麼,如何從哈勃太空望遠鏡中獲利呢?
  • 科學探索:我們是如何與太空中的太空人溝通的?
    在2018年,SpaceX把艾倫馬斯克的特斯拉Roadster跑車發射進了環日軌道 「史普尼克」衛星在進入軌道數月後即隕落地球,而特斯拉跑車則變成了一塊失控的太空碎片
  • 《太空全書2:人類太空探索全記錄》:一部人類從古至今探索太空的...
    在漫漫的歷史進程中,人類對自身、對世界繼而對宇宙太空的認識,一點點從混沌到清晰。而今,人類對太空的探索還在繼續。5月21日5時2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
  • 2021太空探索的忙碌一年
    周一 · 知古通今|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太空探索|周四·觀測指南 周五現在它們宣告著一個忙碌的太空探索之年到來了,21年會迎來更多的太空飛行器升空以及更多的有趣天文現象上演。
  • 人類為什麼要探索太空?文化基因決定
    《人類為什麼要探索太空》 (英)克裡斯·英庇 浙江人民出版社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孫珺)《人類為什麼要探索太空》講述了人類從走出非洲到飛出地球的史詩般歷程,揭示了冒險基因如何驅動人類的進化,以及人類將來如何在地球之外的浩瀚宇宙中繁衍生息。
  • 人類探索太空的意義是什麼?
    從長遠來看,相對於那些要麼只有年復一年的辯論和爭吵,要麼連妥協之後也遲遲無法落實的各種援助計劃來說,我甚至覺得探索太空的工程給更有助於解決人類目前所面臨的種種危機。在詳細說明我們的太空項目如何幫助解決地面上的危機之前,我想先簡短講一個真實的故事。那是在400年前,德國某小鎮裡有一位伯爵。他是個心地善良的人,他將自己收入的一大部分捐給了鎮子上的窮人。
  • 太空探索的三種風險
    從幾何意義上來說,卡門線無非是一層包裹著地球的球殼,但是對於處於太空探索時代的人類而言,其象徵意義無異於維京時代那條將陸地與海洋分隔開來的海岸線。實際上,那些跨過卡門線進行太空探索的科學家和太空人們在冒險程度和開拓精神上並不遜於維京時代的航海家。將現今的太空探索時代稱作新維京時代也未嘗不可。
  • 探索太空丨長駐空間站的太空人如何解決飲水問題?
    不過,此次嫦娥五號長達23天的地月往返也讓不少人好奇,如果將來我們的太空人成功登陸月球,在這近一個月的時間裡,太空人的日常生活問題要如何解決?我們的飛船能攜帶多少食物和水飛上月球?  眾所周知,發射火箭上太空的費用極高,每增加一公斤重量動輒就要多出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成本。
  • 從《2001》到《星際穿越》,人類如何在電影裡探索太空
    人類對於太空的觀察和探索,也給了電影創作者們巨大的靈感和取之不盡的素材。借這個機會,就跟大家聊聊太空電影的前前後後。太空電影的簡單分類或許是因為第一部科幻電影《月球旅行記》也是太空題材的緣故,太空類型的電影一開始就成為科幻電影旗下的一個重要分支。
  • 科幻巨製《星際探索》美爆,不止探索太空,還探索了生命的答案
    《星際探索》是一部太空歌劇類型的電影。這裡容我解釋一下「太空歌劇」的概念,「太空歌劇」是上世紀40年代發明出來的科幻流派,指的是對於龐大紛繁的宇宙,故事不必太過於拘謹物理常識,以傳奇冒險為主要目的,並從中能給觀眾啟發性。《2001太空漫遊》就是太空歌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此外還有《銀翼殺手》,《普羅米修斯》等都泛屬太空歌劇框架內。
  • 《去更遠的太空》:揭開太空神秘面紗,告訴你人類對太空探索歷程
    他致力於用圖像的力量解釋科學、地理和宇宙探索等。曾以昆蟲形態、行星運動、DNA結構、極地探險、恐龍進化和黑洞為主題,創作過海報和書籍。《去更遠的太空》圖文結合,語言簡潔,讓枯燥的太空專業知識變得有趣生動。它適合孩子了解太空知識和航天技術的發展,也可以作為成年人了解太空知識的入門書籍。
  • 人類探索太空的十大理由
    倒數開始人類已經到過了月球,機器人也已經去了火星,我們為什麼在不停探索?請看太空探索相關圖片。美國應該把他們的太空探索項目交給私人公司-甚至可以交給其他國家來做。但是那些致力於讓人類成為真正的宇宙民族的人們提出反擊,他們認為太空探索會在各領域為人類帶來切實的利益,諸如健康、礦藏以及安全,在精神層面也大有益處。這裡列舉最強有力的論據來說明太空探索的必要性。10.
  • 一本人類宇宙探索的百科全書 《DK太空之旅》
    今天科學家們探索的重點是什麼?未來你可以在哪裡預定一趟太空旅程?而人類又將如何在火星上定居?這些問題的答案你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 1 娓娓道來的太空探索編年史 仰望星空,人類便已經開始了對於太空的想像。而一路走來,每一次科技的突破背後是無數太空人和幕後英雄的卓越努力。《太空之旅》不僅僅生動講解了技術的發展,也向小讀者們娓娓道來人類是如何一步步實現這一壯舉的。
  • 木質衛星,太空探索新思路
    這些材料雖然有效保護了衛星,但也產生了大量太空垃圾。太空垃圾是在宇宙空間中除正在運行的太空飛行器之外的各類人造廢棄物體及其衍生物,主要包括火箭發射、運行過程中產生的碎片、報廢太空飛行器等。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數據,目前環繞地球飛行的人造衛星共有約6000顆,其中60%已廢棄並成為太空垃圾。這些碎片一旦撞上正在運行的太空飛行器,將造成巨大損失。
  • 太空探索真的雨女無瓜?
    周一 · 知古通今 | 周二 · 牧夫專欄周三 · 太空探索那麼我們為什麼要花費那麼大的代價進行太空探索活動呢?航天活動為我們所熟知的太空探索活動,如今已經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ESA(歐空局)開發的地球互動模型,它能夠讓我們進一步了解我們與航天活動的關係。
  • 原來古人早已發現了月球的秘密,可惜沒人相信,現在卻被證實了
    自進入太空時代以來,人類宛如打開了&34;的大門,毫不停歇進行著太空探索。在不懈的努力下,人類不僅對太空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還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太空規律,這為人類進入太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此基礎下,人類很快就開展了太空探索,甚至包括了地外星球探索,這裡主要指的是月球,畢竟人類已經登陸過月球了。隨著登陸月球的成功,人類對月球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