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探索私有化的利弊是什麼?

2020-12-04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天文航天系列徵文賽。

這個問題的前提假設過於非此即彼了。太空探索私有化的目的不是把太空探索交給私營部門,而是通過尋找私營部門可以從中受益的機會來擴展太空的利用。

政府在太空探索中的作用是做市場不能支持的事情,而人民的認同是大有裨益的。我們發射「新視野號」這樣的太空飛行器近距離拍攝冥王星,這樣做是因為作為人類,我們清楚科學是重要的;我們知道了解宇宙對我們的社會是有好處的;我們明白,知識本身是有價值的,而我們往往無法預測這些知識如何在未來的某個時候具有額外的實用價值。這種探索對私營部門來說根本不現實,因為在短期內沒有辦法從投資中獲得回報。

圖解:冥王星彩色照片(2015年7月13日,飛越前夕)

想像一下,如果像哈勃太空望遠鏡這樣的東西是私營部門的產品,它將如何工作。對於一個私人公司來說,為了做一些值得的事情,需要有途徑來收回成本,並獲得足夠的利潤來吸引投資者來投資。那麼,如何從哈勃太空望遠鏡中獲利呢?有人應向使用它的研究人員收費,並且出售從它獲得的數據。

圖解:發現號太空梭在STS-82維修任務中拍攝的哈勃空間望遠鏡

這兩件事都會阻礙科學的進步。美國人民(通過他們的代表)決定,他們每人願意在每年支付1.60美元把這個巨大的望遠鏡放在太空中操作,這樣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可以免費使用它,世界各地的教師可以免費利用它的圖像和數據教育他們的學生,每個人都可以欣賞望遠鏡交付給我們的奇蹟,對我們的宇宙感到驚奇。利用哈勃的數據,已經發表了超過14000篇科學論文,進行了130多萬次觀測。

圖解:各光學望遠鏡主鏡尺寸比較

哈勃太空望遠鏡已經衍生出了一些可盈利的技術。例如,為哈勃開發的成像技術已經在乳房組織成像中得到了再利用,以便對癌症進行早期檢測。但是,私人公司無法投入建造、發射和操作「新視野號」這樣的宇宙飛船或「哈勃」這樣的望遠鏡所需的資源,並寄希望於日後能找到盈利的途徑。

我們將繼續需要公眾的意願來投資於科學探索,並使公眾滿足於所回報的知識。但是,利用空間的方法有很多,這些方法可能對私營部門有利,但對政府可能不合適。

圖解:攜帶哈勃空間望遠鏡進入軌道的STS-31任務太空梭升空。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政府對軍用飛機的需求日益增長,航空業幾乎在一夜之間崛起。但是,一旦戰爭結束,這些合同開始被取消,就出現了一個非常現實的風險:航空業會徹底崩潰。不過,這只是看不到一個可以盈利的市場,有一個地方還是需要飛機的——郵遞。

1925年的《郵政合同法》(凱利法)授權郵政總局與商業航空公司籤訂國內航空郵件服務合同。這鼓勵了私營公司開辦航空貨運業務,並參與合同競爭。這些運送航班的郵件變得越來越有規律,聰明的企業家們想出了一個主意:出售乘客乘坐這些飛機的機票和郵件。飛機變得更大,隨著行業的建立和效率的提高,市場也在增長。人們變得更加信任,機票變得更便宜,使得乘飛機成為一種正常的旅行方式。很快,航空公司從乘客身上賺取了足夠的利潤,他們就不再需要通過運送郵件來維持業務。

今天,商業航天工業也處於類似的早期狀態。政府有私營部門可以滿足的需求,通過這些需求補貼那些私營實體需要做的研究和開發,以發展他們的技術,使他們能夠負擔得起滿足市場的需求。通過向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波音公司(Boeing)和塞拉-內華達公司(Sierra-Nevada)等公司提供資金,幫助它們開發載人飛船,將我們的太空人運送到國際空間站,我們也在幫助它們開發載人飛船,讓它們可以將個人付費用戶送入太空。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宣布,他們有兩個有興趣的客戶願意花錢乘坐「龍」號宇宙飛船,繞月球飛行,然後返回地球。

圖解:搭載ORBCOMM OG2-M1衛星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發射。

這些公司做得越多,就越能攤銷成本。他們攤銷的成本越多,向客戶收取的費用就越少。他們需要向客戶收取的費用越少,潛在的客戶市場就越大。他們最終有希望能達到一個不利用政府業務也能盈利的狀態。

在這一過程中的每一步,隨著公共資金資助了高風險且昂貴的學習過程,人們吸取了教訓,使私營實體能夠承擔類似的事情。世界各國的航天機構為國際空間站的研究、開發、建設和運行提供了資金,以便進行有益於社會的重要研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學到了很多關於建造和運營空間站的知識,像畢格羅這樣的私營公司已經能夠從我們的投資中受益,利用這些知識向私營空間站邁出了第一步。

圖解:在OG2任務中,獵鷹9號火箭的第一級成功降落在著陸場,這是軌道級火箭第二次成功著陸。

這種情況反覆發生。我們學習如何將探測器降落在彗星或小行星上,並將學到的信息提供給有遠見做類似事情以獲取利潤的私人實體。如果我們學會了如何在小行星上著陸,提取樣本,然後返回地球,他們可以在此基礎上擴展,然後在小行星上著陸,開採小行星,並將有價值的材料返回地球。

有些領域的空間利用將由私營部門最好地完成,有些領域的空間利用將由公共部門最好地完成。兩者之間的關係是共生的,而不是寄生的。

相關知識閱讀

太空探索是指以物理手段探索地球以外物體以及探索太空,涉及到的連續演化和成長的航天技術。雖然太空研究主要是由天文學家用望遠鏡實施的,但是太空的物理勘探是由無人駕駛的機器人探測器和載人航天兩者實施的。

圖解:美國航天員伯茲·艾德林在月球上,照片由阿姆斯壯拍摂

太空探索經常被用作地緣政治對抗,例如冷戰時期的代理競爭。太空探索的早期時代主要是被蘇聯和美國之間的「太空競賽」驅動的。在1957年10月4日發射進入地球軌道的第一個人造物體,蘇聯的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和在1969年7月20日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美國阿波羅11號太空飛行器,通常被作為是這個初始階段的裡程碑。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宣一帆-forbes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太空探索的十大貢獻者
    這份名單確認了空間探索和我們對宇宙的了解的一些最偉大的個人貢獻者。我已按時間順序排列了這份清單。6、艾薩克·牛頓——1642-1727年牛頓艾薩克·牛頓在物理和數學領域的工作對現代太空知識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 人類探索太空的十大理由
    倒數開始人類已經到過了月球,機器人也已經去了火星,我們為什麼在不停探索?請看太空探索相關圖片。美國應該把他們的太空探索項目交給私人公司-甚至可以交給其他國家來做。但是那些致力於讓人類成為真正的宇宙民族的人們提出反擊,他們認為太空探索會在各領域為人類帶來切實的利益,諸如健康、礦藏以及安全,在精神層面也大有益處。這裡列舉最強有力的論據來說明太空探索的必要性。10.
  • 私有化和休克療法究竟給俄羅斯帶來了什麼?
    俄羅斯人如何評價私有化以私有化為主要內容的俄羅斯經濟改革究竟給俄羅斯人帶來了什麼?俄羅斯人民如何看待自己身邊發生的一切?大量的社會調查資料顯示,在許多問題上俄羅斯人民表現出十分複雜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俄羅斯人要求改革;另一方面,卻不能接受改革帶來的災難性後果。俄羅斯人民懷戀舊制度下的無憂無慮,又不希望共產黨重新執政。
  • SpaceX獵鷹九號火箭首次把人類送入地球軌道開啟太空私有化徵程
    此次飛行任務的成功不僅標誌著私人企業首次把人類送入地球軌道,還將開啟太空私有化的下一個重要階段。下面就讓我們領略一番——主力火箭獵鷹9號,到底是如何做到火箭發射、回收的?他的六個太空行走中已記錄了超過708小時的太空記錄,並在該空間站外度過了37多個小時。 道格於1988年獲得TK的土木工程科學學士學位,同年,他獲得了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二中尉的職位。然後,他繼續在維吉尼亞州Quantico的基礎學校就讀,並於1989年進入飛行訓練。 他參加了許多飛行測試,甚至是首位駕駛F / A-18E / 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的海軍陸戰隊飛行員。
  • 太空探索對你很重要的10個原因
    我們為什麼要繼續探索(太空)呢?參見太空探索圖片。謝凱利/蓋蒂圖片社1969年登月時,許多人設想或許在21世紀初期,太空旅行對人們來說將成為常態,我們將能訪問太陽系的其他行星,甚至有可能冒險進入星際空間。遺憾的是,那個人們設想的未來至今還沒有到來。
  • 美國學者:中國太空探索的成功證明美中不宜脫鉤
    維吉尼亞大學米勒公共事務中心(University of Virginia’s Miller Center of Public Affairs)教授布朗特·沃馬克(Brantly Womack)12月16日在《外交學者》(The Diplomat)雜誌刊文指出,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將中國排斥在太空合作之外,然而,這並沒有阻止中國在探索太空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
  • 安信國際│私有化專題四:中航國際私有化成功三部曲
    與它們相比,中航國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航國際」)可以算是「模範生」,不僅早早地正式公告了私有化,連私有化價格溢價都是近年來國企中溢價最高的,並已喜提私有化成功將於4月17日正式退市。 2019年國企私有化價格溢價一覽 從下表可以看出,中航國際的私有化價格與不同交易區間相比溢價都幾乎是最高的,更是唯一對每股淨資產有溢價的企業,這一價格非常吸引人。
  • 太空探索對你很重要的10個原因
    我們為什麼要繼續探索(太空)呢?參見太空探索圖片。謝凱利/蓋蒂圖片社1969年登月時,許多人設想或許在21世紀初期,太空旅行對人們來說將成為常態,我們將能訪問太陽系的其他行星,甚至有可能冒險進入星際空間。
  • 人類探索太空的意義是什麼?
    從長遠來看,相對於那些要麼只有年復一年的辯論和爭吵,要麼連妥協之後也遲遲無法落實的各種援助計劃來說,我甚至覺得探索太空的工程給更有助於解決人類目前所面臨的種種危機。在詳細說明我們的太空項目如何幫助解決地面上的危機之前,我想先簡短講一個真實的故事。那是在400年前,德國某小鎮裡有一位伯爵。他是個心地善良的人,他將自己收入的一大部分捐給了鎮子上的窮人。
  • 有望上市A股 漢能集團發布私有化方案計劃表
    4月25日,漢能集團發布的「漢能移動能源作為要約人通過計劃安排方式對漢能薄膜進行私有化的通函」顯示,5月18日上午,相關私有化計劃方案將會進行表決。多位熟悉漢能集團的知情人士表示,私有化後該公司業務會被安排在一家將於內地上市的公司旗下,這意味著漢能股東持有的股份價值會得以解封,並將有機會在A股市場進行股份交易獲益。
  • 人類為什麼對探索太空如此執著?
    這是我國太空探索事業的又一次發展,很多人感到驕傲的同時,也有人提出質疑,「太空探索有什麼意義,為什麼不把這些錢省下來花在民生方面」?有很多人會從國家的科技發展、經濟產業、國防安全等角度來解答這個問題,這些角度都是對的。
  • 人類為什麼對探索太空如此執著?
    這是我國太空探索事業的又一次發展,很多人感到驕傲的同時,也有人提出質疑,「太空探索有什麼意義,為什麼不把這些錢省下來花在民生方面」?有很多人會從國家的科技發展、經濟產業、國防安全等角度來解答這個問題,這些角度都是對的。但是我們回顧一下人類文明發展史,會發現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幾乎從文明誕生之初就開始了,一直延續至今。
  • 《太空全書2:人類太空探索全記錄》:一部人類從古至今探索太空的...
    在漫漫的歷史進程中,人類對自身、對世界繼而對宇宙太空的認識,一點點從混沌到清晰。而今,人類對太空的探索還在繼續。5月21日5時2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
  • 關於太空探索最令人沮喪的事情是什麼?
    自從1961年蘇聯人飛出地球之外,標誌著人類太空探索的正式開始,那麼關於太空探索,最令人沮喪的事情是我們不能探索一切,我們不能了解我們的宇宙的一切。我們永遠不可能有能力徵服太空。我們無法探索我們自己的星系。不達到光速是很慢的。人類探測到的最遠的恆星距離我們5500萬光年,我們發現的最遠的天體是一個星系,距離地球132億光年。而我們的知識就到此為止。事實上我們觀測的只是過去,也許它們早就不存在了,因為傳播到我們的視野內,都是過去式。
  • 漢能薄膜私有化方案出爐
    2月26日,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以下簡稱「漢能移動能源」)與漢能薄膜發電集團(以下簡稱「漢能薄膜發電」)發布聯合公告顯示,漢能薄膜發電私有化方案獲得香港證監會批准發布   目前,漢能薄膜發電處於暫停買賣狀態已超過三年,此次公告公布的私有化提議方案為股東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使股份價值得以解封,並獲得新公司股份。同時,私有化後漢能薄膜發電業務將被安排在一家即將於內地上市的公司旗下,漢能薄膜發電原股東將有機會在A股市場進行股份交易,獲取現金收益。漢能移動能源及漢能薄膜發電均認為,此項安排符合漢能薄膜發電股東的整體利益。
  • 阿曼啟動輸電和配電私有化項目
    阿曼官方英文報紙《觀察家報》消息,阿曼國有電力控股集團(Nama)邀請企業參與其輸電和配電子公司私有化項目。集團執行長Omar Al Wahaibi表示,阿自2005年啟動電力私有化進程,已完成發電私有化,下一步將進行輸電和配電私有化,首先涉及原屬Nama集團的兩個子公司 - 阿曼配電公司(OETC,負責阿南北地區電力輸配)和馬斯喀特配電公司(MEDC,負責馬斯喀特地區電力輸配)。
  • 巨人網絡總裁紀學鋒:私有化後的巨人之路
    在美國上市的遊戲公司中,盛大、巨人相繼完成了私有化,而最近完美世界也傳出私有化的消息。在MGAS年會上,媒體專訪到了巨人網絡總裁紀學鋒,以巨人為例一起探討私有化,以及私有化後的巨人將走一條怎樣的路。
  • 2021太空探索的忙碌一年
    周一 · 知古通今|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太空探索|周四·觀測指南 周五現在它們宣告著一個忙碌的太空探索之年到來了,21年會迎來更多的太空飛行器升空以及更多的有趣天文現象上演。
  • 科幻巨製《星際探索》美爆,不止探索太空,還探索了生命的答案
    《星際探索》是一部太空歌劇類型的電影。這裡容我解釋一下「太空歌劇」的概念,「太空歌劇」是上世紀40年代發明出來的科幻流派,指的是對於龐大紛繁的宇宙,故事不必太過於拘謹物理常識,以傳奇冒險為主要目的,並從中能給觀眾啟發性。《2001太空漫遊》就是太空歌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此外還有《銀翼殺手》,《普羅米修斯》等都泛屬太空歌劇框架內。
  • 太空探索的三種風險
    從幾何意義上來說,卡門線無非是一層包裹著地球的球殼,但是對於處於太空探索時代的人類而言,其象徵意義無異於維京時代那條將陸地與海洋分隔開來的海岸線。實際上,那些跨過卡門線進行太空探索的科學家和太空人們在冒險程度和開拓精神上並不遜於維京時代的航海家。將現今的太空探索時代稱作新維京時代也未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