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者:中國太空探索的成功證明美中不宜脫鉤

2020-12-17 美國僑報網

【僑報網訊】中國探月工程吸引全球目光。「嫦娥五號」返回器於北京時間17日1時59分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標誌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維吉尼亞大學米勒公共事務中心(University of Virginia’s Miller Center of Public Affairs)教授布朗特·沃馬克(Brantly Womack)12月16日在《外交學者》(The Diplomat)雜誌刊文指出,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將中國排斥在太空合作之外,然而,這並沒有阻止中國在探索太空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中國太空計劃的成功表明美中合作才是促進科學進步的有效方法。

中國的太空項目長期以來都是美國宇航局(NASA)政治疏遠的受害者。即便如此,中國探月工程已成功完成一次月球之旅,並將樣本帶回地球。雖然以美國標準來看,此類探月計劃已是司空見慣,但這是中國太空計劃實現的首次突破。在「嫦五」月面著陸的同一日,NASA突然宣布,已聘請一家私企在月球"挖土",報酬低至1美元。幾天後,NASA為未來的載人探月任務指定了太空人。

儘管美國太空人早在1969年便登上月球,但中國並未在太空競賽中落後50年。2019年,中國成功完成33次軌道發射,而美國則完成了20次。明年,中國計劃發射其自行研發的模塊化空間站核心單元,到2022年將完成10次飛行任務搭建完成。未來,中國還計劃進行火星探測,並建造一個巨大的太空型太陽能發電裝置。

儘管在太空探索方面與美國完全脫鉤,中國還是取得了長足進步。NASA曾與俄羅斯成功進行太空合作,卻一直迴避中國。

美蘇之間的聯合太空飛行任務始於1975年,當時兩國仍處在冷戰的對立面。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便是兩國合作的巔峰之作,這一項目於1984年提出,於2000年開始運行。自此,美國將中國排除在國際空間站之外。2011年,國會又通過一項法律,將「脫鉤」政策從宇宙帶回本國,該法律禁止NASA與任何中國實體進行任何合作,甚至一度禁止中國遊客進入NASA設施。由此,中國發射的任何衛星中都沒有美國生產的零件。

目前,美國正在就與中國「脫鉤」的利弊進行討論,而中國的太空計劃就是對「脫鉤」效果的完美例證。將與中國的合作最小化,並將中國排除在高科技投入之外,有益處嗎?美國能否得到與其盟國合作的機會?中國能夠被孤立嗎?即便孤立,中國會停止進步和發展嗎?

對上述問題簡短的回答是,孤立中國更有可能導致美國自我孤立並失去合作機會。顯然,NASA並沒有令中國束手無策。而中國除獨自探索太空外,更願意構建其空間站模塊,並以此與國際空間站的對接要求兼容,為美國改變想法、尋求合作提前做好準備。同時,NASA的太空探索計劃長期資金不足。儘管政治局勢持續緊張,但與俄羅斯的合作對於國際空間站的運營至關重要。同理,中國初探者的熱情也可以與美國的專有技術相結合。

美國會因「脫鉤」損失什麼?就商品生產的規模和效率而言,中國是世界領先者。舊觀點認為,「儘管中國商品的質量和價格都在上漲,但中國能以60%的價格達到80%的質量標準」。相比之下,「美國製造」經濟模式因價格劣勢已在出口方面不具備競爭力。例如,如果美國只能通過強制方式將中國家具從國內市場中排除,那麼其他國家也可以效仿,拒絕購買美國家具。這一理論在太空競爭方面同樣適用。美國對衛星的限制,正在迫使包括歐洲在內的其他國家前往中國,獲取其衛星以及將其送入軌道所需的運載火箭。在一定程度上,美國將成為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精品經濟體系,其聲望和作為全球經濟中心的作用也會減弱。孤立中國即自欺欺人、自我隔絕。

中國計劃建造的空間站是對當前政治局勢的恰當隱喻。雖然中國空間站的建造困難重重,但中國並未因與NASA的「脫鉤」而停止前進的步伐。相反,正是「脫鉤」促使中國進步。中國空間站並不是對國際空間站的威脅,而是國際空間站的排他性為自己創造了競爭對手。宇宙中有足夠空間可以容納兩座空間站,但兩者合作發展將更加有效。(完)

相關焦點

  • 美媒:「美國並沒能把中國束縛在地球上」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中國的太空計劃表明,美國推行的脫鉤政策不會像它所希望的那樣奏效>儘管美國太空人早在1969年就登上了月球,但中國在太空競賽中並沒有落後50年。2019年,中國完成了33次成功的軌道發射,而美國是20次。明年,中國計劃發射本國模塊化空間站的核心單元,該空間站將在完成10次任務後於2022年建成。中國在航天領域的成績是在與美國完全脫鉤的情況下取得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與俄羅斯有成功的太空合作,但對中國避而遠之。
  • 美媒:美國顯然沒能把中國束縛在地球上
    作者:滕飛審稿:淺夢對於近幾年來美國所推行的「對華脫鉤」政策,美國「外交學者」網站於近日表態稱,中國的太空計劃已經證實,美國所推行的脫鉤政策,並沒有如願奏效。雖然美國太空人早在1969年就實現了人類登月夢想,但是在此後50年的太空競賽中,中國並沒有落後。
  • 嫦娥五號成功宣告:美國脫鉤無法阻止中國!川普真懂產業鏈?
    、司法、科學及相關機構小組委員會主席沃爾夫,在當年的美國財務開支法案中就添加了一條禁令,禁止中美兩國之間實施任何與NASA有關的科研活動,禁止NASA所有設施接待「中國官方訪問者」。2019年中國成功完成了33次發射,而美國完成了20次。2020年美國總發射次數達到43次,但其中商業航天發射有34次,而官方只有9次,而我國官方的發射達到36次。在2021年中國將開始發射空間站核心單元。
  • 美國並沒能把中國束縛在地球上
    美國脫鉤未能阻擋中國航天進步美國「外交學者」網站12月16日文章,原題:中國的太空計劃表明,美國推行的脫鉤政策不會像它所希望的那樣奏效中國的太空計劃——長期以來遭到美國的政治疏遠——正在完成一次美國「外交學者」網站:中國的太空計劃表明,美國推行的脫鉤政策不會像它所希望的那樣奏效儘管美國太空人早在1969年就登上了月球,但中國在太空競賽中並沒有落後50年。
  • 中國太空發展不屑於美國技術合作
    中國才不需要美國的什麼技術與合作尼,因為我們自身有這個能力,有這個實力,有這個決心,有這個信心。我們不需要美國什麼。1中國自身擁有強大太空技術,擁有堅實的太空技術儲備。中國太空技術是不依靠美國發展起來的。中國的雷射雷達交匯對接技術,這一技術在太空對接技術得以驗證,這是中國自己的技術,並且技術精度與高度都高於西方技術。中外專家稱,這是在太空中穿針引線,是頭髮絲級對接技術。
  • 天問一號直奔火星 美中太空爭霸打響 兩國各具優勢?
    這個月,美中之間的競爭將上升到太空層面,兩國將分別發射太空飛行器進行火星探測。北京時間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經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俄媒:中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 在太空探索領域向美國發出新的挑戰
    俄媒:中國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 在太空探索領域向美國發出新的挑戰(© AP Photo / Andy Wong)(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弗拉基米爾 •費奧多羅夫):中國已經取得技術突破
  • 成功打破美國壟斷!中國空天飛機順利返航,NASA:究竟在太空放了啥
    據環球日報的最新報導稱,中國已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完成了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發射任務,並在2天之後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地點。對於此次發射任務國外媒體給予了高度關注,美國聯合太空作戰中心以及北美防空司令部更是對此次發射任務進行了全程跟蹤。
  • 美防務高官在香山論壇表示 美國無意尋求與中國脫鉤
    參考消息網10月23日報導外媒稱,美國國防部高級官員21日表示,美國並未尋求與中國「脫鉤」,也沒有要求任何國家選邊站。這相當於對因貿易戰而受損的中美關係前景提出了較為軟性的看法。美方宣布與中國就貿易問題達成「第一階段」協議,同時暫停原定10月加徵關稅的舉措。美國助理國防部長幫辦施燦德(查德·斯布拉賈)在北京的一場高規格中國軍事論壇上發言,試圖為兩國關係表達更為正面的看法。
  • 堅定自信走好中國太空探索路|長江評論
    如果成功,我國將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第三個實現採集月壤回地球的國家。有外媒稱,美國半世紀前就數次載人登月採集月壤,蘇聯也在幾十年前無人取回月壤,中國只是在完成美、蘇早已做過的工作。人類對月球、太空領域的探索,不是「嘗鮮」一次就夠,這項工作沒有止境。美國50年前數次登月,2018年不是宣布要在2030年前重新登月嗎?
  • 排除了中國,美國所謂的太空探索「國際合作」到底要幹什麼?
    作為大國地位與影響力的象徵,蘇聯於1957年成功發射全球首顆人造地球衛星,並在1961年首次實現載人航天飛行,贏得對美太空競賽主動權。美國則將登月作為載人航天工程的突破口與著力點,並於1969年成功實施「阿波羅計劃」。此外,美蘇雙方在1958至1962年間分別進行了5次和4次高空核爆試驗,一度使太空競賽之熱接近「沸點」。
  • 俄放棄與美太空合作,力挺我國?俄媒:中國太空探索將給世界驚喜
    其中俄羅斯和美國佔據重要的分量。另外還有在今年四月份美俄兩國商定將成立太空合作工作組。雖然兩國在軍事上處於對立狀態,但是這絲毫不影響其在太空領域開展深入合作。但是隨著中方在太空領域的發展,這一局面開始轉變。俄羅斯太空負責人在讚揚與中國的太空合作前景之後,表示將會跳過大規模參與創建月球軌道器的美國月球軌道平臺這一網關項目。
  • 王晉斌:美國主動和中國金融「脫鉤」?我看不像
    王晉斌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常務副書記、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主要成員川普近期對字節跳動(TikTok)的粗暴行為、美國加強對中概股的審查行為以及個別公司從美國股市退市的消息,助推了市場上關於美國主動要和中國金融「脫鉤」的討論。
  • 美國欲強行「脫鉤」,卻沒發現中國早已準備
    從中美爆發貿易戰開始,直到最近美國一直對華瘋狂甩鍋,兩國已經很難回到曾經那段和平共處的日子了。而且近期,美國對華的手段不再只是口頭攻擊,已經上升到立法問責的階段了。近日,美參議院提出一項《外國公司問責法》,該法案規定了在美上市公司若3年內拒絕會計的帳目審查,那麼美國就有權利禁止該公司在美的股票交易。
  • 中國為何要去火星?美媒:躋身太空旅行精英俱樂部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7月14日文章,原題:中國為何正前往火星? 2020年是開展火星探測任務的最佳年份之一。那中國為何對此投資,這與其長期太空戰略和目標又有何關係?首先,對中國來說,前往火星是任何太空大國都要達到的全球太空基準之一。成功探測能令其躋身太空旅行精英俱樂部。登陸火星是令人垂涎的獎品。若干國家夢寐以求,但成功者寥寥。其次,火星是太陽系內最類似地球的行星。
  • 中國太空飛機成功著陸之後,美國人的反應耐人尋味
    不過在我國太空飛機成功著陸後,美媒的反應有點耐人尋味。美國媒體直言:中國版X-37B已經成功試飛,這款新型太空飛機只是後者的仿製品,在整體技術上依然存在極大的差距。美媒口中的X-37B太空飛機於2020年5月17日開始執行第六次任務。可以這麼認為,美媒口中技術落後太多僅僅是因為X-37B已經執行了多次任務,資歷老一點。
  • 中國這一成就世界驚嘆!美媒終於認清現實,川普被當頭澆下涼水
    法新社稱,嫦娥五號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返回,標誌著中國航天計劃邁出新的一步。此次探月任務實現了中國航天技術突破的多個新的第一:第一次月面採樣與封裝、第一次月面起飛、第一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第一次帶樣返回等。
  • 美知道怕了?20日,中國正式打出「王牌」,王毅第一時間把話挑明
    在川普輸掉大選後,美國針對中國的封鎖政策變得越來越多了。但即便如此,川普並未成功阻止中國前進的步伐。近日,中國嫦娥五號所取得的成就更是令美媒驚嘆。「外交學者」網站報導稱,中國的太空計劃表明,美國推行的脫鉤政策不會像它所希望的那樣奏效。
  • 美媒:「天問一號」促中國成太空探索領導者
    2020年7月至8月,備受矚目的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將迎來發射「窗口期」。美國《科學》雜誌近日發表文章稱,「天問一號」是中國行星探測的首次任務,也將是中國航天走向更遠深空的裡程碑工程,火星探索任務將使中國躋身世界太空領導者之列。
  • 中國欲建天基雷射站清除太空垃圾?美媒趁機炒作
    美國《新聞周刊》網站近日報導了中國學者用巨型天基雷射器清除太空垃圾的設想,但卻別有用心地稱外界擔心中國在太空部署武器。中國專家表示,利用天基雷射器清除太空垃圾是目前國際上一個研究熱點,中國也有不少機構進行理論探索,但與天基武器毫不相干。中國擬建天基雷射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