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每百年會有3次超新星爆發,為何人類已416年沒看到一次

2020-09-09 科普大世界

超新星爆炸是宇宙中極其絢麗的「煙花」,它閃現的時間雖然只有一瞬間,但是它發出的光輝卻極其明亮耀眼,甚至可以超越擁有數千億顆恆星的銀河系的亮度,並且穿越亙古的時空,在宇宙中久遠地奔馳著……

如果超新星與太陽系的距離不超過3000光年,那麼它發出的光輝在夜空中堪比滿月時的月光,如果超新星與地球的距離在500光年以內,那麼它的光亮甚至能小幅度改變地球溫度,如果是在50光年以內,它的伽馬射線爆將可以直接摧毀地球上的生物,而它的強光也會大幅度提升地球溫度,摧毀地球的生態環境。

超新星爆發代表著一顆恆星主序星階段的終結,因此也常被天文學家們稱之為恆星的「死亡」,根據恆星的形成和演變理論來看,越是大質量的恆星壽命越短,越是小質量的恆星壽命越長,其時長在300萬到萬億年之間。

但是它的爆發的時間卻很短,亮光持續時間通常都不會超過兩年,而且伽馬射線報的爆發又只是在一瞬間,因此我們並不容易看到超新星爆發的現象,大部分的人在一生之中都無法親眼目睹到一次超新星爆發。距離今天時間最近的一次可輕鬆目睹的超新星爆發還是400多年前的1604年,明朝萬曆三十二年10月8日,克卜勒超新星爆發,雖然它距離地球遠達1.3萬光年(一說2萬光年),但是它的光輝仍然超過了夜空中金星以外其它星辰的亮度,讓當時的人們十分驚詫。

距今時間最近的知名超新星爆發事件是發生在大麥哲倫星雲的SN1987A,它爆發於1987年2月23日,全世界的天文學家們都非常關注這顆超新星,雖然它距離我們有16萬光年之遙,但實際上它仍然是可以直接目睹的,其最亮時刻的視星等為5等左右,只是光線太暗不容易看到,所以人們不很關注。

實際上僅在銀河系中,每100年中至少會有三次超新星爆發呈現,平均大概30年就會有一次,依照這樣的頻率,那麼絕大多數人的一生中都可以看到一次超新星爆發,甚至有人可以看到三次或更多超新星爆發,但是這種現象大部分發生於恆星密集的銀心區域,而從我們太陽系的視角來看,那裡有大片的厚厚的星雲阻擋,所以那裡發生的超新星爆發事件產生的光輝很難讓我們觀察到。

再者,超新星是否爆發,完全不是人的意志決定的,因此目睹超新星爆發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或許有的人能有幸看到,但大部分人都沒有這樣的運氣,所以我們每個人一生中是否能看到一次超新星爆發,也是完全憑運氣的事情。

相關焦點

  • 銀河系每百年約發生3次超新星爆發,為啥400年來我們沒看到一次
    在我們銀河系內,天文學家們估計大約每百年中可以發生三次左右的超新星爆發,但是我們能目睹的卻每百年還不到一次,從1604年至今的400多年中,天文學家們都沒有發現銀河系中的超新星爆發現象。為什麼會這樣呢?
  • 銀河系每一百年產生兩顆超新星,為何過去一千年我們只看到5顆?
    天文觀測表明,我們銀河中有近2000億顆恆星,銀河系直徑高達20萬光年,根據恆星演化模型的估計,在我們銀河系中,平均100年會產生2~3次超新星。歷史上的超新星在人類歷史上,被記錄和觀測到肉眼可見的超新星一共有10次,分別發生在公元185年、369年、386年、1006年、1054年、1181年、1572年、1604年和1987年。
  • 在人類歷史上,有沒有遇到過超新星爆發事件?肉眼可以看見嗎?
    人類歷史上觀測到過很多次超新星爆發,幾乎每年都有數十次;但是在銀河系附近(包括大小麥哲倫星雲)爆發的超新星只有10顆,這10顆超新星爆發時肉眼可見,最近的一次編號為「SN 1987A」。銀河系內的超新星銀河系內有超過2000億顆恆星,以目前銀河系恆星的年齡分布,每一百年裡,銀河系內大約會發生三次超新星爆發,但部分會被銀河系塵埃遮擋,導致地球上無法看到。
  • 為什麼我們很少看到超新星爆發
    1054 年7 月4 日金牛座爆發的一次超新星事件,在近代歷史上留下了廣泛的記載,中國人將其記錄為「客星」,在白天持續超過3周可見,在夜晚可見近兩年。美國原住民在壁畫上也記錄了這一事件。天文學家估計,在過去一千年來銀河系大約有50 顆超新星爆發,大約每20 年一顆。
  • 20年內5次超新星爆發!這個星系厲害了
    當恆星耗盡燃料、經歷引力坍縮時,恆星的外層會被巨大的爆炸吹飛,從數十億光年之外都能看到。NASA自幾十年前就開始對銀河系之外的星系進行監測,並發現了大量的超新星現象。在過去的20年中,哈勃空間望遠鏡一直在監視NGC5468——一個位於室女座、距我們約1億3000萬光年的中間旋渦星系。這20年間,NGC5468共經歷了5次超新星爆發。
  • 在我們有生之年,還能不能再看到一次肉眼可見的超新星爆發?
    在銀河系巨大的盤面中,平均每20-50年發生一次超新星爆發,但由於這些事件多發生於銀核或銀核的另一側,所以超新星爆發的光線都被遮擋,地球這裡很難觀測到。在歷史上,可以用肉眼看到的超新星爆發事件就有數次,也被古代的星官記錄在史籍中了。公元185年、369年、386年、1006年、1054年、1181年、1572年、1604年均有關於超新星爆發的記錄。
  • 爆發後400年,克卜勒超新星餘波,已達3%光速!
    這就是Ia型超新星爆發。德國天文學家 克卜勒今天,我們知道,這是人類在銀河系內觀測到的最後一顆超新星,編號SN1604,距離地球2萬光年爆發400多年後,天文學家們仍在關注這顆系內的超新星。NASA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的觀測數據顯示,這顆Ia型超新星,它的外圍星際物質,經過數百年的光陰,依然飛快向外擴散,速度高達3200萬公裡/小時,即8888公裡/秒,是聲速的25000倍。
  • 距離太陽系634光年的參宿四發生超新星爆發,我們會看到什麼?
    我們肉眼看到的星星最弱極限只能看到六等星,而哈勃望遠鏡看到最弱的天體視星等可達28等,是人類肉眼的6.3億倍!人類肉眼看到夜空的星星除了月亮,最亮的是金星,約-4.6等。金星是行星,本身不發光,我們看到它很亮,是因為它反射太陽光,是距離我們最近的行星。
  • 參宿四突然變亮 我們將肉眼看到超新星爆發?
    最近的一次銀河系內肉眼可見的超新星是爆發於1605年的克卜勒超新星,那是在望遠鏡發明前四年。在歷史記錄中,總共只有8顆肉眼可見的超新星,數目非常稀少。不過藉助強大的天文望遠鏡,在計算機的輔助下,現在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宇宙中距離我們十分遙遠而暗弱的超新星爆發事件。然而,像1054年那樣明亮的超新星爆發現象,卻從未再次出現過。
  • 靜候下一次超新星爆發
    超新星爆發 圖片來源:NASA/CXC/Rutgers/J.Warren & J.Hughes et al> 天文學家所知道的最近一次銀河系超新星爆炸發生在1604年,當時伽利略還沒有把望遠鏡對準天空。
  • 那些年,參宿四的超新星前輩們
    比起大家翹首以盼的「參宿四爆炸」,距離人類上一次見到如此壯麗的銀河系超新星爆發,已經過去了四百多年。在我們所生活的銀河系內,至少有數千億顆恆星。根據統計,銀河系內超新星爆發的機率下限大約為每120年出現一次。 所以我們不是每120年就應該看到一顆超新星爆炸嗎?為什麼沒有呢?
  • 明朝萬曆年間出現的超新星至今仍在急速膨脹,速度是炮彈的1萬倍
    416年前的公元1604年10月9日,我國明朝萬曆三十二年九月乙丑日,夜空中蛇夫座位置(我國古星象學中的尾分位置)上突然出現一顆明亮的大星,光芒把木星的光輝都超越了,《明史·天文志》中記載當日夜裡「尾分有星如彈丸,色赤黃,見西南方,至十月而隱。十二月辛酉,轉出東南方,仍尾分。明年二月漸暗,八月丁卯始滅。」
  • 最後的超新星:400年的爆炸成像
    四百年前的這個星期,一個以前看不見的明星突然出現在夜空中。發現於1604年10月9日,它比其他所有明星都亮。德國天文學家約翰內斯·克卜勒(Johannes Kepler)研究了這位明星一年,並寫了一本名為「De Stella Nova」(「新星報」)的書。
  • 「超新星」是恆星生命的起點嗎,超新星爆發與黑洞有什麼關係?
    每當我們抬頭望向滿天的繁星,我們都會讚嘆宇宙的浩瀚和神奇,和宇宙相比,我們地球上的人類是何等的渺小。有人說,想想宇宙,那些煩人的事就都不是事了,看來宇宙還是「治癒系」的。言歸正傳,我們抬頭看到的滿天星鬥,總數大約在7000顆左右,其中除了極少數的行星、衛星、彗星和星系之外,絕大多數都是恆星。
  • 參宿四已爆炸為超新星了嗎?它會摧毀地球嗎?
    到時候,你可能會看到兩個月亮,但我們的後代再也無法看到美麗的「冬季大三角」。 撰文 | 王善欽 最近,著名的星星「參宿四」持續變暗,引起了很多天文學家與天文學愛好者的注意。很多人認為這意味著參宿四即將甚至已經爆發為超新星。
  • 科學家觀測到宇宙中最可怕的超新星爆發,有5700億顆太陽那麼明亮
    宇宙充滿神秘和未知,人類一直都想探索其中的奧秘,以能讓自己在茫茫太空裡不被淘汰。最強大的超新星爆發在2015年6月14日,中國北京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觀測到人類有史以來最強的超新星爆發,相當5700億個太陽亮度,是銀河系內1000萬億顆恆星亮度的20倍,足以照亮整個銀河系。
  • 仙女座星系超新星爆發我們肉眼能看到嗎?75億光年外的都能目睹
    仙女座星系距離我們在256萬光年之外,規模比我們的銀河系大了一倍,所以其中的恆星數量也比我們的銀河系多了大約一倍,恆星總數或有6000到8000億,然而即便如此,在我們看了仙女座星系仍然不很明亮,它的視星等只有3.4,這也正是因為它發出的光需要穿越256萬光年的距離才能被我們看到,那麼單一恆星的超新星發出的光也能傳播這麼遠嗎?
  • 太陽會發生超新星爆發嗎?
    早晚會,但在幾億年的短時間內不可能。要想理解為何如此,我們需要先來看看,恆星演變是怎麼個過程。宇宙始於137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宇宙從爆炸中生產出來的最早期的元素是氫、氦這樣的原子量比較小的元素。如果還沒抵抗住,那就只能變成黑洞了。我們按照上面的恆星演變過程來看看太陽今後的走向。1、太陽的質量和大小,在一般可見的恆星中屬於中等,宇宙中有很多比太陽大得恆星並沒有演變到足以發生超新星爆發的階段,太陽沒理由比它們提前爆發。
  • 5.7億光年外上演手撕恆星:每114天爆發一次猶如呼救吶喊
    一顆恆星正在被黑洞吞食,釋放出多種波長的光,而且恆星上的物質在平均每114天就會爆發一次,釋放出強烈的光和熱。圖片解讀:黑洞撕裂恆星的事件比比皆是,這也是黑洞展示其強大引力的現象在ASASSN-14ko事件所在的星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大約為太陽的7800萬倍,比銀河系中心的黑洞要大了不少。即便有5.7億光年的距離,天文學家仍然可以看到令人驚訝的「潮汐瓦解」事件,黑洞強大的引力場將恆星的物質撕裂,恆星上被剝離下來的氣體在黑洞附近形成氣體流,最終落到了黑洞的吸積盤上時,發生爆發,釋放出強大的能量。
  • 超新星爆發曾導致生物滅絕,科學家擔憂:65光年處有一顆超新星
    經過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氣候專家等多領域的科學家上百年的研究發現,地球歷史上至少出現過5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每一次大滅絕事件都會地球生物進行了「大清盤」,之後又有新的物種出現,人類是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的受益者,否則恐龍可能至今都還可能稱霸地球。在五次生物大滅絕中,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的起因至今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