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軍服百科:克裡米亞戰爭時期的英國騎兵

2020-12-06 戰爭事典

著:凱文·F.基利、迪格比·史密斯

譯:北府組、劉萌

英軍騎兵團分為重騎兵團和輕騎兵團,主要根據他們使用的馬匹和攜帶的武器來進行劃分。其中,重騎兵所騎的戰馬從肩膀到地面要達到15—16掌的高度。另外,重騎兵還需要手持沉重的直刃劍。

重騎兵的制服

本書將重點放在了重騎兵和輕騎兵所穿制服的差異上,而不是這兩種騎兵在戰術上的不同點。傳統上,重騎兵主要負責對敵軍防線發動大規模衝鋒,一般不承擔偵察任務。英軍騎兵通常以旅作為主要單位,一個騎兵旅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騎兵團組成。英軍重騎兵團主要包括三種類型:禁衛騎兵團、禁衛龍騎兵團和龍騎兵團。

(上圖)使用行軍裝備、身穿野戰制服的蘇格蘭灰騎兵團(北不列顛龍騎兵團)下士 ,1854年。圖中士官隨身攜帶的彈藥包上鑲嵌著一枚黃銅鷹徽,這是為了紀念法國第45線列步兵團在滑鐵盧戰役中犧牲的鷹。其毛皮帽的正面配有一枚黃銅十二角星帽徽,帽徽周圍環繞著一條白色金屬吊襪帶,吊襪帶中間配有黃銅製作的團番號。

英軍重騎兵所穿上衣是單排扣的,其衣領、袖口、袖口折邊和滾邊(piping)都有裝飾性的貼邊。其中,龍騎兵的袖口末端通常被裁剪成V 形,並採用與制服貼邊相同的顏色,下身所穿的馬褲為深藍色,褲線上配有較寬的紅色條紋,腳上穿著黑色的靴子,高度達到膝蓋。

禁衛騎兵團

英軍禁衛騎兵團(mounted Guards或Household cavalry)成員通常頭戴一頂帶有黃色金屬配件的鋼製頭盔,頭盔的正前方配有盔徽,圖案為皇冠下的嘉德勳章星章。英軍禁衛騎兵通常斜跨一條白色的背帶,懸掛水壺的紅繩正好位於背帶的中心。他們穿的上衣採用單排扣設計,可以用9顆紐扣繫緊;袖口配有金色花邊,採用特殊的裁剪方式,在對角線處向後傾斜,並在末端形成V 字形。其制服上衣通常配有肩帶,下士和中士在左側肩帶上繫著一條飾緒。至於下半身,他們穿著一條白色的鹿皮馬褲,腳上蹬著一雙高筒靴。各禁衛騎兵團的區別如下:第1禁衛騎兵團——紅色上衣、深藍色貼邊、白色羽毛帽飾、藍色鞍褥;第2禁衛騎兵團——紅色上衣、深藍色貼邊、白色羽毛帽飾、藍色鞍褥;皇家藍軍騎兵團——藍色上衣、紅色貼邊、紅色羽毛帽飾、紅色鞍褥。

軍方沒有將禁衛騎兵團派往克裡米亞參戰。

禁衛龍騎兵團

(上圖)第5皇家恩尼斯基倫禁衛龍騎兵團騎兵,1854年。圖中這名騎兵頭戴的黃銅頭盔上配有黃銅製成的鱗片狀下顎帶,頭盔的正前方有一枚白色的十二角星帽徽,其周圍環繞著一圈黃色的金屬制吊襪帶,吊襪帶中間配有白色的團番號。此外,帽徽上還繪有漢諾瓦白馬。

禁衛龍騎兵使用一張藍色的鞍褥和一個帶有白色配件的黃色金屬頭盔,後者通常用白色的布套覆蓋著。各團的區別是:第1(國王的)禁衛龍騎兵團——紅色上衣、深藍色貼邊、紅色羽毛帽飾;第2禁衛龍騎兵團(女王的貝斯團)——紅色上衣、淺黃色貼邊、黑色羽毛帽飾;第3(威爾斯親王的)禁衛卡賓槍龍騎兵團——紅色上衣、黃色貼邊、黑色和紅色羽毛帽飾;第4(皇家愛爾蘭的)禁衛龍騎兵團——紅色上衣、深藍色貼邊、白色羽毛帽飾;第5(威爾斯夏洛特公主的)禁衛龍騎兵團——紅色上衣、深綠色貼邊、紅色和白色羽毛帽飾;第6禁衛卡賓槍龍騎兵團——藍色上衣、白色貼邊和白色羽毛帽飾;第7(皇家公主的)禁衛龍騎兵團——紅色上衣、黑色貼邊、黑色和白色羽毛帽飾。

龍騎兵團

英軍普通騎兵團的番號非常複雜。實際上,普通龍騎兵團、輕騎兵團和槍騎兵團都是在一個連續的序列中進行編號的。其中,龍騎兵佔據了第1、第2和第6團的番號。第5龍騎兵團先是在18世紀90年代解散,後於1858年進行了重建,然後又於1861年被改編為一個槍騎兵團。各龍騎兵團成員穿著一件單排扣的紅色上衣,頭戴一頂白色的金屬頭盔,頭盔上帶有黃色配件(以白布作為盔罩)。不當值的時候,英軍龍騎兵通常戴著一頂軍便帽。

另外,第2皇家龍騎兵團(蘇格蘭灰騎兵團)成員有權使用熊皮帽。各團的區別是:第1皇家龍騎兵團——深藍色貼邊、黃色刺繡和腰帶、黑色羽毛帽飾、藍色鞍褥,該團士官右側衣袖上部佩戴著團徽,即一隻頭頂皇冠的雄獅,以及3枚帶有金色花邊的V形臂章;第2皇家龍騎兵團(蘇格蘭灰騎兵團)——深藍色貼邊、黃色刺繡和腰帶、白色羽毛帽飾、藍色鞍褥。第2皇家龍騎兵團成員身穿一件青灰色上衣,軍官使用金色紐扣,制服貼邊由天鵝絨製作;士官在右側衣袖上部佩戴3枚金色V 形臂章,臂章上方還佩戴著一枚銀色的鷹徽(該團團徽)。

(上圖)第6恩尼斯基倫騎兵團騎兵,1854年。該團也被稱為「卡賓槍騎兵團」。其制服紐扣和腰帶帶扣上都有恩尼斯基倫城堡標誌。

第6恩尼斯基倫龍騎兵團:淺黃色貼邊、黃色刺繡和腰帶、白色羽毛帽飾。該團士官在右側衣袖的上部佩戴3枚金色V 形臂章,臂章上面還佩戴著一座銀色的恩尼斯基倫城堡徽章(該團團徽)。該團軍官攜帶的皮製佩囊上也有團徽——頭頂皇冠的皇室花押,後面是銀色的恩尼斯基倫城堡圖案,帶有「INNISKILLING DRAGOONS」 銘文的捲軸環繞其間。該團軍官制服上的貼邊同樣使用天鵝絨製作,而且相比其他各團,制服的質量更好。

1854年10月25日,巴拉克拉瓦戰役爆發。清晨,英軍重騎兵旅指揮官斯卡利特(Scarlett)準將率領900名來自第1和第2皇家龍騎兵團(蘇格蘭灰騎兵團)、第4和第5禁衛龍騎兵團以及第6恩尼斯基倫龍騎兵團的重騎兵,對試圖突入己方陣地的俄軍騎兵發動了一次成功的反衝鋒。然而,英軍重騎兵旅的光芒後來卻被輕騎兵旅那次損失慘重的衝鋒所掩蓋。

文摘自《19世紀軍服圖解百科》

相關焦點

  • 克裡米亞戰爭催生世界第一張天氣圖
    克裡米亞戰爭(資料圖來源於網絡)克裡米亞戰爭,是1853年至1856年沙皇俄國與英國、法國、奧斯曼帝國和撒丁王國間進行的戰爭,也叫「東方戰爭」。這場戰爭的影響之一是導致了世界上第一張天氣圖的誕生。1854年11月14日,當英法聯軍包圍了克裡米亞半島的塞瓦斯託波爾,陸戰隊準備在黑海的巴拉克拉瓦港地區登陸時,黑海上風暴來臨,突然狂風大作、巨浪滔天。法國軍艦「亨利4號」遭強風浪襲擊沉沒於黑海北部的佛斯陀,英法聯軍不戰自潰,幾乎全軍覆沒。事後,按照法國軍方的要求,因發現海王星而著名的巴黎天文臺臺長勒弗裡埃研究這次風暴。
  • 蝴蝶效應:一場克裡米亞戰爭,是如何影響萬裡之外的中國的?
    羽翼日漸豐滿的俄羅斯,再也不滿足於小打小鬧,開始了在世界範圍內的鯨吞蠶食。 這時期他們的擴張呈現出了不同以往的特點,加強了對於海洋資源的爭奪,陸地上更加注重佔領和控制沿海港口,尤其是不凍港。
  • 克裡米亞戰爭:一場海戰如何催生了現代天氣預報
    你知道嗎,現代天氣預報的產生,與一場戰爭有關。這場戰爭,叫克裡米亞戰爭。克裡米亞戰爭發生於1853年7月——1855年12月,持續了兩年多時間。作戰的雙方,一是俄國,一是英國、法國、撒丁王國、奧斯曼帝國,目的是為了爭奪巴爾幹半島的所有權。雙方參戰的總兵力超過了200萬。
  • 見證新中國軍服發展歷程|歷次國慶閱兵,亮相幾式軍服?
    在歷次國慶閱兵式上,受閱部隊穿著不同時期的軍服,展示了新中國軍服發展的光輝歷程。開國大典閱兵式——49式軍服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的開國大典。開國大典閱兵式的順序是「海、陸、空」,海軍排在第一位。來自華東軍區海軍與東北的安東海軍學校的的兩個方隊昂首率先走過天安門,代表著新中國最早的海軍。
  • 古羅馬帝國時期的騎兵長矛實物,尖銳、厚實!看起來很像四稜錐
    小編得到的資料顯示,這個鐵矛頭是一隻騎兵長矛上的。矛頭尾部細節古羅馬人一直靠著步兵軍團打天下,是主力中的主力,而古羅馬人的騎兵水平就比較次了,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說是相當低劣。從古羅馬共和國時期開始,羅馬人的騎兵質量就不行,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羅馬境內的馬源較差,其培養出的騎兵也不行,很多時候,羅馬人根本沒有重騎兵,他們的騎兵也不穿鎧甲,全靠短矛、短劍和皮盾戰鬥。要等到羅馬共和國開始大擴張時期,羅馬人的騎兵才開始升級換代,開始由比較富裕的公民來擔當重騎兵,因為也只有他們才能負擔得起盔甲與馬匹的昂貴費用。
  • 俄採取「非對稱混合戰爭」收回克裡米亞,值得我們好好借鑑
    幾年前的克裡米亞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據人民網最新消息稱,2014年2月到2月短短的一個月時間,俄羅斯就利用源於美國的「混合戰爭」手段,運用多種方式一舉收回克裡米亞。俄羅斯此舉令北約大為震動,從而成為了應用該理論的典型非對稱混合戰爭的成功戰例。當時俄羅斯利用克裡米亞的民意為導向,發動克裡米亞半島舉行全民公投,為其收回克裡米亞創造法理依據。
  • 阿拉伯馬的高貴地位:歐洲建設騎兵的參考藍本,世界的通用武器
    ,可以說令歐洲畏懼,而阿拉伯馬也是整個阿拉伯世界國家通用的一樣武器,也是後來歐洲建設騎兵的參考藍本。,這也是阿拉伯馬展現騎兵優勢的最典型戰役,歐洲過去所謂的城防概念也在這一時期被打破,開始逐漸向阿拉伯地區學習,採用一種攻防兼備的新型戰術,而騎兵正是當時發起反攻的有利武器。
  • 共和國海軍07式軍服
    對於07式海軍軍服倍受好評的優點,本文不再作贅述,僅從一個海軍服裝研究者的角度出發,對07式海軍軍服中尚可加以優化的細節略作敘述,以希望這套來之不易的著裝制度能夠不斷完善、進步。深藍色海軍常服綜觀07式軍服中的海軍制服,總體設計上可謂煥然一新,已經完全擺脫了以往的設計思路。
  • 失去克裡米亞烏克蘭有多慘?坦克損失超6000輛,從強國淪為不入流
    1783年,經過數十年的戰爭,沙皇俄國最終將克裡米亞半島納入俄國的版圖之中,一直到1918年成立塔夫裡達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克裡米亞半島都一直歸屬於俄羅斯領土的一部分。三、喪師辱國,悲慘的烏克蘭烏克蘭在俄羅斯謀奪克裡米亞的過程當下並非是無所作為,在俄軍戰領克裡米亞半島之後,烏克蘭一方面集結軍隊,準備收復克裡米亞,另外一方面就是在國際上控訴俄羅斯的"暴行",呼籲英國、美國等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
  • 冷兵器時代的王者,現代戰場上的「奇兵」,二戰蘇聯的騎兵部隊
    騎兵,一個從春秋時期就已經有記載的兵種。在兩千多年的發展中,幾乎全世界所有的帝王悍將都是依靠它來奪取天下,無論是橫掃匈奴的大漢騎兵,踏平滿蒙朝鮮的遼東鐵騎,還是徵戰歐亞大陸的蒙古戰騎,亞歷山大的馬其頓重騎兵,騎兵一直都是冷兵器時代最為重要的戰力之一。
  • 歐洲史上最彪悍的騎兵都有誰?
    其實這就是一種象徵著勇氣和文化的裝飾而已,可以參考漢武帝時期的羽林軍,他們就非常喜歡在頭盔頂部插上紅纓或羽毛進行裝飾,目的就是彰顯軍隊的氣勢和勇氣。如果你覺得他們只是徒有其表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看看下面的記錄你就知道其有多彪悍:  ①1581年,200名翼騎兵在今白俄羅斯僅僅用了7小時就擊敗了3萬名正在郊區準備攻城的俄羅斯騎兵聯軍;  ②1694年,400名翼騎兵在霍多夫(今烏克蘭)以不到百人的傷亡力克4萬名克裡米亞人;  ③1605年,瑞典內戰爆發,2400名波蘭騎兵用了不到20分鐘便收拾了1萬名瑞典士兵
  • 在吞併克裡米亞事件中,俄羅斯的得失如何?
    因為有普京在俄羅斯就能看到恢復當年蘇聯紅色帝國時期榮光的希望!普京也深知這一點,在經濟上毫無建樹的普京現在陷入了只能依靠瘋狂秀肌肉,增加選民的好感,來鞏固自己票倉的怪圈。普京上臺之初接手的俄國是一盤散沙,用開局一個碗來形容,絲毫不覺得誇張。普京總統上任伊始,果斷處置車臣,經過普京整軍經武之後的俄軍表現出了極強的戰鬥力。
  • 中國重型騎兵發展史:為何人馬皆甲的騎兵如此厲害,它如何煉成?
    長戟在春秋時期就已用於戰爭,隨著騎兵扎刺技術的專業化,戟的回拉勾斫功能已無實際用途,東漢部分長戟側深的小枝變成向上翹的鉤刺。  由於真正的馬鞍和馬鐙尚未出現,騎兵在馬背上缺乏牢靠的支撐,衝鋒時需要用一隻手控制戰馬,另一隻手使用武器。用長武器戰鬥,需舉過頭頂,由上向下刺殺,或者平刺攻擊運動敵人的背後以及兩側之敵。如果平端長武器正面衝刺,會因強烈的反作用力摔落馬下。
  • 克裡米亞是關鍵
    "核武器使戰爭手段發揮到了極致,也導致了世界核大戰的爆發沒有勝利者。"對一國來說,核武器是防務力量的最大保障,自然具有威懾作用,美國前總統艾森豪也曾說過:「核彈頭的最大威力,就是它還停留在發射機上。」雖然沒有必要把核武器投入戰爭,但核武器無疑會在許多領域中獲益,特別是外交領域,它是建立一個國家話語權的基礎。
  • 紅軍軍服為何是灰藍色?陳毅「詩意」概括
    後來,這身校服便成為中央蘇區的統一軍服:上衣為灰色中山裝;軍帽是八角帽,帽徽為紅布五角星;軍上衣是立翻領,4個帶蓋加扣的明兜,領口上綴一副紅布領章;下裝是有插手口袋的西裝式軍褲,打綁腿。趙品三由此成為中國工農紅軍軍服的主持設計者。  後來的諸多影視作品及歷史資料中,軍服的顏色也一變再變。比如亮劍中的「李雲龍」在抗日戰爭時期身上穿的衣服總是黑黢黢、油得發亮,可實際上沿用的還是深灰色調。
  • 俄羅斯時隔六十年「收復」克裡米亞
    18日,普京籤署文件,批准關於克裡米亞加入俄羅斯的國家間協議草案    新華網北京3月19日電 英國金融時報網19日報導說,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18日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首次對另一個歐洲國家領土的吞併,大筆一揮,便將烏克蘭的克裡米亞半島併入了俄羅斯聯邦。
  • 克裡米亞效應覆蓋全球 西方謀劃「阻止普京」
    烏克蘭克裡米亞自治共和國總理阿克肖諾夫當日在辛菲羅波爾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克裡米亞公投的籌備工作和應對措施,並回答國際媒體提問。新華社記者沙達提攝   本周日,196萬克裡米亞人將進行公投,決定是否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這被視為「2014年世界最重要的時刻」。
  • 收復克裡米亞,是普京的貢獻還是失誤?
    六年前爆發的克裡米亞事件,就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發生在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個曾經親如兄弟的國家——之間的領土爭端的一個典型案例。克裡米亞問題始末克裡米亞共和國位於現克裡米亞半島,毗鄰黑海,原本是烏克蘭的一個自治共和國。
  • 趙國騎兵依舊不敵秦軍!從秦趙戰爭中看胡服騎射的失敗之處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這一戰國時期重要歷史事件在很多的通俗物上都被提到過,甚至包括教科書(當然這只是筆者回憶之前的學習經歷,這一重要歷史事件可能是在初中被提到過,有可能是在高中,還有可能在大學,當然也有可能是我記錯了)但不管怎麼樣,對於這一歷史事件的描述實際上都突出了一個主題,那就是讚揚趙武靈王「向胡人學習穿著胡服騎馬射箭」的革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