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藝網紀念新詩百年特輯|當代詩人名家近作展讀:朵漁篇(一)

2021-01-21 北京文藝網國際詩歌獎

【編者按】2016年7月,為胡適先生開始創作第一部新詩集《嘗試集》100周年,為隆重紀念新詩百歲,展現海內外當代華語詩歌創作成果,北京文藝網、北京文藝網詩歌論壇、北京文藝網國際華文詩歌獎微信平臺及官方微博正同步推出當代華語詩歌名家近作展讀活動。此次展讀活動將邀請海內外華語詩人名家、實力詩人以自選作品方式參加展讀,展讀作品以近年來的新作為主,形式多樣,不拘一格,旨在立體呈現當代詩歌名家的思想及創作風貌,奉獻給大家一場當代詩歌的精神盛宴。

3.詩論隨筆:

○《保羅·烏切洛的鐘

○《色情、極限與詩歌的吞噬性 ——傑克·吉爾伯特和他的詩生活》





朵漁,1973年出生於山東。1994年畢業於北師大中文系。現居天津,獨立寫作。曾獲華語傳媒年度詩人獎、柔剛詩歌獎、屈原詩歌獎、駱一禾詩歌獎、紫金·雨花文學獎,以及《詩刊》《詩選刊》《星星》《詩建設》等刊物的年度詩人獎等。著有詩集《追蝴蝶》、《最後的黑暗》、《寫小詩讓人發愁》;散文隨筆集《史間道》、《意義把我們弄煩了》、《原鄉的詩神》、《我的呼愁》、《生活在細節中》、《說多了就是傳奇》、《我悲哀地望著我們這一代人》等。



講和


我發明了一種和這個世界講和的

方式:背對它,不理它,幹煸它


我曾舉著燈,卻只發出一小片光亮

我的燈越亮,前面的道路就越黑暗


我曾尋找稻草,那最後一根救命的

稻草,也正是壓垮駱駝的那根稻草


我緊盯著一道光,直到眼前一片黑暗

獄中的自由嚇壞了我,自由如此新鮮


記住一個影子吧,不讓它隨光消逝

記住一段音樂,不讓它隨耳朵流亡


這是一個廁身的時代,謝謝你耶穌

謝謝你尼採,讓我混蛋但不必絕望。

 


可憐見


沒有孩子,我們還可以偷一個,買一個

沒有靈魂,我們還可以租一個,借一個


沒有房子,我們可以去搶,去要

沒有敵人,我們就沒有公共生活


凡攫取的,就給他吧

凡得到的,就給他更多


保羅說,我知道怎樣處卑賤

也知道怎麼處豐富,或飢餓


因攫取者,在為自己掘更深的墓

因得到者,才會有更大的不滿足

 

 

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撒下一粒種子,抽出一顆穗來

必要的前提在於那種自我湮滅


雨落在沙上,變作沙的一部分

光落在暗中,卻沒被黑暗吞噬


愛情通常不是結束在通往法院

的路上,而是在無神論的廚房


黑暗對夜的無知就像我們自己

對自己,一個黑暗肉體的居民


相信清風和統治是一對好鄰居

愛鄰舍,這是我們浪漫的開端

 


以個人的名義


今天,太陽以感冒的名義請假

躲進了雲裡,風一吹,天空

便有了大海的氣質


今天,月亮像一張黑人的臉

而雪花也只是作為雪花在落下

甲甲甲,乙乙乙


今天,我想以個人的名義,為世界

重新安排一種秩序,比如說

就讓雪花甲等同於雪花乙


一個人不偉大,不被很多人知道

沒有被描述的存在感,這是

多麼他媽的正常,就像


一片雪花,一千片雪花,漫天的雪花

共舞於一場暴風雪裡……

 

 

鳥兒們是自由的吧


鳥兒們是自由的吧?我看到它們

在風中翻飛,在花叢和樹冠裡穿梭

我看到它們築巢於房簷、塔尖、枝柯

我看到它們求偶、交配、養育後代

上帝給了它們翅膀,就沒給它們雙手

給了它們尖喙,就沒給它們牙齒

給了它們利爪,就沒給它們雙腿

給了它們歌喉——但上帝也給了我們

為什麼每次聽它們唱歌時,我卻想哭?

 


死在撒馬爾罕


這個草民已在絕望中生活了很久,

上帝給了他三個孩子,算是安慰。


他希望孩子們能夠比他過得好一點,

至少一點點,比如有飯吃,有鞋穿。


至於他自己,好壞已經無所謂了,

只要有酒喝,就會有好的睡眠。


那天他帶著孩子們出行,也是想

找個生路吧,讓火車帶他們去遠方。


就在家鄉的火車站,他遇到了來自

撒馬爾罕的死神:一顆赴約的子彈。


關於撒馬爾罕的故事,讓·波德裡亞

曾在書中講過,我不妨在此重述一遍:


國王的士兵在市場的拐角遇見了死神

趕緊跑回王宮,要國王賜他一匹快馬


他要趁夜色跑得遠遠的,以避開死神

直抵遙遠的東方聖城撒馬爾罕。


國王召見了死神,責備他不該威脅

自己的部下,死神說,我沒想嚇唬他


他跑這麼快,我也很吃驚,事實上

我們的約會定在今晚,在撒馬爾罕。

 

 

波爾多開出的列車


十六歲,剛從西貢回來,乘坐

自波爾多開出的夜車,一家人

都已入睡,只有她還醒著,以及

那個三十多歲的陌生男人

光腳,穿著殖民地式樣的淺色衣裙

聊在西貢的生活,大雨,炎熱遊廊

閉口不談中國情人的話題,身體卻

沒有迴避,假意睡著,將那人的手

勾引到身上來,「他輕輕地把我的腿

分開,摸到下身那個地方,在發抖,

像是要齧咬,再次變得滾燙……」*

夜車開得更快了,車廂的通道一片沉寂

那被稀疏的毛髮所包圍的性器,像一座

小墳,微微敞開著一扇天堂與地獄之門

她後來傾向於認為,能夠激發情慾的寫作

也是好的,就像一盤桃子所激發的食慾

真正的天才呼喚的是強姦,猶如召喚死亡

只是過於虛幻,就像那個晚上,他的柔情

像一滴蜜蠟,在她的身體上彈奏安魂曲

……火車停站,車到巴黎,她睜開眼睛

他的位子已空在那裡,像沒發生過一樣。


*引自杜拉斯《物質生活·波爾多開出的列車》

 

 

父與子


我還沒準備好去做一個十七歲男孩的父親

就像我不知如何做一個七十歲父親的兒子


十個父親站在我人生的十個路口,只有一個父親

曾給過我必要的指引


而一個兒子站在他人生的第一個路口時,我卻

變得比他還沒有信心


當我叫一個男人父親時我覺得他就是整個星空

當一個男孩叫我父親時那是我頭上突生的白髮


作為兒子的父親我希望他在我的衰朽中茁壯

作為父親的兒子我希望他在我的茁壯中不朽


我聽到兒子喊我一聲父親我必須儘快答應下來

我聽到父親喊我一聲兒子我內心突然一個激靈


一個人該拿他的兒子怎麼辦呢,當他在一面鏡子中成為父親

一個人該拿他的父親怎麼辦呢,當他在一張床上重新變成兒子


我突然覺得他們倆是一夥的,目的就是對我前後夾擊

我當然希望我們是三位一體,以對付這垂死的人間倫理。

 

 

在獵戶星座下

    ——給于堅


那天清晨,我們驅車來到雪山腳下,枯草上結著霜

玉龍雪山被一條帶狀雲纏繞,只露出祂雄性的、基礎的部分

你指給我看,喏,山,仿佛因過於碩大而變成了「無名」

我說我曾經看到過祂,那是在黎明時分的樹杈間,迎面撞見

如一塊熊熊燃燒的煤,一顆在天空怦怦跳動的宇宙的心

你也是用這樣的口氣,喏,是祂。是祂。隱沒著,像個大神。

只有北風在祂的腳下呼嘯著,吹響死者的骨頭,像是那種

越過海岬之後所遇到的最廣闊的風。我們站在神山腳下,仿佛

整個陸地都在下沉,周圍是一種獸群般沉重的喘息

一個平原上的寫作者,終於解除了自身的枷鎖,匍匐在

空氣稀薄的高原上,神山讓高原也謙卑、隱伏下來

必須轉向群山,「群山會給我們以幫助」(《馬太福音》)。

而在群山之上,有一種更高的秩序,你指給我看

山的西南方向,那是獵戶星座。但群星隱沒,就像

洞見者發現的一個空無——而我們知道祂在:一種秩序。

多年來,我們依靠平原上的事件活著,那轟鳴的生活

總是被一些小詞填充著,被一些道德律點綴著

我時常以為那就是力量,現在好了,為了擺脫統治,我們

受僱於一個更大的秩序——頭頂的星空,和星空下的諸神

作為方向和基礎,高寒的智慧,幾乎是平靜,一種憤怒

被消化了,像素食,我認出偉大如同渺小,秩序如同無常

我喜歡這些匍匐在星空下的雪山,雪山下的人群,人群

腳下的枯草,乾淨,樸素,弱小,毫無雄心地自愛著

現在,我也學會了像個散淡的大師,在眾人喧譁時

選擇沉默,時而露出釋然的微笑。哦詞的晚年。溫潤如玉的晚年。

但夜晚依然年輕啊。夜晚籠罩著我們,帶走我們黎明的情人

審判也正從我們手中滑走,虛無如同大霧在海上生成……

 


髒水


他喝茶的時候,她正在將廚房的門關閉

看看天色已晚,又將晾曬的衣服收進去

當經過他身旁時,她看了看茶壺,是滿的

她的心也是滿的。她那麼依賴他,而他

卻那麼無賴,她像一個稍有不忍便會

失聲痛哭的人,你能從她的嘴角感受到

那種無力。有時她也想將生活像髒水

那樣潑出去,潑出去,但想要再收回來

可就難了,畢竟,生活還需要這盆髒水。

 

 

受難天使


每個女人都註定會遇上很多

麻煩事。你看這女孩可愛嗎?

嗯,很可愛,那麼乖巧、懂事

見到每個人都主動叫一聲叔叔

或阿姨,就像個小天使,照見

我們的腌臢與蹉跎。但她也會

遭遇難測的命運,在這個無神

的國度,不是每個女孩都能成為

貝婭特麗絲或抹大拉的瑪麗亞

但每個女孩都將成為受難天使

成為所多瑪和蛾摩拉的偉大獻祭

她說起,有一次,在公交車上

一個老頭用手託著醜陋的陰莖

戳她的屁股。很噁心,不是嗎?

「不,是憐憫。」

 


作品


一個老年泥水匠在樓前馬路上

修補一個窨井,井蓋被車倆

軋塌了,他要在雨季來臨之前

將它修好。一小堆水泥和沙子

一輛手推車,一兩件工具和

一小灘水跡,在陽光下,他顯得

孤獨又清晰,還保持著老手藝人的

精細,就像一位外科醫生

要將傷口縫合得完美無缺

而大雨就要在黃昏來臨

新鮮的水泥還來不及幹

他的作品將在一片汪洋中毀於一旦

我們都是這麼想的,而事實也許

正如我們所想的一樣,毀於一旦

但在毀掉之前,他要將它做好

就像這首詩,寫完之後再被人遺忘。

 


安慰


每當我充滿過失、渙散、疲倦而失神地

回到家中,需要一個無用的基礎時

她就將臀部輕輕翹起,像一座鐵砧

讓我在上面鍛打一枚枚釘子

用這些釘子,我將周圍的空氣釘緊

而有時,她也需要一場暴力的安慰

就像一塊燒紅的鐵插入水中

她願作那盆水。

 

 

通過一次偉大的勝利


「你見到過上帝嗎,貞德?」「見過。」

「上帝允諾你出獄了嗎?」「是的。」

「那他允諾你在什麼時候出獄?」

「……通過一次偉大的勝利。」


「其實我從沒見過上帝,哥們,」他

對我說,「但有那麼一兩次,在獄中

我確信我聽到了上帝的聲音……」他

眼角上有淚,但努力不讓它流下來。


在回家的路上,他扭頭看著監獄鐵門

像在回望一座教堂。還會有希望嗎?

會的,這條路很容易,只要你艱難地

下定決心……並通過一次偉大的勝利。

 

 

小銀蓮花

——讀周公度《憶少女》


在色情中,想像力是一種天賦

還是愛的極欲表達?在相互的

交付與索取中,窮盡的概念

能夠自明嗎?純潔與色情如何

完美地體現在一個少女身上?

欲望在那灰燼的中心能否再度

燃起愛?這一切都無可言明

當你們擁有彼此的時候,一種

向死的衝動總是超越了愛,就像

有些人通過愛死亡來愛自己。

如此我想像著,那個黃昏,你們

委身於彼此,仇人般地撕扯著

相互饋贈體內的充盈與不滿

仿佛一臺不斷加速的小汽車

你不斷地換檔,她在你身下

不停地加速,你們共同駛向

懸崖與深淵,直至在黃昏淡淡

的光線中,她的性器像一朵

小銀蓮花一樣在你眼前綻放

——一種因在白天過分盛開

      而在夜晚無法合上的花。

 

 

交付:致薇依


這個笨拙的天才一生只為

一件事活著:如何完美地死去?

因為生是一種重負和愚蠢

而愛也並不比死亡更強大*

但死亡只有一次,需要倍加珍惜

吃是一種暴力,卻是生的必要條件

她曾在信中焦灼地問母親

燻肉該生吃還是煮熟了吃?

為了取消吃,必須通過勞作

消耗自身,讓肌肉變成小麥

當小麥用來待客,就變成了

基督的血。性是另一重罪孽

你能想到,她制服裡的身體

也是柔軟的,但不可觸摸

她缺乏與人擁抱的天賦和勇氣

在西班牙,當一個醉酒的工人

吻了她,她頓時淚如雨下……

她聖潔,寒簡,以飢餓為食

而這一切,都只為,專注地

將自己的一生,交付出去。


*薇依:「要論愛比死亡更強大,是不真實的;死亡更強大。」

 

 

人間的聲音


小巷裡的燈光在黃昏時亮起

冒著雪歸來的人們打開家門


只有回到家裡,才算回到自己

只有回到廚房,才算回到婚姻


此刻,降雪的聲音是天上的聲音

做愛打孩子的聲音是人間的聲音


此刻,最動聽的是小教堂的鐘聲

最婉轉的是童年的樹袋鳥的鳴叫


有一種聲音,勝於世上任何鳥鳴

那是她在衛生間噝噝小便的聲音




保羅·烏切洛的鐘


朵漁


  在寫作的所有環節中,檢視舊作、編訂文集大概是最不令人愉快的一環了。當然,寫作所謂的「創作談」也算其中之一。如果寫作可以「談」的話,也就沒必要去「寫」了。寫作就是一支蠟燭被點燃,當未燃盡的部分去仰望或回視那一點小小的跳動的燭芯,以及體味從頂端流下來的燭淚時,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是的,從意義上講,你曾帶來過一小片光明(希望你不是悲催地在太陽下燃燒),在你沒有遇到強風的理想狀態下,你燃盡了自己,然後世界恢復如初,你已不再存在,意義這個壞東西也灰飛煙滅。但寫作並未因此而墮入虛無,相反,它揭示了寫作自身存在的處境:寫作就是幹掉自己,也就是去冒險,去遭遇自我的不在場,時間的不在場。寫作存在於那蠟燭燃盡的空無中。在這樣一種極端處境中,寫作者最常遭遇的狀態無非是虛無(諸神的不在場)和死亡(自我的不在場),而寫作行為本身,就是對此二者的西西弗斯般的逆轉。


  莫裡斯·布朗肖認為,真正的寫作始於一個點:在這個臨界點上,真正區分著暗夜與黎明、語言與沉默、生存與死亡。「寫作,就是找到這個點,沒有語言用來保持或促使同這個點的接觸,就勿談寫作!」這個點在哪裡?它確然存在於恍兮惚兮中。真正的寫作者能夠體會到這個點的存在,這也是促使他投入到這場赴湯蹈火、永無止境、自我毀滅的激情中去的原因。中文裡「投身」是一個很形象的詞彙,包含著決絕、冒險、永不停歇。因此,當你讓一個「投身」者回身檢視自己的來路,那種蠟炬成灰的幻滅感就太強烈了。越是寫作,便越是沒有把握。卡夫卡在日記裡談到自己的《變形記》時說,「我覺得這本書寫得很糟;也許我徹底完了。」但他又不甘心,過後不久又說:「十分嫌惡《變形記》。結尾無法看明白。幾乎是極不完美。要是當時我不是因為出外做商務旅行受打擾的話,也許會好些。」(1914年1月19日日記)事實上不可能。所有的作品都可以有個假設,但假設毫無意義。即便卡夫卡把所有的時間都獻給了寫作,仍然是不夠的,因為在真正的寫作中,時間是不在場的。我也曾渴望擁有「所有的」時間來寫作,但我發現,「所有的時間」其實就是沒有時間。寫作這種吞噬性的工作要求的不僅僅是時間,還要求著一種狀況,在那種狀況裡,寫作者像一個就要溺水的人,他徒勞地掙扎,試圖抓住一點救命稻草。能否抓住,端賴命運賞賜,以及,他所處的江河。在那種狀態下,向諸神呼告無疑是最安全的,但卡夫卡說,藝術不是宗教,「但它趨向祈禱,這是肯定的」。裡爾克經常處在一個祈禱者的位置上,他一生都在尋覓一處接近諸神的神廟,然後將自己囚禁起來,閉上嘴巴,凝神諦聽。「幾周以來,除了兩次短暫的中斷,我不曾開口說過話,」他在給洛巴哈伯爵夫人的信中寫道,「我終於把自己禁閉在孤獨中,而我投身於工作,就像被果肉裹住的核一樣。」一顆被果肉裹住的核,應該是最接近於源初的神祇的位置吧,就像在母腹中。但它依然不是最佳的狀態。布朗肖認為,召喚神靈的最佳狀態是一種「根本的孤獨」,這種狀態無可驗證,只有真理可把握它,而身後的名聲會偶爾將它照亮。與此相比,裡爾克的狀態只是一種「靜心」。


  寫作者的孤獨類似於神啟,在這個絕地天通、充滿分離和苦惱的流亡時代,「神通」並非要對接一種宗教生活,而是繞過這苦惱的蟲洞,去揭示那種久已遺忘的、被遮蔽的真實。在寫作者的孤獨中,不僅僅時代拋棄了他,作品拋棄了他,連他自己也拋棄了他——他不再是自己的主宰,他將自己拋到了時間/生活之外。他面臨的是這樣一種處境:在暗夜裡,他聽到了一頭獸的真實的聲音。


  以這種處境去觀察,我的寫作早已成灰。


  一則軼聞:在佛羅倫斯主教堂有一座鐘,其彩繪鐘面出自佛羅倫斯畫家保羅·烏切洛。1443年,烏切洛將鐘面畫在教堂內部正門的牆上,其記時方法是由凱撒大帝所推行的「義大利時間」(又名「聖母頌」)。鐘面上標註著全天24小時,以日落為一天之始,因此大鐘必須經常調校,以確保每天的最後一小時都能與日落時間同步。有意思的是,大鐘只有一根指針,而且,是朝逆時針方向走動!保羅·柯艾略在他的小說《薇羅妮卡決定去死》裡說,保羅·烏切洛在設計這座鐘的時候並沒想著去標新立異,在那個時候,一些鍾是順時針走動,還有一些是逆時針,大家司空見慣,並沒有擾亂祈禱與作息的時間。不知何時,順時針被認定為唯一的走向,於是,烏切洛的鐘便成了瘋狂與顛覆的象徵。


  我時常覺得,在我寫作的房間裡,走動著一座保羅·烏切洛的鐘。


  2015·2


往期內容推薦:


北京文藝網紀念新詩百年特輯|當代詩人名家近作展讀:陳黎篇(一)

北京文藝網紀念新詩百年特輯|當代詩人名家近作展讀:陳黎篇(二)

北京文藝網紀念新詩百年特輯|當代詩人名家近作展讀:陳黎篇(三)

北京文藝網紀念新詩百年特輯|當代詩人名家近作展讀:楊煉篇

北京文藝網紀念新詩百年特輯|當代詩人名家近作展讀:楊小濱篇



北京文藝網國際華文詩歌獎

一等獎50000元 二等獎30000元 三等獎10000元

微信號:bjwysgj

投稿地址:http://bbs.artsbj.com/

時間:2014年7月15日--2016年7月14日

主辦單位:北京文藝網 www.artsbj.com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第三屆評獎終評委員會

陳黎(臺灣)、韓東、唐曉渡、西川、于堅、楊煉、楊小濱


北京文藝網國際華文詩歌獎組織委員會

主任委員:楊佴旻、 楊煉 秘書長:唐曉渡 副秘書長:田莊

委員(按漢語拼音排列):Adonis、 Arthur Sze、 Bas Kwakman、 Bernd Scherer、 Breyten Breytenbach、 Forrest Gander、 George Szirtes、 Ilma Rakusa、 Joachim Sartorius、 John Kinsella、 Kate Griffin、 Neil Astley、 Nicola Crocetti、 Rebecca Horn、 Sean O' Brien、 Tony Buzan、 陳黎、朵漁、方明、 管管、 賈夢煒、 姜濤、 萊耳、 藍野、 李繼宏、 李小山、 劉偉冬、 呂進、 芒克、 歐寧、 秦曉宇、 邵燕祥、 唐曉渡、 陶東風、 田莊、 王焱、 吳思敬、 西川、 謝冕、 辛牧、 楊佴旻、 楊煉、 楊文會、 楊小濱、 于堅、 鬱蔥、 臧棣、 翟永明、 張閎、 張默、 張桃洲、 趙振江、 鄭愁予、 周瓚、周儉

協辦單位

北京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首都師範大學文化研究院,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 上海大學中文系,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所,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南京藝術學院研究院,河北大學藝術學院,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讀書》,《鐘山》文學雙月刊,《天南》,《詩選刊》,臺灣《創世紀》詩刊,臺灣《現在詩》詩刊,《當代國際詩壇》,詩生活網,中國詩歌網,中國學術論壇網,中國藝術批評網,原創中國網,新浪網,搜狐網,騰訊網,央視網,人民網,中新網,千龍網,新華網,北青網,鳳凰網,優酷網,詩生活網,不列顛文學翻譯中心(British Centre for Literary Translation),紐卡斯爾文學藝術中心(Newcastle Centre for Arts of Literature)

相關焦點

  • 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詩歌對新詩的啟示
    作者:師力斌《北京文學》副主編杜甫詩歌是古典詩歌的寶藏,也是百年新詩的寶庫。杜甫既是經典的舊詩人,是森嚴法度和完美形式的集大成者;同時也是個新詩人,是自由詩人、實驗詩人。杜詩給新詩以諸多啟示,唯有打破新詩古詩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在詩的意義上討論新詩的發展問題,方有出路。
  • 一周觀展指南|陳從周百年同濟推大展,紀念鄭振鐸故宮展文物
    在上海,除了上海博物館的歷代漆器展,同濟大學紀念園林大家陳從周先生誕辰百年11月25日正式開始,其中包括同濟大學博物館舉辦的陳從周先生百年誕辰展覽與「陳從周《說園》與文人意境——紀念陳從周先生百年畫展」等。在杭州,浙江省博物館則有「佛影靈奇——十六國至五代佛教金銅造像」特展」。
  • 臺灣著名詩人洛夫
    比洛夫小一歲的詩人管管稱洛夫為老師。他說,洛夫做一件事,不但要做成功,而且要做第一,意志令人感佩。  洛夫原名莫洛夫,1928年生於湖南衡陽,1949年來臺。數十年來,他對故鄉的思念化作一首首詩句,廣為傳誦。在告別儀式上,近百幅照片製成的紀念短片,重現了他近年返回大陸尋根、探親、講學、交流、辦展的畫面。  「為何雁回衡陽,因為風的緣故。」
  • 古體詩詞在當代:如何寫出古意和新意
    古體詩詞跟現代詩詞創作能否兼容並蓄,怎樣才能寫出新意……在近日由《詩刊》社中國詩歌網在北京主辦的詩人張珂《蕭月集》新書首發式暨研討會上,業內人士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探討,認為當代詩人在融匯古今、把握時代脈搏的基礎上,可以寫出具有當代風骨的優秀古體詩詞。張珂既寫古詩詞也寫現代詩,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
  • 現代新詩批評的中國形態建構
    現代新詩批評與新詩相伴而生,甚至略早於新詩。五四文學革命前兩年,胡適在美國綺色佳、哥倫比亞大學讀書時就和他的留學生朋友任叔永、楊杏佛、梅覲莊等反覆討論如何改革中國文學及作新詩的問題。正是在「一日一郵片、三日一長函」的往復切磋、爭論中,胡適逐漸明確了「白話詩」的概念,對新詩的語言、形態、作法有了清晰的認識。
  • 6.18藝術慶典|當代名家中堂佳作合輯專場
    易雅藝術平臺特攜手20餘位當代優秀書畫名家,隆重推出「6.18藝術慶典 | 當代名家中堂佳作收藏專場」,用30幅佳作表現與時俱進的中國畫藝術觀念和文化情懷,豐富藝術創作個性面貌!歡迎關注易雅藝術6.18藝術慶典,精彩豪禮送不停!「當代名家中堂佳作收藏專場」內滿2000元即可獲贈書法吉語一幅,數量有限,僅限前20名藏家!
  • 「收藏快報」2021年重點推薦書畫名家——胡振漢
    藝術家簡介:胡振漢,現為中華人民美術網理事,中華文化藝術推廣聯合會會員,東方書畫藝術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當代藝術家協會培訓中心教授,世界華人交流協會客座教授,香港中國國際交流出版社顧問編委,《羲之書畫報當代藝苑》籤約書畫家,人民美術雜誌特邀藝術顧問,中國網際網路聯盟副主編。
  • 甘建華:藍墨水上遊——新詩地理風和葉的傾訴
    讀罷感覺十分震驚,沒想到家鄉竟然擁有這樣一位擅寫經典情歌的詩人。仿佛第一次聽到琴簫合奏曲《林中漫步》,我獨自聆聽著風和葉的傾訴,心底舒緩的愉悅不時地探出頭來,在靜謐的天地中抒發別樣的青春情懷。我很快寫了一篇《南方傾聽蟬的歌唱》,據陳群洲說這是中國文學界關於他的詩歌的第一篇評論。 嗣後關注並不斷地讀到陳群洲的詩歌,然而《繆斯的琴聲》依然是其招牌。
  • 【名家有約661期】薩仁圖婭李發模海男桑恆昌瞭然綠島張繼徵黃元元李自國車延高艾妮克斯/冰凌子張迎春空谷幽蘭淡淡的雲言詩凡無定河
    遼寧省委省政府授予「優秀專家」,臺灣新詩學會頒「弘揚詩藝」,國際炎黃文化研究會授「龍文化·突出貢獻獎」,蒙古國中央省授「議會90年獎章」、最高榮譽獎章及蘇木榮譽市民,國際詩人筆會頒授「中國當代詩人突出貢獻金獎」。
  • 詩人憶汪國真:詩像溪水一樣清澈 眼裡有孩子般的純真
    > 人民網北京4月26日電  (陳苑)詩人汪國真於今天凌晨去世,享年59歲。據汪國真生前好友透露:汪國真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定於4月30日(星期四)早晨8時在北京八寶山東廳舉行。汪國真生前好友、詩人大衛在接受人民網文化頻道記者採訪時說:「汪國真的去世,讓一代人純真而美好的記憶顯得傷痛惋惜,蒼涼而珍貴。」 憶其人:他的眼睛裡有孩子般的純真 「得知汪國真去世的消息,我非常吃驚非常吃驚,不敢相信!
  • 秒星「如塵」當代書畫名家展將於6月28日開幕
    接下來,為了弘揚中國傳統書畫藝術,創造良好的社會藝術氛圍,讓更多的人接觸藝術,參與到名人時間預約、名人書畫作品定製中來,秒星將舉辦「如塵」當代書畫名家展。「如塵」當代書畫名家展將於6月28日在上海相爺府茶樓開幕,聯合展出熊恩普,嚴兆清,顧克剛,方道平,劉步春,張化彥,暢三虎,胡建軍(排名不分前後)諸位老師的佳作。諸位老師在當今藝壇造詣極深,各有千秋。
  • 十位大師級詩人創作的十首優秀童詩
    原標題:十位大師級詩人創作的十首優秀童詩 朗誦:辛月,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現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壓扁了一穗剪秋蘿。 曝著陽光一開一收。 然而,我, 永遠不會忘記: 那鳥兒沒唱完的歌…… 本書主編:金波 兒童文學作家,1935年生於北京,祖籍河北冀縣。首都師範大學教授,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創作委員會主任。 代表作有《烏丟丟的奇遇》《追蹤小綠人》《白城堡》《藍雪花》等。
  • ...師範大學歷史學院舉辦「紀念戚國淦先生百年誕辰暨世界中世紀史...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舉辦「紀念戚國淦先生百年誕辰暨世界中世紀史學術研討會」 2018年06月29日 09:42 來源: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 作者:楊雨菲 字號 關鍵詞:教授
  • 走進喬木的「百鳥園」,上海中國畫院紀念其誕辰百年
    今年是畫家喬木(1920-2002)誕辰百年,喬木師從海上花鳥畫名家江寒汀,曾以花鳥作品聞名於上海。澎湃新聞獲悉,9月18日在上海中國畫院開幕的「百年喬木——喬木作品回顧展」,以百餘幅喬木作品,呈現了他跨度半個世紀的藝術生涯,讓觀眾第一次完整地走進了他的「百鳥園」。秋涼之際,走進嶽陽路上的上海中國畫院展廳,如同來到「百鳥園」。
  • 四海誰人不識君──詩人朔望一鱗半爪/成 放
    看到報上那些描繪劫後天安門「悲歡百代大廣場,風雨千般石未蒼」「一從好月重圓後,火樹冰輪盡華嚴」詩句,曉暢明快,朗朗上口,清新可讀,耐人尋味,感覺大有鬱達夫的風格。原來,這些詩作是朔望所寫,也不知道他是何許人氏?  直到一九八五年,我到杭州初陽臺創作園採訪,見到一位身材魁偉、濃眉大眼的長者,主從介紹這就是北京來的大幹部和詩人朔望,這真讓我喜出望外,讀了他的不少詩,今天才見到了真人。
  • 當代有哪些畫魚名家?擅長畫魚的畫家推薦:藍健康
    當代有哪些畫魚名家?在近現代的國畫創作中,擅長畫魚的名家也不在少數,近現代的國畫大師齊白石、吳青霞、來楚生等都是畫魚的好手,各家各派都有精絕墨寶。當代畫魚高手當數,壯族畫家,中美協會員藍健康老師。
  • 「當代詩人詠夏天」張海燕 卷
    夏季值得吟唱也必得吟唱,詩人在這個季節裡當然不會擱下手中的筆,停下詩歌的腳步。雲帆特色欄目《當代詩人詠四季》繼續為您推「送清涼一夏」系列精彩作品。同病誰言亦同命,葉枯猶作十分春。有感七七狼煙起處孰同仇,歌舞昇平夜不休。非是金床更追夢,血流焉得到盧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