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飛速發展,美感嘆:中國將抓住未來太空的話語權

2020-12-07 騰訊網

中國火箭

近年來,中國在航天領域的發展有目共睹。03年神五實現載人航天技術的實現,即標誌著中國在航天技術上的飛躍,引得國內外媒體熱烈討論。此後的神六、嫦娥、神九、天宮,一次次的突破都引得國內外廣泛的關注。而在最近幾周,中國的太空計劃因為它在太空飛行方面的遠期計劃,又一次受到了美國媒體的強烈關注。

近日,據美國媒體報導稱,截至目前,中國已經在今年進行了27次軌道發射任務,而美國卻連俄羅斯的19次都沒超過,中國在成功的軌道發射次數上已領先世界,而這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然而,中國航天不僅僅是在次數上勝於他國,在效率上同樣也展示了飛快的「中國速度」:中國僅在五天之內,就成功完成了兩次運載火箭的發射!上周三,我國以一箭五星方式成功將寧夏一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僅隔三天,中國又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將兩顆全球多媒體衛星系統發射升空。

中國航天發射

作為中國航天發射最快紀錄保持者,快舟一號甲火箭從產品運抵發射場到完成發射任務,只需要7天時間。發射當天從技術區轉場到發射區完成發射,整個流程只需不到4小時。而且在成功率上,中國一樣做出了令人驚嘆的成績:快舟一號運載火箭累計所有執行商業發射任務成功率100%!

對此,美國媒體感嘆道,中國政府有長期計劃,並且正在採取措施,以成為太空探索領域的全球領導者為目標。而根據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軌道發射成功,中國已經實現了這個目標。而今年美國卻又退後了一步。

美媒稱,美國今年的退後是由於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活動減少了,再有就是聯合發射聯盟公司今年的步履緩慢,或在年底有發射任務。不過即使距今年結束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美國最多還可能進行6次軌道發射,加上這些也還是落後於中國現有的數據。中國的太空計劃不能小覷。

中國空間站效果圖

相比於美國的退步,中國卻日益強大。近日,據報導稱,屬於我們中國的空間站將在2022年前後完成建造並開始運營。空間站的近期規模為100噸,可載3人,相比於現在僅有的國際空間站,中國空間站將擴展1000多度的材料實驗櫃的加工溫度,並能夠開展更加豐富的實驗。而由美國主導建設的國際空間站的壽命將在2024年終止。

到那時,中國空間站將在人類太空領域「一枝獨秀」,由中國主導的國際科研團隊將繼續在太空為人類的未來揮灑汗水。而美國將落到沒有可以使用的空間站的地步。由此美國應該意識到,美國已經一次次地在航天領域一些方面落後於中國了,若維持現狀只會被中國遠遠甩開。據此,美國網友發出感嘆:中國將抓住未來太空的話語權。(嵐張)

相關焦點

  • 參與太空治理,中國不能喪失話語權
    兩周前,來自我國航天領域的近30名專家相聚香山科學會議,謀劃著未來太空治理的「中國圖景」。太空還是未被瓜分的「處女地」,航天大國都在 「跑馬圈地」茫茫宇宙中的一個星球,就像大海上的一個島嶼。繼陸、海、空之後,如今太空是人類活動的第四疆域。大航海時代,各國通過探險將新發現的島嶼、大陸佔為己有。
  • 中國新火箭新飛船高調首飛,定調未來太空話語權
    主要看點:箭船雙雙首飛:長徵五號B首飛+新載人飛船試驗船首次試飛長徵五號B成功首飛,意味著可以順利推進後續重頭戲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首次進入太空,為開啟中國空間站時代打前陣中國自信啟動高密度發射模式,在軌建造空間站拉開序幕,定調未來中國太空話語權從4月24日移至5月5日
  • 美媒發出預測,未來中國或將有3件事情發生,各個都值得期待
    隨著我國的飛速發展,我國的一舉一動也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關注,美國也不例外,甚至有美國媒體針對我國目前發展狀況和國情發出了三大預言。這些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也逐漸增多,國際地位更是顯著提高。而今年通過快速控制國內疫情和幫助其他國家控制疫情,我國的國際地位再次得到了很大提高。第二個預言就是我國的軍事實力得到很大提升。
  • 《流浪地球》搭載火箭飛向太空 同中國航天迎向未來
    《流浪地球》搭載火箭飛向太空 同中國航天迎向未來 時間:2019.02.12 來源:鳳凰網娛樂 分享到:
  • 中國航天發展的未來展望
    未來,近地空間的開發和利用仍將是世界航天活動的重點,並將進入更大規模開發和服務社會的新階段;載人航天向深空擴展,探索月球以及火星成為深空探測的新熱點;航天活動對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重大影響進一步增強,呈現蓬勃發展的新局面。目前,中國航天正處在重點跨越、快速發展的新時期、新階段。
  • 美媒:中國海南文昌或將媲美甘迺迪航天中心
    【海南文昌衛星發射場最新進展】【環球網綜合報導】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網站8月5日刊載評論文章,文章由中國在海南島建造文昌航天中心的話題開始,分析了中國航天事業的定位、環境及近年航天文化的轉變。文章的作者顧克岡(Gregory Kulacki)博士是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的全球安全項目的中國問題主管和資深專家。
  • 美國在太空瘋狂圈地,俄羅斯宣布:將與中國一起建設月球
    隨著老對手美國發起所謂的「太空圈地」計劃所給予的壓力,俄羅斯也開始重新發展航天,與中國成為了新的合作夥伴,並表示「將乘坐中國的飛船前往太空,與中國一起建設月球」。人類第一次登月作為回應,也正是這個時期美、蘇兩大國的航天技術飛速發展達到了頂峰,蘇聯在這個時期是不折不扣的航天大國。
  • 創新與中國航天
    可以說沒有創新就沒有中國的航天,沒有創新就沒有中國科技的飛速發展。是創新成就了中國的航天夢想,是創新成就了崛起的中國。探索浩瀚宇宙,勇攀科技高峰。 隨著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七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中華民族向著實現航天強國的夢想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繼奔月工程後,中國「人造太陽」也將突破,美科學家感嘆:太快了
    , 將為接下來建立實現聚變堆做技術參照,在高比壓、高參數條件下,研究聚變堆相關領域的一系列難題。實現放電標誌著後續的實現研究,將大幅推進我國在核聚變領域的研究,為CFETR的建設打下牢固的基礎。美科學家感嘆中國科技發展太快了反而一直給我們製造科技封鎖的美國卻是倒黴不斷,近日外媒報導,號稱美國「天眼」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完全崩潰,這引來了美科技界的一片「哀嘆」,這與捷報頻傳的中國科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中國載人航天發展歷程:靠自主創新實現飛天夢想
    中國的空間站建成後將進一步推動中國航天技術向更高水平發展,為推動國家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提升綜合國力、提高民族威望作出重要貢獻。  遙想當年,中國人只能羨慕擁有載人空間站的美國、俄羅斯,幾代人的飛天夢想還在醞釀;時至今日,中國的載人航天雖然白手起家,卻飛出了震驚世界的速度,發出了閃耀太空的星光。
  • 中國太空飛機終於穩了,美國不再是唯一
    圖為中國試驗太空飛行器近日,據媒體報導,西北方向傳來一個好消息,中國太空飛機疑似在偏遠地區空軍基地降落,此前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曾發射一型類似太空飛機的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並在飛行2天後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看來中國太空飛機終於穩了,這讓美國網友紛紛感嘆:中國進步太快了,此前世界上只有美國擁有這種新型太空飛行器,而在中國太空飛機出現後,美國不再是唯一。
  • 《太空花園》航天科普藝術展8月28日即將盛大開幕!精彩搶先看
    》航天科普藝術展將盛大開幕十二個藝術展項打造出一個如夢似幻的神秘空間予以人們一場光與影的視覺大賞將遠方的期翼,對未知宇宙的暢想炫酷科技,解鎖航天秘密近些年隨著我國航天科技的飛速發展,先輩們遨遊宇宙的夢想逐漸變為現實
  • 全球最大固體火箭將在中國誕生?美媒:太空勢必因中國而熱鬧非凡
    可以說,獵鷹9號火箭已經碾壓全球其它火箭,從穩定性和發射價格上,正遠遠地把地球上其它火箭拋開,未來似乎要獨霸太空了。從1957年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開始,運載火箭技術一直在不斷發展之中,美、蘇、歐洲、中國、日本還有印度、巴西等國都有著較強的運載火箭技術,成系列的運載火箭不完全統計至少有20幾種以上,還有配套的上面級等,不同的上面級也可以衍生出不同的運載能力的火箭。
  • 美智庫:中國可用神龍飛行器發展太空攻擊平臺
    正是在當時的這種背景下,中國的載人航天選擇從載人飛船起步。不過,中國的太空梭雄心在2000年之後顯然已經重新點燃。在2006年10月,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CALT)透露,中國正在發展一種具有機翼的太空梭,並預計在2020年前投入使用。月球將成為解放軍軍事基地?
  • 馬斯克的SpaceX快速崛起,中國航天不如一家美企?
    迅速崛起的 SpaceXSpaceX 即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由美國人馬斯克於 2002 年創立,屬於商業航天公司。僅 18 年的時間,SpaceX 就在航天技術的關鍵領域取得了比中國還強的成就,特別是在商業航天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 科技日報:太空治理中國不能缺席,航天立法要加快推動
    它們在太空遊蕩,一旦與正在運行的衛星發生「剮蹭」,足以將其直接摧毀,從而產生更多碎片。因此,開展太空垃圾的治理已經迫在眉睫。  除了太空垃圾,人類進入、探索、開發和利用太空的各種活動也都需要規範和治理。兩周前,來自我國航天領域的近30名專家相聚香山科學會議,謀劃著未來太空治理的「中國圖景」。
  • 俄媒文章:中國以航天速度打造太空強國
    中國藉此展現出不輸於美俄的最高科技水平。俄羅斯人眼下只能仰頭觀望美中這兩個主要經濟和技術強國之間的這場競爭了。全文摘編如下:中國人並不諱言,這次探月之旅不僅旨在研究往返月球的所有飛行階段,而且是為載人登月做準備。月壤對於未來建造可居住月球基地的項目很有幫助。
  • 俄媒文章:中國以航天速度打造太空強國
    中國成為繼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取回月球樣本的國家。中國藉此展現出不輸於美俄的最高科技水平。俄羅斯人眼下只能仰頭觀望美中這兩個主要經濟和技術強國之間的這場競爭了。全文摘編如下:中國人並不諱言,這次探月之旅不僅旨在研究往返月球的所有飛行階段,而且是為載人登月做準備。月壤對於未來建造可居住月球基地的項目很有幫助。這些都屬於中國的探月計劃。
  • 民營火箭首次成功入軌 外媒:中國航天業正在實現跨越式發展
    近年來,中國航空航天事業飛速崛起,每一步發展都全球矚目,這一次也不例外。在「雙曲線一號」成功問鼎蒼穹後,英國路透社第一時間進行了報導,稱在兩次嘗試失敗後,中國民營運載火箭企業首獲成功。報導指出,2018年10月,由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藍箭空間」)研製的中國首枚民營火箭「朱雀一號」在酒泉發射,但所搭載衛星未能入軌。
  • 美媒:新太空時代迎來太空超級大國
    過去幾年,中國航天飛速發展,運載火箭、衛星導航系統、載人航天、空間站的發展建設,一次又一次的航天任務不斷刷新著「中國高度」。美媒報導稱,中國正在一步步向太空深處推進,逐漸成為太空超級大國。據美國《時代》周刊網站7月17日報導,坐落在中國戈壁沙漠深紅色沙丘之間,幾座低矮的白色圓頂建築從乾燥的大地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