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選案例:肺炎智能輔助篩查和疫情檢測系統

2020-12-08 人民網

案例名稱:

北京推想科技有限公司:"肺炎智能輔助篩查和疫情監測系統"

參評獎項:

年度案例獎

參評企業/案例簡介:

北京推想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人工智慧醫療創新高科技企業,是同時擁有歐盟CE認証、日本PMDA醫療器械認証和美國FDA認証的醫療AI企業,秉承「用AI建設人類健康命運共同體」的信念,利用深度學習技術,發展包括AI部署管理平臺、AI大數據挖掘科研平臺及AI臨床應用平臺在內的醫療AI全流程平臺,打造醫療質控、健康管理以及科研創新等醫療AI產品,切實為政府、醫療機構、醫生、患者提供先進性、智慧化的服務,做到「AI改善生命健康「。截至2020年9月,推想醫療AI的執行點已經覆蓋全國33個省級行政區。拓展中國醫療市場的同時,也完成了北美、亞太以及歐洲的戰略布局,推想醫療AI服務已覆蓋全球10個國家,平均日AI質控運算64,000+例,完成總病例數已經突破25,000,000+例。推想醫療AI方案正迅猛發展成為頗具規模的AI醫療服務體系。

參評理由:

在1月31日正式首發能夠用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肺炎智能輔助篩查和疫情檢測系統」,為一線醫務工作者奮力戰疫提供科技助力。

推想科技的「肺炎智能輔助篩查和疫情檢測系統」專門裝備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AI模型,迅速投入一線臨床應用,幫助抗疫一線進行肺炎感染篩查和疫情監測。推想科技同時表示,此款AI產品一定將緊貼疫情快速反饋迭代使用,並肩一線的醫務工作者,以堅定不移的信念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推想科技的「肺炎智能輔助篩查和疫情檢測系統」踐行了最初的承諾,在疫情防控、疾病診斷等諸多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人工智慧賦能醫療,攜手一線醫生共同抗「疫」。推想科技肺炎智能輔助篩查和疫情監測系統不僅僅在中國抗疫一線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日本、義大利、美國、德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醫院都投入了使用。讓全世界的醫務工作者能夠在AI的幫助下更快的認識了解這種病毒,以及做好充分的應對準備,這才是AI真正的魅力。

作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醫療創新高科技企業,推想科技將順應「新基建」發展趨勢,將推想醫療AI在國家新基建戰略路徑中,切實有效地提升基礎醫療篩查,診斷,治療能力﹔同時深挖醫療場景,依託於針對單病種實施臨床路徑的挖掘,持續推動拓展多病種、多科室、多場景、多需求的泛AI精準醫療應用領域。持續聚焦,專注技術,全景賦能,推想科技將一直堅守「推動科技想醫所想」的初心,為醫療健康行業創造新機遇,注入新動力,向著「智醫時代」奮勇前行。

註:以上資料均由申報者提供。

(責編:吳曉琴、呂騫)

相關焦點

  • 智能醫生的締造者 新冠肺炎AI影像輔助診斷系統
    來源:鳳凰網綜合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給各疫區本就處於飽和狀態的醫療系統增加了巨大的壓力。多年來致力於用先進科技解決民生問題的推想科技了解到這一情況之後,調集主創團隊,多方奔走,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主要特徵,推出了新冠肺炎AI影像輔助診斷系統。為醫生提供了早期預警、快速篩查、鑑別診斷、病程進展分析等功能。
  • 南開大學與推想科技利用CT影像AI篩查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在人工智慧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同樣可以看到AI的助攻。南開大學計算機學院程明明教授團隊聯合北京推想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新冠肺炎CT影像AI篩查系統,已在包括湖北在內的國內40家醫院應用部署,輔助醫生開展新冠肺炎快速診斷、程度評估、病程動態監測等工作。
  • 月累計超18萬次新冠AI篩查,匯醫慧影助力全球疫情公共衛生建設
    如何利用AI的方法進行一些疾病的識別、疾病的精準診斷,如何把診斷的結果融入到醫生工作流程裡,讓整個工作流程變得結構化、智能化和高效化,都是匯醫慧影正在解決的問題。目前匯醫慧影已完成超過十個疾病的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產品的研發與應用,涉及癌症、血管、骨科、流行病和傳染病等幾大方面。
  • 讀懂疫情背後的科技力量——無接觸式紅外體溫篩查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早期臨床表現為主要為發熱、乾咳、乏力,針對此次疫情,根據官方權威發布平臺發布的《新型肺炎防控知識手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早期臨床表現出現體溫≥37.3℃的人員應到當地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 因此,體溫檢測成為判別和預防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
  • 首發丨李蘭娟院士團隊最新成果:人工智慧輔助COVID-19影像學識別——AI技術從實驗室走向臨床
    AI技術不僅可以用於對醫療圖像定量數位化分析,為診斷提供指導, 還可以用於流行病早期預警, 醫療大數據智能分析等廣泛領域。2019年底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造成了嚴重的公共衛生安全問題。在疫情初期,COVID-19的確診有待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但核酸檢測的滯後性、檢出率低等問題,使得一些患者沒有得到及時診斷、隔離和治療,從而成為潛在傳染源,不利於疫情控制。
  • 前沿研究丨人工智慧輔助COVID-19影像學識別——AI技術從實驗室走向臨床
    在疫情初期,COVID-19的確診有待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但核酸檢測的滯後性、檢出率低等問題,使得一些患者沒有得到及時診斷、隔離和治療,從而成為潛在傳染源,不利於疫情控制。在疫情初期,COVID-19的確診有待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但是核酸檢測有滯後性,且檢出率低,許多病例要重複2~3次檢測。部分患者已有肺部影像學表現,但早期無痰,常規鼻咽拭子病毒檢測陰性。這些患者沒有得到及時診斷、隔離和治療,從而成為潛在傳染源,不利於疫情控制。
  • 中國企業匯醫慧影AI技術協助英國對抗新冠肺炎疫情
    阿米爾·海珊在《終極智能》這本書裡曾寫到:如果我們想要繼續在醫療和醫藥領域取得進步,那就需要精確度。而在可以大規模部署的精確應用方面,AI技術無疑具備顯著優勢。由匯醫慧影開發的新冠肺炎AI智能診斷和篩查軟體,在中國已進入20餘家醫院、累計輔助篩查患者超過12萬人,在實戰中證明了其可靠性和精準度。
  • 智能體溫檢測機器人上崗
    「嘀嘀嘀……」近日,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一臺智能體溫檢測機器人守在門口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肆虐之際,為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交叉感染,市第一醫院「智能體溫檢測機器人」上崗。機器人執勤測體溫,1秒1個檢測就診人體溫,篩查疑似症狀並預警,它們不吃不喝不怕交叉感染,在防疫一線24小時工作。
  • 重慶啟動第二批新冠肺炎疫情應急科技攻關專項
    重慶日報訊 (記者 張亦築)2月25日,市科技局發布消息稱,我市第二批新冠肺炎疫情應急科技攻關專項已正式啟動實施。此次啟動的24個項目主要圍繞新冠肺炎快速篩查與診斷、救治與康復技術開發、應急藥物與疫苗研發、應急設備研發、疫情監測與預警等方面展開,單個項目資助額度50萬元。
  • 澎思科技發布智能無感人體測溫系統 精度高達±0.2°C
    來源:TechWeb.com.cn【TechWeb】2月6日,隨著春運返程高峰的到來,全國各大城市的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形勢更加嚴峻 。今天,AI技術企業澎思科技宣布推出 澎思 智能無感 人體測溫 系統,通過人體識別測溫門禁一體機、可攜式人體測溫系統等不同前端設備部署,可保障地鐵、機場、火車站、汽車站、醫院、學校、社區、企事業單位等公共場所高效通行的同時,實現非接觸式體溫檢測、快速篩查、自動告警。 用科技力量,為遏制疫情蔓延出力 。
  • 行業|《網際網路周刊》重磅發布2019人工智慧案例TOP100
    該糖網篩查轉診平臺將醫學與AI相結合,實現眼底拍照+人工智慧輔助判讀,內分泌科醫生可以完成初步診斷和報告,並將高風險患者轉診至眼科進行後續管理,實現早篩查早診斷,提高了就診的便捷性和治療效果,減少醫生壓力。
  • 智能體溫監測預警系統方案開發
    面對當前新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不斷增加,堅決遏制疫情的擴散蔓延,切實維護廣大市民生命健康安全,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全國人民正在打一場疫情阻擊戰,為了讓政府很夠非常快速的了解屬地企業員工的健康狀況,
  • 行業|新冠疫情會是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的催化劑嗎?
    ,相比核酸檢查的種種受限,CT檢查及時、準確、快捷、肺部病變範圍與臨床症狀密切相關,因此成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早期篩查與診斷的主要參考依據。曠視科技AI測溫儀1秒最多可同時篩查15人,測溫精度小於±0.3℃。商湯科技利用領先的人臉識別算法和熱成像智能測溫技術,在最短時間內推出了「AI智慧防疫解決方案」,可實現對人員體溫、口罩佩戴以及人員身份等多個方面的識別和管理,並能將實時信息統一展現及存檔,助力防控戰「疫」。未來如果AI篩查檢測能成為一種常規手段,那麼疫情會不會得到更快地控制?
  • 基因篩查和檢測有關法律問題:三個案例(上篇)
    從產前NIPT到擴展性攜帶者篩查和遺傳性腫瘤基因panel,婦產科醫生常常會面臨有關其遺傳信息的法律責任以及該信息對患者的法律後果的疑問。以下的三個案例突出了婦產科醫生在進行基因檢測時可能遇到的一些法律問題。這些案例說明了某些法律概念和原則以及與臨床有關的重要立法。這些案例描述並不是要作為法律建議。如要解決涉及合法權利或責任的問題,強烈建議婦產科醫生向專家尋求法律協助。
  • 500 餘個案例,6 大應用方向,AIIA 報告全面解析 AI 抗疫情況
    本次疫情中,利用人工智慧輔助的虛擬藥物篩選系統能夠以 2019-nCoV 冠狀病毒主蛋白酶(3CLpro)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對收錄已上市藥物進行計算篩選,獲得打分較優的潛在有效藥物。5.醫療救治基於影像視覺技術的肺部輔助分析醫療影像視覺技術實現了對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 CT 影像的智能化診斷與定量評價,對各類肺炎疾病嚴重程度進行分級,通過目標檢測技術和分割技術等定位肺部病灶,從而完成病灶形態、範圍、密度等分析,測算疾病累計的肺炎負荷,實現臨床病情的輔助判斷。
  • 肺炎疫情概念股暴漲 藥企緊急攻關檢測試劑
    實際上,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升級消息影響,1月20日醫藥股大幅高開拉升領漲,口罩、抗病毒、流感、疫苗、體外診斷試劑等相關概念股全線暴漲。截至收盤,中證醫藥衛生指數和全指醫藥指數漲幅均達1.75%。「每次有疫情時,相關抗毒病概念股都有一波強勢上漲,但多是短期概念炒作。
  • 值得關注的成都科技:硬核推動疫情防控和社會治理
    眾志成城,疫情終會結束。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的同時,其實很多人都在關注,正如當年非典期間催生淘寶、京東等新事物一樣,此次將會刺激發展哪些新領域、新場景?天虎科技建議,研究機構和投資機構應重視科技推動社會治理和疫情防控、宅經濟、在線生產力促進等3類新場景領域,發掘其中的發展機會。
  • 前沿研究丨鍾南山院士:中國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戰略與進展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教授科研團隊在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0年第10期「新冠病毒肺炎專刊」上撰文,總結了中國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戰略與進展。文中指出,自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流行以來,中國已經建立了流行病學監測系統,這為中國迅速識別出首例「病因不明的肺炎」奠定了基礎。
  • 宣威各地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1月27日上午,宣威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後,及時成立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負責統一指揮調度,制定了《宛水街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組織各單位制訂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出臺紀工委疫情防控工作督查方案,落實應急值守制度,建立暢通輿情報送、定點檢測、重點監測等機制,對存在病毒高風險人群和返鄉人員展開排查和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