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今年上汽大眾的銷量下滑嚴重,但別忘了,北面還有一汽-大眾,因此國內汽車市場依然是大眾的天下。
放眼全球,大眾和豐田的較量從未停止過。
的確,在銷量上,大眾這幾年一直壓過豐田一頭,這或許也只是表面風光,從利潤角度而言,大眾可遠不及豐田。
但是,今年的情況已經變了。
隨著大眾和豐田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成績單後,或許豐田將全面壓制大眾:
從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而言,德國大眾集團實現了960億歐元的銷售額和389.31萬輛的全球銷量,同比分別降低了23%和27.4%。
反觀豐田的成績,半年全球累計銷售416.4萬輛,在銷量和利潤都全面超越大眾,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
這也是豐田六年之後重新回到這一寶座。
而從長遠來看,豐田的發展也比大眾要穩妥的多。
兩大汽車集團的研發能力和自身實力自然不言而喻;
但是,大眾方面受到尾氣門影響被巨額罰單的分期付款壓得有些吃力;
大眾及時採取了減少車型、優化成本等一系列措施,雖有效地穩住了當前局面,但最大的風險還在後面,這便是:孤注一擲押寶純電動車型。
首先,雖然純電市場如今如火如荼,但誰也不能保證未來會是怎樣?是否會有其他更有效安全的能源來取代?這一戰略性的風險是可預見的;
萬一失守,對於大眾集團而言,將是滅頂之災。
其次,大眾從燃油車突然全面轉向純電動,技術儲備上並不充分。
特別是德國人固有的保守穩妥的思路,讓他們無法一瞬間就實現思維上的切換和大膽的創新,這也就是為何至今ID.3交付前出現了不可解決的軟體問題、續航裡程競爭力不足、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能力落後等問題。
再來看豐田這邊,TA的轉型並沒有如此激進。
從燃油車到成熟的混合動力系統,豐田一步一步走得相對紮實了不少;
同時,純電驅動、氫能源、自動駕駛、汽車作業系統的研發投入也正在不斷增加,從發布的專利數量而言,這也是大眾無法追上的。
因此,對於未來趨勢的判斷和技術的儲備而言,豐田要比大眾更加穩固。
如果大眾押對了寶,那就萬事大吉,一旦出現風向的轉變,那麼,不僅會讓此前的努力付之東流,大眾更將交出與豐田競爭的可能性、徹底掉隊,那就非常尷尬了。
而當下,銷量被豐田超越後,大眾可能要在豐田後面跟一段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