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和其它物質一樣都受到地球引力,為何高原地區會缺氧呢?

2020-12-03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當我們從平原地區一下子來到海拔較高的高原,就會明顯感覺到身體不適,比如頭痛、呼吸急促甚至困難、失眠、容易疲倦、食欲不振等,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出現了高原反應,這種情況,尤其常見於快速進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地區的人們。高原反應出現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人體一下子暴露在低氧的環境中,使人體血液中的氧氣含量也隨之下降,各項生理機能都會受到嚴重影響,從而表現為上述症狀,一些體質不好的人群,還有可能會引發急性的高原病,比如急性高原肺水腫、高原腦水腫等,嚴重的還會危及生命安全。那麼,高海拔地區為何就缺氧了呢?

地球的外圍被濃密的大氣層所包圍,大氣層對於地球來說,既是保證地球溫度始終處於平衡狀態的「保溫被」、也是推動地球實現碳氧循環和生物體生態發展的「生命源」,同時也是阻擋地外有害物質侵入的「阻隔層」,對於地球來說至關重要。從大氣層的厚度來看,通常意義上說的大氣層厚度一般為1000公裡左右,不過它與外太空並沒有明顯的界限,一些地外探測器在高空4000公裡處還能探測到稀薄的大氣分子存在。

我們來看一下地球大氣層的結構。從低到高,科學家們根據大氣氣體分子的密度、溫度和組成等方面的差異,將大氣層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逸散層5個層級。關於每個層級的具體特徵和氣體分子特性這裡就不詳細表述了,大家估計都非常清楚。在這5個層級中,對流層對我們的影響最大,我們在地球上的幾乎所有的活動,都是在對流層中完成的,這一層的空氣分子密度最大,雖然只有12公裡左右的厚度,但其質量能達到大氣層所有氣體質量的約75%,特別是水蒸氣幾乎全部分布在這一層,隨著熱冷空氣在這一層的垂直流動,出現了各種氣象條件的變化,雲、霧、雨等現象都發生在這一層內,使地球生命能夠穩定地獲得水、氧氣等要素,從而支撐著生命活動的持續進行。

大氣中的各種氣體的垂直分布,之所以出現這種因高度而逐漸變得稀薄的情況,主要原因就在於地球引力的作用。無論是宇宙間的星體之間,還是地球上的物體與地球之間,都存在著萬有引力的相互作用,同樣,地球的大氣層也不例外。按照萬有引力的計算公式:F=G*m1*m2/(r^2),這裡的r為物體距離地球質心的數值。我們可以看出,當一個物體處於地球的地表時,萬有引力只與這個物體與地質質心的距離有關,由於地球是一個近似球體的橢球體,其赤道半徑與極地半徑存在一定的差異,赤道半徑略大,因此物體在赤道上的地表所受到的重力,要比在兩極的地表所受到的重力小一些,這一點通過多種測量方法已經得到證實。

你看,地球的赤道半徑和極地半徑僅差了20公裡,就會引起物體所受引力作用的差異,那麼對於大氣層來說,1000公裡的高度差,氣體分子所受到的重力作用肯定相差很多,越是下部的氣體所受到的引力作用就會越大,因此氣體分子就有在大氣層的下部聚集的趨勢,這是由引力勢能所決定的,只有當氣體分子的總內能很大時,才有可能使平均動能能夠掙脫引力的作用,從而向上部方向遷移。

因此,對於低海拔地區來說,空氣分子所受到的重力作用,就明顯大於高海拔的地區,這就造成了低海拔地區的空氣密度較大,地勢越低,密度也越大,空氣所帶來的大氣壓也越強。據測算,在對流層內,高度如果每上升12米,那麼大氣壓強就會相應降低1個毫米汞柱,這也印證了隨著高度增加空氣分子逐漸減少的事實。那麼,在氣體密度減少的情況下,單位體積空氣中所含有的氧氣量也會隨之減少,因此,我們在突然來到高海拔地區時,就會因氧氣攝入量不足而引發高原反應。

另外,還有一個因素會增加高原地區的氧氣缺乏,那就是密度。在標準狀態下,空氣的密度為1.29kg/m^3,而空氣的主要組成為氮氣、氧氣、氦氖氬氪氙氡等稀有氣體、二氧化碳以及微量的水蒸氣、一氧化碳、臭氧等,其中標準狀態下氧氣的密度為1.43kg/m^3、二氧化碳為1.98kg/m^3,都要比空氣的平均密度要大,因此地勢越低,二氧化碳和氧氣的體積百分比就會越大,二氧化碳的情形比氧氣的這種趨勢還要突出,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地窖密封之后里面很容易聚集大量的二氧化碳、氧氣含量不足的原因。

因此,從密度的層面來分析,低海拔地區的氧氣體積比要比高原地區大,據測算,當海拔提升到3500米時,空氣中的氧氣含量要比海平面低25%左右,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進一步拉低了高海拔地區的氧氣總量。

綜上,我們從空氣的密度和氧氣的體積百分比兩個方面,都可以看出高原地區的氧氣含量要比平原地區降低的非常明顯,對於那些肺活量大、活動能力強的人來說出現高原反應的比例會更高,引發不適甚至疾病的也更多,因為這部分人對於氧氣的需求量要相對較高,而相反老人、小孩和女性的高原反應則不會那麼強烈。

相關焦點

  • 火焰也是一種物質,同樣受到地球引力作用,為何它的方向朝上呢?
    當我們看到一個物體發生了燃燒,會看到物體的外圍有火焰的存在,而在沒有外界風力幹擾的情況下,我們看到火焰總是朝著上部運動的,但是按照萬有引力的規律,任何物質都會受到地球向下的引力作用,難道火焰不是物質,不會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嗎?其實,火焰從本質上來說也是一種物質,是一種處於等離子態的物質。
  • 聽島主講故事:汽車為什麼會和人一樣出現高原反應呢?
    燃油動力汽車在高原同樣會「高反」,人出現「高反」的解決方式是吸氧,而不是加大力度吸入清潔空氣或者「減掉鼻毛」。汽車發動機空氣濾清器的作用和「鼻毛」一樣,是用過過濾掉空氣中夾雜的雜質,其功能絕對沒有過濾或吸收氧氣這一項。所以汽車在高原拆空濾實屬徒勞,這是對高原反應概念的完全不理解。
  • 在太空中的太空人,明明受到引力作用,為何還會處於失重狀態?
    我們在看宇宙員在太空行走的畫面或者視頻時,會發現他們好像不受到任何重力作用而懸浮在空中,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失重狀態。但是按常理分析,這些太空人在太空中勢必會受到其它星體特別是太陽和地球的引力作用,那麼為什麼太空人沒有被因引力作用而最終墜落到這些星體之上,而是處於懸浮在空中的失重狀態呢?
  • 《流浪地球》中,1萬臺發動機運轉會耗掉大量氧氣,人類不缺氧嗎
    當然在看過電影之後觀眾一般會產生一些疑問,以下是《流浪地球》中值得思考的細節問題,你能回答上其中一個嗎?前期上映的《上海堡壘》幾乎受到了全網的一致差評,這部電影在豆瓣的評分甚至跌破了3分。同時這部電影讓觀眾聯想到了另一部科幻電影,那就是今年春節檔上映的《流浪地球》。
  • 地球氧氣含量僅佔20%,如果突然翻倍,人和動物都逃不了
    筆者-小文陽光、水、空氣是構成生命的三大基礎要素,沒了其中任何一樣,地球都不適宜人類生存,而氧氣作為人類生存的必需品,人類一旦離開氧氣過不了多久就會窒息而亡。但這並不代表,氧氣是越多越好的,甚至,在某些時候,氧氣還會變成毒氣,當氧氣的含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後,人體就會出現「氧中毒」現象。我們通常說的氧氣,是指由兩個氧原子構成的氣體,氧氣均勻地分布在空氣的各個角落裡,除了深海或者青藏高原等受到氣壓、海拔影響的地區外,氧氣在空氣中的含量為百分之20左右。
  • 為何地球是亮的, 太空卻是黑的呢? 不都受到了太陽光照嗎?
    我們生活在宇宙中,也是生活在太陽系中,我們的家有很多,家的定義也非常的廣泛,而地球肯定是我們最貼近最近的家園了,那麼大家不難發現,每天早晨叫醒我們的都是陽光,陽光灑進來的時候,地球就已經亮了,但其實我們知道地球是不會發光的,那麼這光線就只能是太陽提供的了!
  • 假如地球失去氧氣5秒鐘,會發生什麼?可能是我們無法想像的災難
    可事實上,這個氧氣含量剛剛好,如果氧氣含太高,會讓地球的生態發生巨變,會讓生物的進化出現巨大的變化。可能有人覺得,氧氣就是用來呼吸的,這是它最大的作用。於是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假設:假如地球持續失去氧氣5秒鐘,會發生什麼?可能很多人覺得,5秒鐘的缺氧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這只是一個非常短的時間。
  • 氧氣的重要性和對地球萬物的影響
    任何事物的發生都是有原因或過程的,既然這麼假設了,那就來說一說。氧氣瞬間消失五秒,足矣導致所有人跟動物窒息而亡,再就是地球體積會縮小,包括海洋和陸地,會變得更加緊實,當然地球也會因為這五秒鐘導致物種退化的情況。
  • 月球高緯度地區出現赤鐵礦,難道月球有氧氣?或是地球在默默作用
    生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表現為原本具有光澤色彩的金屬表面被一層其它物質所覆蓋,這層物質根據金屬的種類不同而不同,比如銅生鏽表面會產生銅鏽,鐵生鏽表面會產生鐵鏽。根據外媒報導,近期《科學進展》期刊上發表了一篇來自美國夏威夷大學的研究成果,該研究成果指出研究人員通過探測和分析發現了月球的高緯度地區存在赤鐵礦,然而月球上是缺乏氧氣的,那麼這些赤鐵礦是如何形成的呢?
  • 氧氣不可或缺,倘若濃度增加一倍會如何?石炭紀的生物給出答案
    前言地球和其他星球很不一樣,因為地球誕生出了無數種物種,而且地球還擁有厚厚的大氣層和磁場,使得地球的地表環境非常舒適。此外,地球的大氣成分當中有21%都為氧氣,而地球上的絕大部分生物都是需要氧氣,就好比地球的主人人類,人類如果缺乏氧氣,就會因器官衰竭而窒息死亡。既然氧氣對人類如此重要,那是不是意味著氧氣越多越好呢?地球從誕生之初到現在已經46億年了,在地球進化的過程中,環境也在不斷的改變,朝著能夠誕生出生物的方向進化。
  • 假如地球引力突然消失,地球上的水會怎麼樣呢?看完恍然大悟
    我們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地球水資源佔地球面積的71%,可以說地球是一個水球,正因為有了如此多的水,地球的生命才如此豐富多彩。而地球能保持現在這模樣,是因為地球強大的引力將一切物質牢牢地控制住,不讓這些東西亂跑。假如地球突然沒有了引力,那地球可就亂套了。
  • 時間沒有質量,甚至於根本不是物質,為何引力還可以讓時間變慢?
    ,我們的雙腳都可以踏踏實實地踩在地上而不會飄起來,也是因為地球的引力。而我們之所以擁有四季的變化,是因為地球在保證一定傾角的情況下圍繞太陽進行公轉,而造成這一切的是月球以及太陽的引力作用。其實不僅是月球、地球和太陽這樣的宇宙天體,任何具有質量的物體之間都具有相互的引力作用。
  • 時間沒有質量,甚至於根本不是物質,為何引力還可以讓時間變慢?
    其實不僅是月球、地球和太陽這樣的宇宙天體,任何具有質量的物體之間都具有相互的引力作用。光雖然沒有靜止質量,但是它從誕生之時起就一直處於光速運動之中,而運動就會產生慣性質量,而慣性質量又等效於引力質量,所以光一樣會與其它具有質量的物體發生相互的引力作用,因此光會被黑洞強大的引力所束縛,無法逃逸而出,於是黑洞的史瓦西半徑之內就成為了完全不可見的世界,黑洞的「黑」可謂是名副其實。
  • 生命離不開氧氣,如果地球是一個純氧環境,會是什麼樣呢?
    那麼氧氣的濃度是不是越高越好呢?如果地球是一個純氧的環境,那麼又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呢?我們知道,平時所呼吸的空氣之中除了氧氣以外,還有著很多其它氣體。空氣的組成大概是這個樣子的:78%的氮氣、21%的氧氣、0.94%的稀有氣體、0.03%的二氧化碳以及少量的水蒸氣和其它氣體。
  • 地球上99%的物種都需要氧氣,氧氣雖好,可高濃度氧氣卻有毒
    生命要想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就必須從外部環境攝入能量和物質。除了比較低級的生命形式,比如厭氧菌,氧氣是地球上絕大多數生命所必需攝入的物質之一。地球誕生於45億年前,生命大約形成於35億年前,其實地球上最早最原始的生命是不需要氧氣的,那時地球大氣中的氧氣濃度也比較低。
  • 高原邊防傳來好消息,氧氣直通戰士床頭!
    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當兵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他們不僅僅需要上陣殺敵,還需要克服種種環境帶給他們的困擾,其中,高原作戰部隊中士兵可以說是所有士兵中最艱難的一個兵種了。高原作戰部隊,常年深處高原地帶,那裡晝夜溫差極大,而且所含的氧氣十分稀薄,是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地方,但高原作戰部隊卻需要常年駐紮在那裡。
  • 氧氣是生命之源:你的身體缺氧了麼?
    到了25億年前,藍藻細菌在地球的海洋中大規模繁殖,向大氣中排放出了大量的氧氣,大氣中的氧氣濃度急劇升高,從而導致當時的厭氧生物大規模滅絕,這就是大氧化事件。大量的氧氣消耗掉甲烷,失去了甲烷的溫室效應,地球的溫度開始大幅度降低。隨著地球表面被冰雪覆蓋的區域越來越大,地球接收到的熱量也會越來越少,最終,地球進入了休倫冰河時期,整個地球以被冰封長達3億年。
  • 高原如何安全供氧?推薦您幾款氧氣傳感器~
    高原缺氧怎麼回事?氧分壓低!從海平面到萬米的高空,氧氣在空氣中的含量均為21%左右,但是氧分壓卻差別很大。氧分壓的概念:收集一瓶空氣,將其中的氮氣除去,剩餘的氧氣仍會逐漸佔滿整個集氣瓶,此時的壓強會比原來的低,該值為原空氣中氧氣的分壓值。
  • 高原自駕遊最怕高原反應,什麼樣的人容易高原反應,如何來應對呢
    而我在新疆葉城走219國道進入西藏,有一個星期都是在高海拔地區行車,除了白天會氣短,暈暈乎乎外,到了晚上睡到半夜都會頭疼,幾乎每天都是,到了拉薩,海拔降下來才舒服一點。高原反應真的那麼可怕嗎?高原反應確實很可怕的,海拔越高風險也就越大,每年都有人因高反而終止旅行,甚至也有因此而送命的。有人會問,什麼樣的人容易高反呢?其實這個真的沒有明顯的界限。
  • 關上車門和車窗,在車裡過夜,氧氣夠不夠?會不會缺氧?
    有多車主在節假期的時候都會自駕去一些旅遊區放鬆一下,如果沒有事先做準備,就會遇到一些特殊的情況,比如訂不到酒店,那麼一般的車主都將就在車內睡一夜。也有一些人為了節省成本,故意在車內過一夜。在車內過一夜也不是不可以,只要把後排放倒,再墊上被子,裡面的空間還算挺大的,睡起來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