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人之常理,但是歷史上有個群體,他們因為種種原因,犧牲自我,大半輩子服務在皇家大院,被人冠之以太監,公公等一系列飽含情感色彩的稱謂。雖然宮中宮女眾多,身邊並缺少資源,但是畢竟失去了男性的主要生理特徵,他們是不是一進皇宮就是將光棍進行到底,了此餘生呢?這還真不好說。
一入皇宮深似海,太監長期被幽禁在宮廷,不能過正常的家庭生活,相對的宮女也是一個樣子,時間長了,自然寂寞難耐,雙方逐漸向對方看了過去。但是,那時候雙方的關係很簡單,很有點舉案齊眉的意思。啥意思?就是指送飯時把託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後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十分恩愛。而一開始太監和宮女的關係就這樣,叫做對食。
宦官無妻兒,宮女無夫,又很少有機會被皇上臨幸,兩者只有自己尋求安慰由此而結成臨時伴侶,以慰深宮之寂寞,這種關係稱為"對食"。這種關係最早見於漢代,那時候宦官、宮女在一起吃飯,你燒火來我煮飯,還不含有睡覺的意思。後來到了太監人數眾多的明朝,對食已經很流行了,甚至於一個宮女入宮很久而無對食,會遭同伴取笑為"棄物"。搬到現在的意思就是周邊閨蜜整天在朋友圈秀恩愛,你一個人還過著光棍節,宮女同胞們都會投來一個同情的目光。
不僅如此,因為有了新變化,這種關係又有了新稱呼,菜戶。對食大多具有臨時性;而可稱為"菜戶"的宮女與宦官,多共同生活,如同夫妻,具有相當的穩定性。
據《萬曆野獲編》所載,最初因值房宦官和司房宮女接觸較多,便逐漸產生感情。宦官以此為基礎,往往主動替宮女採辦衣食、首飾及日用雜物,以表達追慕之情。宮女若相中此宦官,即可結成伴侶,稱為菜戶。菜戶在明代宮中是公然允許的,即使是皇帝、皇后有時也會問宦官"汝菜戶為誰?"宦官只據實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