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於網絡,本文系作者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在古時候,皇宮裡的宮女和太監可以說是身份地位最可憐的人了,他們不僅出身貧寒,生活無依無靠,到了皇宮還要一伺候別人而維持自己的生活,有時候碰上心腸歹毒的主子,他們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一不小心犯了一丁點錯,就要受到巨大的懲罰,甚至危及性命,十分危險。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往往會從外尋找溫暖,以慰藉生活之苦,那就是對食。
對食,從字面上來看,也就是面對面吃飯的意思,似乎也沒什麼別的含義,但是實際上,對食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一把來說,皇宮宮規森嚴,一般是不允許有人肆意縱容自己情感的,也就是說,皇宮裡的任何人有婚配,都必須要有人為他們做主,一般是皇帝或者太后,有時候也可以是皇后,對食一般發生在宮女和太監的身上,在皇宮中,太監和宮女一般都是因為家庭貧困,無法維持生活而進宮來的,離開了親人和朋友,每天都生活在勾心鬥角中。
他們為了緩解心中的苦悶,於是開始尋找對食的對象,和自己結為夫妻,倆人就像一家人那樣在一起生活。太監找宮女,宮女找太監,他們有的是悄悄對食,有的則是經過了皇帝的允許,而光明正大地結為夫妻,就像民間的普通夫妻那樣,過著互相鼓勵、互相支持的生活,倆人就和家人一樣,榮辱與共,任何一個人受到榮寵或者是刑罰,另外一個人都要陪著他一起,實際上就是把兩個人的興衰榮辱綁在了一起,不分你我的一種狀態,這是為了無論什麼時候都能感受到溫暖和愛,不會心理扭曲。
當然,結為對食的人不只是為了聊慰生活的苦悶,有時候也是相互勾結以擴充自己的勢力,也就是在皇宮中蓄養自己的力量。在明朝時候就有這樣一個例子,大太監魏忠賢就與一個宮女結為對食,倆人狼狽為奸,將大明朝的江山幾乎斷送,這個宮女就是明熹宗朱由校的乳母客氏。由於後宮爭鬥,朱由校的母親又早亡,使得他對乳母客氏的感情極深,就像是自己的親身母親一般,自然也是信任的。在明熹宗即位之後,為了表達對乳母的感激,特將其封為了「奉聖夫人」,也就是說,她與其他一般的宮女不同,不再是以奴才的身份在皇宮生活,而是主子,只是地位較低罷了,宮中的一般人見了她都要行禮。
得到了明熹宗的信任,自然少不了有人來巴結,大太監魏忠賢就是其中的一個,因為明朝時期的東廠制度盛行,太監的勢力很大,魏忠賢剛好又碰上了一個沉迷於木匠活的皇帝,所以朝政的權力都分割了一部分,為了使自己的能力更大,於是與奉聖夫人相勾結,從內從外均掌控了明熹宗,但是明熹宗卻毫不在意,一心撲在了自己的木匠活裡,使得後來崇禎皇帝即位後,雖然想要有所作為,但是無力回天。可以說,這就是對食惹得禍,如果沒有奉聖夫人在內幫助魏忠賢,相信他的勢力也不會那麼猖獗,也就不會對大明朝的江山有這麼大的威脅了。
對食這件事,在現代許多眼裡都被誤會了,甚至將一些齷齪的行為及情景與其相聯繫,但其實是錯誤的。對食只是宮女與太監之間面對面吃飯,共同生活,為了能夠感受到家的溫暖,不至於使得自己一生孤苦罷了。怎麼樣,你對「對食」有了新的認識嗎?你怎麼看待對食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