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熱播的《甄嬛傳》、《如懿傳》等影視劇中,經常會出現宮女和太監結成對食,搭夥做夫妻這種故事情節,由此推動電視劇情節的發展。但是眾所周知,古代皇宮裡的宮女、太監都是沒有自由之身的奴隸,再加上太監又是有生理缺陷之人,這就不禁讓人感到好奇,宮女和太監到底是如何做夫妻的?中國古代宮廷是否真的存在「對食」一事呢?

真實歷史上,對食現象確實存在。其實,「對食」就是古代皇宮裡的一種畸形婚戀,這種宮廷裡的畸形夫妻關係,就源於中國古代宮廷裡的淨身制度。古代宮廷需要大量差役從事一些力氣活,可是帝王為了保持皇室血統的純潔,又強制性要求男性閹割淨身入宮,如此以來,中國古代後宮便有了這樣一群喪失生育功能不男不女的畸形人:太監。除此之外,在皇宮底層擔任差異的奴婢,她們的待遇好不到哪裡去,據史料記載清朝以前,根本沒有規定宮女何時才能出宮,她們在花枝招展的年紀入宮,從事低端下賤的勞動,一生都被困在皇宮裡。

正是由於這種不人道的封建奴隸制度,促成了宮女與太監「對食」關係的形成。這個詞語最早出現於東漢時期,《漢書》中記載「(道)房與(曹)宮對食」,這本書中的對食就被定義為後宮宮人自髮結為夫婦,不過這一時期的對食,很明顯是指宮女之間的「同性戀」婚姻。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對食」一詞也開始帶著宮女與太監結為夫妻。比如明朝時期的《萬曆野獲編》一書中就有記載:「宮人無子者,各擇內監為侶,謂菜戶。」這裡的「菜戶」一詞與「對食」意思相同,是明朝時期宮女與太監結合的專有名詞。

雖說明太祖朱元璋極為痛恨宦官娶妻,對於宮中對食更是適以剝皮之行,但是,由於明朝後宮太監宮女極多——據說高達十萬太監九千宮女,所以,這一時期對食風氣盛行,菜戶更是大量湧現。那麼,對食在明代到底盛行到什麼地步呢?據史料記載:「內中宮人,鮮有無配偶者」,如果宮女沒有自己的菜戶,絕對會被其他人恥笑為廢物,所以這一時期還出現了為宮女、太監說媒者。明朝魏忠賢,更是藉由他與皇帝乳母客氏的對食關係,在亂世中獨攬朝政大權。

正是因為魏忠賢與客氏二人應對食關係,裡外把持朝政,清朝才對太監宮女對食之事處處打壓提防,避免又形成同樣的慘劇。所以自清朝開始,後宮宮女不用終身在宮廷服役,到了25歲以後,她們便可以離婚婚嫁,這讓清朝宮女太監對食之事,要遠低於明朝。
只是故宮裡多的是青春年華的宮女,還有情慾未盡的太監,因此,宮女與太監相互結合之事仍然是屢禁不止,後宮中管事之人也只能睜隻眼閉隻眼罷了。其實不管古代宮廷的對峙是否合法,與正常的男女婚姻來比較,這只是一種變態和畸形的兩性關係,是封建之下宮女和太監對於世俗幸福的渴望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