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的「亮」讓天文臺「無處可躲」

2020-09-03 光明網

8月25日發布的一份報告呼籲,天文學家和數千個新的低軌道衛星的運營商必須攜手,以防止低軌道衛星對行星、恆星和其他天體的地面觀測產生毀滅性影響。

據《科學》報導,這份報告是一個名為SATCON1的線上研討會的成果,約兩個月前250名天文學家、工程師和運營商參加了會議。

「所有光學和紅外觀測站都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天文學家Anthony Tyson在報告發布會上表示。而在美國國家光學紅外天文學研究實驗室天文學家Connie Walker看來,「任何緩解措施的組合都無法消除其影響」。

旨在為偏遠地區提供網際網路接入服務的衛星目前有數百顆。但去年5月SpaceX公司發射第一批衛星後,天文學家對它們在天空中的亮度感到震驚。如果所有發射計劃繼續,衛星數量將超過10萬顆。

「為躲避光汙染而建在偏遠地區的天文臺,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天文研究大學協會的Phil Puxley說,它們「無處可躲」。

當SpaceX的第一批星鏈衛星到達軌道,天文學家很快就意識到,即將於明年開始運營的智利Vera C. Rubin天文臺將受到嚴重影響。

衛星軌跡非常明亮,並且有點失焦,覆蓋了Rubin天文臺測試版相機拍攝的圖像上的幾個像素。「這會使數據分析複雜化,使科學發現減少。」Tyson說,他是該天文臺的首席科學家。

報告稱,其他天文臺可能受影響較小,但在黃昏期間工作的望遠鏡也會遇到問題。因為處於低軌道,衛星經常會在靠近地平線的地方被看到,特別是當衛星在陽光下、望遠鏡卻不在時,其最為明顯。而搜索可能威脅地球的小行星和快速變化的天文現象,往往必須在這樣的條件下進行。

如果衛星選擇在600公裡以上的軌道上運行,情況將變得更糟,因為這樣一來,衛星在夜間大部分時間中都是可見的,夏季甚至整夜都可以看到。

討論的參與者提出了一些減少衛星影響的建議,包括將軌道保持在600公裡以下、使衛星變暗,或者控制衛星在太空中的方向以減少反射(SpaceX已經在測試)。天文學家還應開發從圖像中刪除衛星痕跡的軟體工具,而商業公司應該提供準確的軌道數據,以便天文望遠鏡儘量避開衛星。

報告中提出的唯一能徹底消除影響的措施是少發射或不發射低軌衛星,但考慮到商業公司在衛星發射上的投資以及所預見的利潤豐厚的市場,這是一個不太可能的選擇。(文樂樂)

相關焦點

  • 低軌衛星太「亮」了!讓天文臺「無處可躲」
    旨在為偏遠地區提供網際網路接入服務的衛星目前有數百顆。但去年5月SpaceX公司發射第一批衛星後,天文學家對它們在天空中的亮度感到震驚。如果所有發射計劃發射繼續,衛星數量將超過10萬顆。「為躲避光汙染而建在偏遠地區的天文臺,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天文研究大學協會的Phil Puxley說,它們「無處可躲」。
  • SpaceX的星鏈衛星太晃眼 位於南美的新建天文臺深受其害
    但是SpaceX公司的數百顆「星鏈」網際網路衛星嚴重影響瞭望遠鏡的觀測效果。天文學家表示,儘管SpaceX公司最近在努力降低其「星鏈」衛星的亮度,但衛星產生的光線軌跡仍可能會影響到魯賓天文臺(Rubin Observatory)拍攝的數千張照片。魯賓天文臺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能源部和私人捐款資助,耗資5億美元建成。
  • 雲南天文臺十二時辰
    小編希望通過這篇《雲南天文臺十二時辰》向大家展示雲南天文臺各主要望遠鏡和它們的觀測助手,在某個天氣晴好的日子裡,12時辰(24小時)的工作狀態。對本文內容做出貢獻的有董燕、王德清、宋騰飛、次仁汪堆、黃玉祥、和麗娟、何超、魏巍、常鑫、王建坤。
  • 上海天文臺舉辦「地球2.0凌星巡天衛星」科學討論會
    上海天文臺舉辦「地球2.0凌星巡天衛星」科學討論會 2020-11-03 上海天文臺 【字體:大 中 小】   地球2.0衛星於2020年6月列入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空間科學背景型號項目」(第二批),上海天文臺是項目牽頭承擔單位,參加單位包括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項目負責人是上海天文臺研究員葛健。
  • 我國將同步發展靜止軌道微波探測衛星 讓風雨「無處遁形」
    在研製發射靜止軌道光學系列衛星的同時,我國將同步發展靜止軌道微波探測衛星,實現「連續性+立體觀測」,讓風雨「無處遁形」。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在軌運行的風雲四號衛星,是我國第二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首發星,也是我國第一顆高軌三軸穩定的定量遙感衛星,屬於靜止軌道光學衛星,即依靠可見光和紅外手段進行觀測。
  • 1991年4月5日 康普頓伽瑪天文臺衛星發射成功
    1991年4月5日 康普頓伽瑪天文臺衛星發射成功 2018年04月23日 10:35作者:科普中國網編輯:網絡 1991年4月5日 康普頓伽瑪天文臺衛星發射成功
  • 中科院天文臺開始對俄美衛星碎片進行搜索
    新華網北京2月12日電(記者 孫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趙長印12日表示,由紫金山天文臺負責的中科院觀測網已開始實施對這次俄美衛星碰撞產生的碎片搜索捕獲,並將密切關注這些碎片對我國在用衛星的影響。
  • 我國四大天文臺聯合進行探月衛星測軌實驗
    明年4月,我國研製的「嫦娥一號」探月衛星將奔向月球,屆時位於地面的射電望遠鏡將時刻「盯緊」它的行蹤。目前,「嫦娥一號」還在研製過程中,但地面上的天文臺卻已提前開始了「演習」。
  • 我國四大天文臺、站相繼跟蹤到嫦娥一號衛星信號
    25日,上海天文臺臺長、VLBI測軌分系統總指揮洪曉瑜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採訪時說,上海、北京、昆明、烏魯木齊四地的射電望遠鏡先後在25日4時32分、5時05分、6時47分和7時28分跟蹤接收到嫦娥一號衛星發射信號,信號很強且穩定,說明衛星按預報軌道運行,狀態一切正常。
  • 紫金山天文臺:「最亮」金星10日閃耀星空
    中新網南京7月9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9日消息:天幕中的「維納斯」金星將於10日達到最大亮度,以「啟明星」姿態現身天宇。屆時,閃耀的金星將懸掛在東方天際散發白色光芒,在星空中璀璨奪目,熠熠生輝。
  • 11月可看最亮星星!肉眼就能直接觀賞
    原標題:11月可看最亮星星!肉眼就能直接觀賞   11月1日,金星迎來東大距,整個11月份是觀賞金星的好時機。金星的直徑與地球相當,它本身不發光,金星之所以會成為全天最亮星,一方面因為它離地球距離很近,另一方面因為它表面大氣反照率高,反射了太陽光。
  • 紫金山天文臺利用高分四號地球靜止衛星多譜段數據開展月食觀測研究
    過去許多地基望遠鏡、繞月衛星都對月全食開展過研究。相對於地基望遠鏡,空間平臺觀測可避免大氣的影響,獲得可靠的月球光度/顏色/溫度變化。相對於繞月衛星一次性僅對局部地區觀測,地球軌道平臺可一次性對整個月盤成像,揭示全月盤的光度/顏色/溫度空間變化。
  • 天文臺在哪建,遙感衛星能否說了算?| 賽先生天文
    那麼有的朋友就問了,既然我們已經往太空中發射了很多衛星,有沒有可能利用這些衛星的數據,來選擇合適的天文臺址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遙感衛星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這也就包括了臺址的地理位置、臺址上空全年的雲量變化等;而另一類則決定了在這個臺址進行觀測效果的好壞與否,這其中就包括了譬如會影響成像解析度的大氣的視寧度或者對大氣湍流垂向結構描述更詳細的大氣湍流廓線、大氣當中的風場、會影響大氣對紅外波段星光吸收的可沉降水汽含量等等
  • 雲南天文臺等發現日冕物質拋射的亮前沿具有三層結構
    近日,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太陽活動及CME理論研究團組成員、博士梅志星及其合作者,通過三維磁流體動力學(MHD)數值實驗,研究太陽大氣中日冕物質拋射(CME)的三維大尺度結構,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天文學期刊《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上。日冕物質拋射通常是由向上爆發的磁通量繩引起的。
  • 比天狼星還亮16倍,肉眼可見,這或是人類看到的最亮人造物體
    對於絕大部分的人類,肉眼可見的亮等為6,在6以下亮等的天體都是肉眼看見,6以上的非常暗淡,是肉眼看不見的。月球為何肉眼可見,是因為其視星等為-12,當然可以看見。觀測國際空間站有個優勢,那就是其太陽能電池板可增加被觀測到的概率。一般情況下,太陽能電池板反射的光可讓空間站亮等達到-4.5,和金星差不多,比夜空中的天狼星亮16倍。如果角度合適,空間站上的太陽能電池板可達到-8亮等,比金星還亮十幾倍,我們可以肉眼看到國際空間站電池板的反射光。
  • 歐洲南方天文臺發現迄今最亮超貧金屬星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的望遠鏡觀測到宇宙早期第一代恆星,這些恆星起源很早,是科學家關注的焦點,而研究人員本次發現的還是一種非常明亮的超貧金屬星。這是有史以來發現的最亮超貧金屬星,科學家認為這是銀河系形成之初才有的罕見古老恆星,它的出現為天文學家研究宇宙第一代恆星提供了寶貴的機會。來自巴西聖保羅大學的科學家小組在智利發現了這顆早期恆星,將其命名為2MASS J18082002–5104378。超貧金屬星雖然被認為在宇宙中普遍存在,但時間應該是在早期宇宙中,貧金屬星不論是銀河系內還是河外其他星系都是罕見的。
  • ...專訪中國第一顆綜合性太陽探測衛星—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
    我國第一顆綜合性太陽探測衛星——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ASO-S)將於2022年發射升空,揭示太陽磁場、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一磁兩暴)的形成及相互關係,預期在軌運行不少於4年。ASO-S衛星由三臺有效載荷組成 圖片來源:紫金山天文臺「在地面上對太陽進行觀測,由於地球大氣層的存在,我們只能觀測到有限的波段,即可見光波段和一部分紅外光,以及有限的紫外光和射電輻射,它們在寬廣的太陽輻射波譜中只佔很小的一部分,更多波段輻射,比如說大部分紫外和紅外線、X射線和伽馬射線等高能輻射,都無法達到地面,因為它們在地球大氣中就被吸收掉了。
  • 土衛二:太陽系內最亮的衛星,一個表面幾乎被冰覆蓋的衛星!
    土衛二:太陽系內最亮的衛星,一個表面幾乎被冰覆蓋的衛星! 土衛二是土星的第六大衛星,也是太陽系中最亮的衛星。 在廣闊的夜空中,肉眼就可以很容易看到土星。雖然它不如木星明亮,但它很容易被識別為行星,因為它不像恆星那樣「閃光」。
  • 中國又一衛星升空 刷新精度記錄!蔡英文將無處可藏
    高分五號衛星是世界首顆實現對大氣和陸地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也是中國高分專項中一顆重要的科研衛星。藉助上述設備,高分五號衛星可獲取從紫外到長波紅外譜段的高光譜解析度星載遙感數據,對內陸水體、陸表生態環境、蝕變礦物及巖礦類型等地物目標,以及大氣汙染氣體、溫室氣體、氣溶膠等環境和氣象要素進行綜合探測。
  • 國家天文臺
    基地是由國家天文臺二部和北京市育榮實驗學校共同籌建的,現正式對外開放。該基地距市中心20多公裡,距京昌高速公路只有3公裡,交通便利。  國家天文臺是「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是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命名的「中國青年科技創新行動教育基地」。原北京天文臺沙河站的科普活動曾為此做出了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