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EfficientDynamics技術體系解讀

2020-12-05 第一電動網

  讓我們面對一個現實:全球的能源正變得越來越緊張,而地球已經逐漸無法支持如此多的人口。為了減少對石油的依賴,汽車行業正在探索混合動力技術,對於寶馬來說,該公司早在1972年就製造出了其首款電動汽車,並在慕尼黑奧利匹克運動會上亮相。這款電動汽車基於寶馬1602改造,車重350千克,車中搭載鉛酸電池,純電力行駛裡程僅為60公裡。根據傳聞描述,因為這款車的行駛裡程足夠從寶馬公司總部到奧運會場。

  在隨後的幾十年中,寶馬先後推出了多款電動汽車,例如1975年推出的寶馬LS Electric、1987款寶馬325iX、1991款寶馬E1和E2、2008年推出的MINI E以及2010年推出的Active E。而在去年,寶馬又推出了兩款高科技電動車型————眾所周知為寶馬i3和i8。

  寶馬i3包含生活模塊與驅動模塊兩大模塊,其中電氣化技術均集中於後者。不過回到最初的話題上,若全球的能源消耗殆盡,那麼任何新能源汽車均將變得沒有意義。

  寶馬ActiveE

  或許是出於這樣的擔心,寶馬推出了EfficientDynamics高效動力技術。雖然這一名詞近幾年才出現,不過寶馬早就開始研發相關的技術,例如在寶馬303上的應用。這款車的底盤採用管狀側梁和箱形截面橫梁,其同時也是首款採用雙腎型進氣格柵的寶馬車型。其目的是為了優化車身空氣動力學性能,從而減少燃油消耗。

  寶馬303底盤

  自此以後,寶馬所有的車型均採用了類似架構和設計。寶馬502車型則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它是全球首款發動機缸體採用合金製造的汽車,並且開創了碳纖維材料在底盤中應用的先河,寶馬E36 M3 CSL則將碳纖維的應用進一步拓展,它是寶馬首款大量採用碳纖維材料的車型。

  寶馬將所有這些電氣化設計與輕量化設計相結合,得到了如今的EfficientDynamics技術。所謂EfficientDynamics,並不是指某一個單獨的配置或技術名稱,它指的是一個能夠降低汽車排放和節省燃油的綜合體系。

  VANOS和VALVETRONIC技術

  其在多款車型的不同部位有所體現。例如在前擋泥板處的通風口設計、VANOS凸輪軸控制技術、VALVETRONIC電子氣門控制技術等等。這也是為何EfficientDynamics技術難以準確定義的原因。隨著全球各地區環保相關政策的收緊,將來越來越多的此類技術將成為汽車標配,汽車中使用傳統燃料的比例也將會越來越少。

  除了安裝於車身上的各類空氣動力學套件,寶馬的發動機技術也以高性能、低油耗為目標。這一進程從10多年前首次引入VANOS凸輪軸控制技術就已經開始。

  多年來,寶馬VANOS和VALVETRONIC技術逐漸普及,寶馬也逐漸使用TwinPower雙渦輪發動機取代原本的自然吸氣發動機系列,包括目前的1.5升3缸發動機系列。VANOS和VALVETRONIC一般會與直噴(汽油機)和共軌噴射(柴油)一同出現,對發動機的進氣量和渦輪工作模式進行控制。

  在經過多年研發後,寶馬工程師最終選擇了單缸500毫升的配置,他們認為這樣配置能夠將發動機的聲學特性、振動特性、工作效率和機械摩擦保持在完美的平衡狀態。

  空氣動力:擾流板與前通氣口

  EfficientDynamics綜合體系下的另一項創新則是後方主動擾流板(rear active spoiler)的發明。這項配置首次使用是在寶馬3系Gran Turismo車型上,能夠令車輛在高速狀態下的阻力係數降低2%,同時還能降低油耗並提升車輛平衡性。

  既然提到了空氣動力,那麼一定要提到前方通氣口這項配置,如今幾乎每輛運動車型上都能看到它的存在。在車輛低速時,前保險槓處的葉片處於關閉狀態,從而讓發動機能夠更快達到合適的工作溫度。隨著車速升高,葉片打開,空氣流經前進氣口起到為發動機降溫的作用。

  極致輕量化

  輕量化是EfficientDynamics技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目前的寶馬5系因為其重量過大(約1800千克)而被人詬病,而新一代寶馬據稱將採用更多的複合材料,將重量控制在1700千克左右。

  當然最能體現輕量化技術的車型還當屬寶馬i3,其利用碳纖維增強塑料組成了i3的生活模塊(Life Module)。碳纖維材料擁有和傳統鋼材相同的強度以及鋼材50%的重量,寶馬目前的碳纖維生產已經達到了工業規模。碳纖維製造過程中採用可再生能量,因此職業是該材料環保特性的組成部分之一。在i3的製造過程中消耗的水量和能量分別減少了70%和50%。

  碳纖維並不是寶馬使用的唯一一種輕量化材料,其他的輕量化材料包括鎂材、輕量化塑料、輕量化螺栓和大猩猩玻璃(Gorilla Glass,一種比普通玻璃更輕、噪聲抑制性能更好的玻璃)。

  熱泵&紅外熱輻射

  熱泵裝置節能示意圖

  製造一輛如i3一樣的車需要面對許多技術挑戰,其將改變傳統的造車方式。例如,車內由於沒有傳統內燃機,工程師無法不能依靠電動機發出的微弱熱量為車艙供暖,尤其是在冬天。

  為了迎合EfficientDynamics技術體系的一貫作風,寶馬在i3這款車中引入了加熱泵這項裝置(Heat Pump)。熱泵技術是車輛空調技術的創新,它為車輛製冷和制熱,用1千瓦的電力即可產生3千瓦的製冷功率或2千瓦的制熱功率,而不再是之前1:1的消耗,大大減少了以往空調系統對續航裡程的影響。

  然而,寶馬在此基礎上更進了一步。一般情況下,車主都是獨自在車內,其他座位上並沒有乘客。既然這樣,就無需為整個車艙進行溫控,而僅需對司機座位區域進行溫控即可。但即使是目前最先進的分區空調控制系統也無法精確地僅為一個座位進行溫控。

  寶馬採取的方式是在車門內側、中控扶手左側、儀錶板下方等區域採用紅外熱輻射的方式單獨為司機座位區域加熱,這樣熱量幾乎能完全傳遞到司機身上而不會散逸。另外,紅外熱輻射系統不會發出噪聲,也沒有氣流產生。

  基於導航數據降低油耗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將導航系統與谷歌地圖等軟體協作,或許是目前人類能夠想到的節能技術最後一招。

  在這類技術方面,寶馬擁有動力總成預管理系統(Predictive Drivetrain Management),該系統將逐漸普及到寶馬各個車型,目前僅有X5與5系LCI車型配備。該系統工作原理如下:

  導航系統根據地圖數據預測汽車前方的路況,並根據該信息調節車速,達到節油的目的。例如,當導航系統根據地圖檢測到前方有坡道路段,並且限速為60公裡/時,那麼汽車動力總成將會自動為變速箱換檔,從而讓汽車以最高的速度和最低的油耗順利到達坡頂。

  可能許多司機在駕車時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車擁有如此多的技術。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工程師都是基於司機的駕駛習慣進行技術開發,因此司機不會感到任何異樣。例如,如果司機明知前方限速卻仍然加速行駛,系統並不會主動幹涉,而是尊重司機的意願;而對於守法的司機,動力總成預管理系統也會幫助車輛在不知不覺中降低油耗。

  ECO PRO駕駛模式

  另一項基於導航數據降低油耗的技術是寶馬ECO PRO駕駛模式。當用戶選取了該模式時,系統會計算出發地與目的地之間最節油的一條路線。並且會以在iDrive顯示屏上閃動標記的形式告知司機何時該加/減速。

  ECO PRO駕駛模式減低油耗

  另外,在ECO PRO駕駛模式下,當車速處於50-160公裡/時之間時,司機一旦鬆開加速踏板,變速箱就會與發動機解耦,讓汽車進入所謂的」空擋滑行」狀態,將機械摩擦降到最低的同時也節省了燃油。當司機再次踩下加速踏板時,變速箱會再次與發動機耦合。

  文章中所有提到的技術均為EfficientDynamics技術體系下的組成部分。由此可見,EfficientDynamics本身並沒有明確的定義,只能從整體的角度去理解它。EfficientDynamics概念今後還將包括燃料電池技術的使用。寶馬目前已經與豐田合作研發燃料電池汽車,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能看到成果。目前唯一的問題就是,消費者是否做好了迎接新技術的準備。

來源:蓋世汽車網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jishu/27311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文中圖片源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焦點

  • 寶馬EfficientDynamics概念車全球首發
    當地時間15日早晨9點,寶馬正式發布了其Vison EfficientDynamics概念車。作為本次車展寶馬看臺的最大亮點之一,它將代表著寶馬清潔能源的最新科技。EfficientDynamics核心的傳動系統體系結構令人感到震憾: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而內燃機部分則由三缸柴油機組成。
  • 夢幻 試寶馬Vision EfficientDynamics
    寶馬Vision EfficientDynamics是一款插電式渦輪增壓柴油混合動力概念車,它體重整備剛剛超過1360公斤,身長4600毫米,寬1900毫米,高1240毫米。採用2+2座椅布局,行李廂空間為150升。作為展示車,它採用21英寸輪轂,配195/55輪胎。讓人特別感興趣的是這款車為了輕量化而採取的創新手段。
  • 關於BMW Efficient Dynamics的詳細介紹
    在Efficient Dynamics的理念引導下,BMW先後為我們呈現了以下七大技術創新: BMW Efficient Dynamics     1、 BMW發動機節能啟停功能    這是一項新的節能技術,全名是STOP/START智能停啟節能技術。原理很簡單:如果發動機不運轉它就不耗油。
  • 寶馬概念Vision EfficientDynamics亞洲首發
    作為採用完全混合技術的Plug in車型設計,這款獨特的 2+2 車型提供享受 BMW M 級車性能的所有質量和功能,油耗和排放管理標準甚至優於今天市場中的小型車。三缸渦輪增壓柴油機和前軸上的混合同步電機,外加後軸上的完全混合系統的智能組合,提供了這種優越性。
  • 新技術解讀:寶馬xDrive全時四驅系統
    xDrive四驅系統解讀中國名車網2011年7月19日報導 從1985年第一輛搭載四驅系統的325iX面世至今,寶馬全時四驅技術已經發展了26年,而在過去的26年內,寶馬的智能全時四驅技術為人們在駕駛車輛時提供了更好的駕駛樂趣和更好的安全保證。
  • 研究材料表面空位擴散的自由能面(Metadynamics動力學方法)
    本教程介紹如何在 QuantumATK 中設置和運行 Metadynamics 模擬來研究銅 (111) 表面上空位擴散的自由能分布。Metadynamics 是基於分子動力學的一種很有用的模擬方法,可以研究多維自由能表面(FESs),通過基於體系微觀坐標的多個綜合變量(Collective Variables,CV)的函數重構體系的 FES。
  • 寶馬集團又「添丁」 主攻新技術
    來源:經濟日報電動汽車的發展離不開電池技術的進步,未來電芯能量密度將不斷提高,充電也更快,寶馬集團全新電芯技術中心由此而生,以最先進的實驗室和研發技術致力於新一代電芯的開發。請看詳細報導↓↓↓寶馬集團11月14日在德國慕尼黑向來自世界各地的媒體人展示其全新電芯技術中心。
  • 麻省理工和寶馬等聯手,利用晶格動力學加速高能固態鋰電池開發
    汽車氪獲悉,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發團隊與橡樹嶺國家實驗室( ORNL )、寶馬集團和東京工業大學合作,研發出一種全新方法來改變鋰離子導體的離子遷移率和抗氧化穩定性,利用晶格動力學(lattice dynamics)開發可充電電池的關鍵組成部分。
  • LEDdynamics新品替代現有螢光燈(圖)
    LEDdynamics新品替代現有螢光燈(圖) 文章來源自:阿拉丁照明網
  • 講座推薦 | 解讀史前石器:技術與功能
    講座時間:11月21日(周三)18:30-20:30講座地點:紅五樓5201講座主題:解讀史前石器:技術與功能主講人:Stefano Grimaldi,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Trento (Italy)主持人:吳小紅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 從新產品,新技術到生態系統布局,看寶馬如何玩轉新能源市場
    而從1602e開始,寶馬幾乎從未間斷過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而每一次新產品的推出,都能看到寶馬在新能源技術上取得階段性的進步。但是,要說到真正打開寶馬新能源大門的產品,一定是從寶馬i3開始。在寶馬i3的基礎上,明年寶馬計劃推出iX3,主要是針對中國消費者,這款車在中國設計,為中國研發,同時會出口到世界很多其他國家和地區,這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純電動SAV。更重要的是,iX3是寶馬第一款搭載了第五代電動驅動和電池模塊組的電動車,並且未來寶馬會在這個產品體系上做進一步的拓展和升華。換言之,通過寶馬i3所取得的市場成功和技術沉澱,才有了包括iX3等系列產品的推進。
  • 配備5G等尖端科技 解讀寶馬iX智能化出行構想
    而這其中,寶馬可以說是今年最吸引眼球的一個,從全新4系開始,寶馬就在設計語言上做了很大的改變。就在上周,寶馬發布了全新電動中大型SUV-- 寶馬iX,讓其再次成為那個萬眾矚目的焦點。寶馬首款中大型純電豪華SAV,續航超過600km;寶馬首款採用全新數位化架構和5G等技術組合的車型;寶馬首款無邊框車門SAV,首款六邊形方向盤、一體式曲面屏、撥片式換擋杆車型。
  • 華晨寶馬技術及生產高級副總裁海森履新
    (北京/瀋陽)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董事會任命了海森博士(Dr. Anton Heiss)接替方諾德先生(Mr. Knudt Flor)擔任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技術及生產高級副總裁。 海森博士1988年加入寶馬集團,曾在德國多家BMW工廠及英國MINI工廠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加入華晨寶馬後,海森博士將為華晨寶馬在公司第二個十年的蓬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海森博士簡歷 Dr. (Ing.)
  • Quantized vortex stability and dynamics in superfluidity and...
    包維柱所在單位:新加坡國立大學數學學院報告地點:數學學院第一報告廳報告時間:2018-10-17 10:00-11:00報告題目:Quantized vortex stability and dynamics
  • 寶馬2系敞篷車廣告的英中翻譯文字
    Inspired by classic BMW driving dynamics, the Sport Line model includes "BMW Sport" lettering on the door sill finishers.
  • 同為四驅,為什麼大家覺得奧迪比奔馳寶馬要好?
    今天我又帶來一個技術解讀帖,為什麼大家都覺得奧迪的Quattro四驅系統要比寶馬xDrive和奔馳的4Matic要高級?目前在售汽車中最厲害的四驅系統是什麼?四驅系統哪家強,看完這個很迷茫目前市面上大家最熟知的四驅系統,應該就是奧迪的Quattro全時四驅,寶馬一直是以後驅為大家所熟知,估計這就衍生出了寶馬的四驅系統不厲害的傳說,其實在海外的視頻資料裡,奔馳的4Matic、寶馬的xDrive是與奧迪的Quattro並行放在一起解釋的,不相上下。
  • 「寶馬M部門」寶馬高性能代表
    這次講講「BMW M」BMW M,全名「BMW M Gmbh」,俗稱「寶馬M部」成立於1972年,是附屬於寶馬集團的高性能車型專業研發製造部門。原本被稱為M部門的該公司本是寶馬特別設立用來參與賽車運動的特殊部門,但後來逐漸轉變為專事開發原廠高性能車款(M車系)與原廠性能化改裝套件的單位。
  • 寶馬850i是一款運動型技術火力的汽車
    直接針對梅賽德斯 - 奔馳S級轎跑車等競爭對手,M850i xDrive Coupe是一款憑藉其咄咄逼人的運動型鈑金包含嚴謹的技術火力的汽車。頂,我們的測試車增加了一點 - 這是寶馬第一次提供全車型M系列以外的汽車。它突出了屋頂的「雙泡」形狀,傾斜的後窗和肌肉後端。這可能「僅」被寶馬稱為M性能車型,但它已經看起來像是一部分,採用了比其頭號競爭對手S級轎跑車更加運動的設計路線。
  • 解讀| 深化德育改革,構建科學有效的德育評價體系
    >深化德育改革,構建科學有效的德育評價體系——對《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深度解讀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下文簡稱《方案》),其中第15條指出要「完善德育評價。
  • 拋開對標奔馳寶馬,蔚來ET7值得承載更大的理想
    從技術、黑科技層面,蔚來ET7的確不乏亮眼的技術,包括固態電池、雷射雷達、超強算力平臺等等。但如果僅僅是拿著配置清單來看,滿滿黑科技加持的蔚來ET7,更像是一臺堆料的車型,與當下新勢力車型大方向無異。再者,從消費者的購車角度,蔚來ET7也並未達到與奔馳寶馬背靠背競爭的地位。試代入一下,當一個人需要購買一臺傳統豪華品牌的行政級轎車時,難道真的會被蔚來ET7所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