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解讀:寶馬xDrive全時四驅系統

2020-12-08 網易汽車

宋體; FONT-SIZE: 10pt" align=center>寶馬xDrive四驅系統解讀

中國名車網2011年7月19日報導 從1985年第一輛搭載四驅系統的325iX面世至今,寶馬全時四驅技術已經發展了26年,而在過去的26年內,寶馬的智能全時四驅技術為人們在駕駛車輛時提供了更好的駕駛樂趣和更好的安全保證。從起初的前後恆定動力配比到後來更加全面的xDrive智能全時四驅技術,寶馬的技術人員通過25年不斷地鑽研與積累,為我們帶來了現在這套公路性能與越野性能兩不耽誤的xDrive全時智能四驅系統。

寶馬智能四驅技術發展史——前世

在細說xDrive智能全時四驅系統之前,我們當然就要先了解下寶馬四驅系統的發展歷史,這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的寶馬3系(E30)和5系轎車(E28、E34)。

1985年的法蘭克福車展,寶馬推出了BMW M3和BMW 3系敞篷,這兩款車型的橫空出世搶走了當時同樣具有跨時代意義的BMW 325iX車型的風採,而這款BMW 325iX則是當時寶馬的第一款四輪驅動車型。從此開起來寶馬品牌四驅的先河。

當時,BMW 325iX上配備了一套以前37%後63%的固定比例分配動力的四輪驅動系統,這套系統的分動箱與中央差速器內的粘性鎖止機構可以根據前後輪的轉速差,在需要的時候實現連接,但車輪沒有獨立的鎖止機構。此後的寶馬3系、5系,甚至是7系列轎車除了生產傳統的後驅版車型外,也都會提供裝備四驅驅動系統的「Xi」車型,可供消費者的選擇。但這類車型並沒有正式進入過中國市場。

1991年,寶馬的這套四輪驅動系統首次被應用於BMW 5系車型上,更重要的是在BMW 5系車型上所使用的四輪驅動系統通過電子控制差速鎖,實現了動力的可變配比。在日常情況下,這套系統會將發動機輸出的動力以36:64的的比例分配到車輛的前後橋上。但如果遇到特殊駕駛行為或特殊路況時,系統會根據ABS系統、發動機和制動管理系統所提供的數據適當調整車輛前後橋上的動力配比。

1999年對於寶馬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年,這一年,寶馬推出了一款真正意義上的SUV車型——第一代寶馬X5(E53),一款具備公路性能和形似傳統越野車的車型。該車有一個獨立的中央差速器,通過行星齒輪機構可以將發動機的動力已38:62的比例分配給前後輪,同時標配了DSC動態穩定控制系統ADB-X自動差速制動系統和HOC下坡控制系統。對車輛打滑車輪的制動靠電腦控制全自動完全,把從打滑車輪上流失的動力輸出到有抓地力的輪胎上。

寶馬智能四驅技術發展史——今生

在早期時候,寶馬的四輪驅動系統並不叫xDrive而是以制動力分配系統的ADB-X命名,它跟奔馳的4MATIC幾乎是同時代的產品,並且它在設計和性能上也跟奔馳的4MATIC非常相似,同樣採用前、中、後三個開放式差速器,動力通過這三個差速器分配給每個車輪,當有車輪打滑時,也時通過ABS的制動來實現差動限制的。

到了2003年寶馬在這套系統的中央差速器上安裝上了一套多片離合器,形成了現在的xDrive智能全時四驅系統。它中央差速器上的這套多片離合器由一個液壓閥控制,液壓閥能產生很大的推力,在電腦的控制下實現多片離合器的分離和結合。當多片離合器分離時,中央差速器按照把動力分配給受阻力小的車輪的原則分配動力,但當車輪打滑時,多片離合器結合,把動力分配到抓地力大的車輪上,增加了車輛在高速行駛時的穩定性。而這套系統也被使用在了2004年推出的第一代BMW X3車型上。

在極端情況下,xDrive系統可以將100%的動力快速的輸送至前軸或後軸上。目前在售的寶馬X1、X3、X5都是基本相同的xDrive系統,而X6車型則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動態動力分配系統。

經過多年的發展,xDrive智能全時四輪驅動系統在2008年實現了進一步的拓展,在2008年推出的BMW X6車型上,xDrive系統首次與動態性能控制系統相配合,實現了車輛後兩輪之間的動力分配。在2009年,xDrive系統又在BMW ActiveHybrid X6車型上實現了在油-電混合動力車型上的使用。

寶馬X6車型動態動力分配系統:相比於普通寶馬X1、X3和X5的xDrive系統,寶馬X6在其基礎上增加了一套動態驅動力分配系統(DPC)。該系統可以對車輛的後輪進行獨立的動力分配。當車輛右轉彎時,左後輪會向道路傳遞更多的動力,因此動態驅動力分配系統會分配更多驅動力至左後輪。當車輛左轉時,動態驅動力分配系統會將更多驅動力輸送至右後輪,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右後輪會向道路傳遞更多的動力。而當車輛直線行駛時,動態驅動力分配系統將向兩個後輪輸送相同的動力,從而獲得最佳的牽引力。

xDrive的工作原理

汽車四驅技術發展到今天,已不再只由純機械式中央差速器負責前後輪的動力分配這麼簡單,由ECU行車電腦配合差速器完成動力分配也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最先進的公路四驅幾乎可以精確分配每個車輪的動力。xDrive正是這樣的四輪啟動技術,它就是採用多片離合器來控制動力分配的。前後軸動力分配的多少由ECU精確控制,並且xDrive的多片離合以反應快著稱,這使得寶馬汽車的操控性能性到了空前大高度。

xDrive的多碟式離合器位於變速箱和萬向軸之間,它可以在前後軸之間自由分配驅動力。像所有BMW汽車一樣,一根驅動軸通向後軸,而另一根則通向發動機旁邊的前軸。電控馬達瞬間即可將離合器碟片壓在一起。壓力越大,通過鏈式萬向軸傳至前軸的動力就越大。壓力消失時,離合器碟片分離,所有的動力都傳至後軸。

寶馬XDrive四輪驅動技術驅動變化示意圖

在正常駕駛條件下,xDrive系統按照40:60的比例分配發動機動力。在路面情況複雜時,xDrive通過預測車身姿態的改變,電腦控制液壓、壓合多片離合器,進而進行前後軸的分配。對道路和駕駛條件的變化做出反應,改變縱向驅動力的分配。

行駛過程中,如果系統發現車輛可能轉向不足,也就是前輪開始被拖向彎道外側,就會減少分配給前橋的扭矩,將幾乎所有動力都輸送至後橋。該系統還不斷與動態穩定系統DSC交換信息,從而可以從一開始就識別到車輪打滑。一旦出現車輪打滑,電動機會鎖定xDrive的多片式離合器,並通過額外的驅動力矩使這個車輪擁有更好的附著力,同時空轉的車輪也會得到剎車裝置的有效控制。這就意味著,無論路面如何突然變化,都會有適量的扭矩被輸送到抓地性最好的車輪上,即使是在部分結冰的道路上。

寶馬四驅車型採用的中央分動器,大致可以分為兩種結構,其中原則上傳遞扭矩在400牛米以下的使用齒輪傳統,而傳遞扭矩在400牛米以上的採用鏈條傳動。至於具體採用車型列表如下:

適用於傳遞扭矩在400牛米以上的鏈條傳動式分動器結構示意圖,如下:

扭矩在400牛米以上的鏈條傳動式分動器結構示意圖

適用於傳遞扭矩在400牛米以下的齒輪傳動式分動器結構示意圖,如下:

扭矩在400牛米以下的齒輪傳動式分動器結構示意圖

需要說明的是:寶馬xDrive系統中的中央分動箱由電腦自動控制其內部的多片離合器從而實現對輸出至前橋和後橋上的動力進行分配,但該系統不可認為參與控制。

點評:

寶馬xDrive車型的最大賣點,並不在翻山越嶺,爬石過坑的從容無畏,而在於相比於轎車更高的視野、更高的離地間隙、更大更靈活的車內空間,以及在冰雪溼滑路面或簡單非鋪裝路面上相比於普通後驅寶馬轎車所擁有的更好的操控性、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強的通過能力。

相關技術

DSC:Dynamic Stability Control

DSC是動態穩定控制系統,為加速防滑控制或循跡控制系統的進一步延伸,能確保車子在轉彎時仍能擁有最佳的循跡性,以確保行車的穩定性,DSC系統為了要使車子在轉彎時仍有好的循跡性, 配有更先進的偵測及控制配備,如有能偵測車輪轉速外,還有偵測方向盤轉動的幅度、車速、以及車子的側向加速度,根據以上所偵測到的資訊,來判斷車輪在轉彎過程中是否打滑的危險, 如果會有打滑的危險或已經打滑, 則電腦馬上會命令制動油壓控制系統將打滑的車輪進行適當的制動作用,或著是以減少噴油量、延遲點火的方式來降低發動機力量的輸出,達到了輪胎在各種行駛條件下防止打滑的現象, 進而使車輛無論在起動加速、再加速、轉彎等過程都能獲得好的循跡性。

DPC:Dynamic Performance Control

DPC是寶馬開發的一套動態驅動力分配系統。它可以根據後橋的需要準確地在兩個後輪之間分配驅動力,調整車身姿態提高穩定性,從而帶來更高的安全性。DPC和xDrive相互配合:在轉向不足時,首先由xDrive將驅動力向後軸轉移,然後DPC將後軸的驅動力更多地分配給外側車輪(最高可達100%),這樣可以糾正轉向不足的姿態,使車身回到正確的軌跡上來;而在轉向過度時則相反,xDrive將驅動力向前軸轉移,DPC將前軸獲得的驅動力分配給內側車輪,在不損失動力的條件下大幅度提高車身的動態特性和穩定性。

本文來源:中國名車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寶馬xDrive、奔馳4 MATIC、奧迪quattro三強四驅技術有什麼不同?
    在第二代縱置發動機中,四驅系統與橫置發動機完全不同,奔馳和奧迪的四驅是傳統意義上的全時四驅,也就是說兩者都有真正的中央差速器。奔馳4 Matic系統有兩種中央差速器, C/E/S/GLC級採用行星齒輪差速器,行星機架作為動力輸入軸,太陽輪和齒圈分別對應前後軸。
  • 同為四驅,為什麼大家覺得奧迪比奔馳寶馬要好?
    今天我又帶來一個技術解讀帖,為什麼大家都覺得奧迪的Quattro四驅系統要比寶馬xDrive和奔馳的4Matic要高級?目前在售汽車中最厲害的四驅系統是什麼?四驅系統哪家強,看完這個很迷茫目前市面上大家最熟知的四驅系統,應該就是奧迪的Quattro全時四驅,寶馬一直是以後驅為大家所熟知,估計這就衍生出了寶馬的四驅系統不厲害的傳說,其實在海外的視頻資料裡,奔馳的4Matic、寶馬的xDrive是與奧迪的Quattro並行放在一起解釋的,不相上下。
  • 還看啥寶馬X4,這轎跑SUV奔馳出品,9AT+全時四驅
    寶馬X6毫無疑問是車輛用SUV車的創立者,國內製造商也會開各種各樣的車來行駛SUV車,寶馬下面也有X4這個中型的筐在SUV上行駛,競爭對手奔馳也在和寶馬競爭,今天介紹的這款奔馳的籃子不僅比奔馳GLC有個性,而且是進口的車型,比起寶馬 X4更有個性,更加豪華,所有系統都有自動停車功能,有好的優惠
  • 買車選四驅,到底哪個品牌四驅系統才更靠譜?
    今天,馬拉車市就帶大家看看那些真正能帶大家跨過山和大海 ,也穿過人山人海的四驅系統!聊聊誰的四驅系統最有優勢?德系——四驅系統說到德系,就是ABB三駕馬車,而四驅系統無非就是奧迪的Quattro、奔馳4-MATIC、寶馬Xdrive。
  • 全時四驅才是真四驅 脫困能力就是強 最便宜才賣20萬出頭
    說到越野相信不少車友都有這樣的想法,不過要想有更好的體驗,最少也得要有越野能力的車型,像陸巡、奔馳G、衛士、途樂等越野性能突出的車型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都是採用了全時四驅系統,當然了在預算沒有那麼多的情況下,選擇搭配了全時四驅的SUV車型,就成了最佳的選擇。而且,價位上也更能讓人接受。
  • 很多人買車都想買四驅,您知道全世界有哪些四驅嗎?
    最強悍機械四驅鼻祖:奧迪Quattro 奧迪quattro四驅系統以可以機械自鎖的託森式差速器為核心,前後軸的扭矩分配靈活自如。論機械全時四驅,quattro是當之無愧的鼻祖。那麼,奧迪quattro四驅有什麼優勢呢?
  • 對於試駕寶馬M235i xDrive Gran Coupe談談我們的看法
    全車系標配4/2/4分離前倒後座椅背,並可從行李箱快速放倒。拉開無窗框車門,映入眼帘的是高度家族化的內飾鋪陳。iDrive7.0整合系統搭配10.25寸觸控屏幕,也是許多新一代寶馬車型上的共通配置。Boston光影飾板視覺效果特殊,並提供多種顏色選擇。
  • 寶馬iNext電動SUV「曝光」?年底或將上市!
    近日,我們從海外媒體獲得了寶馬英力特電動SUV的內飾信息,新車內飾傾向於加強科技感,儀表採用大弧度LED顯示屏,不確定的量產版將成為X5的「電動版」,因此有消息稱它的名字可能是「ix5」。科技感極強的設計據悉,寶馬已將量產版BMW inext電動SUV計劃到2021年7月,因此可以在明年年底前銷售,將有多達四個動力版本,包括後輪驅動和三個xDrive全輪驅動車型,從最新曝光的內飾圖片來看,新車儀表採用了大弧度LED顯示屏,具有很強的科技感。
  • 還看啥BBA,大眾這車氣場媲美寶馬X5,搭2.0T+全時四驅,還是進口
    外觀沉穩霸氣,比寶馬X5氣場強 2021款大眾途銳的外觀是讓小編最為傾心的一個元素,因為它的顏值看上去非常的沉穩和霸氣,小編覺得2021款大眾途銳的外觀和氣場比寶馬
  • 低調過了頭新車直降5萬,空氣懸掛+全時四驅,還看啥5系
    新車一直下降5萬,空氣+全時四驅,還看什麼?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逐漸提高,汽車市場的也日益成熟,各汽車領域都推出了新的車型或降價保量來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包括豪華品牌也不例外。外觀方面,前廳採用了家族設計,在大口型積木的中間裝飾著豎型明亮的銀色鍍鉻條,兩側細長銳利的前燈霸氣無比,身體光滑飽滿的雙倍腰線組合在一起大尺寸的車輪組合的話肌肉感充分,車後面看起來規則正確,大氣比同班的奔馳E班強,車身尺寸為4948mm、1898mm、1479mm,最大軸距為2914mm,接近5m的車體在空間優化方面比寶馬5系的車體要好。
  • 德系四強各有特點/四爪壁虎記憶最深刻 世界8大四驅系統都有誰?(上)
    四驅玩具車是孩子的童年最愛詳細介紹之前, 先聊聊四驅系統分類:四驅系統三個分類:1、全時四驅:車輛的四個輪胎在任何時段都有動力驅動德系BBA主流四驅技術作為德系品牌三大主流廠家,奧迪、奔馳和寶馬有著各自的四驅品牌,分別是奧迪Quattro、奔馳4Matic和寶馬Xdrive,每個品牌下都有多種不同的四驅結構
  • 寶馬EfficientDynamics技術體系解讀
    為了迎合EfficientDynamics技術體系的一貫作風,寶馬在i3這款車中引入了加熱泵這項裝置(Heat Pump)。熱泵技術是車輛空調技術的創新,它為車輛製冷和制熱,用1千瓦的電力即可產生3千瓦的製冷功率或2千瓦的制熱功率,而不再是之前1:1的消耗,大大減少了以往空調系統對續航裡程的影響。  然而,寶馬在此基礎上更進了一步。
  • 深度試駕全新寶馬M235i xDrive Gran Coupe感受如何
    再搭上寶馬目前最強306hp四缸引擎,可謂是理性與感性最佳的平衡。M235ixDrive的2.0升四缸引擎具備寶馬B48系列中的最強動力輸出,技術亮點有能容許1025攝氏度高溫的加大渦輪增壓器、較大直徑主軸的增強型曲軸、降低壓縮比至9.51的新活塞、加大流量的噴油系統,以及無襯套低阻力的活塞連杆…等等,均為M235ixDrive的高性能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前驅和四驅差距到底有多大,老司機為您解讀二者區別!
    作者:大V車視界導讀:前驅和四驅差距到底有多大,老司機為您解讀二者區別!一般來說,寶馬的大部分車型都是採用一個後驅的布局,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在寶馬,奔馳,奧迪這三個品牌的豪華型車中,一般來說寶馬車的整個操控性會更好一點。但是後驅車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缺點,就是在下雪天的時候,後驅車比較容易打滑,也比較容易甩尾。那麼四驅車呢?
  • 周末跟著我們編輯部一同試駕寶馬X7 xDrive40iA M運動特別版車型
    寶馬X7的車身巨大,在駕駛席時其實沒有太多壓迫感,前方道路、後方盲點為也看得很清楚。關上車門後,已經感受到車廂隔音很強,因為擋風玻璃與車門側窗一律採用雙層隔音設計,讓人隨即感到與外界隔絕了似的。駕駛席布局跟現有寶馬沒有太大分別,上車後很隨心就著車、調校不同功能、調校後鏡、座椅等等。換擋杆組件以人手水晶工藝技術打磨,觀感、手感都比一般皮製有更高級的感覺。
  • 燃油汽車各類四驅系統特點詳解:涵蓋轎車與硬派車型
    2:縱置四驅系統多用於高性能汽車和跑車,比如寶馬3/5、奔馳E級;所謂的縱置的基礎是前置後驅平臺,在變速箱末端加上分動箱和前傳動軸,以此實現從單後驅變差四驅,不過轎車還需要加上限滑差速器才可以。奧迪汽車曾經使用的就是託森差速器,所以A4/A6/Q5等車的操控感真的不錯;但是新款全數換裝普通多片離合器限滑差速器,而且從託森全時四驅降級為適時四驅,重點是正常的縱置四驅的兩驅是後驅,但是Quattro系統是前驅,至此奧迪汽車沒有任何亮點可言了。關於轎車的四驅系統就聊到這裡,那麼硬派越野車型用什麼系統呢?
  • 寶馬128ti即將來臨!什麼是「降維打擊」?來這裡領略!
    最近的寶馬官方也是想要搞出一些新動作,這不最近又宣布要正式推出一款入門級性能車型128ti,據寶馬方面透露,新款車型的定位將低於現款寶馬m135ixdrive,這讓想購買小型鋼炮的年輕人有了另一種選擇,這款車最近也在紐伯格林進行了最後的調整和測試,新車將於2020年底發布,「ti」也被稱為「Turismo Internazionale
  • 技術解析:各類四驅系統對冰雪路面的適應能力
    綜上所述,四輪驅動汽車對於冰雪溼滑路滑的通過能力並無提升作用,普通適時四驅或全時四驅轎車與SUV,其四驅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提升正常路面的操控極限,在溼滑路面起步時相對平穩一些。配備同類型縱置四驅系統的越野車,其功能是在正常非鋪裝路面提升通過能力,亦或者配備MT泥地輪胎適當挑戰極限道路,但不配合絞盤或救援車往往也是陷車居多。而且四驅系統中有一類非常特殊,也就是用不好會很危險的分時四驅。
  • 這下奧迪Q5L壓力大了,奔馳再亮殺手鐧,軸距近3米,標配全時四驅
    這下奧迪Q5L壓力大了,奔馳再亮殺手鐧,軸距近3米,標配全時四驅 奔馳汽車,寶馬汽車和奧迪汽車被統稱是德系BBA汽車,小編剛開始的時候也不是很理解,為何用這三個字母來代替他們。後來才知道原來選用的是,他們名字的第1個字首字母,小編覺得真的是別有用心了。
  • 四驅系統到底是個啥? 常見四驅示意圖解析
    【車訊網 報導】看到這個圖相信許多人都會眼熟,沒錯,四驅系統示意圖,而對於現在SUV車型的繁多,多數標榜著四驅車型以及被4S店銷售人員把通過能力忽悠的簡直了,那麼在選車前到底是哪種四驅形式的車才是適合自己的呢?四驅車型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對於出遊時遇到的各種路況想必眾所周知四驅車型的通過性要遠遠比兩驅車應對的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