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Array系統來了 快閃記憶體陣列迎升級潮

2020-12-08 中關村在線

  近日有消息稱,Pure Storage公司即將推出一款高端FlashArray//m系統,可以將當前的m70機型容量提升三倍以上,預計在今年晚些時候亮相。


FlashArray系統來了 快閃記憶體陣列迎升級潮(圖片來自Yahoo)

  據悉,FlashArray//m支持1.5PB可用存儲容量,內置4TB與8TB的3D NAND模塊(SSD),可以支持數千套虛擬機系統,可以確保實時在線的QoS,每GB可用容量價格低於1美元。

  m70擁有512GB、1TB或2TB快閃記憶體模塊,如果新產品真的採用4TB與8TB配置,並且擁有48個插槽,那麼相當於提升了四倍。根據Pure Storage給出的信息,控制器機箱有兩個擴展機架,每個搭載24個快閃記憶體模塊,計算後可估算出大約1.5PB的可用容量。

  有人猜測,新一代FlashArray可能由當前的FlashArray//m架構配合高端控制器共同構成,每個控制器內置1TB或更大的運行內存,希望藉此實現全局重複數據刪除,以及管理規模龐大的存儲容量。

  如果進行對比,新款FlashArray將超過XtremIO的最大容量,還有NetApp的EF系列和SolidFire產品線。

  不過,全快閃記憶體陣列的原始容量有著不小的差異性,說明SSD和快閃記憶體晶片供應商擁有不同的平面和3D NAND,以及MLC VS TLC晶片。儘管區別於數據簡化技術,不過這也對供應商攻略最佳有效容量起到了積極作用。

相關焦點

  • 全快閃記憶體陣列供應商TOP 10,第一不太出名?
    【IT168 評論】隨著快閃記憶體成本的降低,其遠遠優於傳統機械硬碟存儲的性能優勢也被逐漸放大,加上業務需求等一系列原因,在數據中心部署全快閃記憶體存儲陣列也越來越普遍。Gartner在2017年年中發布的一項關於全快閃記憶體市場的調查報告中指出,全快閃記憶體陣列市場在2016年增長了72%,總收入約46億美元。
  • 漲姿勢:全快閃記憶體陣列AFA的「五十度黑」
    在全快閃記憶體陣列的「五十度灰」一文中介紹過:灰色是籠統的說法,專業上其實有灰度等級的區分。全快閃記憶體陣列也是一種籠統的說法,專業上也有很大區分,例如Gartner就將其區分為AFA (All Flash Array,全快閃記憶體陣列)和SSA(Solid-State Array,固態陣列)。
  • 如何為系統選擇合適的NAND快閃記憶體?
    SMxednc快閃記憶體概述快閃記憶體單元由修改的場效應電晶體(FET)組成,在控制柵極和通道之間的絕緣層中具有額外的「浮置」柵極。 通過施加高壓將電荷注入到浮柵上(或從浮柵上去除)。 這會改變打開電晶體所需的柵極電壓,該電壓代表存儲在單元中的值。 這些單元的陣列構成一個塊,整個存儲器由多個塊組成。
  • 戴爾EMC發布全快閃記憶體產品 面向中端級市場
    【IT168 資訊】近日,戴爾EMC推出了兩款全新的全快閃記憶體存儲設備,為戴爾EMC Unity客戶提供免費軟體升級,並為中端存儲提供全新的「面向未來」存儲忠誠計劃。  該公司大約每6至12個月就會對其全快閃記憶體產品線進行一次更新。
  • 一種採用分離柵極快閃記憶體單元實現可編程邏輯陣列的新型測試結構
    簡介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35707.htm  大多數可編程陣列使用易失性存儲器SRAM作為配置數據存儲元件
  • Dell EMC五大產品陣列家族齊發新
    本周Dell EMC爆發了,升級了來自5個產品家族的陣列:VMAX、XtremIO、Unity、SC和Isilon。這些更新的設備採用了大量快閃記憶體、新控制器、更高密度的機箱設計、更高容量、還有新版本的軟體。
  • QLC快閃記憶體性能低?取代HDD的會是它
    這好比處理器工藝不斷升級一樣,好處是提高了電晶體密度,提升了NAND容量,降低了成本,但是NAND工藝提升意味著也使得用於阻擋電子的二氧化矽層越來越薄,導致可靠性變差,而MLC、TLC、QLC快閃記憶體穿越二氧化矽層的頻率逐級升高,也會導致氧化層變薄,這就是P/E壽命不斷降低的原因。
  • Pure Storage第二代FlashArray//C讓全快快閃記憶體儲陣列更親民,並使得...
    2020 年 9月15日,中國——致力於在多雲環境內提供存儲服務的全球IT先驅Pure Storage(NYSE: PSTG)發布第二代FlashArray//C全快快閃記憶體儲陣列,該陣列可以顯著降低容量需求龐大的工作負載成本,並淘汰了傳統混合式硬碟陣列。
  • 書生雲王東臨:快閃記憶體將取代硬碟 帶來存儲「蒸汽機革命」
    Gartner預測,2020年,有一半的傳統存儲將被SSA(固態陣列)所代替。如今,幾乎所有的獨立和非獨立存儲廠商都認為,未來的數據中心將是全快閃記憶體的。書生集團創始人、書生雲CEO王東臨表示,快閃記憶體的應用對IT架構的衝擊,就如同18世紀蒸汽機的應用給工業發展所帶來的衝擊一樣。
  • 東芝快閃記憶體業務遭瘋搶:博通獲力頂 富士康有錢也沒用
    《東芝快閃記憶體業務遭瘋搶:博通獲力頂 富士康有錢也沒用》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收購東芝快閃記憶體 郭臺銘:我背後有蘋果支持日前,在接受《日經亞洲評論》網站獨家採訪時,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郭臺銘表示,富士康在對東芝快閃記憶體業務股份收購一事上
  • 2018 Gartner 全快閃記憶體魔力象限發布,首次有中國廠商出現
    的評估還得等等,另外,PowerMax用的是比較前沿的系統級NVMe技術,所以,也很難做出有說服力的評判。另外,DELL和EMC的整合還在進行當中,所以,還沒有完全回過勁兒來。Pure作為全快閃記憶體No.1,在一定程度上一直引領著行業的發展走向,過去一年來最大的變化就是集成了AI的能力,推出了一個叫AIRI的人工智慧全快閃記憶體方案,人工智慧是不是存儲下一階段的重點發展方向呢?
  • 數據存儲洪流下 PCIe快閃記憶體緣何脫穎而出?
    為滿足這樣的需要,企業客戶正主動將快閃記憶體加入到其存儲基礎設施中。  由於需求加速增加,以及獲得客戶的認可,各公司的CIO們迅速認識到,快閃記憶體非常適合於資料庫、數據倉庫和大數據分析等性能密集型應用。  儘管業界在大談全快閃記憶體和混合快閃記憶體陣列,然而,伺服器端快閃記憶體尤其是PCIe快閃記憶體出貨量已經開始起飛。Gartner Group預計,伺服器端快閃記憶體的出貨量在2015年將超過100萬片。
  • IBM存儲開年發聲:FlashSystem硬體升級 Spectrum軟體整合
    是順勢而為,也是乘勝追擊,IBM近日又更新了全快閃記憶體陣列FlashSystem家族,新添了FlashSystem 900和FlashSystemV9000,與此同時,存儲軟體也有重大調整,Spectrum軟體定義存儲全新亮相,從新詮釋軟體定義存儲。拉動存儲向前的馬車過了馬年也要馬不停蹄。
  • 致鈦PC005 Active 512GB M.2 SSD評測:快閃記憶體市場的生力軍
    其次,Xtacking架構可以在一片晶圓上獨立加工負責數據I/O及記憶單元操作的外圍電路,而存儲單元則在另一片晶圓上被獨立加工,也就是說長江存儲打算在用不同的工藝在兩塊晶圓上生產NAND的陣列電路與NAND的邏輯電路,這樣的加工方式有利於選擇合適的先進邏輯工藝,以讓NAND獲取更高的I/O接口速度及更多的操作功能。
  • 快閃記憶體顆粒大降價 固態硬碟到底該怎麼選?
    是的,快閃記憶體顆粒歷經SLC、MLC、TLC、QLC演變之後,隨著容量增高,性能、壽命、可靠性卻不斷降低。事實上,從MLC到TLC,對快閃記憶體顆粒讀寫的質疑聲源源不斷,TLC SSD投入消費市場已經有3年時間,隨著讀寫算法不斷升級,TLC得到了主流市場接受。
  • 話題回歸於成本 快閃記憶體存儲為何升溫不停?
    【PConline 雜談】快閃記憶體存儲機制在進入我們的視線以來,一直在拿求速求量的慣用方式在吸食著不同市場,從消費領域到數據中心,快閃記憶體技術都在拿出成本與功耗、延遲等等技術關鍵詞做換算。在前不久,甚至有快閃記憶體技術成本將有低於SATA磁碟,再次拉拽我們再次關注固態快閃記憶體技術最基本最核心的關鍵詞:成本。
  • 高度柔性的有機快閃記憶體:可用於電子紙張和可穿戴設備!
    關鍵字存儲器、材料、有機、柔性、可穿戴背景快閃記憶體是一種長壽命、非易失性、基於電晶體的存儲器,也就是說它在斷電情況下仍能保持所存儲的數據信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它已經成為大多數電子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快閃記憶體的運行機制簡單,易於集成到 NAND 或者 NOR 陣列架構中,已經被認為是目前為止最成功、最主流的非易失性存儲器技術。
  • 潮科技 | 大面陣SPAD陣列集成微透鏡陣列,填充因子改善明顯
    SPAD填充因子的數值通常小於5%,當然如果犧牲一些功能,如刪除計時電路設計,SPAD陣列填充因子也可以高達60%,將大面陣SPAD陣列與微透鏡陣列進行集成設計,可以大大提高其探測效率。微透鏡陣列利用折射原理或者衍射原理,將入射光集中到感光區域。
  • ...7 通道 NMOS低側驅動器 可取代高電壓系統中的達林頓電晶體陣列
    日前,德州儀器 (TI) 宣布推出業界首款 7 通道 NMOS 低側驅動器,該款驅動器使用插槽兼容型低功耗集成電路 (IC) 取代標準達林頓電晶體陣列。
  • 基於氣體傳感器陣列的電子鼻系統
    電子鼻在20 世紀末被正式提出, 作為一種人工嗅覺系統, 它由適當的模式識別系統和具有交叉選擇性的氣體傳感器組成的傳感器陣列構成, 是一種能夠識別單一或複雜氣味/氣體的儀器, 其應用領域包括食品工業、環境監測、軍事安全等, 是當前氣體檢測領域的研究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