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高效碳代謝利於棕櫚科植物林下生存

2020-11-22 科學網
廣西大學等單位
發現高效碳代謝利於棕櫚科植物林下生存

 

本報訊(記者賀根生)由廣西大學和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等合作開展的研究發現,棕櫚科植物葉片暗呼吸速率低,導致碳淨合成效率高,因此有利於它們在光照稀少的熱帶森林林下生存。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

棕櫚科植物是熱帶雨林的重要成分。在自然條件下,其主要分布在熱帶森林的中下層,受到上層植物遮蔭。研究人員選擇了種植在同一植物園的棕櫚科78個屬的80個種,以及南美洲熱帶雨林中的30種棕櫚,進行葉片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和養分含量測定。他們把棕櫚科植物碳代謝特徵與全球植物葉片功能性狀資料庫、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樹和其他單子葉植物進行對比,發現棕櫚科植物葉片普遍富積磷,使光合產物快速輸出,減少了暗呼吸的底物,導致葉片暗呼吸速率低,碳的淨合成效率高,有利於單子葉植物棕櫚的葉片維持較長壽命,並減少生長新葉片的「投資」。

相關專家表示,該研究對於林下植物生存機理的認識有重要啟發,對熱帶森林碳和養分循環、熱帶園林植物栽培管理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中國科學報》 (2015-11-09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棕櫚科植物在園林綠化中有哪些運用途徑
    中國園林網6月25日消息:在豐富多彩的園林植物中,生產於熱帶,亞熱帶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的棕櫚科植物,因其具有其他樹種無可媲美的優點,而被園林設計者廣泛採用。
  • 棕櫚科植物揭示氣候變化對熱帶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實際上全球棕櫚科植物的品種超過2400種,經過不斷的研究,研究人員已經表明,現今熱帶地區所發現的棕櫚科植物的組成在很大程度上形成於數百萬年前,是由過去的氣候變化所引起。在50萬年前,南美洲的氣候相對穩定,比較潮溼和溫暖,在這個期間廣泛形成了熱帶雨林。這是全球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地方,同時,良好的生活條件和足夠的生存空間,也在這裡不斷催生出許多新的物種。
  • 中山棕櫚科植物未迎來銷售旺季 造型苗受歡迎
    至於棕櫚科苗木,儘管當地市場上的海南椰子數量有限,價格卻並未上漲。通常5至6月是棕櫚科植物的銷售旺季,但今年的霸王櫚、中東海棗銷量與之前預期相比減少10%。  推薦閱讀:廣州:觀花樹引領苗木市場 蘇州花市流行水培花卉 賞根觀花還可養小生物觀葉為主觀花為輔 全國四大區域3月盆花商情(來源:園林網)
  • 大自然的傑作碳四植物,相比碳三植物光合作用率高,水分需求少
    在現有的地球植物物種當中,碳三植物佔了95%,典型的碳三植物有水稻、小麥、菸草、大豆,以及絕大部分農作物;而碳四植物只佔3%,典型的碳四植物有玉米、高粱、甘蔗等等。在1940年,科學家發現了碳的同位素碳-14,十年後,美國著名生物化學家梅爾文·卡爾文以小球藻為研究對象,利用碳-14首次探明了植物光合作用的固碳過程——光合碳循環,也稱作卡爾文循環或者碳三循環,他也因此獲得196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 碳4光合作用可促進植物生長
    一項新的研究結果顯示,相比更常見碳3(C3)植物,高效的碳4植物可以通過改變植物葉片及根系的形狀、大小和結構來加快植物20——100%的生長速度。      這一發現無疑是該領域的重大突破,研究表明碳4植物並不僅僅擁有超過普通碳3植物100倍的生長速度,還能以最具性價比的葉片模式換得比碳3植物多50倍的根係數量。      因為根系可以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養分,那碳4植物的這一特性就具有極為重要的應用前景。
  • 碳(矽)量子點助力植物光合作用
    得益於非重金屬螢光量子點的光學特性,通過調控其發光特性,可以將其作為光捕獲劑應用於植物光合作用上。雷炳富、劉應亮團隊自2013年起嘗試將不同螢光性能的碳、矽量子點作為光捕獲劑,通過拓寬植物光合作用的有效吸收光譜範圍,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能利用率,至今取得一些初步結果,展現出此類螢光量子點在農業應用上的廣闊前景。
  • 氮素在植物中的代謝,氮素形態及配比對作物生長發育的影響?
    導語:氮素在植物中的代謝,氮素形態及配比對作物生長發育的影響?氮被稱為「生命元素」,植物組織中平均含氮量在3%-5%,是構成蛋白質的主要成分,又是植物體內葉綠素和許多酶的組成成分。銨態氮和硝態氮均是植物可以直接吸收的兩種主要氮源,植物對兩者的吸收速率都比較快,且吸收後均被迅速同化為胺基酸和蛋白質,即NH-N和NO -N對植物的生理功效上無差異。NH被根吸收後,很快被同化為醯胺,胺基酸,通過韌皮部運輸至植物的地上部分。
  • 植物澀味化合物代謝 關鍵基因首次被發現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安徽農業大學獲悉,該校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夏濤課題組,首次從植物體內發現並鑑定了參與植物單寧化合物降解的單寧醯基水解酶(Tannase,TA)基因。該項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國際植物學權威學術期刊《新植物學家》上。
  • 高蛋白質減肥法利於水分子的代謝來助你減肥一臂之力!
    高蛋白質減肥法利於水分子的代謝來助你減肥一臂之力!蛋白質減肥,其實也是從控制飲食上減肥的方法之一,高蛋白質減肥法是指肥胖者通過只吃富含高蛋白的食物,來達到減肥的效果。因為蛋白質在人體內溶解後,會利於水分子的代謝,進而可以解決肥胖者水腫的問題。並且當蛋白質分子在人體內的時候,會產生飽腹感,這個時候就會減少對食物的需求量。不僅如此,高蛋白質還可以抑制人體荷爾蒙的分泌,這樣大大的減少了可能產生的贅肉。所以近幾年越來越多外國人推崇高蛋白減肥法.今天小編和大家推薦幾款高蛋白的減肥小餐,助你減肥一臂之力!一起來看吧!
  • 靶向代謝組學助力浙大夏宜平團隊喜登植物科學一區頂刊
    技術對比常綠杜鵑花在自然冷馴化和人工冷馴化處理的植物激素水平和轉錄水平的異同,發現花青素在冷馴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深入而透徹地闡明了常綠喬木的耐寒性分子機制。 在實驗I,II和III中,有5條碳水化合物代謝途徑富集了差異基因(圖2C和圖6A),它們是抗壞血酸和糖代謝(KO00053)、碳代謝(KO01200)和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謝途徑(KO00630)。
  • 研究發現植物草酸代謝途徑關鍵酶影響玉米營養品質
    研究發現植物草酸代謝途徑關鍵酶影響玉米營養品質 2018-09-17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草醯輔酶A合成酶在多種植物中均被發現,然而卻未有草醯輔酶A脫羧酶的報導,在農作物玉米中,草酸的降解代謝途徑還未知,草酸與玉米籽粒發育、營養物質存儲和品質調控的關係也不清楚。
  • 植物所發現調節植物細胞極性建立和維持的關鍵代謝網絡
    近日,中科院植物所林金星課題組通過差異蛋白質組學及透射電鏡技術、免疫螢光抗體標記技術等全面解析了我國重要樹種青杄雲杉花粉萌發和花粉管生長過程中細胞極性建立和維持的關鍵調節網絡裸子植物花粉萌發和花粉管生長是研究細胞極性建立和維持的理想模式體系,林金星課題組以此為研究體系,通過蛋白質雙向電泳、串聯質譜技術、透射電鏡技術和細胞生物學等手段,分析參與胞質鈣穩態維持的重要功能蛋白類群,發現各功能蛋白類群在不同發育階段和生理條件下的響應具有顯著的特異性,而蛋白類群的協調變化與細胞功能適應性是一致的,隨著胞質鈣離子濃度的變化,93個蛋白點直接參與了細胞極性的建立和維持過程,它們分別來自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謝
  • 昆明植物所發現天然高效甜味分子
    昆明植物所發現天然高效甜味分子 2018-07-31 昆明植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民族植物學大團隊杜芝芝研究小組,通過對雲南主要少數民族地區特色食用、藥用植物的民族植物學野外調查,並結合味覺感官評價,發現了多種不同民族食用或藥用的甜味植物,並對其中兩種甜味植物的甜味成分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天然高效甜味化合物的發現及活性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
  • 新發現助力「綠色革命」水稻新品種高產且高效—新聞—科學網
    2018年,傅向東團隊已經在《自然》發表赤黴素信號傳導途徑調控植物氮肥高效利用一研究成果。 大家對糧食的要求不僅是吃飽、好吃,還有對生活環境的需求。如何突破「綠色革命」的弊端成了傅向東心中一根緊繃的弦。該文章核心就是按產量與氮肥高效利用協同調控,達到「少投入,多產出」的核心理念做的。
  • 研究揭示植物次生代謝調控新機制
    本報訊(記者黃辛)由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所研究員陳曉亞帶領的課題組,研究發現植物揮發性萜類的生物合成通過
  • 科學家建立碳四禾穀類研究的模式植物體系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與山西農業大學等單位合作利用迷你穀子構建碳四(C4)禾穀類作物研究的模式植物體系。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上。據隋毅博士介紹,模式植物擬南芥和水稻在作物科學基礎研究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它們都是碳三(C3)植物,C4作物中還沒有理想的模式植物,一定程度上制約了C4植物基礎研究的發展。穀子為二倍體,其基因組小,且自花授粉,又有高質量的參考基因組,是極具發展潛力的禾穀類模式植物。但是,穀子生育期較長、株高較高、遺傳轉化困難等特點極大地限制了其作為模式植物在功能基因組學研究中的應用。
  • 中外學者首次揭示植物代謝奧秘
    人生存所需的能量、營養是通過「代謝」獲取的;一旦某種「代謝途徑」出了問題,健康就會受到影響。同樣,由「代謝產物」決定的蔬菜、水果的營養、色澤、口感、抗病性等不同品質也是這樣。
  • 上海交大團隊首次發現古菌參與海洋沉積物中木質素的代謝
    該研究發現了一種新的木質素降解菌—— 「深古菌」門的類群Bathy-8,它是海洋沉積物中的重要古菌,在海洋碳循環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王風平教授為通訊作者,上海交通大學博士餘甜甜和德國不萊梅大學博士吳偉超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木質素是一類複雜的交聯酚類聚合物,自然界中豐度僅次於纖維素,為位居第二的有機物。
  • 你知道碳基生物肥,到底是什麼肥?
    碳不但佔植物養分總量的50%以上,還是其他營養元素的組合者(植物有機組織的碳框架)。因此碳與其他營養元素之間的關係不是像大中微量元素之間的木桶板條關係,而是以碳為陰面,以各礦物質元素為陽面的陰陽關係。所以陰陽平衡是大平衡、主平衡,無機養分之間是小平衡、次平衡。土壤肥力陰陽不平衡,無機養分平衡就失去意義。
  • 碳納米管在農業中的研究與應用
    碳納米管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碳納米管可以進入植物組織細胞,從而影響植物的生長和發育,影響植物體內物質代謝。碳納米管可以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而植物的生長發育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基因的表達來調控的。因此,碳納米管可能是影響了相關基因的表達,從而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