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植物所發現天然高效甜味分子

2021-01-10 中國科學院
昆明植物所發現天然高效甜味分子

2018-07-31 昆明植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研究表明,當今許多人群高發的某些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高脂血症、齲齒等,或多或少都與蔗糖的過量攝入有關。尋找高甜度低熱量或非營養性的蔗糖替代物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特別是安全、無熱量、非營養性天然高效甜味劑,是各國科學家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民族植物學大團隊杜芝芝研究小組,通過對雲南主要少數民族地區特色食用、藥用植物的民族植物學野外調查,並結合味覺感官評價,發現了多種不同民族食用或藥用的甜味植物,並對其中兩種甜味植物的甜味成分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天然高效甜味化合物的發現及活性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

  蘿摩科翅果藤屬翅果藤(Myriopteron extensum)為瑤族等民族食用和藥用的植物,雲南當地稱其為土甘草或大對節生,果皮可用於醃製成鹹菜食用;根可藥用,用於消炎、潤肺、止咳,全株可治肺結核,其果皮及根都具有甜味,但未見其所含甜味成分的相關報導。通過味覺活性追蹤分離從該植物的食用部位果皮中發現了10個新的甜味甾體糖苷類化合物,利用人體感官評價模型對這些新化合物的甜度進行了評價,發現其甜度為蔗糖的50至400倍不等。另外,從該植物的藥用部位根中分離並鑑定了該類型的12個新化合物,其中7個為新的高效甜味化合物,其甜度為蔗糖的25至400倍不等。同時,還對這些化合物的甜味構效關係進行了分析。

  豆科植物毛果魚藤(Derris eriocarpa)為壯藥和傣藥土甘草的原植物,該植物具有清火解毒、止咳化痰、利水消腫、通經活血的功能,具有甜味,有時在民族藥中被用來替代甘草使用,但未見其所含甜味成分的相關報導。通過味覺活性追蹤分離從該植物中發現了4個新的甜味三萜皂苷類成分(3個為新化合物),其中在植物體中含量較高的2個化合物其甜度分別為蔗糖的150倍和80倍。另外,動物急性毒性實驗結果表明,在所測試濃度下這2個化合物未顯示毒性,從甜味覺的角度證實了其在民間被用作甘草替代物的合理性。

  以上研究為天然甜味劑的開發提供了更廣泛的植物來源,連續有3篇論文發表在領域內主流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8, 2017, 2016)上,並且獲得了兩個授權專利(天然甜味劑C-21甾體皂苷類化合物及其製備方法與應用,授權專利號ZL201510323496.0;天然甜味劑齊墩果烷型三萜皂苷類化合物及其製備方法與應用,授權專利號ZL201610130036.0)。該研究得到了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2013FB065)、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等的支持。

  文章連結:1 2 3 

 

J. Agric. Food Chem., 2018, 66(29): 7735-7739 

 

J. Agric. Food Chem., 2016, 64(49): 9381-9389

 

 

J. Agric. Food Chem., 2017, 65(11): 2357-2363

 

  研究表明,當今許多人群高發的某些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高脂血症、齲齒等,或多或少都與蔗糖的過量攝入有關。尋找高甜度低熱量或非營養性的蔗糖替代物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特別是安全、無熱量、非營養性天然高效甜味劑,是各國科學家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民族植物學大團隊杜芝芝研究小組,通過對雲南主要少數民族地區特色食用、藥用植物的民族植物學野外調查,並結合味覺感官評價,發現了多種不同民族食用或藥用的甜味植物,並對其中兩種甜味植物的甜味成分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天然高效甜味化合物的發現及活性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
  蘿摩科翅果藤屬翅果藤(Myriopteron extensum)為瑤族等民族食用和藥用的植物,雲南當地稱其為土甘草或大對節生,果皮可用於醃製成鹹菜食用;根可藥用,用於消炎、潤肺、止咳,全株可治肺結核,其果皮及根都具有甜味,但未見其所含甜味成分的相關報導。通過味覺活性追蹤分離從該植物的食用部位果皮中發現了10個新的甜味甾體糖苷類化合物,利用人體感官評價模型對這些新化合物的甜度進行了評價,發現其甜度為蔗糖的50至400倍不等。另外,從該植物的藥用部位根中分離並鑑定了該類型的12個新化合物,其中7個為新的高效甜味化合物,其甜度為蔗糖的25至400倍不等。同時,還對這些化合物的甜味構效關係進行了分析。
  豆科植物毛果魚藤(Derris eriocarpa)為壯藥和傣藥土甘草的原植物,該植物具有清火解毒、止咳化痰、利水消腫、通經活血的功能,具有甜味,有時在民族藥中被用來替代甘草使用,但未見其所含甜味成分的相關報導。通過味覺活性追蹤分離從該植物中發現了4個新的甜味三萜皂苷類成分(3個為新化合物),其中在植物體中含量較高的2個化合物其甜度分別為蔗糖的150倍和80倍。另外,動物急性毒性實驗結果表明,在所測試濃度下這2個化合物未顯示毒性,從甜味覺的角度證實了其在民間被用作甘草替代物的合理性。
  以上研究為天然甜味劑的開發提供了更廣泛的植物來源,連續有3篇論文發表在領域內主流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8, 2017, 2016)上,並且獲得了兩個授權專利(天然甜味劑C-21甾體皂苷類化合物及其製備方法與應用,授權專利號ZL201510323496.0;天然甜味劑齊墩果烷型三萜皂苷類化合物及其製備方法與應用,授權專利號ZL201610130036.0)。該研究得到了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2013FB065)、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等的支持。
  文章連結:1 2 3 
 
J. Agric. Food Chem., 2018, 66(29): 7735-7739 
 
J. Agric. Food Chem., 2016, 64(49): 9381-9389 
 
J. Agric. Food Chem., 2017, 65(11): 2357-2363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兩種植物含天然甜味分子 甜度遠超蔗糖
    我國科學家發現兩種可食用或藥用的甜味植物:翅果藤、毛果魚藤,從中分離出的化合物甜度為蔗糖的數十倍以上。該系列成果近期相繼發表在國際期刊《農業與食物化學雜誌》上。(圖文無關)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杜芝芝介紹,當今人群高發的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肥胖、齲齒等與過量攝入蔗糖有關,因此尋找安全、低熱量、非營養性天然甜味劑成為各國科學家研究的領域。
  • 比蔗糖甜400倍 雲南發現天然甜味分子
    7月30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傳來消息,該所在發現天然高效甜味分子的研究中取得了系列重要新進展,已連續有論文發表在領域內主流期刊《農業與食品化學雜誌》上,並獲得兩項國家授權專利。    長期以來,人們對尋找高甜度低熱量或非營養性的蔗糖替代物保有極大的興趣——特別是安全、無熱量、非營養性天然高效甜味劑,是各國科學家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
  • 雲南發現天然甜味分子
    長期以來,人們對尋找高甜度低熱量或非營養性的蔗糖替代物保有極大的興趣——特別是安全、無熱量、非營養性天然高效甜味劑,是各國科學家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民族植物學大團隊,杜芝芝研究小組通過對雲南主要少數民族地區特色食用、藥用植物的民族植物學野外調查,並結合味覺感官評價,發現了多種不同民族食用、藥用的甜味植物。他們對其中的兩種甜味植物的相關成分展開了深入研究。
  • 新發現兩種甜味植物化合物甜度遠超蔗糖
    新華社昆明8月7日電(記者嶽冉冉)我國科學家發現兩種可食用或藥用的甜味植物:翅果藤、毛果魚藤,從中分離出的化合物甜度為蔗糖的數十倍以上。該系列成果近期相繼發表在國際期刊《農業與食物化學雜誌》上。
  • 昆明植物所:努力建設國際一流植物學研究基地
    雖然年事已高,但他不斷創新、孜孜不倦的科學精神,成為昆明植物所相關學科不斷發展的動力。其高尚的科學品格,也成為該所科研人員學習的楷模。他嚴謹、深邃的學術思想,對該所的植物分類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Flora of China」(《中國植物志》英文版)為中美國際合作重大項目,吳徵鎰院士任中方主編,昆明植物所為中方的4個編輯中心之一。
  • 昆明植物所創新天然藥物研發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昆明植物所由陳紀軍研究員主持的天然抗糖尿病藥物TRL、抗愛滋病藥物QSL和抗SARS藥物X-61等項目在周俊院士的直接關心和指導下所取得了新的進展。路甬祥院長對昆明植物所在創新天然藥物研發工作方面所取得的進展表示讚許,並指示要給予支持,加快新藥研究步伐,為知識創新工程做出積極貢獻。
  • 昆明植物所在高等真菌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昆明植物所在高等真菌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來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6-05-06   今日/總瀏覽:1/4360
  • 走進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探秘大健康產業鏈中的科技支撐
    該實驗室更多關注的是藥用植物為什麼將這樣一個舉足輕重的重點實驗室放在雲南?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長普諾·白瑪丹增介紹,該國家重點實驗室更多關注的是藥用植物。全國野生高等植物約有31000多種,其中雲南省約有17000多種,佔了全國野生高等植物比例的57.5%。雲南豐富的藥用植物資源,為開展植物化學研究提供了理想的資源條件,同時可以藉助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平臺,去挖掘植物中所蘊含的科學能量。
  • Chem.Sci.昆明植物所首次闡明天然稀有弩箭子糖的生物合成機制
    找化工醫藥原料,用化學加搜索 導讀 天然糖類是活性天然產物的一個重要結構單元,糖苷化修飾有利於提高活性分子的生物相容性及靶點識別的特異性,迄今許多臨床一線使用的藥物如紅黴素、阿黴素及萬古黴素等都是糖苷類化合物。
  • 昆明植物所利用基因組揭示板藍靛藍生物合成的遺傳基礎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民族植物學團隊的野外調查發現,居住在雲南的少數民族「藍靛瑤」對靛藍的利用具有特殊的文化內涵,他們崇尚藍色服飾,以藍色為民族文化的主色調(圖1a,b),板藍的利用對維持藍靛瑤傳統文化具有意義。此外,靛藍indigo(一種吲哚生物鹼)具有多種藥物活性,是傳統中藥中的重要方劑,在當今我國傳統中藥的現代化利用中具有前景。
  • 昆明植物所非傳統次生代謝產物研究取得進展
    最近,由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員沈月毛主持的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非傳統次生代謝產物的生物學功能及生物合成研究」通過了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組織的結題驗收。    該項目以天然產物化學為基礎,以生理活性為導向,系統開展了微生物次生代謝產物的製備,生物學功能及作用機制探討,生物合成及合成機制研究等工作。
  • 昆明植物所黃勝雄研究組與雲南師範大學趙勇研究組合作在Tigliane類天然產物研究中取得進展
    大戟科和瑞香科植物中廣泛存在的Tigliane類二萜是一類具有獨特5/7/6/3四環骨架的天然藥物。
  • 昆明植物所須彌紅豆杉的譜系地理學研究最新進展
    紅豆杉屬植物均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屬植物的分類在中國-喜馬拉雅地區一直比較混亂,存在較大的爭議,認為這一地區主要分布有須彌紅豆杉、歐洲紅豆杉(T. baccata L.)和密葉紅豆杉(T. fuana Nan Li & R.R. Mill),種間關係不明確,該地區紅豆杉的種級地位存在較大的爭議。
  • 昆明植物所建立快速篩選丁布類代謝物合成和轉錄相關基因的玉米...
    玉米(Zea mays)是禾本科玉蜀黍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三大穀類作物之一,是重要的糧食作物。我國的玉米產量已經超過水稻和小麥,位居第一位,所以玉米對我國的國民經濟具有重要意義。但是長期以來大量的玉米蟲害總是威脅著全球玉米的產量,玉米害蟲也多達350種之多。
  • 昆明植物所靈芝三萜化合物研究獲新發現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資源植物化學研究組對雲南省的靈芝資源進行了收集、分離和生物活性篩選,早在2003年就從有特色的拱狀靈芝(Ganoderma fornicatum)子實體中得到兩個新穎結構的三萜化合物fornicatin A, B,隨後深入研究該子實體,又發現了fornicatin C,這些化合物都是拱狀靈芝中含量很高的特色三萜化合物。
  • 昆明植物所擔子地衣系統分類研究取得進展
    昆明植物所擔子地衣系統分類研究取得進展 2018-03-20 昆明植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地衣是藻菌共生體,是漫長演化過程中所形成的一類具有穩定遺傳特徵的微型生態系統
  • 昆明植物所完成新款基因組DNA微衛星序列軟體的研發
    昆明植物所完成新款基因組DNA微衛星序列軟體的研發 來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6-09-09   今日/總瀏覽:3/2443
  • 天然產物科學—植物天然產物創新的整合途徑綜述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持續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郝小江院士團隊受邀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英文版)From CAS & CAE MEMBERS專欄
  • 昆明植物所在植物萜類化學防禦與形成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萜類化合物是天然產物中最大的類群,結構多樣、活性廣泛,具有重要的藥用和經濟價值。植物合成萜類化合物目的通常被認為是調節其自身生長發育(如植物激素赤黴素、脫落酸和獨腳金內酯)以及抵禦各種生物脅迫(如昆蟲拒食劑印楝素和除蟲菊酯)。倍半萜為萜類化合物中的一個重要家族,具有豐富的化學結構和生物功能雙重多樣性。
  • 2019年昆明植物所全國科普日活動預告
    一、時間:9月15日 10:00-16:00  二、地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三、活動主題:「禮讚共和國 智慧新生活」  四、組織機構  主辦:雲南省植物學會 雲南吳徵鎰科學基金會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承辦: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  協辦:全國科學院聯盟生物多樣性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