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8月7日電(記者嶽冉冉)我國科學家發現兩種可食用或藥用的甜味植物:翅果藤、毛果魚藤,從中分離出的化合物甜度為蔗糖的數十倍以上。該系列成果近期相繼發表在國際期刊《農業與食物化學雜誌》上。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通過對雲南少數民族地區特色食用、藥用植物的野外調查,並結合味覺感官評價,發現了多種甜味植物,並對其中兩種甜味植物——翅果藤和毛果魚藤的甜味成分進行了深入研究。
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杜芝芝介紹,蘿摩科植物翅果藤在雲南當地被稱作「土甘草」或「大對節生」,其果皮可用於醃製鹹菜、根可入藥、全株可治肺結核。豆科藥用植物毛果魚藤具有甜味,有時在民族藥中被用來替代甘草。
研究者通過對翅果藤的味覺活性追蹤分離,發現其果皮中含10個新的甜味甾體糖苷類化合物,甜度為蔗糖的50倍至400倍不等;而其根部發現的7個新的甜味化合物甜度為蔗糖的25倍至400倍不等。
而在毛果魚藤中,研究者發現了4個新的甜味三萜皂苷類成分,其中有2個化合物甜度是蔗糖的150倍和80倍。杜芝芝說:「我們通過動物急性毒性實驗,發現在所測試濃度下這2個化合物未顯示毒性,從甜味覺的角度證實了毛果魚藤在民間被用作甘草替代物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