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克服強塑性矛盾!北理工等五所名校,提出梯度組織設計模型

2020-06-15 材料material

在金屬材料領域,強度和塑性的不可兼得嚴重影響了其工程應用和結構設計。人們已經提出了許多策略來提高金屬的強度,但不可避免地會降低甚至破壞材料的塑性。塑性不足已成為高強金屬材料的「致命弱點」。微觀原因是位錯滑移導致應變局部化產生頸縮,剪切帶開裂,最終導致災難性破壞。因此,簡單的方法可能很難解決強度-塑性權衡問題。


梯度顯微組織金屬的晶粒尺寸從最上層的納米級增加到內部的微米級,獲得了強度塑性協同的力學性能。這種晶粒尺寸的有序分布會引起宏觀應變梯度,並將單向應力轉化為多軸應力,這是由於沿梯度方向演化的非協調變形造成的。因此,可以降低應變局部化壓力,實現獨特的超常應變硬化,從而獲得更高的延性和韌性。此外,梯度顯微組織涉及幾個相和/或化學成分的有序分布。這表明晶粒實質也是沿梯度方向變化的。材料不同位置的主導變形機制不盡相同,位錯運動傳播所需的臨界應力/應變也是不同的。這些特性可以在施加載荷的情況下產生逐步變形過程。這樣就避免了位錯的長距離積累,抑制了剪切帶和裂紋。


近日,來自北京理工大學、浙江大學、香港城市大學、西安交大、上海理工大學等五所國內知名高校聯合的一項最新研究,開發了一種數值模型用以設計梯度微結構金屬材料,這一模型涉及到金屬合金中晶粒尺寸、孿晶、馬氏體和奧氏體的梯度分布。通過實驗對數值結果進行了驗證。獲得了高強度、高塑性和相當大硬化能力的金屬材料,成功地解決了結構金屬材料的強塑性矛盾問題。相關論文以題為「Theory of designing the gradient microstructured metals for overcoming strength-ductility trade-off」發表在Scripta Materialia。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scriptamat.2020.03.045

成功克服強塑性矛盾!北理工等五所名校,提出梯度組織設計模型


研究發現,強度的提高歸因於上表層晶粒尺寸的減小和馬氏體相變。它們可以使材料更強,但在某種程度上容易引發裂紋。然後,由於亞表面的延性奧氏體,有效地防止了裂紋沿深度方向的張開和擴展。微觀結構中的相互作用機制可以防止材料的失效。力學上可以解釋為宏觀應變梯度引起的額外應變硬化,以及不同相和不同晶粒尺寸的材料應力狀態變化的結果,從而獲得了很大的延展性。此外,即使材料整體發生了嚴重的塑性變形,也沒有引起明顯的裂紋。


總的來說,這項工作提出了一種克服金屬強塑性矛盾的梯度微結構設計數值模型,並對數值計算結果進行了實驗驗證,證明了其有效性。為設計高強度、高塑性和高硬化能力的梯度組織金屬材料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文:馮馮、董瑞)


成功克服強塑性矛盾!北理工等五所名校,提出梯度組織設計模型

圖1梯度組織的材料模型(包括奧氏體和馬氏體的晶粒尺寸和體積分數以及金屬材料中的孿晶特徵)


成功克服強塑性矛盾!北理工等五所名校,提出梯度組織設計模型

圖2梯度結構材料的顯微組織(a)未經處理的表層平均尺寸約為10μm的細小晶粒;(b)處理表面層平均尺寸約為3~8 nm納米晶粒;(c)板條馬氏體,寬度平均尺寸約100 nm,並伴有大量位錯;(d)晶粒內平均間距約為200 nm的納米孿晶


成功克服強塑性矛盾!北理工等五所名校,提出梯度組織設計模型

圖3.梯度微結構金屬的模擬結果(a)包括晶粒尺寸、馬氏體、奧氏體和孿生在內的梯度組織的結構;(b)參照均勻結構的應力-應變關係


成功克服強塑性矛盾!北理工等五所名校,提出梯度組織設計模型

圖4.所設計的梯度結構材料的力學機制。(a)壓縮破壞中的未張開的裂紋;(b)剪切帶的分散伴隨著起始的塑性流動;(c)產生均勻伸長的整體塑性流動;(d)在整體和嚴重的塑性流動過程中沒有明顯的裂紋。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成功克服金屬材料強塑性矛盾!北理工等五所名校聯手,提出一種梯度組織設計模型
    人們已經提出了許多策略來提高金屬的強度,但不可避免地會降低甚至破壞材料的塑性。塑性不足已成為高強金屬材料的「致命弱點」。微觀原因是位錯滑移導致應變局部化產生頸縮,剪切帶開裂,最終導致災難性破壞。因此,簡單的方法可能很難解決強度-塑性權衡問題。梯度顯微組織金屬的晶粒尺寸從最上層的納米級增加到內部的微米級,獲得了強度塑性協同的力學性能。
  • 綜述:帝國理工Molly Stevens組Trends in Biotechnology|梯度組織...
    梯度生物材料製備標準本綜述中討論的方法各有其優缺點(表1)。考慮到這些因素,在設計用於梯度組織工程的製造策略時應採用幾個原則。第一個標準是重新創建生物學相關的資料。通常由順序分層方法形成的階梯式過渡可能適合某些組織工程場景,例如骨軟骨組織中的骨-軟骨界面。
  • 南理工校友盧柯獲得2020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
    南京理工大學校友,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因為「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1981年,16歲的盧柯進入南京理工大學機械系金屬材料與熱處理專業學習,之後考入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攻讀碩士、博士學位。28歲獲聘中科院研究員,成為當時中國材料界最年輕的高級科技人才。此後,盧柯的人生一路「開掛:30歲當博導,32歲擔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36歲出任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所長,38歲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40歲當選德國科學院院士,41歲成為美國《科學》雜誌的首位中國評審編輯。
  • 人腦皮層組織的大尺度梯度
    作者認為,從他們提出的大腦結構分布是一種梯度組織形式下的排列這一觀點出發,一個腦區在視覺處理層次中的功能定位與它到主要視覺腦區的距離密切相關。本文的研究者們認為沿感覺運動區和跨模態區之間的整體梯度的腦區空間排列是人類皮層組織的一個關鍵特徵。
  • 華南理工:增材製造492MPa鋁基複合材料,同時提高塑性
    近年來,航空航天技術的快速發展對鋁合金複雜結構件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目前,顆粒增強鋁基複合材料(AMCs)備受研究人員所關注,但其強化相的選擇主要集中在TiB2/TiC/SiC/AlN等陶瓷顆粒上。 近期,華南理工大學肖志瑜教授課題組及合作者,開發了一種由納米TiN陶瓷顆粒改性、適用於SLM製備工藝,且具有高強度和良好塑性的TiN/AlSi10Mg複合材料。
  • 華南理工:增材製造492MPa鋁基複合材料,同時提高塑性
    近年來,航空航天技術的快速發展對鋁合金複雜結構件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目前,顆粒增強鋁基複合材料(AMCs)備受研究人員所關注,但其強化相的選擇主要集中在TiB2/TiC/SiC/AlN等陶瓷顆粒上。納米TiN顆粒的添加使得未增強AlSi10Mg試樣中具有(001)擇優取向的粗晶逐漸轉變成複合材料中無明顯擇優取向的細等軸晶,使得顯微組織均勻化,消除了由於列印過程中由溫度梯度引起的各向異性。雙峰分布的納米TiN顆粒還能夠進一步促進再結晶的進程。
  • ...韋小丁研究員課題組基於熱力學理論提出新的金屬玻璃連續介質模型
    研究金屬玻璃的微觀結構演化特徵與宏觀塑性變形的內在關聯對於理解玻璃態物質的物理本質,研究山體滑坡、雪崩、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機制都具有重要意義。研究進展近日,北京大學工學院力學與工程科學系韋小丁研究員課題組基於熱力學框架提出了能夠描述金屬玻璃內稟結構非均勻性演化的力-化學耦合連續介質模型,建立了微觀結構演化與宏觀塑性流動的關聯。
  • 國內20所「光電信息科學」頂尖高校:華科、電子科大、北理工入選
    光電信息科學在國內大學專業中的全稱為「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該專業是由教育部在2012年9月下發文件,將原屬於電子信息科學類的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光電子技術科學專業與原屬於電氣信息類的信息顯示與光電技術、光電信息工程、光電子材料與器件五個專業統一修訂後而成。
  • 首創納米雙相金屬玻璃薄膜同時提升鎂合金的強度塑性
    然而Mg具有的六邊形緊密堆積(HCP)晶體結構無法提供足夠的滑移系統使其發生塑性變形,限制了其延展性,也嚴重阻礙了鎂合金作為高性能結構材料的廣泛應用。目前研究人員致力於在微觀結構設計方面採用一些創新的方法,以提高材料的力學性能。
  • 【名校之路】與諾貝爾獎「相濡以沫」的加州理工
    作者:楊濤 新東方名校探訪記者
  • 北工大《Adv Mater》:新型全濃度梯度設計改善鋰離子電池性能!
    編輯推薦:本文設計了一種新型全濃度梯度定製球型富鋰層狀氧化物(LLOs)。LLOs的電壓衰減、速率性能、循環穩定性和熱穩定性都得到了改善。提出了抑制鋰離子電池電壓衰減的方法,以及一種體結構設計策略為不同的可充電電池製備更好電極材料。
  • 瀋陽北皇姑、首府新區中小學名校分校分布!
    提到學區房,很多人首先想到了老牌教育強區皇姑區。該區一直是以教育為主打,雖然近些年學校成績有所下滑,不過依然擁有為數眾多的名校。在小學方面,有珠江五校、岐山路小學、省實驗小學以及寧山路小學這四大名校,而在初中方面,則擁有43中及虹橋中學兩大重點初中。
  • 北理工雕塑致敬首臺天象儀
    這臺天象儀40年前由北理工研製成功,曾在北京天文館服役31年,當時的實測行星位置精度世界第一。天象儀是用於演示天體運轉、各類天文現象的大型投影儀器,擁有複雜的光學系統、機械結構和電氣控制單元,其設計和製造可反映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目前國際上只有中國、德國、日本等少數幾個國家才能製造。
  • 太原理工:新型中熵合金,突破強度和塑性矛盾
    編輯推薦:同時提高材料的強韌性一直是材料科學家追求的目標,本文通過添加Si設計了新穎的CrCoNi中熵合金,強度和延展性獲得大幅度提升,抗拉強度960MPa,均勻伸長率92%,這主要歸因於Si的添加會產生較低的堆垛層錯能,並誘發FCC-HCP相變。
  • 麻省理工Vs加州理工 美國兩大名校鬥法惡作劇
    美國各大名校一直以來明爭暗鬥,除了比拼學術成就、爭搶資源和優秀學生外,搞起惡作劇來也是花樣百出。最近,世界著名學府麻省理工學院(MIT)一批學生,就炮製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宗校園惡作劇。他們從「死對頭」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加州理工)的校園內,偷走了一門重1.7噸、有130年歷史的大炮,然後運到4800公裡外的東海岸,堂而皇之地擺在了自家校園裡。
  • 「北理工1號」衛星成功入軌運行,紫微科技提供精確軌道預報服務...
    7月25日13:00,「北理工1號」衛星搭乘星際榮耀公司的雙曲線一號火箭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進入距地面300千米的地球軌道。紫微科技(AZSpace)在此期間提供全程精準軌道預報服務,實施對這顆衛星在軌道高度變化過程的A段、B段監控,指導「北理工1號」衛星返回後的精準定位與回收。
  • 兩所大學因校名相近,網友建議改名,東華理工和華東理工差別在哪
    也有人說剛好借名稱相似蹭一波熱度,讓東華理工更上一層樓。 那麼,這兩所名稱相近的高校究竟有什麼區別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1.華東理工大學 華東理工位於上海,其前身是華東化工學院,在上世紀50年代由國內多所大學的化工系援建而成,其中不乏上海交通大學和江南大學這樣的名校。 因此,華東理工的起點非常高。
  • 「考不上印度理工才去麻省理工」,你信了嗎?
    最近網上流傳了幾篇內容類似,標題辣眼的文章,類似《「考不上印度理工才去麻省理工」,印度理工為何這麼牛?》,大意就是說印度理工學院是世界頂級名校,在印度人眼中,甚至遠遠勝於舉世聞名的麻省理工學院。兩所學校之間,究竟誰更能代表人類高等教育頂尖水準呢?
  • 「金屬材料強韌化的多尺度結構設計與製備」項目通過驗收
    5月10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高瑞平研究員、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副主任車成衛研究員、材料科學一處項目主任鄭雁軍教授及驗收專家組一行對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承擔的重大基金項目「金屬材料強韌化的多尺度結構設計與製備」進行了結題驗收。項目參研單位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重慶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課題負責人和研究骨幹參加了會議。
  • 北理工在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再創佳績!
    北理工的學子們太厲害啦!讓我們了解一下這些團隊和他們的項目吧!項目成果被應用於北鬥、天通等衛星的研製過程中,滿足了國家重大型號的研製急需,近五年銷售測量儀五套,合同總額達880萬元。獨立開發IW-PCA和RF等光譜特徵提取算法與半監督診斷模型,診斷精度達到國際領先。團隊從銷售、租賃和運維三方面推動商業模式創新,為不同級醫院和高校醫學院提供加裝、銷售和租賃等定製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