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堅院士團隊《尖端科學》新型納米結構,同時提升鎂合金強度塑性
導讀:本文開創性地結合Mg基雙相金屬玻璃與梯度納米晶結構,成功設計出多級納米結構鎂合金,將梯度納米晶鎂合金延伸率提升至20%,恢復至未SMAT(粗晶)鎂合金的延展性。同時,合金屈服強度得以保存在230MPa,與SMAT鎂合金強度相當。
-
兼具高強度與高塑性的新型多級納米結構鎂合金研究取得新進展
鎂合金由於具有比強度高和低密度等特點,在航空航天,汽車工業、醫藥化工等領域應用廣泛。然而由於其固有的密排六方結構,致使其延展性較差,獲得兼具高強度與高塑性的鎂合金也成為當前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前期研究結果表明,通過表面機械研磨處理(SMAT),在鎂合金表面引入梯度納米結構,能夠顯著改善鎂合金的顯微硬度和耐磨性能,但會導致其塑性的顯著降低。
-
金屬所:新型多級納米結構鎂合金研究取得進展
然而,其固有的密排六方結構致使其延展性較差,獲得兼具高強度與高塑性的鎂合金成為研究的重要方向。前期研究表明,通過表面機械研磨處理(SMAT),在鎂合金表面引入梯度納米結構,能夠改善鎂合金的顯微硬度和耐磨性能,但會致使塑性的明顯降低。
-
呂堅院士團隊:兼具高強高塑的新型多級納米結構鎂合金
鎂合金由於具有比強度高和低密度等特點,在航空航天,汽車工業、醫藥化工等領域應用廣泛。然而由於其固有的密排六方結構,致使其延展性較差,獲得兼具高強度與高塑性的鎂合金也成為當前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前期研究結果表明,通過表面機械研磨處理(SMAT),在鎂合金表面引入梯度納米結構,能夠顯著改善鎂合金的顯微硬度和耐磨性能,但會導致其塑性的顯著降低。
-
新型多級納米結構鎂合金研究取得進展
鎂合金因比強度高和低密度等特點,在航空航天,汽車工業、醫藥化工等領域應用廣泛。然而,其固有的密排六方結構致使其延展性較差,獲得兼具高強度與高塑性的鎂合金成為研究的重要方向。前期研究表明,通過表面機械研磨處理(SMAT),在鎂合金表面引入梯度納米結構,能夠改善鎂合金的顯微硬度和耐磨性能,但會致使塑性的明顯降低。
-
金屬頂刊《ACTA》:首次發現!新型鎂合金,強度堪比低碳鋼
這樣的烘烤硬化性(BH)在鎂合金中從未被探索過,可與目前用於製造汽車車身的低碳鋼和中等強度鋁合金相媲美。通過透射電子顯微鏡和原子探針層析成像(TEM-APT)對烘烤硬化試樣的微觀結構進行了表徵,發現Al、Zn和Ca原子析出到基底<<a>>位錯處,並通過釘扎位錯的運動促進了合金強化,同時這些原子也會聚集。
-
金屬頂刊《Acta Materialia》:三維界面,大幅提升納米金屬複合材料...
編輯推薦:本文研究了含二維和三維界面的Cu/Nb納米複合材料的結構和變形行為。發現三維界面複合材料能夠在提升強度的同時不降低塑性,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可以分別提高50%和22%,為設計具有高強度而不降低塑性的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
金屬所研製出世界上玻璃形成能力最強的鎂合金
Li教授合作研究出目前世界上玻璃形成能力最強的鎂合金(一種鎂、銅、銀、釓四元合金),銅模澆鑄的金屬玻璃圓棒直徑可達到25毫米,斷裂強度約1000兆帕。在現已發現的塊體金屬玻璃形成合金中,僅有價格昂貴的鈀、鋯、釔合金的玻璃形成臨界尺寸可達到這一量級,而鎂元素則被視為真正的「工程金屬」。此項成果將登載於10月31日出版、由美國物理學會主辦的《應用物理快報》上。
-
單智偉團隊7月《科學》刊文一作劉博宇:原位電鏡研究鎂合金的應用...
直觀來看,金屬結構材料的研發與應用,往往是宏觀的,看得見的,以米為單位的等;而原位透射電鏡的觀察與測試則是微觀的,納米的,原子的。 二、原位電鏡技術應用之鎂合金的強化/高塑性設計:對晶體結構設計的啟發 在鎂中,形變孿晶會在極低的應力下大量產生,導致低強度。解決的方案是「時效強化」,即引入析出相,像釘扎位錯一樣釘扎孿晶界,提高強度。但研究發現,鎂合金的時效強化效果較弱。
-
納米孿晶純銅的強度和導電性研究
眾所周知,工業應用中的導電材料絕大多數是各種金屬和合金材料。強度和導電性是導體金屬材料的兩個至關重要性能,在工業應用中往往需要導體材料同時具有高強度和高導電性。例如導電磁鐵線圈中的導線既要承受巨大的電磁作用力,又要保持較低電阻以降低電流導致的溫度升高。
-
【光明日報】中科院金屬所:納米金屬強度或可大幅度調控
晶粒尺寸相同的納米材料,其硬度可以通過調控晶界穩定性而大幅度變化,既可硬化也可軟化。3月26日,中科院瀋陽金屬所稱,由該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盧柯研究組研究出的這一成果,發表於3月24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科學》上,為科學家大幅度調控納米金屬的強度提供了可能。
-
一種新方法製備超強納米結構高熵合金
本文展示的一種製造超納米結構HEAs的新方法,在高熵合金中形成了超納米雙相玻璃晶體結構,突破了現有等原子高熵合金的最高硬度。高熵合金(HEA)由於其獨特的原子結構且具有與傳統金屬合金不同的多種獨特性能而受到廣泛的關注。
-
鎂合金強化方法
金屬及合金的常規強化方法有:合金化、壓力加工、熱處理、晶粒細化、添加增強材料等,這些方法可以單獨運用,也可以組合運用,都可以大大提高純金屬的力學性能,或使某些性能得到改善。通常,鎂及鎂合金的強化措施:固溶強化,沉澱(析出)強化,彌散強化,細晶強化,形變強化,複合強化等。
-
河工大:加點石墨烯,顯著提升金屬層狀複合材料強韌性
層狀金屬基材料通過藉助各組元層的複合效應、增強相的尺寸效應和界面效應,可實現材料的高性能化及功能化。其中Cu/Ni層狀金屬複合材料已廣泛應用於燃料電池系統、換熱系統、微型電池負極材料容器系統。這一直限制著置換互溶體系的層狀金屬複合材料的研發和應用。
-
河工大:加點石墨烯,顯著提升金屬層狀複合材料強韌性
層狀金屬基材料通過藉助各組元層的複合效應、增強相的尺寸效應和界面效應,可實現材料的高性能化及功能化。其中Cu/Ni層狀金屬複合材料已廣泛應用於燃料電池系統、換熱系統、微型電池負極材料容器系統。這一直限制著置換互溶體系的層狀金屬複合材料的研發和應用。自1947年,柯肯達爾效應被發現以來一直處於不慍不火狀態,2011年,殷亞東教授用做製備納米空心材料之後才煥發新春,然而,在冶金領域,它極大的影響層狀金屬複合材料的界面結合性能,因此工程師致力於消除它。
-
西安交大微納中心發現金屬室溫塑性變形新機制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納尺度材料行為研究中心(CAMP-Nano)的一篇論文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10.1038/ncomms4297)。該工作藉助透射電子顯微鏡原位定量變形技術和分子動力學模擬,在金屬鎂中發現了除位錯滑移和形變孿晶外的第三種室溫塑性變形的新機制。
-
河工大《MSEA》加點石墨烯,顯著提升金屬層狀複合材料強韌性!
層狀金屬基材料通過藉助各組元層的複合效應、增強相的尺寸效應和界面效應,可實現材料的高性能化及功能化。其中Cu/Ni層狀金屬複合材料已廣泛應用於燃料電池系統、換熱系統、微型電池負極材料容器系統。這一直限制著置換互溶體系的層狀金屬複合材料的研發和應用。自1947年,柯肯達爾效應被發現以來一直處於不慍不火狀態,2011年,殷亞東教授用做製備納米空心材料之後才煥發新春,然而,在冶金領域,它極大的影響層狀金屬複合材料的界面結合性能,因此工程師致力於消除它。
-
上海交大董傑團隊鎂合金領域獲重要進展
」為題,發表在國際金屬材料領域頂級學術期刊《Acta Materialia》上,博士生劉傳來為第一作者,董帥博士和PratheekShanthraj 博士為共同通訊作者。,在介觀尺度上研究清楚這些交互作用機制對於提升和調控鎂合金的強韌性能具有重要意義。
-
金屬頂刊《ACTA》:抗壓強度達46GPa!突破金屬材料記錄
導讀:在亞微米尺度上加工金屬樣品的能力提高了純金屬的強度極限到千兆帕斯卡(GPa)範圍。本文製造的Mo納米顆粒具有巨大的抗壓強度,其抗壓強度超過了金屬材料的先前強度記錄。通過在沉積在藍寶石上的Mo薄膜的兩階段固態脫溼過程中,通過控制退火氣氛來產生圓形和多面的顆粒。圓形顆粒在突然屈服之前經歷了巨大的彈性變形。
-
我國學者發現金屬材料納米結構新特質-金屬材料,納米結構-表面處理...
我國學者發現金屬材料納米結構新特質2009/3/16/08:41來源:科技日報作者:劉言 畢偉 羅冰評審人認為,作者在利用納米孿晶強化材料本質方面獲得了具有重大意義的發現,不但豐富和拓寬了人們對納米尺度材料塑性變形的本質認識,同時也為進一步發展高性能納米結構材料及其應用提供了重要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