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頂刊《ACTA》:抗壓強度達46GPa!突破金屬材料記錄

2020-08-04 材料學網

導讀:在亞微米尺度上加工金屬樣品的能力提高了純金屬的強度極限到千兆帕斯卡(GPa)範圍。本文製造的Mo納米顆粒具有巨大的抗壓強度,其抗壓強度超過了金屬材料的先前強度記錄。通過在沉積在藍寶石上的Mo薄膜的兩階段固態脫溼過程中,通過控制退火氣氛來產生圓形和多面的顆粒。圓形顆粒在突然屈服之前經歷了巨大的彈性變形。使用有限元分析,我們發現,無論顆粒大小如何,在{112}<110>滑移系統上解析的彈性剪切應力都達到了20±1GPa。相反,在表面切割的納米顆粒遵循「越小越強」的規則,最小的納米顆粒的單軸抗壓強度高達46GPa。分子動力學模擬表明,粒徑效應隨顆粒邊緣圓度的增大而減小。這項工作展示了如何操縱粒子的形狀和大小來獲得巨大的強度。


亞微米尺寸的晶體的塑性變形與大塊晶體材料的塑性變形是完全不同的,這一點現在已經得到證實。這種力學行為隨樣本數量的減少而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在如此小的尺度上位錯源極其稀缺,而位錯可以逃逸到大量的自由表面。「位錯飢餓」一詞是用來描述由新的位錯成核控制的塑性變形,而不是由原有位錯的運動和內部位錯源的活動控制的。在結構完美的單晶中,新位錯的成核需要比活化已有位錯源所需要的高得多的應力。這就是為什麼在一些不同無機材料的原始單晶樣品中觀察到超高強度的原因,例如金屬、半導體和陶瓷。這些新的超強韌材料(如納米粒子和納米晶須)可以作為複合材料的強化添加劑、塗料和潤滑劑的添加劑得到廣泛應用。


為了能夠開發基於超強微觀單晶元件的新材料和體系,應該更好地理解它們的變形行為和強度上限的規律。小型單晶樣品和大量單晶樣品的力學行為差異的突出例子包括:強度強烈依賴於其形狀的小型樣品,純淨變形誘導的亞穩相的形成金屬,以及強度對成分的不同依賴性。事實上,雖然將純大塊金屬與第二成分合金化是提高其強度的最常見方法,但在Cu-Au合金的納米級變形過程中,觀察到強度下降的相反趨勢。


基於此,以色列理工學院和瑞士聯邦科學技術實驗室通過開發一種兩階段固態脫溼工藝,在藍寶石襯底上製備了具有接近平衡晶型的自相似形狀的Mo微納米顆粒。第一次脫溼處理後形成的單晶Mo顆粒具有低縱橫比和高度非平衡形態。該樣品被一塊鋒利的藍寶石劃傷,導致形成變形顆粒的團聚。這些結塊在第二次退火後燒結成完全緻密的、平衡的顆粒。


研究了Mo微粒在小尺度力學行為中的形狀和尺寸效應,模擬了抗壓強度不同的單晶納米顆粒的面心立方(FCC)金屬,Ni3Al,Fe,Mo和Si強烈依賴於顆粒形狀,特別是小面角的圓度。分子動力學模擬中由原子平面低折射率小平面形成的尖角的系統平滑導致位錯成核模式從小面角的異質成核到粒子內部全位錯環的均勻成核。這一變化伴隨著形成第一個位錯環所需的臨界壓應力的顯著增加。實驗中觀察到的具有圓角的Ni納米粒子具有超高強度,其原因是位錯形核模式由異質形核向均勻形核轉變。這項工作通過系統研究通過控制c平面((0002)Al2O3)藍寶石上的Mo薄膜的固態去溼條件而獲得的各種形狀和大小的Mo微粒的壓縮行為,填補了現有知識中的空白。相關研究結果以題「Giant shape- and size-dependent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molybdenum nano- and microparticles」發表在金屬頂刊Acta Materialia上。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16/j.actamat.2020.07.054

金屬頂刊《ACTA》:抗壓強度達46GPa!突破金屬材料記錄

據我們所知,在文獻中還沒有關於顆粒形狀對其強度的影響以及顆粒大小與強度的關係的系統實驗數據。應該強調的是,由於納米級強度對樣品的內部微觀結構以及晶體缺陷(例如孿晶和晶界,位錯及其來源等)的高度敏感性,對樣品形狀對其強度的影響只有在通過相同加工方法製備的樣品上才有可能,並且缺陷密度低。例如,球形矽納米顆粒和矽納米顆粒的力學行為有很大差異,這可以歸因於不同的製備方法。至於形狀在強度尺寸效應的影響,可用的信息是矛盾的:一些實驗研究報告發表強有力的抗壓強度的尺寸效應在上切割面的納米顆粒,而尺寸效應與飽和度低於壓縮過程中觀察到一些關鍵尺寸的圓形鐵納米顆粒。

金屬頂刊《ACTA》:抗壓強度達46GPa!突破金屬材料記錄

圖1 (a)在Al2O3(0002)基體上沉積的Mo膜的HR-SEM顯微照片;(b)在1380℃下24小時退火的Mo膜的HR-SEM顯微照片;(c)部分除溼Mo膜的3D AFM圖像。


金屬頂刊《ACTA》:抗壓強度達46GPa!突破金屬材料記錄

圖2 在1380℃第二次退火24h後,在劃痕附近的圓形顆粒的HR-SEM顯微照片及其示意圖多面體模型。


本文證明了通過改變退火環境中的氧分壓可以控制二次退火後形成的Mo顆粒的形狀。當氧分壓較低時(10-14 atm)形成圓形顆粒,而在較高的氧分壓(10-12 atm)退火後則出現高切面顆粒。

金屬頂刊《ACTA》:抗壓強度達46GPa!突破金屬材料記錄

圖3 在(a,b)200sccm和(c)10sccm流動的形成氣體中,通過劃痕樣品和燒結所產生的結塊獲得的Mo顆粒的HR-SEM顯微照片。大流量導致接近圓形的顆粒朝向(a)<110>和(b)<111>方向。


金屬頂刊《ACTA》:抗壓強度達46GPa!突破金屬材料記錄

圖4 (a)截面STEM高角度環形暗場(HAADF)顯微照片,顯示燒結(二次退火)後的單晶多面Mo顆粒;(b)Mo顆粒/(α-Al2O3)界面的HR-TEM圖像。界面非常鋒利和由晶格條紋產生的FFT圖樣(c-e)確認(110)Mo||(0002)Al2O3: [001]Mo || [20]Al2O3在粒子和基質之間。


在壓縮測試中,圓顆粒和面顆粒均表現出由位錯形核控制的典型塑性變形行為:可逆彈性變形達到非常大的幾個百分點的應變,然後是災難性的塑性崩潰。切割面顆粒在壓縮過程中表現出較強的尺寸效應,最小的顆粒(上切割面直徑為110nm)達到了46GPa的巨大單軸壓縮強度。我們使用FEA計算來確定最大解,由實驗測得的載荷-位移曲線可知圓顆粒在塑性屈服開始時的剪應力。所得值(20±1GPa)與尺寸無關,與切面顆粒的臨界剪切應力一致。獲得的絕對強度值在Mo的理論強度範圍內。

金屬頂刊《ACTA》:抗壓強度達46GPa!突破金屬材料記錄

圖5 (a) Mo微粒的實驗載荷-位移曲線。(b)(11)[111]上的RSS滑移系有限元分析壓縮沿[110]方向。在這個滑移系統上,找到了最大的RSS值。(c)在實驗屈服點的最大RSS,基於FEA,作為粒子直徑的函數。在繪製一個範圍時,不知道粒子是沿著<110>還是<111>方向被壓縮。


金屬頂刊《ACTA》:抗壓強度達46GPa!突破金屬材料記錄

圖6 在實驗中壓縮面粒子。(a)不同粒徑顆粒的典型荷載-位移曲線;(b)相應的工程應力-應變曲線表明,強度隨粒徑的減小而增大;(c)抗壓強度隨粒徑的變化而增大。


對不同圓度的Mo顆粒壓縮試驗進行了分子動力學模擬。觀察了壓縮強度中的尺寸效應,尺寸效應指數隨顆粒圓度的增加而減小(與實驗數據定性一致)。:顆粒強度的絕對值隨著顆粒圓度的增大而增大。這是由於靠近頂面邊緣(第一次位錯形核事件發生的地方)的應力峰值的振幅和寬度幾乎恆定,導致在更圓的顆粒表現出更小的頂面時,平均應力更高。

金屬頂刊《ACTA》:抗壓強度達46GPa!突破金屬材料記錄

圖7 在MD模擬中壓縮面粒子。a)多面和圓形顆粒的例子;(b)抗壓強度與顆粒大小和圓度的關係;(c)冪律擬合用虛線繪製,尺寸效應指數對圓度的依賴性;(d)高度圓形粒子的原子階梯位錯的異質成核;(e)在靠近原子頂層的壓縮方向上的壓應力分量的輪廓,作為到刻面中心距離的函數。比較相同高度和不同圓的顆粒(較圓的顆粒上面半徑約為3nm,較圓的顆粒上面直徑約為4.3nm)。


金屬頂刊《ACTA》:抗壓強度達46GPa!突破金屬材料記錄

圖8 燒結過程中的整體機制和不同的聚結階段(第二退火)的示意圖。


金屬頂刊《ACTA》:抗壓強度達46GPa!突破金屬材料記錄

圖9 Mo納米顆粒的歸一化CRSS的剪切模量(G為各自材料的剪切模量)與歸一化直徑D/b的Ashby圖。將本文所獲得的強度與固態脫溼技術獲得的BCC柱、晶須、納米線和單晶顆粒的文獻數據進行了比較。


(文:巴博士)


版權聲明

本文來自材料學網微信公眾號,歡迎友好轉載,轉載請聯繫後臺,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相關焦點

  • 金屬頂刊《Acta Materialia》:金屬陶瓷雙相材料表面損傷新機制!
    、全面、專業的微信平臺  編輯推薦:本文首次確定了金屬陶瓷雙相材料存在一個表面損傷機制轉變的臨界溫度,並通過理論計算闡明了微觀相變機理。  金屬陶瓷兼具陶瓷相的高硬度和粘結相的高韌性,被作為鑽頭、刀具材料廣泛應用於海底勘探、盾構機、金屬加工等關鍵工程領域。近年來,我國海洋開發、高端製造等重大工程逐步實施,苛刻環境(如高溫、磨損、侵蝕等)下的表面損傷與防護成為機械部件與材料在設計、製造和使用過程中的研究重點。
  • 金屬頂刊《ACTA》:首次發現!新型鎂合金,強度堪比低碳鋼
    低碳鋼和6000系列鋁(Al)合金是用於汽車車身面板的主要材料,因為它們在衝壓成型操作中表現出優異的成形性和烘烤硬化性。近年來,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減重需求,使用更輕的結構材料已成為汽車工業的必然要求。鎂(Mg)作為最輕的結構金屬,在汽車車身上的潛在應用已引起廣泛關注。
  • 頂刊《Acta Mater》3D列印出迄今為止最高強度1.4GPa超高強度鋼
    雷射天地導讀:材料學頂刊《Acta Materialia》近日報導,美國 Texas A&M大學研究人員採用雷射選擇性熔化(SLM)列印出迄今為止最高強度超高強度鋼,強度達到1.4GPa的馬氏體不鏽鋼,韌性達到11%。如下雷射天地帶大家一探究竟。
  • 金屬頂刊《Acta Materialia》:三維界面,大幅提升納米金屬複合材料...
    發現三維界面複合材料能夠在提升強度的同時不降低塑性,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可以分別提高50%和22%,為設計具有高強度而不降低塑性的材料提供了新思路。現有研究已經證實,金屬納米複合材料的機械性能比相應粗晶粒的金屬更高,納米複合材料的整體性能可以通過控制界面的原子結構進行定製。在過去的十年中,研究主要集中在二維(2D)界面對材料性能的影響。
  • 金屬所最新《Science》:66GPa高強度、高穩定二維層狀材料
    過渡金屬碳化物和氮化物是單層形式的、具有潛在應用價值的電子和化學性質的非層狀材料,其單層通常是通過化學蝕刻製成的,然而化學蝕刻產生的薄片在空氣和水中具有穩定性差的表面缺陷。得益於其結構優勢,由此製備出的材料能夠展現出帶隙約為1.94 eV的半導體性能,約為66 GPa的高強度和出色的環境穩定性。進一步通過密度泛函理論計算預測了此類單層結構二維層狀材料的大家族,包括半導體,金屬和磁性半金屬材料。
  • 金屬材料的抗拉強度與屈服強度有什麼區別?
    抗拉強度與屈服強度是金屬材料重要的兩個力學性能指標。它們分別代表什麼?它們有什麼區別呢?
  • 北科大謝建新院士團隊《Acta》機器學習篩選高強高導金屬材料
    導讀:優化材料的強度和韌性或介電常數和擊穿強度這兩個相互矛盾的特性一直是一個挑戰。本文提出一種機器學習方法,通過對現有數據集的相關性篩選、遞歸消除和窮舉篩選來識別一組關鍵特徵,從而顯著提高合金的綜合極限抗拉強度(UTS)和電導率(EC)。證明了固溶強化導電銅合金的主要特徵是絕對電負性、核心電子距離和原子半徑,在此基礎上發現了一系列可以顯著改善UTS和EC結合的新型合金元素。
  • 超高強度金屬研究有了最新進展,超細晶鎳最大屈服強度達到4.2GPa
    > 超高強度金屬材料在航空航天、高速列車等領域有著大量的應用,如何使材料持續強化一直是材料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和難點。日前,浙江大學等在頂級國際期刊Nature上發表超高強度金屬工作的最新進展。研究團隊通過金剛石壓砧(diamond anvil cell)徑向X射線衍射技術,原位測量不同晶粒尺寸的純金屬鎳的屈服應力和變形織構,研究發現:隨著晶粒尺寸從200nm減小至3nm,材料發生持續強化而未出現反Hall-Petch現象,超細晶鎳最大屈服強度達到4.2GPa。
  • 北科大《Acta》強度和韌性提高一個數量級!新型雙相合金
    研究表明,在ErxFe10V1.7Mo0.3中,通過將Er成分降低到0.9,可以得到穩健的雙相LTE合金(由87.2±0.1%的金屬間相(T)和軟二次相(α)組成)。這個合金顯示高抗壓強度1.60±0.26GPa和強斷裂韌性15.6±2.6Jcm-3,同時保持一個LTE在廣泛的溫度範100-493K(α1=1.87±0.02×10-6K-1)。
  • 西北工大發表頂刊綜述:金屬材料在高應變速率下的剪切局部化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閆娜教授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中科院金屬所合作在材料領域頂刊綜述期刊「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IF=31.56上發表題為「Shear Localization in Metallic Materials at High Strain Rates」的長篇綜述論文。
  • 金屬頂刊《ACTA》:闡明了!微合金化鐵素體鋼中相界面析出強化機制!
    這源於780MPa強度的Ti、Mo高強低合金鋼在日本的發展,這種鋼的強度比傳統的550-600MPa等級的高強低合金鋼高了很多。如此高的強度是由於鐵素體晶粒細化和析出強化的作用。由於它的納米尺寸和高密度,細小粒子隨機沉澱造成的強度提高相比,相間析出可以讓鋼的強度增量提高一倍。
  • 金屬頂刊Acta Mater:可以增材製造的新型高溫合金
    該成果以「Alloys-by-design: Application to New superalloys for additivemanufacturing」發表於近期的金屬頂刊《Acta Materialia》。
  • 金屬材料洛氏硬度與抗拉強度的計算工具
    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與材料本身的內在因素和外在條件有關,而且各種力學性能彼此相關,硬度試驗是金屬材料力學性能試驗中最簡單易行的一種試驗方法
  • 複合材料與金屬材料的拉伸強度與拉伸模量對比分析
    比強度和比模量由拉伸強度和拉伸模量除以密度得到,見表1-3。通常用來進行複合材料和金屬比較的是比拉伸強度和比拉伸模量。需要指出的是,一般在比較各種複合材料同金屬的拉伸性能時,都習慣性地使用增強纖維本身的強度,但是畢竟是複合材料,而不是纖維,才是材料最終的使用形態。
  • 混凝土的軸心抗壓強度?抗壓強度有什麼區別?抗壓強度標準值?
    來吧,先看標準概念:一、 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fcu):製作邊長為150mm的立方體試件,在標準條件(溫度20±2℃,相對溼度95%以上)下,養護到28天後測得抗壓強度。二、 混凝土立方體抗壓標準強度(fcu,k):是指按標準方法製作和養護的邊長為150mm的立方體試件,在28d後用標準試驗方法測得的抗壓強度總體分布中具有不低於95%保證率的抗壓強度值(以C30混凝土為例,100個裡有95個都大於等於30MPa)。
  • 關於金屬材料的機械性能的基礎知識
    金屬材料的性能一般分為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兩類。所謂工藝性能是指機械零件在加工製造過程中金屬材料在所定的冷、熱加工條件下表現出來的性能金屬材料工藝性能的好壞,決定了它在製造過程中加工成形的適應能力。所謂使用性能是指機械零件在使用條件下,金屬材料表現出來的性能,它包括機械性能、物理性能、化學性能等。金屬材料使用性能的好壞,決定了它的使用範圍與使用壽命。在機械製造業中,一般機械零件都是在常溫、常壓和非強烈腐蝕性介質中使用的,且在使用過程中各機械零件都將承受不同載荷的作用。金屬材料在載荷作用下抵抗破壞的性能,稱為機械性能(或稱為力學性能)。
  • 2020年金屬材料領域,15篇《Nature》、《Science》!
    但是,在傳統金屬材料領域相關科研人員都深有體會,想要做出新的重大成果非常困難。從發表論文來說,Acta Materialia是傳統金屬材料的頂刊,想發在Nature、Science則十分困難。為此,我們選取盤點了15篇2020年發表在NS上的重要成果,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點擊每篇的藍色標題可查看相應詳細介紹。1、金屬所等發表《Science》!
  • 金屬材料知識大全
    (2)有色金屬是指除鐵、鉻、錳以外的所有金屬及其合金,通常分為輕金屬、重金屬、貴金屬、半金屬、稀有金屬和稀土金屬等。有色合金的強度和硬度一般比純金屬高,並且電阻大、電阻溫度係數小。  (3)特種金屬材料包括不同用途的結構金屬材料和功能金屬材料。
  • 光熱發電關鍵技術真空集熱管玻璃金屬封接工藝獲突破
    一項制約我國光熱發電利用行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太陽能光熱發電中高溫真空集熱管玻璃-金屬封接工藝在山東淄博晟元新材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目前取得重大技術突破,淄博晟元新材科技也有此成為目前國內能全面掌握光熱發電中高溫真空集熱管陶瓷-金屬連接、玻璃-金屬封接工藝的技術先行者。相關業內專業人士表示,該項目在光熱發電、電子、2雷射、照明等領域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
  • 金屬材料的未來
    在4月16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所長盧柯的特邀文章《金屬材料的未來》給出了上述問題的答案,並就金屬材料的特性及其未來應用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比強度及比剛度較低,是金屬材料在未來需要改進的一個重要方向。長期以來,金屬材料界一直致力於提高金屬材料的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