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冷原子量子計算與量子模擬領域獲重大突破
超冷原子量子計算與量子模擬領域獲重大突破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在理論上提出並實驗實現原子深度冷卻新機制的基礎上,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了1250
-
中科大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 與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6月19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潘建偉、苑震生等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在理論上提出並實驗實現原子深度冷卻新機制的基礎上,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了1250對原子高保真度糾纏態的同步製備,為基於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規模化量子計算與模擬奠定了基礎。
-
我國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與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據中國科大網站6月19日消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在理論上提出並實驗實現原子深度冷卻新機制的基礎上,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了1250對原子高保真度糾纏態的同步製備,為基於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規模化量子計算與模擬奠定了基礎。北京時間6月19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以「First Release」形式在線發布了該研究成果。
-
中國科學家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苑震生教授等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1250對原子高保真度糾纏態的同步製備,為基於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規模化量子計算與模擬奠定基礎。北京時間6月19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以「First Release」形式在線發布了該成果。
-
中國量子通信領域取得新發展,已走在全球前端
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方面一直是有著非常顯著的成績,發送起飛近四年的「墨子號」通信系統和通信衛星,但中國還是沒有因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就停滯不前,而是更加努力的繼續向前,在前不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潘建偉、宛震生在這一方面一直在保持著持續的研究,在前段時間甚至又有了新的發展,為我過的量子通信領域取得新發展。
-
潘建偉團隊成果再登《科學》,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獲突破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6月1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中國科學院今天對外發布消息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苑震生等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了1250對原子高保真度糾纏態的同步製備,為基於超冷原子光晶格的規模化量子計算與模擬奠定了基礎
-
極度深寒下的原子操縱:中國科學家取得量子計算與模擬重大突破
,晶格缺陷降低至之前的百分之一,並利用新開發的高速糾纏門實現了高保真度糾纏對的大量製備——獲得了1250個保真度達99.3%的原子糾纏對。經過研究者多年的努力,量子模擬在量子多體問題、高溫超導、量子化學、原子物理以及基礎物理等領域已經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量子計算和模擬的能力深深依賴於人們所能操控的糾纏態的量子比特數。量子計算能力隨可操控的糾纏粒子數呈指數增長,實現50個粒子的相干操縱,對特定問題的處理能力便超過了目前最強大的計算機,而100個粒子的相干操縱則達到目前全世界計算能力總和的100萬倍。
-
中科大潘建偉團隊新突破,量子計算和模擬向前一步
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在光晶格中首次實現了 1250 對原子高保真度糾纏態的同步製備,保真度為 99.3%。晶格中原子存在填充缺陷在量子計算領域,量子糾纏被視為核心資源,隨糾纏比特數目的增長,量子計算的能力也將呈指數增長。因此,大規模糾纏態的製備、測量和相干操控成為了量子計算研究的核心問題。
-
中國量子計算機獲得重大突破,對未來發展有什麼作用?
11月,我國量子計算機再得突破量子科技的研究,我們從來沒有放棄過,根據最新的消息,我國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在加緊合作。經過幾年的努力,他們已經在量子科技領域取得了許多重大科研成果,11月20日,一個由三所大學共同研發的量子計算機引發了量子領域的廣泛關注。這一量子計算器叫做: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它的出現意味著我國的量子科技又向前邁進一大步,逐步掌握領域內的話語權。
-
中國科大首次實現基於拉曼過程的光子混合糾纏態的量子存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郭光燦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量子信息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該實驗室教授史保森領導的小組利用拉曼存儲協議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光子偏振糾纏態以及由光子偏振和路徑不同自由度組成的混合糾纏態的量子存儲。該工作對未來實現高速、寬帶量子通信具有重要意義。
-
我國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證券網訊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北京大學相關研究人員組成的聯合團隊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中國科大-北大聯合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理論提出並實驗實現超冷原子二維自旋軌道耦合的人工合成,測定了由自旋軌道耦合導致的新奇拓撲量子物性。
-
我國科學家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據中國科大新聞網10月11日消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北京大學相關研究人員組成的聯合團隊日前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國際上首次理論提出並實驗實現超冷原子二維自旋軌道耦合的人工合成,測定了由自旋軌道耦合導致的新奇拓撲量子物性。這一關鍵突破將對促進新奇拓撲量子物態的研究,進而推動人們對物質世界的深入理解帶來重大影響。
-
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國突破,量子霸權競爭中獲得主動權
我國科學家在量子研究方面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在量子通訊領域,中國科學家已經獲得了世界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同時我們在量子計算機方面,也幾乎是同步進行,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一的國家,這次中國量子計算機方面的研究,再次獲得重要突破,這一點是我們的驕傲。
-
量子計算機重大突破?人類進入量子霸權時代?
目前霍尼韋爾宣布了一項重大突破,並且聲稱在未來3個月內推出全球功能最為強大的量子計算機。是的,你沒聽錯,不是微軟,不是IBM,就是霍尼韋爾。在2019年5月份,霍利韋爾方面就宣布該技術達到了創紀錄的高保真量子操作,與競爭對手的量子計算機相比,不同之處在於,霍尼韋爾可以通過一種稱為「中間電路測量」的功能來改變計算的中遊階段,就像計算機的「if-then」決策點一樣,它可以在不同情況下沿著不同的路徑發送計算。這為量子算法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
中國科學家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獲重大突破
央廣網北京10月12日消息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昨天,中國科學院舉行了一場新聞發布會,發布我國科學家潘建偉、劉雄軍、陳帥等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相關成果發表在學術期刊《科學》上,業界評論其「對研究超越傳統凝聚態物理的奇異現象具有重大潛力」。聽起來非常專業。在發布會上,研究者們說,他們的工作僅是打開一扇門。
-
我國量子晶片迎來重大突破,將再次刷新世界紀錄,打造量子霸權
目前臺積電的2nm工藝也已經進入研發階段,但受到矽材料特性和設備的限制,2nm或成為矽基晶片的極限,那麼尋找一種新材料的迫在眉睫。而我國在新材料晶片的研發也迎來重大突破,比如我國成功研究出能實現20比特相互糾纏的量子晶片,已經達到世界領先的。那麼什麼是量子晶片呢,它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
量子領域重大突破:潘建偉團隊將力壓谷歌,量子計算機將出世
近日有新消息表示,我國的量子領域有了新的突破,潘建偉院士的團隊在學術交流會上表示,在年內這個備受矚目的團隊將實現60比特量子計算,這也就意味著谷歌的53比特量子計算水平已經成為過去,潘建偉團隊將做到突破。
-
中國科大實現多自由度超糾纏態的量子存儲
量子糾纏是實現遠距離量子通信、可擴展線性量子計算的核心,而量子糾纏的存儲則是實現量子計算和量子網絡通信的關鍵技術之一。構建大信息量、長距離的量子網絡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高維糾纏的量子存儲。 近年來,史保森小組一直活躍於量子存儲的實驗研究領域,並利用雷射冷卻與囚禁的冷原子系綜作為存儲介質開展高維量子存儲的系統研究,在2013年和2015年分別實現了OAM單光子[Nat.
-
中科大新方法或升級量子計算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 通訊員楊保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及其同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對光晶格中超冷原子自旋比特糾纏態的產生、操控和探測,向基於超冷原子的可擴展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邁出了重要一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物理學》日前以研究長文的形式報導了這項重要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