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來了 | 夫妻間的財產處分「小事」

2020-12-06 澎湃新聞

民法典來了 | 夫妻間的財產處分「小事」

2020-12-02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婚姻家庭生活

離不開柴米油鹽的「小花費」

共同財產皆共同處分

並不現實

肯定夫妻雙方日常家事代理權

讓財產處置「小事」妥帖解決

《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即,對共同財產的處理,應當按照夫妻雙方的共意願。但夫妻雙方在家庭共同生活中,需要處理的日常事務多。這些事務由大雙方共同處理固然能夠充分體現雙方的共同意願,但如事事均由雙方共同為之,必然加大婚生活成本,造成生活上的種種不便。為共同生活的便利和夫妻處理日常事務的需要,規定日常家事代理制度確有必要。

點擊觀看視頻

01

何為日常家事代理?

所謂家事代理,是夫妻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與第三人為一定民事法律行為時,互為代理的權利。

《民法典》第一幹零六十條:夫妻一方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而實施的民法律行為,對夫妻雙方發生效力,但是夫妻一方與相對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夫妻之間對一方可以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範圍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夫妻間的日常家事代理是《民法典)新增加的條文,與第一千零六十四條第一款中「夫妻一方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屬於夫妻共同債務。」構成了完整的日常家事代理制度。

02

日常家事代理如何界定?

《民法典》中規定的「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是指家庭共同生活中,必須發生的各種事項。包括購置食物、衣服、家具等生活用品,娛樂、保健、醫療、子女教育、老人贍養、僱傭家庭服務人員、對親友的饋贈等事項。

判斷是否符合日常家事代理,應結合夫妻雙方的職業、身份、資產、收入、興趣、家庭人數和當地的一般社會生活習慣。

03

日常家事代理有何法律效果?

對於夫妻一方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夫妻雙方發生法律效力。但夫妻一方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實施的法律行為,不能當然對另一方具有法律約束力。對家庭重大事項或者重大財產的處分等,夫妻雙方應當取得一致意見。如果與之交易的第三人對夫妻雙方均有約束力,成當按照民法的一般原理,證明對方已經明確表示同意或者有理由相信為夫妻雙方的共同意表示。

除實施法律行為一方與相對人另有約定外,另一方不能以未授權、不知道為由予以否認,這也是日常家事代理權產生的當然法律效果。

內部關係中,雙方可以約定一方實施的涉及家庭日常生活民事法律行為的範圍,該約定對夫妻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外部關係中,如果該民事法律行為的相對人不知道或不應當知道該約定的,不受其約束。民事法律行為仍對夫妻雙方發生法律效力。

《民法典》規定的日常家事代理權,使得夫妻雙方在日常家務的處理中無須事必躬親,從而突破了夫妻各自在時間、精力上的局限性,滿足了夫妻雙方處理日趨複雜化、多樣化的社會事務和家務事務的需求。

END

文字/視頻 | 戎豔 周麗

圖片 | 來源網絡

原標題:《民法典來了 | 夫妻間的財產處分「小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陳永強:中國民法處分行為之多元模式|法治研究202004
    儘管如此,這個基本概念卻是民法學界近二十年來從未停止過爭議的一個問題,在民法典立法過程仍爭議不斷。  處分行為的爭議主要產生於《合同法》第51條,該條規定:「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合同有效。」該條將無權處分合同認定為效力待定,遭受了學界的廣泛質疑。
  • 民法典來了|高聖平: 民法典擔保新規則的解釋與適用
    理解適用:1.給未來財產作為擔保物提供前提。目前實踐中,強調擔保財產特定化,民法典修改時將擔保財產特定化作緩和理解。具體而言,擔保財產特定化只影響擔保物權是否可得實現,強調在擔保物權實現之時擔保財產是特定的。因此不宜以擔保物權設立之時擔保財產不特定為由否定擔保合同的效力。
  • 施蕾 王嘉興:婦女財產權利保護視角下的夫妻財產制度演進
    但實際上,法定的聯合財產制仍然以夫為主導地位,強調夫對於財產的管理權,妻只對自己的特有財產享有管理權,且夫對於財產管理上所必要之處分不在此限。綜上,民國時期出臺的兩部法律,既吸納了國外立法例的先進之處,又兼顧傳統習慣以及同居生活之必要。
  • 【學習宣傳民法典專欄】高聖平:民法典擔保新規則的解釋與適用
    >民法典擔保新規則的解釋與適用編者按:本文系「丹稜論壇•專家委員解讀《民法典》」系列活動的第二場講座高聖平教授「民法典擔保新規則的解釋與適用」的講座內容,本公號予以轉發,供各位參考學習!理解適用:1.給未來財產作為擔保物提供前提。目前實踐中,強調擔保財產特定化,民法典修改時將擔保財產特定化作緩和理解。具體而言,擔保財產特定化只影響擔保物權是否可得實現,強調在擔保物權實現之時擔保財產是特定的。因此不宜以擔保物權設立之時擔保財產不特定為由否定擔保合同的效力。
  • 上海律師┃民法典遺贈扶養協議效力是怎樣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條:「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在財產繼承中如果各種繼承方式並存,應首先執行遺贈扶養協議,其次是遺囑和遺贈,最後才是法定繼承。 2、遺贈扶養協議一經籤訂,雙方必須認真遵守協議的各項規定。被扶養人對協議中指明的財產,在其生前可以佔有、使用,但不能處分。
  • 漫說民法典:父母可以任意處置孩子的個人財產嗎?
    生活中,被監護人可以通過繼承、接受贈予獲得監護人的房產,那麼被監護人獲得的財產,監護人還能否任意處置?來看看今天的漫說《民法典》,一起尋找答案。父親大江與母親陳某離婚後,母親陳某獲得了小江的撫養權,同時陳某和小江各獲得房屋所有權的50%,原則上這50%的房屋所有權就歸小江所有。
  • 淺析對無權處分行為的追認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孫衛國   摘要:民法上,效力未定民事行為需要有形成權的第三人同意或拒絕的意思表示來確定其效力
  • 孫憲忠:民法典草案符合科學民主依法立法要求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將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這意味著,我國將正式開啟「民法典時代」。民法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被視為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的立法表達。編纂民法典,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是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客觀需要,也是形成完備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體系的必然要求。
  • 貫徹落實民法典 推動執行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民法典對執行理念的影響民法典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標誌性成果,堅持人民至上,以保護民事權利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實體法典。民法典與民事執行息息相關。
  • 最高法發布與民法典配套的首批新司法解釋,帶來不少新變化!
    具體包括:1、2021年1月1日前的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民法典麼?關於適用民法典時間效力的司法解釋明確,民法典施行前的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糾紛案件,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有規定,適用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是適用民法典的規定更有利於保護民事主體合法權益,更有利於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更有利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除外。
  • 民法典婚姻家事十大亮點-虎嗅網
    民法典針對轉移夫妻共同財產制裁行為,在以下方面做出了實質性的修訂:其一,刪除「離婚時」字眼,意味著對於轉移夫妻共同財產制裁不再限於離婚時配偶一方轉移夫妻共同財產其二,將揮霍夫妻共同財產列入轉移夫妻共同財產行為新的表現形式。《婚姻法》第四十七條列舉了隱藏、轉移、變賣、毀損等四種轉移夫妻共同財產行為的表現形式。民法典一千零九十二條則增加了揮霍這一轉移夫妻共同財產行為的表現形式。夫妻本是同林鳥,離婚來時各自飛。
  • 《民法典(草案)》合同編的創新與發展(上)
    針對實踐中出現的不信守合同、欠債不還等現象,為保障債權順利實現,防範因違約可能導致的債務風險,民法典完善了合同保全、借款合同、融資租賃合同等相關規則,增設保證合同一章。合同的保全主要指代位權和撤銷權,合同法中第73、74、75條規定,但比較簡單,合同法司法解釋(一)分兩節詳細規定。民法典借鑑了司法解釋的內容,把合同保全擴展成一章8個條文,比較詳細加以規範。
  • ...周瓊律師解讀民法典:首次界定性騷擾概念、用人單位義務與責任...
    公安機關受理後, 也對該教師進行了處分。在處分方面,民法典明確規定了單位有處理性騷擾事件的義務,這也可以使單位制定處罰措施。當達到一定程度時,公司會對騷擾員工做出辭退,罰款,警告等處分。這種制度對職工有警示作用,也可以減少一些性騷擾事件的發生。
  • 曹巧嶠:民法典體系化對婚姻家庭司法的啟示與重構
    但司法裁判中卻很少運用歷史解釋,即搜集審查當事人雙方籤訂離婚協議時的歷史磋商交流記錄;體系解釋,即將文字內容結合整個協議中共同財產處分的整體內容,判定涉案財產是否經過了協議處理;目的解釋,即調查核實當事人籤訂離婚協議中文字的真實目的,探求是否在協議中對涉案財產進行了處理等綜合手段。
  • 王利明:民法典物權編編纂中的重大疑難問題_民法典關注_民主與法制...
    第一,關於無權處分的判斷。動產和不動產關於無權處分的判斷是不一樣的。動產的無權處分,是沒有所有權或處分權,而轉讓他人財產。有人把我借給他的表拿去賣掉了,這就是無權處分。但是不動產無權處分不是這樣的,不動產無權處分是在登記發生錯誤的情形下,登記權利人處分了財產。登記發生錯誤的情形下處分財產和動產無權處分本質上是有區別的。
  • 學習民法典 | 高聖平:民法典擔保新規則的解釋與適用
    民法典擔保新規則的解釋與適用編者按:本文系「丹稜論壇•專家委員解讀《民法典》」系列活動的第二場講座高聖平教授「民法典擔保新規則的解釋與適用」的講座內容,本公號予以轉發,供各位參考學習!
  • 微信公眾號分割第一案宣判 虛擬財產分割應有法可依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公號創業合伙人「拆夥」,虛擬財產分割宜有法可依一種說法處置微信公眾號等虛擬財產,首先需要將財產屬性和人身屬性分開。近日,「年收入超300萬的微信公眾號因『拆夥』經法院判決進行分配」的案件受到社會廣泛關注。這也是全國第一起微信公眾號合夥運營團隊退夥財產分配案件。
  • 淺論無權處分合同
    >2013-04-08 14:13:10 | 來源:中國法院網 蚌埠禹會頻道 | 作者:盧剛   無權處分是指沒有處分權而處分他人財產
  • 憲法民法典知識百題競賽試題
    A.1260B.1261    52.物權是所有權的基礎,是所有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這一說法()。    A.正確B.錯誤    53.為適應現實需要,在現行合同法規定的買賣合同、贈與合同、借款合同、租賃合同等15種典型合同的基礎上,民法典增加了()種新的典型合同。
  • 黨員幹部網上抄襲十九大學習體會受嚴重警告處分!這些「小事」紀委...
    這裡要提醒:以下這些「小事」,事關大節,踩紅線、破底線的行為,必然會受到查處。黨員幹部網上抄襲十九大學習體會受黨內嚴重警告處分近日,山東省威海市紀委通報了3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案例中,兩名基層幹部在撰寫十九大精神學習心得體會時,有抄襲問題,受到黨內嚴重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