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結構與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

2021-01-19 上外附中iGEM

以上各種細胞內最為重要的一些細胞器,當然不同的細胞之間有一定的區別:比如說是細胞核還是擬核,是否有細胞壁(若有,主要成分是什麼),有無纖毛或者鞭毛,甚至有很多的胞根本就沒有細胞器(比如大部分的原核生物)。

So thos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organelles in most cells. Still, there exist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cells: whether it's a nucleus or a nucleoid, whether there's a cell wall or not (if yes, then of what material), whether there are cilia or flagella, and for a lot of cells, they don't even have organelles (as is the case for most prokaryotes).

但是在合成生物學類比賽中,我們的重點又是什麼呢?是核酸。

    In a synthetic biology contest however, what is the primary matter? The answer is nucleic acids.

根據化學組成的不同,核酸可分為核糖核酸(RNA)和脫氧核糖核酸(DNA)。在大多數生物體中,DNA起到了儲存,複製,和傳遞遺傳信息的作用,同時攜帶用於成長,發育,功能以及繁殖的遺傳指令。RNA則在基因的編碼,翻譯,調控與表達之中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Based on different chemical compositions, nucleic acids can be subdivided into ribonucleic acids (RNA) and deoxyribonucleic acids (DNA). In most organisms, DNA serves the vital function of storing, replicating, and transporting heredity information. Meanwhile, DNA also carries the genetic instructions that are essential in the growth, development, functioning, and reproduction of various organisms. Unlike DNA, the importance of RNA mainly lies in the coding, translation, regulation and expression of genes.

相關焦點

  • Science:新研究挑戰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核糖核苷酸的整合竟促進...
    2018年9月20日/生物谷BIOON/---據預測,在人體中,在每個細胞周期中,每個細胞可能發生著50次內源性DNA雙鏈斷裂(double-strand break, DSB)。非同源末端連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NHEJ)和同源重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HR)成為人細胞中的DSB修復的兩種主要模式。儘管當姐妹染色單體可用時,同源重組在S/G2後期的DSB修復中佔主導地位,但是NHEJ在修復DSB時不需要模板DNA,在G1期以及S期早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打破中心法則的發現!科學家發現魷魚可以在細胞外進行mRNA編輯
    中心法則是現代生物學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規律之一, 其在探索生命現象的本質及普遍規律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極大地推動了現代生物學的發展,是現代生物學的理論基石,並為生物學基礎理論的統一指明了方向,在生物科學發展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
  • 江蘇自學考試分子細胞生物學教材大綱
    28195 分子細胞生物學江蘇教育學院編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細胞生物學研究的內容和現狀  了解:細胞生物學研究的大致內容和不同層次
  • 生物界毒王,衝擊中心法則的朊病毒,究竟是何方神聖?
    然而,PrPsc分子結構的差異化則起始於二級結構,這當中,β摺疊佔據了主導地位,與以α螺旋佔主導地位的PrPc分子剛好相反。但是蛋白質摺疊機理尚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一裂口似乎並沒有引起多大重視,人們更多關注的是朊病毒在分子生物學領域對中心法則的衝擊。三、衝擊中心法則當人及其他哺乳動物體內侵入PrPsc蛋白後,PrPsc可以與正常PrPc蛋白的N端(信號肽)結合,異化後者發生β摺疊成SC型PrP蛋白,並且這一過程不再可逆。
  • 從分子生物學到系統生物學——記DNA雙螺旋結構發現50周年
    ,並於4月25日,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了文章「核酸的分子結構———脫氧核糖核酸的一個結構模型」。而沃森長期遊歷於各國,進行學術交流活動,他參與策劃了「人類基因組計劃」,並成為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的第一任主任,他長期擔任著名的冷泉港實驗室的主任。在美國,「冷泉港」被譽為生命科學的聖地,是分子生物學者們神往之處。 沃森和克裡克於1953年提出的DNA分子結構模型可以與達爾文的進化論、孟德爾的遺傳定律相媲美。
  • 《醫學細胞與分子生物學》重點提示
    1、分子生物學技術:a、常用的工具酶;b、常用的載體及宿主細胞;c、重組DNA技術;d、其他常用的分子生物學技術 2、蛋白質分子的基本結構及其與功能的關係。 3、酶與ribozymes在催化作用上的比較。
  • 《分子生物學》名詞解釋
    《分子生物學》名詞解釋 1、分子生物學∶是一門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現象、生命本質、生命活動及其規律的科學。 2、醫學分子生物學∶是分子生物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又是一門新興交叉學科。
  • 雙螺旋結構中心法則,他們解密了基因密碼,我們的科技才高速發展
    這一看不得了,在細胞核中存在一些物質,當時雖不清楚究竟是什麼,但起個名字還是很輕鬆。於是「核素」(nuclein)便誕生了。在這之後幾十年間,人類的科研同步發展。關於遺傳物質的本質的發現時間線並不統一。
  • 2017第七屆國際分子與細胞生物學大會
    原標題:2017第七屆國際分子與細胞生物學大會 此外還有「第七屆分子與細胞生物學大會」、「第二屆國際遺傳學大會」、「第一屆國際生物技術產業大會」和「第八屆國際生物展」同期召開。
  • 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陳雷實驗室招聘博士後,結構生物學方向
    ▎學術經緯/報導 研究專業/方向(Department/Area) 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陳雷實驗室主要以結構生物學手段為主,生物化學、電生理等方法為輔,
  • 《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發表蘇曉東實驗室最新研究成果
    2012年6月25日,《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 NSMB) 在線發表了我校生命科學學院蛋白質與植物基因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及生物動態成像中心(BIOPIC)蘇曉東教授研究組的論文「The 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sensing
  • 恐龍化石保存古老細胞 再造分子生物學分析
    原標題:恐龍化石保存古老細胞 英國科學家從化石中發現7500 萬年前的細胞。圖片來源:《自然》 6月9日,《自然—通訊》雜誌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告稱,科學家從距今7500萬年的白堊紀時期的恐龍骨頭中,發現了類似紅細胞的結構和類似膠原蛋白的纖維。這一發現預示化石中有機結構的保存,可能比以前認為的更加普遍。
  • 專題1:細胞的分子組成及結構
    細胞的分子組成及結構是中學生物學知識的基礎,也是高考高頻考點。2015年2019年全國卷涉及「細胞的分子組成及結構」考查一覽表(點開可查看大圖)「細胞的分子組成及結構」部分在《考試大綱》中的具體要求如下表所示:1.蛋白質、核酸的結構和功能Ⅱ2.糖類、脂質的種類和作用Ⅱ3.水和無機鹽的作用Ⅰ4.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Ⅰ5.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異同
  • 結構生物學探索——結構解析的分子置換
    作者:範成鵬 職稱職務: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副教授學科專業: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主要工作經歷與任職:2006年10月-2011年11月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系博士後2011年11月-2012年9月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系
  •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揭示細胞自主性調節皮層神經元極化的新機理
    4月21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port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朱學良研究組的研究論文「Wdr47 controls neuronal polarization through the Camsap family microtubule minus-end-binding proteins」。
  • 《The Biology of Belief》信念生物學:成為命運共同締造者
    1953年的春夏,沃森和克裡克提出了DNA的雙螺旋結構學說,系統地闡述了DNA的基本結構和作用機理,對DNA分子如何複製,怎樣傳遞生物體的遺傳信息提供了合理的說明。它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成就之一。由此,生物學的研究進入了分子生物學新時代。
  • PNAS:單分子成像:結構生物學的未來
    2017年2月20日/生物谷BIOON/--- 結構到功能的研究對生物學領域有著重要的意義。自從解析出DNA的三維結構後,結構生物學幫助科學家們解析出了更多的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解決了很多生物學的根基上的問題。然而,結構生物學的發展受到了技術層面上的重大瓶頸。新技術的出現,將對結構生物學的發展帶了跨越式的進展。
  • mRNA,中心法則的中心
    mRNA是分子生物學的基本核心概念,我們自以為很熟悉,其實還有你很多不知道的地方。 mRNA是一大類RNA分子的統稱,它們負責把遺傳信息從DNA傳遞到核糖體上,然後在核糖體上生成基因所編碼的蛋白,因此這個也是核糖體專題的一小部分。
  • 結構生物學的下一個突破
    歡喜的是,之前許多讓科學家們束手無策的生物大分子們紛紛被揭開了神秘面紗;愁的是,作為研究者,為伊消得人憔悴、驀然回首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樂趣少了許多。但是科研永無止境。過去十幾年,每當有人問我結構生物學的未來,我的答案從未改變:「實時觀察細胞內部近原子解析度的結構」。目前還沒有技術可以達到這一時空解析度,而最接近的就是cryo-ET (冷凍電鏡斷層成像)。
  • 考博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重點
    3.分子生物學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研究工作就是探討各種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其功能之間的關係。三、生物化學研究的主要方面:1.生物體的物質組成:高等生物體主要由蛋白質、核酸、糖類、脂類以及水、無機鹽等組成,此外還含有一些低分子物質。2.物質代謝:物質代謝的基本過程主要包括三大步驟:消化、吸收→中間代謝→排洩。